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坡镇
甘肃两当县辖镇
西坡镇,甘肃省陇南两当县下辖镇,位于北秦岭山脉以南,总土地面积71.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万亩。截至2021年6月,常住人口3055人。
西坡镇平均海拔1367米,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平均气温12℃。截至2004年辖1个居民委员会,12个村民委员会。有各类学校15所,医院、卫生院1所。西坡镇主要特产有核桃、花椒、狼牙蛮等。旅游景点有亮池寺、琵琶崖等。
2021年,西坡镇成为优质花椒生产基地,花椒种植达到1.6万亩,年产花椒27.5万公斤,初步形成了基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链条绿色产业。村民通过花椒产业人均收入达7800元。
沿革
民国时期为吴郁乡,因李亨侍御史吴郁居于境内三渡水村而得名。1949年设竹林乡,1958年建西坡公社。“文革”期间曾称“永红公社”,1970年恢复原称西坡公社。1983年12月改乡。1996年,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0.6万人,辖崖头村、东坡村、西坡村、苍坪村、垭河村、三渡水村、店子村、边山村、三坪村、竹林村、红崖村、汪家村、擂鼓村13个行政村。2003年撤乡设镇。2004年4月,成立西坡社区,西坡镇行政区划变为1社区、13行政村。
基本介绍
西坡概况:西坡位于两当县城东部,西北与杨店乡接壤,西与兴化乡相连,南与泰山乡相邻,东北与陕西省凤县相连,西南一部分与站儿巷乡接壤。全镇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镇驻地茨坝(北纬33° 50',东经106° 25'),距县城约40公里。
西坡镇因境内有西坡岭而得名。初因唐朝侍御史吴郁生长于此地,而称吴郁乡(全镇只占乡的一部分),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乡政府迁移到竹林乡,属本县第三区所辖。五八年人民公社化后建立西坡公社,文化大革命中改称“永红公社”,七零年恢复原称,八三年改称西坡乡,沿用至今,二零零三年撤乡建镇。全镇有13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98户,总人口5887人,其中农业人口4370人,非农业人口1380人,流动人口118人;有省道1条、县乡公路1条、乡村道路16条、宝成铁路从境内通过,途经镇政府驻地茨坝,并有宏庆、李家河两个车站,嘉陵江流经本镇17公里,境内有丰富的煤炭.陶土资源,为工业小区,有茨坝集贸市场1个,有陇南市西坡煤矿、宏庆煤业有限公司、两当县陶瓷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驻军.镇属机关等行政企事业单位共计22个,全镇以种植业为主,兼有加工,运输,商饮服务等二、三产业。
地貌气候:西坡镇地处南秦岭山北缘。最高海拔1860米,最低海拔874米,平均海拔1100米。地势东高西低,多山地。气候温暖湿润,日照时间长。年降雨量750毫米。平均气温11°C,无霜期约200天,适宜农作物生长。全镇有耕地面积27398.9亩,其中粮田面积13424亩,退耕还林面积7760亩。
近年来,全镇上下抢抓机遇,以增加“两个收入”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科教兴镇步伐、大力发展粮食经济林果、畜牧、中药材、烤烟等农村支柱产业,大办乡镇企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协调快速的发展,2016年,全镇社会总产值698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360万元,二产业总产值4626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72.9万元,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4486.9元。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1676户,乡镇总人口5911人,乡镇从业人员2962人。
六通情况:13个村通电、通邮、通公路,13个村通电话、通自来水,6个村通有线电视。宝成铁路贯穿全境,辖区内有宏庆和李家河2个火车站,其中宏庆车站以货运煤炭为主。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14所,教师62人,在校学生1031人。有卫生院1所,医生12人,病床18张;村卫生室13个,从业医务人员21人。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816万元,粮食播种面积918公顷,
粮食总产量191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523元;财政收入14万元,财政支出100万元。辖区
陇南市西坡陶瓷有限公司、陇南市西坡煤矿、陇南市西坡煤矿二号井等企业。
名优特产:核桃、花椒、狼牙蜜、泡菜坛。
旅游景点:亮池寺、琵琶崖等。
行政区划
西坡镇辖西坡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辖崖头村、东坡村、西坡村、苍坪村、三渡水村、垭河村、店子村、边山村、三坪村、竹林村、红崖村、汪家村、擂鼓村共13个村民委员会。其中苍坪村为镇政府驻地。
截至2020年6月,西坡镇下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苍坪村获坝组,距县城40千米。 
国民经济
【农业】全镇有耕地面积27398.9亩,其中粮田面积13424亩,退耕还林面积 7760 亩。
近年来,全镇上下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以增加“两个收入”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科教兴镇步伐.大力发展粮食经济林果.畜禽养殖.中药材.蔬菜等农村支柱产业。
目前全镇培育规模化中药材种植示范点5个,千亩以上的核桃树高接换优示范园4处,食用菌种植基地5处,烤烟种植基地1处,畜禽养殖家庭农场4个、规模化核桃仁加工厂1个、苹果种植基地1处。201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120万元。
截至2011年末,西坡镇有耕地面积27.4万亩,人均4.98亩;可利用草地面积3.12万亩,林地面积5.4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黄豆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瓜果、蔬菜、中药材为主;经济林果以核桃、板栗、苹果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510吨,其中小麦1289吨,玉米3221吨。
