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宝航
外交部办公厅原副主任
阎宝航(1895年4月6日—1968年5月22日),字玉衡,辽宁海城人。中国战略情报专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事业立下过不朽的功勋。1918年夏,阎宝航从沈阳市两级师范学堂毕业,受聘于奉天ymca,任学生部干事。新中国成立后,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条约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人物生平
1895年4月6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县一贫苦农民家中。
1913年考入奉天两级师范学校。
1918年春,阎宝航在毕业实习之暇,常去附近(大南门里)奉天基督教青年会看书看报,听介绍西方文化科学知识的讲座等。
1918年夏,阎宝航从奉天两级师范学校毕业,受聘于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任学生部干事。
1919年,新上任的青年会学生部干事阎宝航被派往北平市基督教青年会学习。
1920年,经过一年的学习,回到奉天,此时正是杨晦宣传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之际。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也波及了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奉系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封建势力较占优势的奉天,并且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共鸣。阎宝航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在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举办新旧道德、新旧文学对比辩论会,组织社团,创办刊物,成立新剧团等多种与新文化运动有关的活动,对杨晦的革命行动给予密切配合。
1929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研究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与流亡北平的东北地区爱国人士高崇民、卢广绩、杜重远杨大光王卓然等27人被推举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员。领导和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西安事变前夕,阎宝航向张学良面陈联共抗日主张。事变后,阎宝航多方设法营救张学良。
1937年参与发起成立东北抗日救亡总会,任该会常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参与组织中国民主革命同盟。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发起成立东北政治建设协会,任理事长。
1946年6月23日被推举为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成员,赴南京呼吁和平。同年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辽北省人民政府主席。
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条约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59年辞去外交部的职务,到文史资料委员会以政协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的身份主持征集、整理文史资料工作。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经他征集的文史资料近2000件,1500余万字。
“文化大革命”中,阎宝航受到迫害,于1967年11月6日晚被投入监狱。
1968年5月22日,这位年过七旬的第67100号“犯人”,在审讯中被人一脚踢倒在地,昏迷不醒,送到复兴医院后,也无人理睬,含冤去世,终年73岁。监狱的批文写道:“反革命罪犯67100号,不得留骨灰。”粉碎“四人帮”后,阎宝航得以平反昭雪。
1978年1月5日,阎宝航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199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50周年,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签署命令,把三枚苏德战争纪念章授予阎宝航和他领导下的情报人员阎明诗、李正文。
家庭情况
夫人:高素(曾用名高素桐)
长女:阎明诗
长子:阎明新(后改名为阎大新)
二女:阎明英(后改名为高玲)
二子:阎明智
三女:阎明光
三子:阎明复
人物事件
一份“石破天惊”的情报
阎宝航在1934年由宋美龄邀请,经张学良同意,担任蒋介石、宋美龄等人发起的“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书记兼干事和委员长行营少将参议。
抗战爆发前,日本图谋中国的野心渐露。南京国民政府为从苏联方面获得支持,以便合作对抗日本,由孙科出面组织了“中苏文化协会”,并出任会长,扩大了与苏联的文化交往活动。
孙科为争取苏联援助,在阎宝航等人推动下,还发起成立了国民外交协会,阎宝航担任这两个协会的理事,并主办协会的各项对外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在武汉会战后退守大后方,阎宝航以非凡的才干和勇气,活跃在重庆市的社会舞台上。
1941年6月上旬,阎宝航在社交场合遇到中国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和孙科,他们告诉阎宝航:根据中国驻德国使馆武官桂永清近日传回重庆的消息,德国准备在1941年6月22日前后进攻苏联
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阎宝航闻讯后立即向周恩来报告,并通过自己的助手李正文,向苏联大使馆武官尼古拉·罗申报告这一重大情报,李正文担负着与苏联大使馆的联络工作。
作为国民政府重要人物的于右任和孙科,在得知德国即将发动侵苏战争时,心情十分复杂。他们知道苏德战争如果爆发,国际形势会有大的变化,很可能给中国抗战带来意想不到的重大影响。
因为阎宝航曾留学欧洲,对国际形势颇有见地,所以他们将仅限于国民政府少数高层人士才能知道的机密情报,特地告知阎宝航,想听听阎宝航对此事的分析和预测。阎宝航也因为受到了他们的信任,才得以与闻了这一机密。
苏联大使馆武官罗申得此情报后,立即向苏联国内发回消息。
1941年6月14日,苏联政府授权其新闻机构塔斯社,向全世界发表声明:从苏联掌握的材料看,“德国同苏联一样,也在信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条款。有鉴于此,苏联人士认为,关于德国企图撕毁条约并准备进攻苏联的传闻纯属无稽之谈”。
中共中央电告苏联
周恩来一方面十分信任阎宝航,一方面又亲眼看到塔斯社的声明,这个重大事件同时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究竟孰是孰非?
