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塘区位于安徽省
芜湖市南部,属平原地貌,地势较平坦,境内物产丰富,非金属矿产石灰石储量较大,农副产品除稻麦、油菜、蔬菜,还盛产菱藕。
马塘区属平原地貌,地势较平坦,
平均海拔6-10米,中南和西南部略低,沿东南边缘有小荆山、大官山、艾蒿山、
马头山等低矮山丘散落分布;沟渠纵横,湖塘密布,面积超300亩的湖塘有园牧塘、芦花塘、殷村湖。马塘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冬冷夏热,春暖秋爽,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18.7℃,年平均降水量1200-1410mm,集中在春夏两季,年平均日照1939-209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40天。
境内物产丰富,非金属矿产石灰石储量较大,农副产品除稻麦、油菜、蔬菜,还盛产菱藕,水产品有名闻遐迩的
长江“三鲜”(
刀鲚、鱼、河蟹),有久负盛名的地方特产鲁港“三刀”(剪刀、菜刀、剃刀)。
马塘区历史悠久。
青弋江南侧的荆山一带,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故有“先有荆山街,后有芜湖城”之说。千百年来,这方土
地历经无数次的兴衰战乱。相传三国时期,
孙吴名将
周瑜在此操练水兵。境内鲁港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陈霸先永定三年(557),徐嗣徵引
北齐人从鲁港青墩洲渡江,占据
芜湖市,武帝(陈霸先)派大将
周文育率兵攻击,徐嗣徵兵败。
李晔大顺三年(891),
杨行密征讨
孙儒至
宣州区,粮
航运不济,杨令部将台蒙修筑五堰于鲁港,拦水通航,不日粮至,孙儒大败。
南宋恭宗德佑元年(1275)正月,民族英雄文天祥督师鲁港,修复和利用旧堰御敌取得胜利。同年南宋奸相
贾似道被迫出师芜湖,在鲁港败于元军。
爱新觉罗·奕詝咸丰三年(1853)3月,
太平军占
马塘地域隶属历来随
芜湖市地域隶属改变而变。据载,
朱元璋在马背上南征北战取得政权后,喜好养马,至
朱翊钧万历四十一年(1613)前后,官方在芜湖城南养马数以千计,“马塘”由此得名。清末民初,沿
青弋江(
河南省)一片行政区域设有江口、尚塘、来远三铺,后合
为江口、尚来两镇。日伪时期,河南称为芜湖的“四区”。1949年4月芜湖解放后,设河南区人民政府。1950年4月,市区建制撤销。1952年7月,恢复市区建制,在原第四区行政区划内,建立河南区人民政府。1955年12月,河南区建制再度撤销。1960年城市实行人民公社化,在原河南区建制的基础上,建立马塘人民公社,这是“马塘”地名的真正命名。1964年12月,取消芜湖马塘人民公社名称。1968年8月,成立马塘区革命委员会。在1980年6月召开的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撤销马塘区革命委员会,设立马塘区人民政府,下辖
江口县、朝阳、
弋江区3个街道办事处。1984年12月郊区渔业公社,1990年3月郊区马塘乡和山乡的铁桥村、爱国村,1991年6月
湾沚区鲁港乡先后划归马塘区管辖。至此,区域面积增加了20多倍,人口翻一番,奠定了现在的区域规模。进入新世纪,作为市政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马塘区亦称“城南新区”。1998年1月,区政府驻地由码头口3号迁至利民西路418号。
2001-2003年,是市重点工程落户马塘区最多的三年。先后建成纬二路、纬三路、
经六路、经七路,高新区范围建成
纬九路、纬十路、经三路及中山南路延伸段、花津南路延伸段,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路灯和煤气、水、电管线等基础设施逐一到位。2001年新建了桂花桥泵站,缓解了区内排水压力。芜湖奥林匹克公园,造型飘逸、雄伟壮观,是本市的又一标志性建筑。2002年10月一期建筑完工后,成功举办了省十运会。每天晨昏,有上千居民来此健身。高教园区的崛起,奠定了马塘区作为市高教中心的地位。高教园区位于高新区的北部,规划面积7269亩。2003年,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成使用,
安徽师范大学、
皖南医学院、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夏瀛艺术语言学校7所院校陆续进驻。
马塘区水陆交通便捷,是市辖
芜湖市、
繁昌区、
南陵县三县进入市区的入口。皖赣、
宁铜铁路和205国道、芜马高速、芜宣高速、沿江高等级公路穿越区境,是本市通往
铜陵市、
池州市、
黄山市和
皖南腹地的咽喉要道。
青弋江、漳河等
内河航线与7500米的
长江段航线相连,长江沿岸有鲁港、花园、桂花、
渔业等港口码头,舟便利,青弋江上有6座不同风格的桥梁与中心市区相连,境内有利民路、中山南路、花津南路、九华山南路、峨山路等主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