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梧镇位于
鹤山市西南端,南临开平苍城,西接
双合镇,北靠高明更合,镇内交通、能源、通讯设施完善,多条
省道贯穿全境,交通方便快捷。全镇总面积205.06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4.01万亩,山林面积21万亩,全镇
森林覆盖率58%,生态林面积为49620亩,25
坡度以下的山坡地7万亩,水库面积1500亩。著名景点龙潭山自然保护区、云宿山。
镇区地处
亚热带、属
丘陵地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绿水青山,风景秀丽,是
鹤山市的“后花园”;山林资源和
水资源丰富,是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天然宝地,是鹤山的农业大镇,素有“鹤山粮仓”之称。辖下11个村(居)委会,96条自然村,2020年人口“26340人”。
乡镇概况
位于鹤山市西部。面积205.19平方千米。2008年末户籍总人口34733人,其中
非农业人口人。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梧岗路55号。景点有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靖村乡
余氏宗祠。
沿革
清雍正十年(1732)建宅梧,民国至建国初期改第四区,1953年改宅梧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镇。1996年,面积196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辖堂马、靖村、上沙、下沙、漱云、泗云、双龙、荷村、选田、白水带10个管理区(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交通
全镇上下国泰民安,治安良好。镇内交通、能源、通迅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方便快捷,有多条
省道贯通全境,距
佛开高速公路入口20多公里,经
广州—南宁公路或佛开高速公路均可直达沙坪、
佛山市、
广州市。
经济发展
近年来,以土地资源丰富的有利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优质荔枝、
龙眼生产基地。拥有大量的林地、
坡地和
水资源,25度以下坡地5万多亩,水库面积1500亩。可利用开发的项目有:可连片开发种植优质荔枝、龙眼及珍稀水果基地;可利用水库水面搞
网箱放养优质水产品,水库沿岸种植优质水果,搞旅游农业;“无公害”
蔬菜种植基地;可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如荔枝、龙眼
干果、西瓜汁、马蹄、粉葛加工成淀粉等。为进一步扩大发展宅梧镇的“三高”农业和“观光农业”。
农业经济
宅梧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拥有耕地4万亩,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正迈向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2007年被
江门市评为种植专业镇。今年,宅梧镇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又向着一个新的目标进发——申报成为省果蔬种植专业镇。为达到这一目标,宅梧镇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种植模式为带动,对全镇10个村委会进行了新的种植规划,分成三个产业布局区,第一个区域是上下沙至靖村一带以种植瓜豆类蔬菜为主,面积5000亩;第二个区域是双龙、选田、荷村以种植叶菜类为主,面积5000亩;第三个区域是堂马片以种植叶菜类为主,面积2000亩。届时,合共12000亩的蔬菜种植区将成为宅梧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新品牌,这也必将成为宅梧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资源的有力保证。
目前,宅梧正在借鉴一些先发展起来的、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业旅游点的经验,如
番禺区的“
百万葵园”、
三水区的“荷花世界”等,做好前期的规划工作,为发展农业旅游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态旅游
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方面,宅梧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其中有白水带的“十二龟”和荷村的“大洋坑”、“小洋坑”等地,白水带的“十二龟”占地6.5平方公里,荷村的“大洋坑”、“小洋坑”占地6.12平方公里,以
丘陵地貌为主,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内有小溪、瀑布,美不胜收,是珠三角少有的天然大氧吧。据介绍,这些都属于
皂幕山系,且交通方便,距离
广东省最长公路隧道——彩虹岭隧道口3000米,距离
广州市、
中山市、
佛山市相距约30分钟车程,距离
广州—南宁公路、
中江高速公路、