西坡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小家禽、牛、羊为主;全镇建成养殖小区4个;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750头,牛年末存栏110头。
截至2011年末,西坡镇已建成千亩核桃园4个,袋料香菇示范点1个,中药材生产基地1个,专业合作社5个,大型农业机械6台(辆)。 
2011年,西坡镇农业总产值2360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2%。
【工业】境内有丰富的煤炭.陶土资源,为工业小区,有茨坝集贸市场1个,有陇南市西坡煤矿、宏庆煤业有限公司、两当县陶瓷厂。工业情况:一、矿山资源:①宏庆煤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89年1月,1997年12月底建成投产,井田面积1.43平方公里,可采储量267.9万吨,设计原煤年产能力9万吨,服务年限20年。目前,企业资产总额2398.4万元,注册资金954.1万元,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生产矿井可采储量240.5万吨,投产以来已采原煤27.4万吨。公司自备水源井1空,¢300*56000mm,高位水池容积400立方米,供水量每小时56立方米,实际用水量每小时10立方米,供水高差35米。
②、陶土资源:西坡市陶土总储量(一座山全是),已开采储量约20000立方米,现开采规模为每年约2000立方米,还能开采(无法估计)年。
西坡镇是两当县工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陶瓷、酿酒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全镇有工业企业5家,职工33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626万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5%。 
截至2018年末,西坡镇有工业企业3家。
【商业】有茨坝集贸市场1个,第三产业发展份额大大提高。2011年末,西坡镇有商业网点78个,职工90人;有农贸市场1个;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5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 
截至2018年末,西坡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或超市3家。
2011年,西坡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3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各项贷款余额293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 
邮电业
2011年末,西坡镇有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国内汇票业务完成848笔,国内异地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信件完成540件。固定电话用户34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30%;移动电话用户1045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9%;宽带接入用户66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0万元。
人口
2011年末,西坡镇辖区总人口549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80人,流动人口252人,城镇化率25.1%。总人口中,男性2962人,占53.9%;女性2532人,占46.1%;14岁以下605人,占11%;15—64岁4131人,占75.2%;65岁以上758人,占13.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482人,占99.8%;有回、彝、土家3个少数民族,共12人。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10.1‰,人口自然增长率-4.1‰。  
2018年末,西坡镇有户籍人口3824人。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镇常住人口为3055人。
基础设施
【水力】镇供水站基本情况:机井深57米,水深20米,高位水池2个,其一:供水高差80米,容积50立方米,其二:供水高差50米,容积200立方米,供水量每小时32立方米,实际用水量每小时4立方米,完全可供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并且有余量。
【电力设施】电力情况:镇区内有11万伏变电所一个,随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农网改造已全面结束已形成镇村网络,电价,按国家电网部门规定统一收取。为全镇工农业以及农户和居民用电提供了可靠保证。
【通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联通网络覆盖整个镇区,中国电信集团已覆盖10个行政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
自然环境
西坡镇属秦岭山脉腹地,嘉陵江流经本镇17公里,六山环抱,有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与自然景观,林、竹、花、果种植有不可多得的天然优势。山势各异,环境幽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又是古文化发祥地之一,著名的“两当八景”之一,“琵琶崖”和唐朝大诗人杜甫好友唐代御使吴郁故居---琵琶州闻名省内外。
【交通方面】镇政府所在地距国道316线仅有12公里。境内有省道1条,县乡公路1条.乡村道路16条.宝成铁路从境内通过,途经镇政府驻地茨坝,并有宏庆.李家河两个车站,镇内每天向外发出班车四趟,交通很方便灵活。
社会事业
围绕城镇一体化、集镇城市化的目标,全面加快了社会事业的建设。根据集镇统一规划,配合集中拆迁,加成占地 3 亩大的农贸市场一个,集镇商贸日益繁荣。随着集贸市场的建成,取消道路铺摊,形象改观。根据镇区、集中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占地10亩总投资150万元,建筑面积1千平方米的中心小学新建工程已全面投入使用,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和集中。整体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卫生院一座,镇政府办公楼、派出所办公楼、镇文化大院已竣工,新建核桃仁加工厂一座,战备路全线贯通,群众出行更为便捷。以农村“五项实事”为突破口,大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居住环境逐步改善。改水工程顺利推进,全年新增用户 300户,累计达到 800 户,入户率 65% 。结合“美丽西坡”建设活动,集镇日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加大对公共卫生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新建公厕 2 座,垃圾填埋场一处、设立垃圾收集房(厢) 12 只,环境卫生日常保洁范围延伸扩展,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加强,镇村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改善。
