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冲突
2014年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爆发的武装冲突
乌克兰冲突(外文名:Euromaidan,乌克兰语:Війна на сході України),是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公投独立后加入俄罗斯,导致乌克兰的国内政治危机蔓延为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
乌克兰问题始于2014年,时任乌克兰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在“颜色革命”中下台,亲西方政府在乌克兰掌权。克里米亚地区经由公民投票,决定脱离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在顿涅茨克州卢甘斯克州所在的顿巴斯地区,民间武装与乌克兰政府军爆发冲突,随后宣布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经国际斡旋,乌克兰东部冲突双方分别于2014年9月和2015年2月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达成停火协议。此后大规模武装冲突得到控制,但小规模交火时有发生。
乌克兰危机,是21世纪以来牵动全球秩序重构、欧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重塑,以及人们对世界事务中关键问题重新认知的一项重大事件,这场危机延绵多年,迄今依然深深扰动区域与全球局势。
背景原因
深层背景
乌克兰国家政治发展方向不定,国内宪政体制多变,国家治理功能衰弱,社会经济长期波动,腐败盛行,民生艰难,这是造成本次动荡的一个长期的内部原因。西方以所谓的“民主与威权”划分世界,企图将乌克兰纳入欧美势力范围的图谋,乃是导致乌克兰危机的重要背景。
乌克兰地处欧亚大陆东西方文明结合部最西端的特定历史地理位置是危机的又一深层原因。西欧的宗教与政治历史对乌克兰西部地区影响深厚,但基辅本身又是俄罗斯文明发祥地。后冷战地缘政治的特殊背景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盟等西方势力的拓展、俄罗斯的传统影响以及当地传统犬牙交错,在乌克兰突出表现为东西方之间不可遏制的东拉西扯、相互冲撞,使该国成为大国纷争的漩涡。乌克兰难以复制同处欧洲文明结合部地带的其他国家(如瑞士奥地利等)的民族与区域建构路径。难以规避的既定文明历史背景、西方基于意识形态对国际转型的总体战略设计,都为这场危机作了伏脉千里的铺垫。
还有一个关键的背景,即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一方面,西方对俄罗斯的成见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与20世纪90年代痛苦转型中的萧条虚弱相比,俄罗斯“黄金十年”所获得的国力增长、弗拉基米尔·普京引导的强国精神,使俄罗斯再也不愿以“美苏冷战失败者”的身份与西方打交道,而是急起直追,以牙还牙,以俄罗斯推动的欧亚经济联盟与西方对峙。以上种种暗潮涌动,为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早早埋下了伏笔。
直接诱因
2013年11月,时任乌克兰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拒绝签署与欧盟的贸易协议,引发了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大规模抗议活动,被称为“欧洲一体化运动”或“欧洲广场运动”。最后,亚努科维奇出逃俄罗斯,乌克兰陷入混乱。
在此背景下,2014年2月27日,一群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占领了克里米亚共和国议会大楼,在楼上升起俄罗斯国旗。3月1日,克里米亚半岛总理阿克谢诺夫向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致信,请求俄罗斯保障克里米亚的和平与稳定。普京向俄罗斯联邦委员会递交申请,请求联邦委员会同意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使用武力。3月2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上院全票通过了普京的请求,批准向乌克兰派遣俄罗斯军队。3月6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最高议会通过决议,决定克里米亚以联邦主体的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决,约95.5%的投票者支持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21日,普京签署经联邦议会批准的克里米亚入俄条约。至此,克里米亚半岛完成了入俄的所有相关法律程序。在克里米亚局势催化下,从2014年3月8日开始,亲俄民众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等多座乌克兰东部城市集会,要求仿效克里米亚,就是否脱乌入俄举行公民投票。
