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1986年在北京成立的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6月,其前身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1999年更名为生物技术研究所,是中国唯一以农业生物技术前沿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研究所围绕作物和资源与环境两大学科集群,坚持植物和微生物的交叉与融合,在作物功能基因组、作物蛋白质组与代谢工程、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微生物蛋白质工程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与应用等六个优势研究领域内确立重点研究方向,系统开展前沿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
历史沿革
1986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其前身为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1997年,研究所研发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
1999年,经中编办批准,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更名为生物技术研究所。
1991年4月,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成立,挂靠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003年,重大工程楼实验室建成使用。
2004年,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抗虫棉试验基地在平谷区夏各庄镇魏太务村正式建成。
2006年8月,吉林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反应器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吉林农业大学举行。
2008年6月,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用微生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双认证通过。
2009年,研究所获第十二届北京技术市场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集体一等奖
2014年12月,研究所举行青工委成立大会。
2015年8月,研究所与新疆中国农垦集团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举行签约仪式。
2016年10月,研究所与齐鲁师范学院、圣丰种业科技公司联合成立“玉米分子育种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在济南市举行。
科研条件
科研部门
据2017年5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6个研究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联合实验室、1个开放实验室、2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中心、5个试验基地(站)、2个挂靠学会。
研究所研究室:作物基因组与遗传改良研究室、植物分子与生物学研究室、作物分子育种研究室、微生物酶工程研究室、分子微生物学研究室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室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农业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用微生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基因资源与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中国——巴西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反应器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玉米功能基因与分子改良研究中心
试验基地(站):河北(廊坊)生物育种综合试验基地、北京(平谷)棉花生物育种试验基地、湖北(麻城)棉花生物育种长江流域试验站、海南南繁生物育种试验基地、辽宁(营口)耐盐基因研究与遗传改良试验站
挂靠学会: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农业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
设备资源
据2017年5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7000平方米的实验区和1200平方米的实验温室,在海南三亚、廊坊市营口市等地建立了田间试验基地。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十二五”计划期间,研究所新立项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224项,合同经费总额3.68亿元。期间研究所在研项目259项,留所经费共计2.53亿元。
“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8项,授权专利128项(其中国外专利5项),审定品种14个,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获批70项,发表学术论文540多篇,其中SCI论文258篇,累积影响因子837.3。
据2017年5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十二五”以来,研究所共承担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220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30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其中获专利授权45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0多篇,出版专著20余部。
据2017年5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建所30年来,累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0余项,获专利授权200余项,其中一项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一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学术期刊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承办,全面为科教兴农服务,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该刊于1999年6月创刊,双月刊,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该刊重点报道农业高科技领域最新的科研进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国内外重大农业科技和产业政策;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农业高科技领域的创新性学术研究论文;国内外农业科技最新发展动态;国家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方面的重大部署、项目指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及重要信息等。栏目设置为综述与专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动态和信息交流。
《生物技术进展》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于2011年7月创刊,双月刊,2015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网全文收录。主要栏目设置有:进展评述、权威期刊、研究论文、资讯传递、技术与方法、产业动态等。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据2017年5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于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作物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作物学
教学建设
• 教学概况
据2017年5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独立培养博士124人、硕士282人、留学生4人。在读在读博士生34人、硕士生64人,留学生9人。
• 奖助学金
据2017年5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录取的博士生、硕士生学费第一年全部由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覆盖;与生物相关的奖学金有拜耳集团孟山都公司、三仪、天邦、天根、先正达等,同时还设有新生入学奖。
• 学生成绩
据2017年5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在研究所以第一单位发表的文章中,70%为研究生第一作者发表。2014年至2015年期间,研究所共有82人次获优秀博、硕士论文奖、优秀毕业生、中期考核优秀、优秀学生干部、社会活动优秀奖、课程学习优秀生等表彰;多个学生集体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先进党支部,并在各类研究生活动中受到表彰。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据2017年5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十一五”计划以来,研究所先后与美国、法国丹麦、巴西等10余个国家的农业科研单位、院校以及洛克菲勒基金会、欧盟、瑞典国际科学基金、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选派研究人员出国学习、参加会议、科学访问及进行专家服务,同时邀请国外专家来所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十一五”以来共接待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及官员来访近600人次,邀请外国知名专家前来作学术报告50人次。
国内合作
据2017年5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作为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学科群建设的牵头单位,强化学科群内的3家综合性重点实验室,15家专业性重点实验室间在规模化基因挖掘与鉴定平台、种质创新与鉴定平台、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优化与共享;与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农业基因资源与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加强农业基因资源的共享与生物育种互作;在西南大学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西南研究中心”;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棉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筹建全国三系抗虫棉育种平台等工作。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研究所所徽是脱氧核糖核酸形状的艺术图案构成,以象征生物技术的绿色为主色调,图案上的圆点为红色。
所徽内部绿色的环下方较宽,中间是研究所英文简称BRI。
精神文化
研究所精神:敬业执着、严谨探索、继承开拓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www.bricaas.cn.2020-01-07
组织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官网.2022-08-03
科研条件.www.bricaas.cn.2020-01-07
科研成果.生物技术研究所.2022-08-03
科研成就.www.bricaas.cn.2020-01-07
人才培养.www.bricaas.cn.2020-01-07
合作交流.www.bricaas.cn.2020-01-07
文化传统.www.bricaas.cn.2020-01-0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科研条件
科研部门
设备资源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学术期刊
学科建设
教学建设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精神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