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学院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成立于1958年,前身为中国科学院河南分院。作为全国科学院联盟成员单位和省院合作的依托基地,河南省科学院是河南省唯一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之一。河南省科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国际化开放式科研平台,致力于开展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河南省科学院设立基础学部、产业学部、未来学部三个学部,办院模式是以所办院、以室(实验室)办院、以院(产业研究院)办院。河南省科学院的定位及发展目标是打造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的新型研发机构、贯通产学研用的科研实体、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式创新平台、集聚一流创新团队的人才中心、与中原科技城和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位一体”融合的创新高峰。
1962年到1978年,多数研究所并入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今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仅保留了地理、化学、同位素、生物等研究所(室)。
1985年全国科技体制改革以来,研究所由过去单纯科研型向科研开发经营型转变,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全院大小企业有60家,被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4家。
2022年7月27日,《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提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二审稿中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条:“省人民政府及教育等
有关部门应当支持河南省科学院与国内外高等院校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支持河南省科学院筹建研究生院,逐步建设成为研究生独立招生单位。”此外《条例(草案)》中还明确:“河南省科学院应当建立全员岗位聘用制度,采用合同制、短聘、长聘等方式,聘用优秀科研人才。”
2022年8月16日,河南省科学院负责人对就与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问题进行解读,将按照“以城托院、以院拓城、院城一体”的总体构想,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
2022年8月24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条例》将于2022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例为科研单位“量身打造”的创制性立法典范。
河南省科学院有在职职工126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115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95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中原学者1人,省特聘研究员9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70余人,省管优秀专家28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5人。
过去主要是从事
自然科学研究,以出科研成果为主;1985年以后,在继续开展自然科学研究的同时,还要进行相关科研成果的开发,所谓研究与开发并重;2001年以来,按照要求,业务拓展到自然科学研究、科技成果开发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
河南省科学院现代中兽药创制与兽用中药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