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阴性血
Rh血型系统中的D抗原阴性
Rh阴性血,是指Rh血型系统中的D抗原阴性。Rh血型是Landsteiner和Wiener于1940年发现的。他们用猕猴的红细胞免疫家兔,获得的免疫血清能够凝集85%的白种人红细胞,与15%的白种人红细胞不发生凝集。他们将这种抗原取猴子Rhesus的前两个字母,红细胞上有这种抗原的称Rh阳性,没有这种抗原的称Rh阴性。
研究表明Rh阳性及Rh阴性血型在全球的人口比率约为94%和6%,不同国家之间分布又有所差别,Rh阴性在欧洲和北美血统的个体中最常见(15%-17%),在非洲及印度地区相对较少(3%-8%),在亚洲最为罕见(0.1-0.3%),因其在中国人群中的阴性比率低,约为0.3%。
2020年3月,浙江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通过修饰红细胞表面,将供应充足的RhD阳性红细胞批量转换为RhD阴性红细胞,无需RhD血型匹配即可进行应急输血,不发生排异反应。这一方法有望高效地解决“熊猫血”血源短缺难题。
发展历史
1940年兰德斯坦纳和威纳将猕猴的血液注入家兔体内后,得到一种免疫抗体,这种血清中的免疫抗体不仅能凝集恒河猴的红细胞,且能凝集85%的白种人的红细胞,从而证明了这些白种人的红细胞与这种猴子的红细胞上有共同的抗原,因而便取恒河猴的英文字头“Rh”作为这种抗原的名称。有Rh抗原的称为Rh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20世纪90年代初期,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了Rh血型基因位于1p36.11,并克隆出 RHCE基因和RHD基因,从而证实Rh血型基因由两个紧密连锁基因RHD和RHCE构成,前者编码D抗原,后者编码CE、Ce、cE、ce抗原。Rh血型系统由于基因突变,基因重排等可以产生许多新的Rh复合体(新的抗原),所以Rh血型系统非常复杂。
流行病学
在中国汉族和其他大部分民族的人群中,Rh阳性者约占99%,Rh 阴性者仅约占1%。有些民族的人群中,Rh阴性者较多,如塔塔尔族约 15.8%,苗族约12.3%,布依族和乌孜别克族约8.7%。
相关疾病
Rh血型系统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Rh系统一般不存在天然抗体,故在第一次输血时,往往不会发现Rh血型不合。Rh阴性的受血者接受了Rh阳性血液输入后便可产生免疫性抗Rh抗体,如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即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由于Rh抗体一般不结合补体,所以由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是一种血管外溶血反应,以高胆红素血症为其特征。如Rh阴性妇女曾孕育过Rh阳性的胎儿,当输入Rh阳性血液时也可发生溶血反应。
新生儿Rh溶血病:母亲与胎儿的Rh血型不合,典型的病例为胎儿之父为Rh阳性(DD或 Dd),母为Rh阴性(dd),胎儿为Rh阳性(Dd)。胎儿的红细胞如有一定数量经胎盘进入母体,即可刺激母体产生抗Rh抗体。此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即可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而造成溶血。第1胎时因产生的抗Rh抗体很少,故极少发生溶血。但第2次妊娠后,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产生的抗体增多而常引起新生儿溶血病。若孕妇曾有输Rh阳性血液史或第一胎妊娠前曾有流产史,则第1胎也可发病。Rh溶血病发病率高低与群体中Rh阴性者的发生率多少有关。我国汉族中,Rh阴性者仅占0.4%,因此汉族人的Rh溶血病较为少见。但在有些少数民族中,Rh阴性的发生率较高,应予重视。
研究现状
浙江大学团队通过细胞膜锚定分子在红细胞表面构建三维凝胶网络,实现了“通用熊猫血”的人工构建和安全输血。这项研究于2020年3月21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王本副教授联合研究团队通过一层三维凝胶网络,将RhD阳性的红细胞“伪装”成RhD阴性。科研团队在细胞膜上引入特殊设计的锚定分子,用类磷酸甘油酯分子复制出一根根“柱子”锚定在红细胞膜表面,将复制了细胞膜最外层唾液酸分子材料的三维凝胶网络均匀地构建在细胞表面,引入固定酶分子并借助酶催化反应形成稳定的结构。有了这样一层“伪装”,抗体就识别不出抗原了。
输血安全
提供途径
从Rh阴性血型人群档案中选择,联系献血者前来献血。调用外地 Rh 阴性血,在同型血源寻找困难的情况下,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应积极为患者寻找血源备用。可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出血及异体血输注,只要符合自体输血条件,均可实行自体输血。
输血措施
术前自体血储备、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回收式自体输血、控制性降压等。既可避免Rh异型血产生的同种免疫反应,又可为救治患者赢得宝贵时间,并避免了经血传播传染疾病的危险。
注意事项
若无意中输人 Rh 阳性血液,应在2-5个月后检查抗体,抗体阳性,则告知患者不能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女性患者若准备生育,可予注射足量的抗Rh,以抑制Rh免疫。
相关事件
2022年1月,泰安市首例RH阴性血B型“熊猫血”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
2022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重度贫血女子,在对其进行血型和血型抗体检查时发现,她不仅仅是RhD阴性(俗称熊猫血),而且其RhC、Rhc、RhE、Rhe均为阴性(RhNULL),再加上其ABO血型为O型,红细胞上再也没有任何血型抗原。这意味着,如果她作为献血者,可以将自己的血提供给任何一个需要输血的病人。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流行病学
相关疾病
研究现状
输血安全
提供途径
输血措施
注意事项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