冲突过程
2014年
反对派通过街头抗议活动夺取政权阶段
2013年11月21日,亚努科维奇政府宣布暂停签署《欧盟联系国协定》。反对派(“祖国”党、“打击党”、“自由”党等)随后在基辅独立广场举行抗议示威活动,乌克兰危机由此发端。当时,抗议者人数少,仅有1000人左右;抗议的内容是政府暂停与欧盟一体化进程,提出的要求是政府签署《欧盟联系国协定》。
以11月30日凌晨乌克兰政府动用“金雕”特种部队驱赶独立广场示威者为转折点,抗议示威活动急剧升级:抗议者人数大增;范围由基辅向其他州蔓延;抗议人群的诉求不再限于签署《欧盟联系国协定》,而是直接要求亚努科维奇政府下台,提前举行总统选举。12月1日,地区党主导的乌克兰议会通过禁止在基辅举行抗议活动的法令,使形势火上浇油,抗议者占领基辅市政府大楼和数个州政府大楼。2014年1月底,亚努科维奇总统接受总理尼古拉·阿扎罗夫的辞职请求,并提议由反对派政党“祖国”党的议会党团领导人亚采纽克出任政府总理;乌克兰议会通过由地区党提出的大赦法案,该法案规定,在示威者撤离其占领的政府办公楼的条件下不追究其刑事责任。这两个步骤是亚努科维奇政府向反对派做出的让步。2月16日,抗议者撤离基辅市政府大楼,乌克兰总检察院宣布大赦法从17日生效。乌克兰紧张局势朝着缓和方向发展。
2月18日,数千名抗议者向乌克兰议会进发,要求议会恢复2004年宪法修正案。抗议者与维护秩序的内务部队发生激烈冲突,造成数百人伤亡。19日,乌克兰安全局宣布在全国展开反恐行动,在基辅内务部队与反对派武装分子展开激烈枪战。据乌克兰卫生部公布的信息,截至3月11日,在抗议活动中的死亡人数为102人。
2月21日,在欧盟俄罗斯代表的斡旋下,亚努科维奇总统与“祖国”党、“打击党”、“自由”党的领导人签订《乌克兰危机调解协议》。其主要内容是:在两天之内恢复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9月之前完成宪法改革;在12月之前举行总统选举[3]。但是反对派违反该协议,就在当天强行执掌乌克兰议会领导权,亚努科维奇出走哈尔科夫。22日,乌克兰议会宣布亚努科维奇“放弃总统职责”,随后任命议长图尔奇诺夫担任代理总统。至此,反对派终于实现了夺取政权的目标。
克里米亚危机阶段
2月22日反对派夺取乌克兰政权之后,在俄罗斯族人聚居的东部地区相继爆发反对基辅新政权的抗议活动,而在俄罗斯族人占多数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分离主义倾向逐渐占据上风。25日亲俄罗斯的团体在辛菲罗波尔组织抗议集会,将俄罗斯国旗悬挂在克里米亚议会大厦上。26日亲俄罗斯的抗议人群把俄罗斯国旗悬挂在哈尔科夫市政府前面的旗杆上。自28日起,俄罗斯黑海舰队部队开始占领辛菲罗波尔的军用机场等战略设施。3月1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授予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对乌克兰动武的权力,2日普京就向辛菲罗波尔增派兵力;同时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攻占克里米亚半岛乌克兰边防军司令部,完成对乌驻克里米亚多处军事基地的包围。加上克里米亚政府倒向俄罗斯,整个半岛已经处于俄罗斯的实际控制之下。 3月6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关于在3月16日举行克里米亚全民公决的决议。公决内容包括两个问题:“是否赞成克里米亚在享有俄罗斯联邦主体权利的基础上与俄罗斯重新合并?”“是否赞成恢复克里米亚共和国1992年宪法并赞成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的一部分?”简单地说,就是决定克里米亚是并入俄罗斯,还是继续留在乌克兰。16日克里米亚半岛举行全民公决,公决结果显示:96.77%的投票者支持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18日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与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领导人共同签署《关于接受克里米亚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和建立两个新的联邦主体的条约》。20日和21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分别批准与该条约有关的法案,21日普京总统签署法案,从而单方面地完成了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的法律程序。3月24日,乌克兰过渡政府开始撤出驻扎在克里米亚的军队,标志着接受乌军失败的现实。
东南部地区局势动荡阶段