佛开高速公路不到15分钟车程。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对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大,加上现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
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追求高尚、健康、舒适、回归大自然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多层次内涵的休闲旅游度假正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生活方式。目前宅梧镇周边的水台温泉和腾龙峡漂流度假区已经兴旺发展起来,宅梧的
生态旅游发展可起着桥梁及互补作用。宅梧镇作为珠三角少有未受污染的山区城镇,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挥本地资源及地方特色,建立以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游客为源头,以一小时车程生活圈的节假日休闲娱乐度假会议培训为主题的度假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发展第三产业也大有作为。
旅游资源
云宿古寨
云宿山是
鹤山市名山之一,耸立于宅梧镇和
双合镇之间,它如一道屏障,将宅梧与双合分隔开。山的东侧地属宅梧镇,距宅梧圩3公里;西侧地属双合镇,距合圩2公里。
云宿山起伏连绵,松林茂密,山清水秀,方圆12公里;山陡路窄,海拔637.2米,山顶有一大块平坦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云宿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又有古寨遗址,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山顶平地现存有古寨石砌围墙,雄伟、坚实,实属罕见。东南寨墙长500多米,高3.5米,宽2米;西北寨墙长400多米,高2.5米,宽2米。用条石砌筑,每
块石长约一米,厚约三十厘米,疑是古代瑶人所筑。
据文史资料研究者考证:宋元明三朝本地区还有
畲族,瑶人居住在皂幕山、云宿山一带,垦山为,种粟为生,擅长用竹弩药箭,从事狩猎,云宿山故又名云粟山。
元朝期间,
瑶族人民为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曾爆发过两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后来元朝政府进行血腥大屠杀,瑶族人民被杀害无数,余下被迫逃往别处,或与
汉族融合。
每年
重阳节佳节,人们登临云宿山古寨,既可探幽寻古,又可饱览宅梧的山乡秀色,乐也逍遥。
黄帝石
鹤山市最高村落黄帝石村又称彩虹岭村,隶属宅梧镇白水带管理区,距宅梧镇区10.5公里。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廖、陈两姓自惠州迁此植茶,聚居在皂幕山彩虹岭西山腰间,渐成村落,呈梯状,分廖屋和陈屋两村,面积0.6平方公里,是鹤山市地势最高的村落。村舍为泥瓦平房,村民操客家方言;村民以勤劳向义而著称。
此村初引“彩虹岭(山名)”为村名。因村北有一山石似人横卧于山洞中,鹤山首任县令黄大鹏题“横地”二字于石上,村名从之,称“横地石”。方言“横地”与‘
黄帝’音近,故雅称“黄帝石”。
1978年前全村人口共70人,以种茶为主,兼牧牛、种果及采药。1994年前,村民部分迁至白水带、宅梧镇区等地定居,从事打工或经商。留村的村民仍以种茶、种豆、种果和养兔、养蜂、捕猎为生。
村旁有
鹤山市旧八景之一的“彩虹古道”经过。登山进村,爬羊肠古道,攀山间陡路,足两个小时。抗日和
解放战争时期,是部队的堡垒村,有陈大娘等堡垒户。1959年11月12日被
广东省政府定为革命老区——抗日游击根据地。近年,不少革命前辈从各地来慰问和叙旧。
此间青山常绿,溪水长流,层林叠翠,怪石奇布,鸟鸣不息,
彩虹常现,云雾缭绕,景色宜人。
重阳节佳节,人们登山怡情,络绎不绝。即将动工的“
彩虹隧道“从那儿经过,更增加其神奇景观。此地是旅游、游猎、怀旧和避暑的好去处。
云山独秀罗汉尖
罗汉尖属皂幕山脉中南段派生,西向延伸,山体面西南,独峰高国、四百一十二米,面积约三百多亩。侧有将军山并峙,稍矮,且
植被浓密,为交椅山所掩映。唯罗汉尖独峰高出,植被较稀疏,其山体均由岩石组成,整座山岩石裸露。远望,银光闪耀,酷似金属笔尖直插云端,是鹤山双都、
开平市、
台山市、
恩平市等地较为挺拔的山峰;近看,山腰间有
观音坐莲、美女吊花灯、乌鸦落洋、
一线天、石龙床、石印、墨砚、
石蟾蜍、石公鸡等景点。山顶有二级平台,面积均约十五平方米,曾有
庙宇供人上香,可惜于“文革”时期被毁,一九八八年得获重修。
阿罗汉尖上有亩余耕地,历来种植红烟,因每株烟中有斑痕似罗汉脚印,故名“罗汉烟”,历来为送礼上品。
罗汉尖是
鹤山市旧八景之一,有关的诗文、故事、传说颇多有“罗汉尖峰排笔阵”、“
彩虹罗汉山川秀”、“尖峰罗汉秀云山”等名句流传,为古代文人墨客的雅作对象,是旧社会久旱求雨之所,逢年过节祭拜,尤以重阳登高时游人最盛。
彩虹古道
彩虹古道在鹤山中西部,皂幕山脉偏南中段,
平均海拔五百六十多米。
南宋前后,一些南迁的瑶民在皂幕山一带居住。那时,就有羊肠小道盘山而走,实是崎岖险要。自清雍正十年鹤山建县后,首任县令
黄大鹏,为方便人民往来邑地,缩短行程,缓解地方交通的困难,而“捐金钱,募丁壮,从山径中划削平坦,就其势之折旋而为路”。该古道为东西走向,东起茶亭顶,西至马口缺,全长约十五公里,路面宽一到二米不等。曾有善心者为部分路面铺设石板。
彩虹古道为
鹤山市旧八景之一,自古就有“
彩虹岭上观皇石”等名句在地方流传。古道周围有
彩虹玉玺、犀牛望月、
月光花等天然景点;附近有石寨下、流白水等千尺飞流,燕尾岩、鹰嘴岩、钓神坑等深谷。奇险至极,群山起伏,沟壑阴森,且气候变幻无常。明代