【医院】医疗保健:有设备比较齐全的医院一所,11个村医疗站。群众就医方便。
【学校】教育情况:全镇有学校5所,九年制学校一所,村校4个;在校学生1013人,其中初中生394人,小学生637人,有教职工65人。
交通运输
西坡镇已形成铁路、公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有铁路宝成铁路过境,设有宏庆站李家河站2个火车站,日均有4列客车停靠,日客运量60人次;省道1条、县乡公路1条,总长30千米;乡村道路16条。
2011年末,西坡镇镇区道路总长度3千米;桥梁3座,总长度0.2千米。
2011年末,西坡镇开通公交汽车线路6条,其中连接国道线2条,运营总里程45千米;公交运营车辆5辆,年客运量3万人次;出租车12辆,年客运量1万人次。 
截至2019年5月,西坡镇已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率为100%,开通客运班线9条。 
历史文化
西坡镇因境内西坡岭而得名。 
风景名胜
亮池寺
亮池寺位于西坡镇西坡村,始建于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十一年(1831年)进行过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坏,1997年又进行了维修和新建。亮池寺由大殿、祖师庙、三霄娘娘殿和戏楼组成,占地面积3306平方米。 
灵官峡
灵官峡森林公园位于两当县城东南12千米处,灵官峡东西贯通整个公园。位于两当县境内的代表景观有“凤凰山”、“镜峰捧日"、“张果老登真洞”、“故道松涛”、“鸑鷟山”等,还有1800多公顷的天然白皮松自然保护区。
鸑鷟山位于灵官峡东侧,往南跨越琵琶崖。有“猩猩岩”、“狮子峰”、“麦垛山”、“二郎担山”、“棋盘石”等景观。坐落在鸑鷟山之南有董真峪,董真庵石窟为唐朝石窟,分布在长约30米、宽25米的石崖上,共有四窟。
灵官峡白皮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两当中部,属徽成盆地,海拔在1200—1483米之间。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坡镇地处两当县城东部,东与陕西省凤县毗邻,南与泰山乡相连,西与兴化乡相邻,西南、西北与杨店镇、站儿巷镇接壤,北与陕西省凤县毗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1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82.96平方千米。
西坡镇
地形地貌
西坡镇地处南秦岭山北缘,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势东高西低,多山地。最高点位于崖头村崖头组,海拔1860米;最低点位于边山村嘉陵组,海拔874米
气候
西坡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1.6℃,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46天。
水文
西坡镇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水系,嘉陵江流经西坡镇17千米,由东北的西坡村流入,从西南的李家河流出。二级河三渡水河5.2千米,在境内与嘉陵江汇合。三级河泰山河在三渡水汇入三渡水河。 
自然灾害
西坡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连阴雨、冰雹等。 
自然资源
西坡镇境内已探明资源有煤、陶土。煤炭可采储量267.9万吨;陶土总储量丰富,已开采约200000立方米,开采规模为每年约2000立方米。
人民生活
【富民工程扎实有效】“以人为本,善待百姓,扎实推进富民工程,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维护好、发展好”,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去年以来,坚持把“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创新富民思路、落实富民措施、实施富民工程、加快富民步伐,千方百计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享受更多的实惠。
【鼓励创业富民】创业是富民的重要途径。鼓励群众“想创业、敢创业”,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发展多种经营,全镇有20多户贫困家庭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生产自救,大搞家庭副业,全年增加收入10多万元。鼓励有一技之长的群众,敢于走出农村摆摊设点或搞劳务输出,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0多户。从多方面多渠道积极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充分就业富民】就业是民生之本,富民之基。全镇各级把扩大社会就业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和优先的工作目标,想尽办法创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发展经济,100名本地劳动力实现了就业愿望。
【完善保障富民】继续加大对贫困家庭的帮扶力度,有87户城镇困难家庭列入最低保障,全年发放补助资金11.6万元,受益人数达250人,结合双联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全镇共落实结对帮扶924户,帮扶人数达3696人。通过大力度实施富民工程,人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总收入达1600元,职工人均支配收入达到60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2%。
政治建设
目录
概述
沿革
基本介绍
行政区划
国民经济
人口
基础设施
自然环境
社会事业
交通运输
历史文化
风景名胜
地理环境
人民生活
政治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