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素喜(1924年9月~2006年3月8日),俗名耿金柱,出生于河南登封县。
河南省嵩山少林寺第三十代传人。曾任
河南省佛教协会理事、登封县
少林武术协会和少林拳研究会顾问、
少林寺首座和尚和名誉方丈等职。
1924年9月,释素喜于登封县城关镇西南街出生,家境贫寒,幼年丧母,11岁丧父。为谋生路,1933年投身少林寺
出家拜贞绪法师为师,并赐法号素喜。在贞绪法师的指导下修习
佛教经典和武艺。1950年,释素喜开始收授弟子,传授武艺。1960年~1962年,被选送到北京佛学院学习,毕业回寺后任少林寺维那僧,兼武教头。中国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释素喜被选为少林寺首座僧,开始讲经说法。1980年起,释素喜先后应邀赴中国国各地百座寺院和国外的
新加坡、
日本、
马来西亚等国讲经说法500余次。1990年,释素喜第5次担任
住持并组织恢复了少林寺法堂、钟鼓楼等大批寺内建筑。1998年,释素喜因全身
瘫痪自住持位退居,后被查出患上
胃癌。2006年3月8日,释素喜于
少林寺圆寂。
释素喜为了继承和发展少林武术,经常带病传艺,为中国各地先后培养了100多名具有高尚武德和较高武技的人才。并编撰了《少林拳术秘传》《少林擒拿法》等多部武术书籍。截至1982年,释素喜已先后收徒数万名。外国弟子多达数千人 ,国内外门徒达37000多人。众弟子都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作用。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释素喜原名耿金柱,1924年9月出生于
河南省登封市城关镇西南街。释素喜出生后,母亲杨氏便患产后风症。次年3月,释素喜因过早断奶,缺人照料,患上肠胃病久治不愈。在其父耿书贵带其寻医治病时,其母也因病去世。此时,释素喜刚满6个月。随着母亲的去世,释素喜因无人照顾,身体十分瘦弱,受热受冷都会生病。虽然生活困苦,但其父耿书贵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下雨天不能下地干活时,就教释素喜读三字经、写毛笔字, 有时还教金柱练
少林小红拳。1935年春,其父在给别人修房子时,不慎从架子跌落,造成
股骨骨折卧床休养。同年冬,因房屋垮塌,父亲耿书贵被冻死。时年11岁的释素喜被其
姑母收留。后来,连年大旱,其姑妈因劳累成疾离开人世。释素喜跟随表哥离开
登封市,踏上了南下信阳乞讨的征途。行程一千多里后二人来到信阳 ,最终落脚在平桥镇,给一户姓刘的人家放猪。后因其表哥受伤不得已二人再次踏上乞讨之路,途中释素喜患上
痢疾无法赶路,身无分文的二人后被洪台寺
住持仁广法师所救得以返乡。此时,释素喜萌生了
出家的想法。
“投身”少林寺
1937年,释素喜用卖
甘蔗赚来的一块大洋去
白马寺求得一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自此便开始自我修行。同年,少林寺一位名叫
释贞绪的法师来到村里做佛事。自此,释素喜开始与少林寺结缘。1937年8月17日,在少林寺达摩亭,释素喜举行了
皈依佛门剃度仪式,师从贞绪法师,法号素喜。开始进入了坐禅 、参悟 、攻读
佛教经典 、刻苦习武的修行生涯。
苦修禅武
在贞绪法师的帮助和关心下,仅四个月时间 ,素喜不仅能够理解和背颂 《楞五咒》《心经 》《阿弥陀佛经 》《八十八佛颂 》, 而且学会了各种法器和功课。贞明法师称赞其是 “沙门才子”。贞绪法师也夸其“勤快好学 ,后生可畏 。”从此 ,素喜在
少林寺的威信大大提高 。后因当地恶霸独眼龙欺压百姓,释素喜想起
出家前自己的悲惨经历,便跟随贞绪法师开始习武。1941年,
登封市遭大旱,地方民不聊生,一股土匪趁众僧熟睡时越墙进寺企图抢劫粮财,僧值发现后鸣钟报警,释素喜随师父和师兄参加了这次护院斗争。随后释素喜认识到武艺的重要性,开始加倍苦练武艺。1943年,释素喜在贞绪法师的指导下雕刻成功一桩木人,贞绪法师在木人身上绘制出118个
穴位,随后释素喜开始苦练点按木人身上的穴位。
“守护”少林寺
1943年~1944年,
日本侵略
中原地区,在中国
八路军皮定军将军的指示下,地下党工作者魏教员秘密藏住在少林寺中。在当时时局紧迫的情况下,释素喜不仅全力保护了魏教员,还组织众僧和魏教员一起抗日。经过无数次激烈残酷的战斗,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巩固了根据地的力量,也保护了少林寺的历史文物。
1950年,释素喜开始收授弟子,传授武艺。1959年~1961年,
登封市三年大旱。由于缺少食物,大部分僧众还俗,只有释素喜和16个僧人,守护着
少林寺的文物
佛像,避免少林寺“
断层”。人数最少的时候,只剩下其和德禅、行正等数人。1960年~1962年,释素喜作为当时
