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
东野圭吾创作的推理小说
《放学后》(日语:はうかご)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推理小说。《放学后》是他的成名作,首次发表于1985年,同年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
《放学后》是一本青春推理小说,采用了本格诡计,想象力十足。作者将故事的发生舞台设置在校园当中,讲述了一所女子中学里,“我”在学生的帮助下,逐步分析出凶手和作案手法。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凶手竟然是性格一向温顺的惠美。因为不堪忍受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学生惠美运用箭矢顶门,巧妙地制造了一个密室。东野承继了传统本格推理对“密室”和“意外结局”的设定,同时又有所创新。
作为江户川乱步奖的获奖作品,《放学后》的销量曾突破十万册,远超同期其他推理小说。1988年,讲谈社出版发行《放学后》的日版文库本。2010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了由赵峻翻译的《放学后》平装中文版。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一所女子高中学校,该书的主人公前岛老师为了生存,在女子高中教书,但他本人对教书无一点兴趣,私下被学生称作“机器”,但由于前岛三次在放学后遭人暗算,内心十分紧张。前岛是射箭社的指导老师,在一次放学后的社团活动结束时,与射箭设社长惠子同学一同前往更衣室时,发现在男更衣室中毒身亡的村桥老师,警方随即展开一系列调查,因为一直遭到暗算,所以前岛老师对此案也十分挂心,并了解到该校麻生老师与村桥老师关系密切,但案子总是并无大的进展。然而不久后的学校运动会上,原本扮演乞丐的竹井老师提出要与前岛老师更换角色扮演小丑,却不料被小丑的道具酒瓶中的毒水毒死。而这毒刚好与村桥老师所中之毒一样,警方知情后,认为凶手真正的目标可能是前岛。没过几天,前岛又遭到一辆小轿车的撞击,幸好得到学生高原阳子的救助,同时从高原口中听到案件的真正隐情。前岛经过自己的分析与取证,终于找出了杀害那两位老师的凶手,案件已破。可是前岛却仍被暗算,被人所伤,凶手居然是他的妻子。
人物介绍
创作背景
1984年,东野圭吾以《魔球》应征第30届乱步奖,最终入围决选,离拿下大奖仅一步之遥,乱步奖负责人鼓励他第二年继续投稿。东野圭吾第二年应征乱步奖的作品就是《放学后》,《放学后》的题目,取自东野圭吾去金泽市旅行时车站附近一家咖啡馆的店名。
在《放学后》这本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上,体现出较多的模仿痕迹,东野圭吾曾在访谈中提到:“16 岁时,我很幸运得看到了小峰元的《阿基米德借刀杀人》,然后就完全被它征服。”这部小说获得了第十九届江户川乱步奖,在七十年代的推理界曾引起轰动。小说中涉及的青春校园推理,青年人畸形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手稿、笔记式的叙事结构都给东野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东野创作的《放学后》,在内容和手法就有很明显的表现,《放学后》中东野圭吾写到了利用弓箭的诡计,这得益于1977年时,东野圭吾加入了学校的西式弓箭部,他曾任射箭部的队长,这段经历使他在《放学后》中得到了很好利用。而在酝酿《放学后》这部书期间,东野圭吾与担任某女子学校的代课教师结婚,《放学后》主人公前岛是在女子高中工作的设定的灵感就是来源于此。
作品鉴赏
复仇主题
在东野圭吾的文学作品中,复仇是一个经典的主题。《放学后》作为东野圭吾早期的作品之一,作品围绕犯罪手法的表现展开,偏重于破案中的逻辑推理。在这部作品中,东野圭吾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密室增加破案的难度,同时将学生杀害老师、妻子杀害丈夫两个犯罪事件联系到一起迷惑读者,进而使犯罪谜团叠加阻碍读者破案。获奖之后,东野圭吾辞去工作开始专职写作,之后分别发表了《大学城杀人事件》、《魔球》、《鸟人计划》、《十字公馆的小丑》、《白马山庄杀人事件》等小说。这一时期的作品都偏向于“本格派”推理小说,以逻辑推理为核心,巧妙地排布悬疑,内容主要是呈现犯罪的谜团和解谜。
东野圭吾创作的《放学后》中既有青春的欢笑与忧愁,也有人性的幽微与黑暗,从多角度直击日本社会问题,更给人以警示:当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重视的回忆和梦想被摧毁时,恨意便开始萌发,恣意蔓延开来。作为东野圭吾早期本格推理的代表作品。《放学后》内容以描写犯罪手法为主,最为出色是描写密室杀人和破解的过程,密室本身的构造虽说简单,但是他为了烘托密室杀人的氛围,独具匠心的设计了两个密室诡计,增加了作品的悬念。
艺术特色
悬念构筑