阎宝航认为于右任和孙科所说的消息是真实的,从中国国民党政府与德国政府的长期交往来看,德国事先向中国蒋政府打招呼是有此可能的,从阎宝航到国民政府方面赴任以来的所见所闻来看,中德双方一直有着特殊的来往。
桂永清在1931年春以少将身份赴德国学习军事,行前蒋介石叮嘱他“不但要学习军事,还要摸清德国国社党的组织活动情况。”桂永清进入德国的军事学院,并结识了纳粹头目赫尔曼·戈林等人。1940年3月,桂永清在何应钦大力保荐下,以中将身份赴欧洲从事军事外交工作,任驻德使馆武官四年之久。
1941年春,德国法西斯主义准备进攻苏联,为增加胜算,策动日本同时从东方进攻苏联。而日本由于陷入侵华战争的泥沼中无法脱身,又曾在局部战场被苏联红军打得大败,对德国的建议持观望态度。
德国为使日本能从中国战场上腾出手来北攻苏联,拉拢国民党集团脱离美、英、苏的影响圈,便在6月上旬明确地告诉桂永清,德国决定于6月22日进攻苏联。
桂永清得信后迅速向蒋介石报告。蒋介石经过一番盘算,认为日本有可能北上进攻苏联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共军队也会在苏联要求下,向华北转移去牵制日军,这样国民党军队可趁此机会控制黄河以南的地域,以收渔人之利。
阎宝航对事实进行了分析,他坚信这个消息是真实的,并将全面情况和自己的判断报告给了周恩来。
周恩来赞同阎宝航的判断。但这时再通过苏联驻华使馆转告消息显然不能奏效,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局,他于6月14日急电延安市毛泽东,请他直接向苏联高层转报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消息。
此时毛泽东在延安,已经和莫斯科建立了直接的无线电联系。6月16日,毛泽东命令迅速将阎宝航情报电告共产国际,通过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转交约瑟夫·斯大林,这是斯大林收到的来自共产党方面的级别最高的警报,此时距德国突袭苏联还有六天时间。
苏联发来感谢电文
斯大林很快就看到毛泽东的电报,尽管他不相信这份情报的真实性,但却对他触动很大,因为这是由中共中央领导人发来的,它表达了中共中央对这个情报真伪的倾向性。
苏联军事情报局在国外有几个出色的情报组织,有在日本的以佐尔格为首的“拉姆赛”情报网,在德国和西欧的“红色乐队”情报网,在瑞士的“拉多”情报网,他们均预报了德国即将进攻苏联。
“红色乐队”负责人特雷伯和波伊森,在1941年初向莫斯科报告了德国进攻苏联的详细部署和出兵日期。
佐尔格于1941年6月15日向莫斯科报告,德军将于6月22日进攻苏联,比阎宝航情报早到一天。
“拉多”于1941年6月17日向莫斯科报告,德军将于6月22日进攻苏联,比阎宝航情报晚到一天。
苏联红军情报局局长戈里科夫和苏联海军部长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库兹涅佐夫认为这些消息并不准确,便于第二天发表了向德国故作姿态的塔斯社声明。但毛泽东发来的阎宝航的情报,使斯大林的态度有了转变。
6月30日,苏方致电中共中央,感谢中共中央提供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情报。这份电报写的是:“由于你们提供了准确的情报,我们得以在德军进攻前宣布苏军进入紧急状态。”
可惜的是,收报原件在1947年春天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市前夕,为坚壁清野而被销毁了。
为最后消灭日寇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4年夏,阎宝航在重庆市从国民党军委第三厅副厅长钮先铭口中,得知第三厅存有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地区等地布防的绝密情报,这份敌情资料,标明了日本关东军的详细部署情况,包括陆军、空军的兵力配置、筑垒地域分布、布防计划,兵种兵器、部队番号、实力和指挥官情况等无一不备的详尽书面材料。
阎宝航借阅后,速报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由南方局组织人员全部拍照后报送延安。
在延安的周恩来看到后感到这份军事情报十分重要,并综合其它方面的材料,迅速向苏联方面通报。
由于中共方面向苏联提供了东北日军部署,苏联红军统帅部对关东军了如指掌。
苏军在柏林会战之后,在远东集结了150万军队,5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300架作战飞机,600多艘舰艇,由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于1945年8月9日凌晨向远东日军发起全线进攻,苏军根据地形和关东军布防情况,从西、北、东三个方面对关东军实行向心突击。
中共送来的情报,使苏军了解到中蒙边境东端除满洲里市阿尔山市外,日军沿边境线其它地段没有设防,企图以戈壁大漠和大小兴安岭来做天然屏障。苏军将计就计,以外贝加尔方向为主要突击方向,集结以装甲部队为主的重兵,从中蒙边境进攻,向东对日本关东军进行主要的战略性突击,其中路编有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该集团军辖有能通过戈壁和沼泽地的T34坦克800辆,迅速通过戈壁沙漠和兴安岭山地,直接进攻长春、沈阳,再南下旅大,分割围歼关东军主力。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给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日军被击毙84000多人,被俘57万多人,苏联红军官兵牺牲1万人,沦陷近14年之久的东北地区人民,终于迎来了解放。
