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建设是指
台湾当局于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时在台湾所进行的一系列基础建设工程。台湾当局在当时,有鉴于台湾许多公共基本建设,如道路、港埠、机场、发电厂等尚且处于匮乏欠缺的状态,再加上1973年10月
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所以为了提升跟深化总体经济发展而开始规划进行10项大型基础建设工程。由台湾时任台湾地区行政机构负责人
蒋经国所提出,建设自1974年起,至1979年底次第完成,投资总额
新台币2,094亿元。在十大建设中,有六项是
交通运输建设,三项是
重工业建设,一项为能源项目建设。其实十大建设最主要的是中山高速公路与
台湾桃园国际机场。
(二)当时
台湾省的工业及出口商品仍以劳力密集的
轻工业为主,而且轻工业加工所需的中间产品多依赖向外采购,极易受制于人。因此,为消除基本设施的瓶颈、改善经济结构,以奠定未来经济发展更为稳固的基础,遂有十大建设计划的提出。
中山高速公路北起
基隆市,南至高雄小港,中以支线连接
台湾桃园国际机场,全长373公里。1971年8月14日开工,1974年7月29日三重到中路段率先通车,1978年10月31日
中沙大桥启用,高速公路全线正式通车。
因1972年至1973年期间,
台湾省对外贸易发达,而
台湾铁路之现有车种、车次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而开发。计画施行范围为
西部干线纵贯线全线,1979年7月1日全部完工。
北回铁路是为使东部
铁路干线与西部接轨,将
花莲车站移至现址,兴建花莲(新)车站至宜兰线南圣湖车站(今
苏澳新站)之单线新线。1979年12月完工,1980年2月1日全线通车。
台北桃园国际机场是因应
台北松山机场的运量饱和,于距
台北市西南方约40公里的桃园县大园乡(今
桃园市大园区),另新建占地1,223公顷的新国际机场。原计画名桃园国际机场,1979年2月26日启用之际订名中正国际机场。
台中港:延续日据时期之新高港计画,并解决
台湾省中部无国际港口的问题;1983年6月完成初期工程。
炼钢厂(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了防止依赖外国钢品太深,减轻外汇负担,并解除过去因钢源不一,影响产品精度的缺点,遂决定兴建一贯作业炼钢场,于是出资兴办中国钢铁公司,并将其纳入十大建设之一。中国钢铁公司的一贯作业炼钢场,占地约480公顷,位于高雄临海第四工业区,滨临高雄港第二港口,自远洋输入原料后,可泊厂区码头起卸,节省运费与转运成本。
大造船厂(中国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总厂):座落于
高雄市小港区的临海工业区内,是十大建设中第一个完成的重要建设,该厂的设立肩负支持
航运、贸易、国防及发展关联工业多目标之基本任务。于1975年建厂同时,即承建美商44万5千载重吨
超级油轮,同时中国造船公司也合并原位于
基隆市的台湾造船公司为其基隆总厂。
石化(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高雄炼油总厂):在高雄县(因高雄县市合并改制
直辖市,并入新成立之高雄市)开发两处石化工业区—「仁大(即仁武、大社)石化工业区」和「林园石化工业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高雄炼油总厂的兴建对于
台湾省的塑胶、
合成橡胶、
合成纤维及化学品工业之发展而言,不仅减少岛内工业对外之依存性,且将增加下游加工产品在外销上的竞争力。然2014年因管线老旧泄漏,不幸发生气爆事故。
第一核能发电厂共有两部机组,其装置容量各为63.6万。核能一厂列入十大建设计画优先兴工,两部机组分别于1977年与1978年完工;第二核能发电厂、
第三核能发电厂为核能发电的延伸计画,后续列入十二大建设计画,分别于1981年与1984年完工。
十大建设对
台湾省当时经济指标影响极大,在缓和台湾省内经济停滞的同时,带来高
通货膨胀率的副作用。根据当时台湾地区行政机构主计处﹝现台湾地区行政机构主计总处﹞公布资料,南北高速公路1971年开工四年之后,1974年台湾经济成长率1.16%,工业成长率 -4.5%,通货膨胀率 47.5%; 1976年经济成长率13.86%,工业成长率24.4%,通货膨胀率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