4月6日,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甘斯克和哈尔科夫三州爆发亲俄居民的抗议活动,武装分子占领政府大楼,要求就本地区地位问题举行全民公决。抗议民众组建顿涅茨克人民委员会,该委员会随即宣布“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成立,将在5月11日举行当地公决。4月14日,在通过对话不能与亲俄武装分子达成和解的情况下,乌克兰过渡政府开始在顿涅茨克州展开“反恐行动”,乌局势因此再度紧张。4月17日,美国、欧盟俄罗斯乌克兰日内瓦举行乌克兰问题四方会谈,就缓和乌克兰东部地区紧张形势达成协议。根据该协议,乌克兰的所有非法武装组织必须解除武装,并撤出占领的建筑物;乌进行宪法改革,并特赦东部地区的所有抗议者。在经历了短暂的停战之后,4月23日乌克兰政府恢复了对顿涅茨克州亲俄武装分子的“反恐行动”。5月2日,乌克兰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萨发生亲政府与亲俄民众的冲突,纵火致使工会大楼被烧,火灾造成46人死亡,近200人受伤,伤亡者主要是占据该楼的亲俄居民。5月10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中央选举委员会”声明:无论投票率多少,11日关于顿巴斯地位的公决都将举行;根据社会调查资料,预计投票率为75%。
俄乌歼战阶段
2014年7月,乌东部地方武装组织击退了政府军的进攻行动,并发起了反击。7月17日政府军放弃了卢甘斯克附近4个居民点,并向西部撤离。乌克兰第24摩步旅旅长帕夫留科上校抛弃自己的部队逃跑了。部队已完全失去控制,士兵们都抛弃武器,通过边境逃往俄罗斯,约100名受伤士兵被送到俄罗斯的医院治疗。乌克兰军队在冲突中遭受重大损失,仅第72摩步旅在伊兹瓦利诺市就有200多名军人被打死。目前处于民兵包围圈中的不仅有72摩步旅,还有79空中机动旅和24摩步旅。8月14日,俄罗斯罗斯托夫地区,向乌克兰东部运送救援物资的车队抵达距离俄乌边境约30公里的一处营地。乌克兰安全局局长22日指责俄罗斯援助车队进入乌克兰东部,是“直接侵略了”乌克兰。
2014年8月,克里姆林宫新闻处发表通告,称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呼吁东乌克兰地方武装力量为陷入包围的乌克兰军人开通“人道主义走廊”,以使他们免遭无益牺牲。据报道,8月27日,乌克兰首都基辅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抗议者称,有四个“志愿者战斗大队”(营级部队)在乌俄边境被围困15天之久,而乌克兰政府对他们不闻不问,也没有组织任何救援行动。
9月5日,在明斯克达成的乌克兰停战协议于莫斯科时间19:00起生效。停火是会面最终协议14条中的一条。乌克兰总统彼得·波罗申科称,他已经向总参谋部下达了相关指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代表也表示准备履行自己维护和平的义务。
10月2日乌克兰政府军与东部民间武装在顿涅茨克市机场爆发激战,冲突双方均指责对方首先发起攻击。据乌克兰独立通讯社报道,乌克兰“反恐行动”新闻中心当天通过“脸书”社交网站发布消息称,尽管此前双方已就停火达成协议,但民间武装依然在坦克和火炮的掩护下对政府军控制下的顿涅茨克机场发起了数次进攻。“进攻并未得手,机场依然处于政府军控制下”。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发言人雷先科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确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机场“仍然有两座航站楼处于政府军的控制下”。民间武装在进攻机场的过程中“有7人死亡,10余人受伤”,政府军方面则“没有遭受损失”。
12月1日,亲俄罗斯反叛力量在俄罗斯特种部队支持下对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机场发动猛烈攻击,但是机场仍然在乌军控制之中。
2015年
2015年1月9日,乌东武装攻占了政府军坚守半年之久的顿涅茨克机场。1月15日,乌克兰最高拉达宣布进行全国军事动员,计划征召5万名年轻男子入伍,将兵员扩充到20万人。1月18日,乌克兰政府军开始对东武装发动全面进攻,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再次爆发。为了提防乌东武装的进攻,乌克兰政府军将几乎全部的机动兵力放在了南部马里乌波尔一线,结果正中了乌东武装的声东击西之计。
2月4日,两路乌东武装胜利会师,完成了对杰巴利采韦的包围圈,约5000余名政府军士兵被困在了包围圈内。包围圈外的乌政府军几次进攻试图解围均以失败告终。就在冲突进行中的2月12日,俄、乌、法、德四国领导人在明斯克通过谈判,再次达成了两份关于乌克兰停火问题的协议,被统称为第二次《明斯克协议》。协议要求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双方立即停火,建立安全区,交换人质,在前线撤出所有的重武器,并派遣国际核查人员监督核查。2月19日,因为包围圈内的乌政府军不愿意在撤退时解除武装,乌东民间武装结束了对包围圈内乌政府军的歼灭行动,乌军士兵尸横遍野,被摧毁的坦克和装甲车残骸遍布整条公路。
