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纹岩松鼠
哺乳纲啮齿目动物
侧纹岩松鼠也叫白纹岩松鼠、白喉岩松鼠、福氏岩松鼠。身体背面暗灰褐色;体侧面从肩至臀部有一个狭长白纹,在白纹下方为一个黑纹;体腹面呈淡赤褐色,胁带红色;胸部至颏白色;尾基部毛色似体背面,尾端带黑色;后足足底与岩松鼠不同,局部裸露,仅后部有毛;在后跟与拇趾基部之间有一个长的肉垫。通过查阅国内文献侧纹岩松鼠骨促进骨折愈后古典医籍未见着述,结合现代医学关于微量元素的研究对侧纹岩松鼠骨促进骨折愈合进行了探讨,认为侧纹岩松鼠骨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药、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的良好功效剂量过大可出现口鼻干燥、肢体不自主运动,减量后症状消失。
基本内容
中 文 名:侧纹岩松鼠
物种分类: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岩松鼠属
拉 丁 名:Sciurotamias forresti(Thomas)
英 文 名:Forrest’s Rock Squirrel
别 名:白喉岩松鼠、弗氏岩松鼠(《中国药用动物志》)
属中文名:岩松鼠属
国内分布:分布于云南省
是否药用动物:是
是否经济动物:是
经济用途:冬毛可作饰皮。骨骼风干后,有活血祛风之功能,具一定的药用价值。
Iucn2000:VU A1c
Iucn2003:LC.IUCN 2003:VU A1c ver 2.3 (1994)
生 境:主要栖于山区树林、丘陵、岩石多的地方。
体 型:体长大于200mm,体重210-350g。
食 性:以坚果及种籽为食。
习 性:白昼活动。善于攀爬树木,行动敏捷,筑巢于岩缝中。
繁 殖:每年繁殖1-2次。
药 名:侧纹岩松鼠骨
来 源:为松鼠科动物侧纹岩松鼠的骨。
功 效:活血化、祛风除湿。
主 治:治跌打损伤、痹证
性味归经:辛,微温。入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一15克;或研粉入丸散。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云南省贵州省西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均可捕捉,捕获后,除去内脏,皮及肌肉,取骨骼,置通风处晾干。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本简介
形态:身体大小似岩松鼠。体长195~250毫米;尾长130一180毫米,后足长47—54毫米;耳长25—27毫
米。颅长53~60.2毫米;颧宽29.4~30.8毫米;乳突宽22.8—24.3毫米;上颊齿列长8.3~8.8。
形似岩松鼠。体背面暗灰褐色;体侧面从肩至臀部有1狭长白纹,在白纹下方为l黑纹,体腹面呈淡赤褐色,两胁红色,胸部至颏白色;尾基部毛色似体背面,尾端带黑色,后足足底与岩松鼠不同,局部裸露,仅后部有毛,在后跟与拇趾基部之间有1长的肉垫。乳头3对,胸部l对,鼠蹊部2对。
2n=38,FN=72,18对常染色体由8对中着丝点、9对亚中着丝点和1对在短臂上带有随体的亚端着丝点染色体组成(王应祥等,1980)。
颅长而低平。吻较长,三角形眶后突短而结实。鼻骨后端约与前颌骨后端在同一水平线。鼻骨前端略扩大。颊齿为4/4,即上颌与下颔相同,仅有1个前臼齿,3个臼齿。
生态:主要栖于山区树林、丘陵、岩石多的地方。白昼活动。善于攀爬树木,行动敏捷,筑巢于岩缝中。以坚果及种籽为食。每年繁殖1~2次。
分布于云南省澜沧江以东的滇西、滇西北,以及四川省南缘,为易危种。冬毛可作饰皮。骨骼风干后,有活血祛风之功能,具一定的药用价值。
侧纹岩松鼠栖息于多岩石山区。营地栖生活,但也善于攀爬树木。常在昼间活动。在岩石缝隙中穴屠筑巢。以坚果、种子为食,能窃食谷物等农作物,对农林有一定害处。在华北5、6月间,幼仔即能出巢独立生活,可见母体是在3、4月间交配,4、5月间分娩的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饲养环境
侧纹岩松鼠非常活泼,特别喜欢爬树,活动空间较为立体,应尽量选用宽广而高的笼子。由于侧纹岩松鼠习惯在树上筑巢,应将巢箱安装在笼子的高处。巢箱可选用小鸟用而出入口在高处的巢箱代替。侧纹岩松鼠的动作非常迅速,开关门时要注意,避免趁隙逃走。万一逃出时,若突然用力抓住,要避免被侧纹岩松鼠咬伤。
饲养侧纹岩松鼠的房舍一般要求选择东南方向,冬暖夏凉,又有一定光线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动物健康。
