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井镇
安徽潜山下辖镇
余井镇是安徽省天柱山市下辖的一个镇,是潜山市区的北大门,距市区10公里,东与怀宁县毗邻,西有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天柱山市,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6.1万人(2021年)。该镇总面积134平方公里,城镇规划区面积3平方公里。潜源路、余龙路、余三路、岭青路贯穿其中,合九铁路在境内通过。该镇村村通公路,县乡交通网络密布,四通八达,距合九铁路潜山站仅10公里,距沪蓉高速路入口12公里,距合九铁路高河站58公里,距安庆天柱山机场、长江水运码头69公里,距省城合肥市仅2小时车程。
简介
余井镇是天柱山市区的北大门,东与怀宁县毗邻,西临天柱山。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6.1万人。有党员1505人,党支部40个,其中村党支部13个,居委会支部1个。该镇总面积134平方公里,城镇规划区面积3平方公里。2004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500万元,人均纯收入1700元。余井镇“三山一水六分田”。余井镇水资源十分丰富,皖水悠悠在境内穿过,镇域内有中型水库1座(长春水库)、小(二)型水库4座。余井、程祠、民生的世行二期加灌项目工程竣工并通过省政府验收,“小徽州”土地复垦规划已得到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乌石堰自流灌溉工程项目已经落实,这些大大地加强了余井农业大镇的基础地位。优质稻5万亩,年产2.5万吨,优质棉1.5万亩,年产4000吨,油菜2万亩,年产油菜籽400吨,茶、桑等产量和效益明显。皖水黄砂年产20万吨以上,其优质远近闻名。
余井镇是省级生态乡镇,因境内“余家井”而得名。余井镇历史悠久,东起文治村瓜形组,西至马道村皖河畔的狭长丘陵地带,散布着无数古汉墓,泛称为马道岗古墓群。唐朝时,曾析置皖阳县,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在县北二十二里,以城在水北,故曰皖阳。”今余井镇柴阁村余坦组紧傍皖水之北,是一处平坦山岗,遍山古残砖碎瓦,此地既是皖阳城故址。
基础建设
余井镇建设成为潜山市次中心镇,交通发达。潜源路、余龙路、余三路、岭青路贯穿其中,合九铁路在境内通过。该镇全面启动村村通工程,浇筑政务新区水泥大道,改造岭青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整修余井水渠3500米,完成长春水库渠道整2修,抓好黄岭土地治理和松岭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整村推进。该镇村村通公路,县乡交通网络密布。距合九铁路潜山站仅10km,距沪蓉高速路入口12km,距合九铁路高河站58km,距安庆天柱山机场、长江水运码头69km,距省城合肥市仅2小时车程。境内全面完成农网改造,电力供应充足,全面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信息业务宽带网。镇区2km标准化油路已铺筑成功投入使用,投资60万元的配套工程已竣工。余井、岭头水厂、青楼水厂建设完毕。齐全的公用设施将会为余井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经济发展
在潜山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余井镇经济发展之路越走越宽,5000亩长春生态林场开辟出生态农业发展之路,1000亩长春水库成为特种水产养殖的示范,乡镇企业的改制增添了民营企业的活力,规模以上企业“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乔国老”、“皖峰”、“小天鹅”品牌日益叫响,十里竹藤器市场渐显生机,个私经济
余井镇党委政府力争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实现新的跨越。通过市直工委投资200万元在长春生态林场建成干部培训中心,增加人流、物流、信息流;通过政府迁址,启动个私经济功能区建设,拉开城镇路网;通过张恨水故居的恢复,开拓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整体启动长春市生态旅游市场;通过县实施的余龙路拓改工程,拓展天柱山旅游开发领域;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的开展,促进土地市场、建设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规范有序发展;通过国家对“三农”政策倾斜,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焘服饰公司工地,芯板厂,木藤加工厂,程祠竹木工艺厂,一批企业入驻潜山县余井工业园区。2007年,余井镇财税收入递增20%,农民人均纯收入递增10%。该镇坚持工业兴镇,做大做强服装加工和食品加工企业,积极协助安徽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提取项目工程,扶持中焘服公司扩模。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和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筑巢、引凤,实现了“凤还巢”,有3—5家300万元以上县无污染的企业入园。
余井镇围绕新农村建设,坚持以点带面,抓好一个县级示范和三个镇级示范村建设。以项目为支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龙头工程”,做强万禾米业,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甲烷国债项目,覆盖率达到30%,达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做大以联翔为龙头的竹木藤器加工企业、芯板厂、丝厂等已有企业,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
乡镇建设
新农村建设
余井镇进士村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取得三个方面的成效。一是规划得到有序实施。2006年,按实际地理状况分扩建型、整治型、新建型、拆除型四种类型确定5个村庄布点,其中破屋村民组52户每户投入400元,完成700米下水道和350米组内水泥路工程。24个村民组投资投劳,30公里通组道路全部完成砂石路面铺筑,乡村公路2.7公里已列入“村村通”工程,已完成路基铺筑,进入路面施工阶段。村委会自筹资金4万元,完成村部改貌工程。二是经济得到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优质农作物种植占95%以上,其中优质杂交水稻两优6326”450亩,亩产达750公斤,并与市粮油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三是生态新村建设已经启动。对56口当家塘和长春水库东支一渠进行了清淤整修。配合有关部门完成了3700亩纸浆林基地开发;建沼气池410口,“猪-沼-果”模式已经形成。
水利设施建设
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积极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将水利兴修作为建设新农村的突破口,克服资金短缺、劳力不足等困难,多层次宣传发动,多渠道筹集资金,水利兴修由点到面展开,修复水毁工程8处,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座,整治渠道3条2428米、堰7道,整修增容当家塘36口。工程施工采用人机结合,规范作业,严格施工,工程质量好、标准高、效益好。其中田乐村新建大塘,进士村破屋、光荣、中心大塘,马道大屋、许庄大塘,岭头村长塥大塘,双溪村龙华大塘等兴建的当家塘,工程量大,土石方均在5000方以上,
民心工程
2006年12月5日,余井镇为民办事全程代理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为切实改进“两风”
、增进“两情”,扎实抓好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这项“民心工程”,镇政府投资2000多元,将原财政所纳税大厅进行改造,制作各种规章制度、服务流程、代理项目上墙公布,并安装服务电话。按照“三三制”的安排,在镇在编在职的干部中抽调9名专职工作人员,并明确一名党委委员为中心主任,每天安排一名领导干部带班。全程代理的工作开展,为打造和谐余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基础建设
经济发展
乡镇建设
新农村建设
水利设施建设
民心工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