6月份,在经历短暂平静之后,乌克兰东部地区再度爆发激烈冲突,新明斯克停火协议遭到破坏。联合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秘书长费尔特曼5日表示,尽管近几个月来,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有所改善,但全面落实执行《明斯克一揽子措施》的最后期限只剩不到6个月的时间,乌克兰及其所在地区、乃至国际社会都无法承担该协议落实失败的后果。
8月,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表示,该国发布了征召25000部队的征兵令,然而仅成功征募到其中的一半。乌克兰政府在2015年已经发布了5次征兵令,正在进行本年度第6次征兵。
2017年
2017年1月29日以来,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冲突地区的军事行动再次升级。在此次军事冲突中,顿涅茨克市以北大约6公里的阿夫杰耶夫卡市的战况最为激烈,有数十名平民伤亡,数百人撤离家园。阿夫杰耶夫卡市的供水、供电和供暖设施均被炮火摧毁。
2017年3月29日,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乌克兰、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俄罗斯)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结束例行会谈,乌东部冲突各方同意因复活节将至而自4月1日起停火。欧安组织特别代表萨伊迪克在会谈结束后向媒体通报说,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各方当天商定自4月1日凌晨起实施停火并从冲突区域撤出重型武器。各方在会谈中还重申了完全遵守新明斯克协议的必要性,认为该协议没有替代方案。各方商定,下轮会谈将于4月12日举行。
2017年12月18号,乌克兰政府证实,决定用307名在押人员交换被东部民间武装关押的74名乌克兰军人。12月27日,乌克兰政府同乌东部民间武装进行了自冲突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俘交换,乌政府用238人换回74人。
伤亡情况
2014年
截止2014年10月29日,在乌克兰东部,包括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乘坐其7·17马航MH17客机坠毁事件298名在内的乘客,至少已有4035人丧生,9336人受伤。
据保守统计,自2014年4月中旬在乌克兰东部爆发冲突以来,共有至少9115人被死亡,至少17811人受伤,其中乌克兰武装部队2700人死亡,7116人受伤,东乌民间武装约2300人死亡和不明数量受伤,以及2500平民。
截至2014年12月,4700多名乌克兰东南地区平民死亡。
2015年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发言人塞西尔普依莉于2015年7月29日表示,乌克兰发生武装冲突的15个月来,已有近7000人死亡,超过1.7万人受伤。
冲突影响
随着乌克兰危机的长期化、扩大化发展,其对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的外溢效应更为深刻复杂,各国难以完全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国际秩序变革的两面性
冲突爆发之初,不少观点认为国际秩序将就此进入“阵营化”的分裂状态,各国将被迫通过“选边站队”明确立场,所谓“民主对抗威权”的对立格局无法避免。但实际上,国际秩序的变革呈现出两面性特征。一方面,西方国家在乌克兰危机催化下的“集体恐慌感”,使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内部协调和对外行动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危机造成国际合作的泛政治化与泛安全化倾向,同样引发“全球南方”内部分化。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拒绝加入“反俄阵线”的同时,中亚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战略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在不结盟原则下与大国保持等距离关系,成为不少国家的选择。
安全格局重塑的同步性
冲突爆发之初,很多人将此定义为欧洲安全架构的崩塌和格局重塑的起点,并不认为其在安全层面的传导效应将突破欧洲地理边界。但实际上,乌克兰危机持久化导致欧洲的“高强度”对抗和亚太的“高密度”遏制格局同步呈现。在欧洲方向,部分国家在扩军备战的同时更加依赖跨大西洋关系的安全纽带,强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翼的长期遏制和威慑力,北约的“北扩”也构成欧洲与俄罗斯自黑海波罗的海至北极海域的攻防前沿。但与此同时,美通过盟伴体系在欧亚大陆东西两侧强化遏制能力,利用“四边机制”和“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打造遏华小圈子之余,还借助所谓“乌克兰教训”加速推进北约与亚洲国家的制度化安全合作以及北约成员国在亚太地区的行动实践。