新中国建立前后,阎宝航先后担任新政协筹委会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
长期以来,阎宝航被社会各界广泛认为是一位党外爱国人士。直到1962年,在一份报告中,阎宝航第一次披露了自己在隐蔽战线上不平凡的经历。
周恩来于1962年3月6日,亲笔为此作了充分而详尽的肯定。
俄罗斯总统决定为阎宝航授勋
199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仪式纪念苏德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应邀赴俄的中国代表团带去了一份特殊礼物,这就是阎宝航当年向苏联提供关东军布防绝密情报的复制件。
发现这份材料几乎可以说是事出偶然,1995年阎明复去俄罗斯档案馆查阅有关资料,在翻阅有关伪“满洲国”的材料时,看到了有关日本军队在满洲布防的军事情报,这时他忽然记起,父亲在晚年曾经提到过这件事,便立即填写清单调阅。他感到这可能就是当年父亲提供的,不同的是这是照相文件版本,在硬纸壳封面上,写的就是关于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地区部署的情报。他认真地做了记录带回国内,经过认真审核后确认,这就是中共中央当年向苏联提供的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布防情报。
俄罗斯方面接到中国代表团送来的绝密情报文件,调阅自存的相应档案,证实了情报的真实提供人员,据此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签署命令,为阎宝航授勋。1995年11月1日,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先生在驻华大使馆举行了授勋仪式。
人物贡献
阎宝航是一名成功打入敌人心脏的中共地下党员,经常能够接触蒋介石宋美龄中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大特务们,他有三次巨大的贡献:
第一次是获取了德国即将全面进攻苏联的情报,通过延安市转到莫斯科
第二次是截取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
第三次是获取了关东军在东北地区的战略部署。
这三次情报对于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产生巨大影响。
人物逝世
阎宝航于1968年含冤去世,终年73岁。
人物评价
阎宝航在“看不见的战线”上,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中共情报工作负责人李克农曾对阎宝航卓有成效的情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你的情报工作不但对中国革命有贡献,对世界革命也有贡献!”1995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时,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命令,授予已故的阎宝航“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章”,表彰他及其领导的情报小组对苏联卫国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阎宝航披肝沥胆,无私无畏。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吾之最大悲痛,莫过于民族同胞惨重牺牲;吾之最大欢悦,莫过于同胞骨肉彻底解放。”满怀对民族对同胞的挚爱,阎宝航从多方面努力推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作为东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一员主将,他联合东北各界,开展轰轰烈烈的反日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他坚持不懈地建立和领导东北抗日救亡组织,团结流亡关内的东北同胞,共赴国难;全国抗战爆发后,他为落实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而辛勤工作,不惜身家性命支持和庇护抗日志士,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从事秘密情报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他的英名和功绩,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和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心中。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家庭情况
人物事件
人物贡献
人物逝世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