中原地区的第一批佛教学员,被选送到北京
杭州佛学院学习。毕业回寺后,任少林寺维那僧,兼武教头。期间,释素喜不仅刻苦研练少林武术,还吸收众家之长,团结各派武术拳师,传播和发扬少林文化。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受到冲击,寺内不仅停止佛事活动,许多
红卫兵前来破坏佛像、焚烧经书,一些文物法器也被毁坏,释素喜被定为“大地主”遭到批斗。为了保全历史文物,释素喜协助当时的德禅住持给每位僧人分配了一部分经书碑文,命令僧人全部背下,甚至连碑文的字体及年号都要精确记忆,以便日后恢复和保存。之后,又把经书和
佛像掩埋在地下。使一些殿堂亭台、塔林和几十尊铜、铁、木雕佛像
匾额、经卷、法器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
“接掌”少林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释素喜被选为少林寺首座僧,开始讲经说法。1990年,释素喜第5次
住持工作,这时僧人的生活学习开始走向正规,但寺院建设混乱,释素喜首先恢复了法堂、钟鼓楼以及寺院路面的硬化,随后又还原修建了大批寺内建筑。1994年起,释素喜开始每年两次“荣身拜佛”宣扬佛教文化。并出国弘扬佛法,先后为海内外培养了百余名具有高尚品德和较高功夫的人才。
因病逝世
1998年,释素喜全身
瘫痪,行动不便,自住持位退居,后被查出患上
胃癌。2006年3月8日上午11时20分,释素喜于
少林寺圆寂。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主要成就
释素喜为了继承和发展少林武术,经常带病传艺,为
中原地区各地先后培养了
释德虔法师、
释德扬法师和武打明星
李奇龙等100多名具有高尚武德和较高武技的人才。自1980年以来,素喜法师先后应邀赴中国国各地百座
寺院和国外的
新加坡、
日本、
马来西亚等国讲经说法500余次,聆听者数万人次,赢得中外佛教界及武术界人士的爱戴和敬仰。为弘扬中国禅宗和少林武术,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及增强中外友谊作出贡献。同时世界多个国家的武术教练也纷纷来中国少林寺拜其为师、学习禅法和少林武术。
为了满足
中原地区各地读者渴求少林武术真传的要求。1981年12月,释素喜带病传艺表演少林拳械。并与弟子德虔整理编写出少林武术资料《少林拳术秘传》。该书籍第1次印刷9万册,第2次印刷(修改后)56万册,为中国青少年和武术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少林武术的宝贵资料。截至1982年,释素喜已先后收徒数万名。外国弟子多达数千人 ,国内外门徒达37000多人。众弟子都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作用。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素喜长老是
少林寺最后一位解放前出家的和尚,在寺院最困难的阶段始终守持看护,他爱国爱教、勤奋好学、持戒森严、精通禅武,为少林功夫的传承和少林文化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堪为一代高僧。(
释永信 评)
素喜法师是个大公无私,助人为乐,平易近人的长者。他坐值方丈室多年,每天把捐献的钱分文不少地全部交给寺院。在
少林寺西边有个祀堂,他时常拿出自己的钱救济,数十春秋如一日,克勤克俭,还把每月发给自己的单金积存起要来,最终捐献给了国家。(
释德虔 评)
素喜大师一生为少林寺武术、文化的发展呕心沥血,受到人们的广泛尊重,他不仅精通佛禅,而且武术才华出众,被人誉为武术奇才,在同龄人中,他的少林春秋大刀,罗汉拳,十二段锦等武术造诣最高。(
释德建评)
素喜长老69年如一日心系少林,守护少林,如果没有他,
少林寺历史可能出现
断层。从建国至今,他先后七次担任或代理少林
住持和名誉方丈,身为目前
少林寺辈分最高的长老,他这一生中爱国护教,参禅修佛,苦修少林禅武功夫,带出了少林武僧总教头
释德扬、王长青、
耿军两位
河南省武协副主席等众多少林武术大师。(
中国武术协会 评)
后世纪念
2004年11月,为了庆祝素喜法师80寿辰,少林寺为其建立了200多年来为活人所立的第一座寿塔。
2006年3月15日,素喜法师圆寂后,佛教界依仪规为其举办了
法会,素喜长老的灵骨被送入过去建成的寿塔中成为供后人瞻仰的
灵塔。近万人聚集在少林寺山门东侧广场参加河南省宗教局、
登封市政府、登封市政协等单位为其举行的追悼大会。其后来自
美国、
加拿大、
匈牙利、
丹麦、
瑞士、
法国、
澳大利亚、
日本及中国
香港电台地区的祭拜者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