大国战略博弈的复杂性
冲突爆发之初,对于美欧和俄罗斯之间的战略博弈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其一是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无法承受美欧的全方位制裁,物质层面的孤岛化乃至认知层面的矮化改造可能将导致俄陷入社会危机甚至引起政治动荡;其二是本国利益优先的决策逻辑对美欧的战略协同形成阻碍,关于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人道主义危机和军事威胁的差异化感知,将导致欧洲内部和美欧之间的对俄立场失调。但实际上,大国在战略博弈中的承载力和韧性超过各方预期。一方面,美国将俄罗斯逐出主要多边合作机制的尝试未能如愿,史无前例的制裁也未造成俄罗斯崩溃。俄国内生产总值2022年仅下降2.1%,通胀率降至近4%。另一方面,美欧通过在乌克兰问题上频繁的风险均摊和利益协调,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对俄制裁造成的民生困境和反噬效应。在让俄罗斯经受“战略性失败”的共识驱动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断突破此前划设的各种“红线”,要把对俄罗斯的消耗战进行到底。
能源版图重构的颠覆性
冲突爆发之初,欧洲对俄“能源脱钩”前景并不被看好,欧洲的能源弹性备受质疑。有观点认为,由于能源贸易结构和自身需求所限,欧盟在短期内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想法过于天真。同时,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制裁与反制”恶性循环,将加剧国际能源市场的供需错配格局和“短缺恐慌”,导致能源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但实际上,欧盟的对俄能源脱钩实现了超预期进展,美欧对俄能源从“禁运”转向“限价”,不但导致国际油气价格回归冲突前水平,还加速国际油气贸易的“去俄罗斯化”和“能源卡特尔”建设的预演,引发传统“俄罗斯—欧洲”“中东—亚太”能源供需关系和地缘板块重置。此外,清洁能源和低碳产业成为大国战略竞争新场域,美将清洁能源和脱碳作为“印太经济框架”建设的四大支柱之一,加快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盟友和伙伴国构建清洁能源伙伴关系。未来,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各自群体内部以及相互间的利益鸿沟持续扩大,围绕能源市场份额、国际能源议价权和话语权的争夺将更为激烈。
各国措施
俄罗斯
2014年8月23日至10月4日,俄罗斯6批车队共计向顿巴斯运送超过7000吨人道援助物资。11月11日,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部长普契科夫表示,本月将向乌东南部派遣新一批人道主义援助车队。一周前,俄紧急情况部向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运送近100吨的医药和燃料人道援助物资。这是俄向乌派遣的第6批人道援助车队。
乌克兰
2022年2月27日,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已经向海牙国际法庭提起针对俄罗斯的诉讼。
北约
2015年9月11日,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负责政治问题和安全政策的北约副秘书长表示,北约不打算向乌克兰东部冲突地区派遣军队援助乌军。
联合国
2022年2月25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针对乌克兰局势发表讲话。古特雷斯宣布,他已任命阿明·阿瓦德为联合国乌克兰危机协调员,阿明将领导协调联合国在接触线两侧的所有努力,包括联合国的人道主义工作。古特雷斯呼吁,这场冲突中的所有相关方都必须尊重国际人道主义法律,保证联合国工作人员和其他人道主义工作者的安全和行动自由。
美国
2022年5月23日,在乌克兰战争进行三个月之际,第一批美国重炮——西方迄今提供的杀伤力最强武器——部署在乌克兰东部的战斗中。这包括美国制造的M777榴弹炮。它射程更远、移动更快、更容易隐藏,而且正是乌克兰军方一直希望获得的。
瑞士
2022年2月26日,瑞士移民事务秘书处表示,依俄乌战争持续时间和强度,数百至两千人可以前来瑞士寻求避难。瑞士有意愿展现出团结一致,该国庇护制度原则上旨在应对波动,在发生大规模人员移徙时可启用应急计划。据该机构统计,在瑞士的乌克兰侨民约有7000人,在欧洲相对较少。瑞士法语广播电视台报道指出,迄今为止,乌克兰危机并未导致移民涌入瑞士。中短期内,乌克兰难民主要流向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邻国。