许炯经过此地时,就有“参天黛色三千丈,锁地烟霞十二重”之作。天然洞穴、人工石室、走兽
鸟纲、奇藤异树皆引人入胜。明、清及至民国时期,有关此地诗文、故事、传说及名人之作较多。清
雍正年间,首任县令黄大鹏在古道中段路旁,曾亲笔
书丹“彩虹岭”三字,至今犹在。清
同治年间,白水带华侨在茶亭顶捐建“荫亭”,还有翰林学士赖济熙亲笔书下:“临风落丈
松柏晚,越岭登山移步难”。解放后,彩虹古道逐渐荒芜,好一个“越岭登山移步难”的地方,成为每年盛夏、
重阳节人们避暑登高的胜地。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余氏宗祠,座落在宅梧镇靖村乡东北角。
1944年10月下旬,中共
广东省临委、省军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命令坚持在珠江三角洲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
珠江纵队的机关和主力,由林锵云、
罗范群、
谢立全、刘田夫、谢斌等率领,挺进粤中,继续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1月7日,部队解放宅梧镇后,即移师靖村乡,司令部驻余氏祠,政治部驻李氏宗祠。党和部队深入发动人民群众,开展
抗日救亡运动。
余氏宗祠,坐东北向西南,是三进四合院式布局,
歇山顶建筑。
建筑面积667平方米,后进
地基比头进、二进高出1.5米,院前还有高2米的围墙。1969年靖村乡因资金匮乏,将头进和二进拆卸(包括围墙),砖木用作建小学校,空地置闲,现仍保留的后进(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挂牌办公室的地方)建筑面积136平方米(内有木板铺阁,又叫后楼)。因楼危,1992年
鹤山市老建会拨款三万元维修。
1994年6月7日,鹤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鹤府办函[1994]21号文将余氏宗祠定为本市第二批文保护单位。
设施建设
近几年来,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建成清河路、梧岗中路、梧岗北路、宅建路、北街、宅新路、环镇路硬底化街道。全长2.8公里,建成一座长104米和两座长各55米的公路交通桥梁,14公里的供水主管和7公里的排水主管,新建11万伏
变电站,5.8公里的单回路输电线路及一批供电、电讯、交通、照明、绿化设施,建成房屋13.8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4.18万平方米,公共建筑3.65万平方米,生产
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
镇区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善,现已成为投资环境新城镇。由1993年投放建设的茶山,普惠小区已具规模,新的商住群体已形成,茶山小区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普惠小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茶山小区设有财税、公安、司法、交警、水利会、银行、信社、邮电等服务机构,普惠小区设有供水、供电、教办、地税、国土、建委等办事机构,并建成8200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
城乡建设
近年来,宅梧镇的村镇建设以“科学规划、适度超前、有序实施,严格管理”为指导思想,城乡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教育中心,1993年邀请
江门市村镇规划设计室对镇区总体规划进行重新修编,制定“七一图书”,镇区规划建成面积2.38平方公里,规划远期至2015年,人口1万,新区域的建设做到三化:一是工厂、商住、医疗、办公楼布局的合理化;二是镇区街道纵横的规划化、硬底化;三是美化和绿化,道路系统主要以新浮线为主线,东西延伸,南北按地型和小区进行连通,环镇路是连接高明
更楼镇的过境公路,组成网状主干道系统,道路宽度分别为50米、30米、20米、15米、10米五级,城镇的供电、电讯,
镇区规划以标准化、规范化为目标,使该镇区规划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功能齐全的设施网络。
土特名产
宅梧
无籽西瓜鹤山市名土产之一。主产于宅梧镇。宅梧西瓜无核、含糖分高、味美可口,名扬海内外,每年西瓜收获季节,港澳地区和国内商人纷纷来订购。宅梧种植西瓜是从1978年始,先后引进“大红宝”、“鹤宝”大量种植出口。1986年后,从省农科院引种现在的无籽西瓜,原试种青皮(鹤鸣2号),后发展花皮(鹤鸣3号)和黄皮(鹤鸣4号)两个新品种。1998年种植面积达866.7公顷,全镇种西瓜一项纯收入1800多万元,其中选田村委会西瓜收入人均近700元。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现在西瓜已经不再成立宅梧镇的主打
经济作物。往日的辉煌已经渐成记忆。
其它的特产还有
桂味荔枝、
粉葛、选田的本土芒果,其风味独特远胜市场上的吕宋芒果。
人口结构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宅梧镇常住人口为26340人。
所获荣誉
2021年1月6日,被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第二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