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华文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
方华文,男,1955年6月出生于西安市,现为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他是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被誉为“中原地区当代最多产的文学翻译家”。他在文学翻译领域的成就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译联的认可,并被选为代表人物。方华文发表了超过一千多万字的著、译作品。
职业生涯
方华文的职业生涯始于童年时代的梦想,他的父亲是一位俄文翻译员,这段经历激发了他对翻译的兴趣。尽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历了困难,但他通过自学俄语并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学习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翻译生涯起步于《魂断英伦》的合作翻译,随后推出了众多广受欢迎的作品,如《套向月亮的绳索》《从巅峰到低谷》《红字》《无名的裘德》《雾都孤儿》《蝴蝶梦》《儿子与情人》《君主论》《圣经故事》《社会契约论》《傲慢与偏见》《马丁·伊登》《少年维特的烦恼》《飘》《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悲惨世界》《大卫·科波菲尔》《德伯家的苔丝》《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火枪手》和《高老头》等。此外,他还主编了一系列重要的翻译作品,包括《论法的精神》《国富论》《精神分析引论》《简爱》《莎士比亚故事集》《巴黎圣母院》《鲁滨逊漂流记》《金银岛》《茶花女》《红与黑》《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基督山伯爵》等。
学术贡献
方华文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其对翻译政治性的深入研究。他认为翻译是中原地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至关重要。他的观点在《20世纪中国翻译史》和《文学翻译概论》中有详细的论述。方华文认为,翻译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扮演着政治工具的角色,无论是巩固统治阶级地位还是成为其衰败的预兆。他的“红色中国,红色翻译”理论强调了翻译与中国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翻译始终服务于政治目标。这种观点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国际译联的学术刊物Babel上发表的长篇文章中,方华文的思想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目录
概述
职业生涯
学术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