拉美多国
2022年2月27日,阿根廷外交部发表声明,在与拉美多国外交部举行会议之后,一致同意通过领事合作机制帮助各国侨民撤出乌克兰。阿根廷外交部在声明中指出,正与智利、巴西、秘鲁乌拉圭巴拉圭墨西哥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的外交部合作,协调行动并获取有用信息,以便能够在当前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为侨民提供帮助。
波兰
联合国难民署2022年2月26日公布,据统计,已有接近12万乌克兰人从乌克兰进入波兰和周边部分国家。波兰此前宣布与乌克兰的边境开放,允许民众从乌克兰进入。波兰政府2月26日表示,在过去的48小时中,有超过10万乌克兰人入境波兰。
土耳其
2022年,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发布推文称,土耳其将封锁连接黑海地中海区域的达达尼尔海峡伊斯坦布尔海峡,阻止俄海军舰队通行,并承诺向乌方提供军事和人道主义援助。2月24日,乌克兰驻土耳其大使瓦西尔·博德纳尔(Vasyl Bodnar)表示,已向土耳其方面提出了正式请求,希望土方考虑关闭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禁止俄军舰通行,并呼吁土耳其对俄罗斯飞机关闭其领空。博德纳尔称,乌克兰已进入战争状态,呼吁其战略伙伴土耳其全力支持乌克兰。“我们希望土耳其对俄罗斯方面实施制裁,为乌克兰提供防御武器以及财政和人道主义方面的支持。”次日,土耳其外长梅夫吕特·恰武什奥卢就乌克兰要求土方关闭伊斯坦布尔海峡达达尼尔海峡的请求作出回应。恰武什奥卢证实,土耳其已收到乌克兰的正式请求,希望土方考虑关闭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禁止俄军舰通行。恰武什奥卢表示,根据1936年《蒙特勒公约》,土耳其有权在战争期间关闭狭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禁止外国军舰进入。目前土方正在就当前形势进行评估,一旦认为有需要,土耳其将关闭海峡。恰武什奥卢同时指出,即使关闭了海峡,根据《蒙特勒公约》,如果冲突国的舰船有返回基地的需求,则必须允许其通过。
中国
2022年2月27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举行会议,表决通过了美国等提出的要求就乌克兰局势举行紧急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的第2623号决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出席会议,在表决中投了弃权票,并就中方投票立场作解释性发言。张军表示,乌克兰局势急剧变化。当务之急是各方保持必要克制,避免乌克兰局势进一步恶化。中方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外交努力,欢迎俄罗斯同乌克兰尽快举行直接对话谈判。同时,中方支持欧方与俄罗斯就欧洲安全问题进行平等对话,秉持安全不可分割理念,最终形成平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张军强调,联合国安理会要以地区和平稳定为重,以各方普遍安全为重,为解决乌克兰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联合国采取的行动应当有助于紧张局势降温,有利于推动外交解决,避免激化矛盾。
惠誉国际
2022年,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国际(Fitch)将乌克兰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B级降低到CCC级。
后续发展
2022年2月24日,莫斯科当地时间5点50分(基辅时间4点50分),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普京俄罗斯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俄罗斯开始发动“特别军事行动(Специальная Военная Операция СВО)”,普京在讲话中说,30年来俄罗斯一直试图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东扩达成协议,但却受到欺骗、施压和讹诈。弗拉基米尔·普京还指出,北约的战车正在朝着俄罗斯边境移动。
2022年2月24日弗拉基米尔·普京讲话结束同时,乌克兰全境的军事设施遭到火箭弹、巡航导弹等远程火力的攻击,俄罗斯军队和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共和国地方武装从包括白俄罗斯领土在内的普里皮亚季切尔尼戈夫科诺托普、苏梅、哈尔科夫、阿赫特尔卡和顿巴斯地区的乌克兰边境斯坦尼察卢甘斯卡亚、沃尔诺瓦哈马里乌波尔以及克里米亚半岛附近的赫尔松、新卡霍夫卡、梅利托波尔全线向乌克兰进军。
