《中国古代文学史》是由
郭预衡主编、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教委“七五规划”所定高校文科教材,是古典文学爱好者、古文学史研究者及高等院校文科师生的参考书、教材。
全书四卷八编,始于
先秦,迄于
清代中期,从史的角度立论,通过总结作家作品在文学史发展长河中新的成就与新的特点,探求文学发展及其变化的客观规律。
成书过程
编写情况
1985年,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成为国家教委七五规划所定高校文科教材。
自从20世纪60年代至“文革”,中国古代文学史已有全国统编的教材和地方院校自编的教材。
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在编写过程中以
鲁迅写文学史应从“长编入手”及
顾炎武提倡撰史应“采铜于山”为精神,吸收了先前编写的这些教材的内容,并反映文学史研究新的成就。
全书皆由集体编写,郭预衡为主编,
林邦钧参与撰写了元代诗文、郭预衡撰写了
魏晋南北朝文论和明清诗文、
郭英德撰写了明代传奇的个别章节;各个时期的主要执笔者如下表:
出版信息
1998年7月,《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册由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
2013年10月,该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共有四卷八编,始于
先秦,迄于
清代中期。
全书按照先秦、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八个历史阶段,分四卷编写,另外秦汉卷设专章介绍“秦统一后的文学”,隋唐卷设专章介绍“
隋朝文学”,宋辽金卷设专章介绍“辽金文学”。
对于多个历史阶段的理论阐述,该书先设专章“总论”,概述该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时代特征以及“世风”、“士风”对“文风”的影响,总论概述的内容包括时代前景和文学概况,然后依时代先后分述各期的文学概况。如
先秦卷于“总论”之后,分论神话、《
诗经》、史家之文、诸子之文、楚辞与
屈原;
秦汉卷于“总论”之后,分论秦统一后的文学、汉代论说散文、汉代史传散文、汉代赋体文学、汉代诗歌;
魏晋南北朝卷于“总论”之后,分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两晋文学、晋宋山水田园文学、齐梁陈文学、北朝文学、南北朝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小说与文论;于隋唐
五代十国卷“
唐朝文学总论”之后,分论初唐文学、盛唐文学、
李白、
杜甫、中唐前期文学、
新乐府运动和
白居易、
元稹、古文运动和
韩愈、
柳宗元、中唐后期文学、
晚唐文学、唐代的僧诗和
敦煌市文学、唐代传奇、唐代的词曲、五代十国的文学。每一个“分论”之后,再设置专章,论述重点作品。如
先秦卷,对史家之文论及《
尚书》《
逸周书》《
春秋》《
国语》《左传》《
战国策》;
秦汉卷,对汉代论说散文论及
西汉鸿文、经学文风、复古文风的新变及汉末
清议之文;
魏晋卷,对建安文学论及
孔融、
曹操、曹氏兄弟、七子和蔡琰的诗文作品。
该书在微观方面也有延伸。如“先秦文学”中,专章论述“
楚辞与
屈原”,从楚文化“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论及屈原及其《
离骚》;“齐梁文学”中,同节论述骈文与俳赋;“
唐朝文学”中,先谈
新乐府运动的兴起和理论包括“揭‘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旨”,“强调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社会功能”,“提出诗歌通俗化的具体要求”等,然后才论及
白居易的诗歌思想和成就;“
五代十国文学”中,同章论述花间词与
南唐词。
教材目录
教学资源
• 配套教材
与《中国古代文学史》配套并出的教材有《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教材特色
根据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官网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对“文革”前出的几种旧教材大破大立,扬弃了旧教材中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章节,注意从史的角度立论,通过总结作家作品在文学史发展长河中新的成就与新的特点,探求文学发展及其变化的客观规律,增添了新内容,填补了旧教材的一些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另外在编写体例上也有改变,还提供了最新的研究信息。
根据《中国古代文学史》序言,该书和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所致力更张者,主要在体例的变更、内容的增补、规律的探索三个方面。
• 体例变更
《中国古代文学史》于
魏晋南北朝以后,基本上不再“以文章的形式为纬”,而主要以作家为纬,以突出作家的总体成就。加强了各个时期的总论和各种文体的分论,以论述文学的发展,包括“文章的形式”的演变。
• 内容增补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内容,和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填补了一些空白和薄弱环节,有下列几个方面:
1.
填补了空白。该书于秦代统一天下之后,专设一章四节,讲述“秦文学的特征及其历史土壤”、“刻石之文”、“诏令奏议之文“以及“秦之佚文”等等。该书对于
唐朝以前之隋、宋代以下之辽金进行了填补。
2.
增补了作家。如唐代诗人,该书增加了
李世民、
魏徵、
张说、
张九龄、
许浑、
张祜、
刘驾、
曹邺、韩俚、
吴融、
唐彦谦以及诗僧
王梵志、
寒山、然皎、
贯休、
齐己二等十余人;另外散文作者,增补了
李翱、皇甫提、
孙樵、
刘蜕等人;对有的作者别立专题或设专节。
3.
增补了作品。该书所增作品,有
先秦的史家和诸子的文章、汉代的赋体和文人的诗文、唐代的僧诗和
敦煌市俗文学、两宋的西昆派和理学家的作品、元明清三代的诗文等等,并对有些具体作品作了全面评价。
• 规律探索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对文学史发展规律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如古人讲过一些合乎规律的现象,进一步探求可以发现比较普遍的现象,从中或可看出一定的规律性。还有各种文体的发展和演变,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与时代和社会的变化相关联;对于各种文体,该书也多结合时代社会,论其源流,详其蜕变。
获得荣誉
社会评价
《中国古代文学史》力图用新的体例、资料、观点和文笔,对历史上的诸多文学现象作出比较准确的论述。它的出版问世,是高校文科教材新的成果,必将进一步推动文学史学科研究步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专业文学史工作者和海内外中国古代文学史爱好者都是大有裨益的。(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原
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章明寿评)
《中国古代文学史》评述精审、博翔实,与一般文学史相比,具有兼顾各家、力求其全;填补空白、开拓创新;史料丰富、论述精辟;比较异同、评价公允;揭示规律、指明线索等特点……总之,该书博大精深、气魄雄伟,代表了90年代最新研究成果。(原辽宁阜新师专副教授蒋淑贤评)。
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比较有影响的高校教材,同时也是一部水平比较高的教材,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副教授龙延、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讲师涂谢权评)
郭预衡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册是一部有影响的文学史著作。该书一反以往文学史对作家和作品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的极端处置, 而能将作家、作品置于当时当地的历史环境中去, 考察其取得的成就、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实事求是地肯定其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但也发现了一些疏误……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作家生卒年的前后不一、二是作家名字的前后不一、三是作品名的前后不一。另还有一些引文、注释等方面的零星疏误,如出现于(第四册)第315页有关《桃花扇》 剧情的一个错误。(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萍评)
作者简介
郭预衡(1920—2010),《中国古代文学史》主编,
玉田县人,文学史家。1945年毕业于当时的北平
台湾辅仁大学国文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辅仁大学讲师,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文系副主任、古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古代散文学会会长等。主要著作有《古代文学探讨集》、《历代散文丛谈》、《中国散文简史》、《
明清散文精选》、《中国散文史》(三卷本)、《
中国散文史长编》、《郭预衡自选集》等,是1977年
恢复高考首位作文命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