东野圭吾在《放学后》的文本叙事过程中通过刻意隐瞒了作品中人物所知道的信息,来达到构筑悬疑效果。“我”的隐瞒性叙述主要是通过“概述”和“场景”的交替出现实现的。叙事学家热奈特(Genette)根据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之间的长度之比,提出了四种叙述运动,其中两种为“概述”(summary)与“场景”(scene)。“概述”指叙述时间短于故事时间,即事件过程实际所需时间远远大于阅读文本展现这些时间所用的文字篇幅。“场景”则指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基本相等,最常见的场景是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小说中,“我”在追寻案件真相时,为了验证“我”的推理,去向医务室校医询问村桥和竹井老师值夜当晚,医务室发生的事情,作者一五一十地叙述了“我”与校医的对话情景,在这里叙事时间和话语时间几乎等同,采用了“场景”的叙事方法,但紧接着作者仅仅“概述”了最重要的事件经过,“她把当时的‘事件’详细告诉了我”。在这里叙述时间短于故事时间,作者故意隐瞒了重要的信息与线索,没有告知读者,构筑了耐人寻味的悬念。
艺术价值
《放学后》作为传统本格推理小说,其叙事方法、推理策略谨慎巧妙,使读者在这起日本校园案件中,既能分析案件解开谜团,又能剖析东野圭吾作品中典型的女性的心理形象,从而思考人性善恶、道德法律底线。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惠子和惠美属于被动反抗型的女性形象,在遭遇打击时为了摆脱困境逼不得已地使用一些极端的行动去反抗。她们一般先是受害者,在遭受打击后才转为加害人。在社会新闻报纸上刊登形形色色的成年人的违法案件究其原因离不开色、欲、财。而青少年的动机可以是任何一种。在这样朝气蓬勃的年纪里,她们最想守护的最在乎的就是美丽、真实、纯粹的事物。她们最憎恨那些企图破坏或者从她们手中夺走这些重要东西的人。正如书中所说的,她们会因为一件小事对他人另眼相看,同样也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对他人怀恨在心……"。小说的结局让人难以捉摸,却也在情理之中。文中处于青春期却陷入泥潭的惠子和惠美;为了赚钱养家糊口当老师的前岛;以及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前岛妻子的情人等等,作者通过戏剧性的情节刻画着人性的扭曲压抑。作者正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给读者以警示,这种角色的塑造表达了东野圭吾的女性观点,同时也为后期作品女性角色的发展做铺垫。
作品评价
东野圭吾的《放学后》具备了推理名作的所有条件。 ——关口苑生(江户川乱步奖评委)
江户川乱步奖得奖作品,都是反映时代、领导时代的作品,是一部五十年来的日本推理小说史。——傅博(评论家)
作者简介
东野圭吾(ひがしの けいご,Higashino Keigo),1958年2月4日出生于大阪,日本推理小说作家,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之后在汽车零件供应商日本电装担任生产技术工程师。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代表作有《放学后》《秘密》《白夜行》《以眨眼干杯》《神探伽利略》《嫌疑人X的献身》《预知梦》《湖畔》等。
1985年,凭借《放学以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从此成为职业作家,开始专职写作。1999年,《秘密》获得第52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入围第120届直木奖;此后《白夜行》、《暗恋》、《信》、《幻夜》四度入围直木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史无前例地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及当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1名一并斩获。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后期笔锋越发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几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擅长从极不合理之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功力之深令世人骇然。代表作:《十一字杀人》、《绑架游戏》、《白夜行》、《信》、《神探伽利略》等,多部作品已被改拍成电视剧或电影。
参考资料
东野圭吾 Keigo Higashino.豆瓣读书.2023-11-02
放学后.豆瓣读书.2024-03-23
放課後.豆瓣读书.2024-03-23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人物介绍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艺术特色
作品评价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