乌克兰当日宣布与俄断交,当日晚宣布全境戒严、启动国家总动员,所有18至60岁的乌克兰男性禁止离境,随时等候征召。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通过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的决定。首都基辅地铁免费开放,地铁站将作为防空洞使用。
2022年2月25日,从白俄罗斯境内挺进的俄罗斯地面部队占领了梅利托波尔,从西面封锁了基辅,并进入了切尔尼戈夫市,同时部分部队在基辅瓦西尔科夫郊区与乌克兰守军展开交战。霍斯托梅尔机场的俄空降军开始占领机场附近的霍斯托梅尔镇,并在镇上设立了阵地,乌克兰也开始集结兵力准备夺回霍斯托梅尔机场。乌克兰在防御的同时也发起了反击,乌军当日使用“圆点-U””(北约代号SS-21 Scarab B)战术弹道导弹攻击了俄罗斯境内罗斯托夫州的米勒洛沃空军基地,两架苏-30SM战斗机被当场摧毁,爆炸引燃了机场的部分设施,造成机场暂时瘫痪。
2022年2月26日,俄罗斯开始对基辅进行更大规模的远程打击,乌克兰称,高峰时短短30分钟内基辅市区就听见了30次爆炸声。俄军队开始对基辅北部特罗伊什奇纳镇的CHP-6发电站、基辅动物园、舍甫琴基夫斯基区和基辅佩列莫希大道附近的军事基地发动攻击,但都遭到了乌军的顽强阻击,未能获得实质性战果。
2022年2月27日凌晨,哈尔科夫郊外的一条天然气管道被俄罗斯炸毁,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进入哈尔科夫。瓦西尔基夫空军基地的战斗陷入白热化,乌克兰新卡霍夫卡市、库皮安斯克市也被俄军占领。白天,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已完全包围赫尔松别尔江斯克,并占领亨尼切斯克和切尔诺拜夫卡的赫尔松国际机场。俄军在基辅西北部的布恰伊尔平的进攻被乌克兰击退,乌克兰称俄军在基辅的战斗已经导致4,300人伤亡,俄军已经损失了超过27 架飞机、26 架直升机、146辆坦克、706辆装甲战车。
2022年2月28日后,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由于在基辅的战斗接连受挫,放缓了这一方向的力度。2月28日,库皮扬斯克别尔江斯克被俄军占领。3月2日,俄军占领赫尔松托克马克市和瓦西里耶夫卡等城市,3月3日马里乌波尔被俄军完全包围。到3月4日,俄军占领了扎波罗热核电站和恩戈达尔市。2022年3月11日,沃尔诺瓦卡市被顿涅茨克共和国部队占领,3月15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夺取赫尔松地区全境。
2022年3月19日,乌克兰承认失去了亚速海通道。到3月下半旬,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对基辅和尼古拉耶夫的攻势几乎停止,虽然对哈尔科夫和马里乌波尔进行了持续炮击但也未能攻克。3月25日,俄罗斯军队被从基辅撤退,3月27日,乌克兰方宣布在苏梅、哈尔科夫、基辅和赫尔松地区转入战术反攻,并于4月初彻底收复了基辅附近地区和日托米尔切尔尼戈夫以及苏梅地区。
2022年9月,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开始举行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公投,公投持续时间为9月23日至27日。2022年10月5日,俄罗斯法律门户网站公布了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4日签署的命令,批准关于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等四地区各自作为联邦主体加入俄罗斯的4项条约。至此,四地区入俄条约批准的法律程序全部完成,条约从公布之日起生效。
参考资料
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中国知网.2024-01-19
Main news.euromaidanpress.2024-01-25
乌克兰危机来龙去脉 .新华网.2024-01-19
冯绍雷:乌克兰危机演进的过程、诱因与影响.欧亚科学系统研究会.2024-01-16
乌克兰危机来龙去脉.百家号.2024-01-16
学术通告——委员会和议题详情.微信公众平台.2024-01-19
拉美多国将合作从乌克兰撤侨.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1-22
目录
概述
背景原因
深层背景
直接诱因
冲突过程
2014年
反对派通过街头抗议活动夺取政权阶段
克里米亚危机阶段
东南部地区局势动荡阶段
俄乌歼战阶段
2015年
2017年
伤亡情况
2014年
2015年
冲突影响
国际秩序变革的两面性
安全格局重塑的同步性
大国战略博弈的复杂性
能源版图重构的颠覆性
各国措施
俄罗斯
乌克兰
北约
联合国
美国
瑞士
拉美多国
波兰
土耳其
中国
惠誉国际
后续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