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羽龙(属名:Pedopenna)是种小型、有羽毛的
手盗龙类恐龙,发现于 中国的道虎沟化石层。足羽龙可能比
始祖鸟还要古老,虽然道虎沟化石层的
地质年代仍未确定。有些测量认为该
地层属于早
白垩纪,但最近的放射性定年法显示该地曾属于晚侏罗纪卡洛夫阶,约1亿6800万年前到1亿4000万年前。
足羽龙的属名Pedopenna指的是它们骨上的长正羽;种名daohugouensis则是指原型标本的发现地道虎沟。道虎沟足羽龙身长可能约1米,或者更少;但因为足羽龙仅有发现后肢化石,因此很难估计它们的身长。足羽龙被分类于
近鸟类的
恐爪龙下目,近鸟类包含鸟类与它们的近亲。
足羽龙的脚掌类似
驰龙科与
伤齿龙科(两者组成恐爪龙下目)的脚掌,但足羽龙的脚掌更为原始。足羽龙的第二趾并没有其他
恐爪龙类那样特化。足羽龙拥有加大的趾爪与稍短的第二趾,并没有形成它们近亲的高度发展、弯曲、类似镰刀的趾爪。
徐星与张福成认为道虎沟化石层,即足羽龙化石的发现地,属于侏罗纪中期到晚期;并将
鸟纲演化支的早期成员,例如足羽龙,与许多关系接近的支系中的原始成员作比较,以支持鸟类起源于
亚洲的理论。
足羽龙的鸟类倾向是恐龙与鸟类演化关系的进一步证据。除了非常类似鸟类的后肢结构,足羽龙最特别的特征是蹠骨上的长正羽。有些
恐爪龙类也拥有这些后肢上的羽毛,例如
小盗龙,但它们的足部羽毛与足羽龙的足部羽毛不同。足羽龙的足部羽毛较小,形状较圆。最长的羽毛稍短于蹠骨,约5.5厘米长。另外,足羽龙的足部羽毛是对称的,而有些恐爪龙类与鸟类的羽毛是不对称的。因为不对称的羽毛是典型的飞行动物特征,足羽龙极可能代表这些羽毛结构的早期发展阶段。在化石中,许多这些羽毛的压痕是脆弱的,但仍很清楚可以看到每根羽毛的羽轴与羽支;而足羽龙的足部羽毛正确数量虽然不确定,但仍比小盗龙的足部羽毛还多。也有证据显示足羽龙的长足部羽毛之上还有较短的羽毛,这些羽毛是现代鸟类也拥有的覆羽。因为足羽龙的后肢比
小盗龙的后肢有较少的气动力,而且足羽龙的后肢似乎较不坚挺,这些显示如果这些足羽龙拥有某种气动力功能,将会比
恐爪龙类与鸟类还少。在
徐星与张福成对于足羽龙的2005年研究里,显示这些羽毛可能是装饰物,或者是退化的羽毛。后翼可能存在于恐爪龙类与鸟类的身上,但随后鸟类支系失去了这些后翼,而足羽龙代表着后翼从滑翔功能萎缩,到仅存展示功能的中间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