动物的房舍、笼舍要合乎动物的生活习性。饲养侧纹岩松鼠的房舍可以用铁丝向或木板钉成,面积要适当地大一点。单笼饲养时,外面活动笼大小可以为60X25x45厘米,或是用双层的笼,其大小为55X45X45厘米,从而作为其采食、喝水、运动和繁殖时交配的场所;外笼的四周和顶可以用铁丝编成,网眼大小为4~3.5厘米,而笼底则可以用粗一点的铁丝编织;两侧面和后面也可用玻璃或铁皮代替,装有小门,便于动物进出或清扫卫生,或投放食物和水。除了外笼以外,还要有窝箱,作其栖息、休息和产仔的场所;窝箱可以用1.5~2.O厘米厚的木板钉制而成,其长宽高为30X25X25厘米或45X35X45厘米。外笼可以同窝箱安装在一起;也可以分别放置,让侧纹岩松鼠自由出入。
侧纹岩松鼠也可以进行大规模饲养。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求有较大的宠舍,分成运动场和动物休息、睡觉的房舍两部分。在运动场内,要栽有树木或安置供侧纹岩松鼠攀爬跳跃的栖木。雄雌性成年侧纹岩松鼠在非繁殖期间要分开饲养为好。如果是留作种用的,侧纹岩松鼠要给予特别的照顾,并可以分开饲养。饲养宠比其他单笼饲养个体的面积要大一些,以保证它有足够的运动量,大小可以为90X30X45厘米,笼的底面要有承粪板,以便清洁和消毒。
每个饲养宠内要放置有食盆架和饮水盆,并且将它们固定好,以免被掀翻弄脏或弄湿其环境;食盆可以用搪瓷盆或塑料小盆。
侧纹岩松鼠虽然生活在寒温带针。杠阔叶林混交地带,但是,由于其高超的筑巢技术,巢内温度比巢外要高得多,因此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为保证其安全越冬,一般要保持温度为5~23摄氏度,不能过低,否则会影响其生育繁殖能力。
饲喂管理
松鼠似乎都以壳斗科植物的种子为食,但在大自然中也会食用相当多的昆虫,因此最好也喂食些动物性的食物。核桃、油栗坚果是松鼠的最爱,咬开坚硬的外壳,对松鼠不但是游戏,也可以帮忙磨耗牙齿。最好经常喂食这类食物。如果以人工饲料为主食,还应另外补充苹果等食物。
良好的饲料和科学的管理是保证松鼠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松鼠生产能力和改进品种的条件。
饲料搭配比例应该特别注意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饲喂松鼠的饲料有混合饲料、粗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混合饲料一般由大麦、小麦、玉米、黄豆和款皮等组成,含量为25%大麦或小麦,20%玉米,15%豆饼,10%黄豆,20%鼓皮,6%鱼粉,3%骨粉和1%食盐,这种混合饲料的营养成分为:20%以上的蛋白质,6%脂肪和42%碳水化合物等。粗饲料主要有花生、向日葵和核桃等;青绿多汁饲料有白菜、胡萝卜、油菜、桑树叶、冬青叶;夏秋两季也可以饲喂一点瓜果之类的食物,如黄瓜、西红柿和西瓜等。每天每只松鼠的饲料投喂量大约为:混合饲料30克左右,粗饲料200~250克,和青绿多汁饲料150~200克。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投喂,每天投喂点固定是必要的。对于幼龄的松鼠,要适当增加饲喂的次数,以保证它随时取食和满足它生长发育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在不同时期,松鼠对食物的营养需求有不同的变化。对雌性松鼠,在妊娠期、哺乳期饲料要多样化,并尽量做到饲料新鲜,营养成分完全,以满足胎儿或幼仔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特别要提高日粮中的蛋白质成分。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幼仔,饲养时也必须注意食物营养结构的组成。
雄性松鼠在配种期、恢复期,也要加强营养,多增加鱼粉、牛奶的供给量;但是要注意,如果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超过饲喂标准时,会引起松鼠体质下降,对幼仔则表现为影响它的生长发育速度。
松鼠的饮水一定要注意清洁,夏季要经常换水,冬季则避免饮用冰冻水,从而减少动物体质不良和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繁殖管理
松鼠约于每年春季1、2月发情,发情期大约为两个星期左右。
松鼠繁殖开始的适龄期,雌性为8~9周龄,雄鼠为9~10周龄。对松鼠来说,秋季也有一个发情期。在非繁殖季节,雌雄性成体分别占据一定的地方作为自己生活的活动范围。在野外,雌性保护一定面积的地盘是为了保护食物,其内不允许其他同种个体进入,对雄性个体也是如此。但是在繁殖季节,则明显地放松对领域范围的保护,允许雄性个体进入。发情时,雌性个体食欲下降、活动加强,烦躁不安,呈兴奋状态;有时舔外阴部,且排尿频繁,并发出尖尖的叫声,允许雄性个体的靠近;此时阴门颜色变深且红肿,有时有白色或微黄色粘液或凝乳状的分泌物流出。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繁殖时,一定要挑选体格健壮,毛色光泽佳,精神状况好,食欲旺盛的个体。对雄性个体则要求性欲旺盛配种能力强;而对雌性则要求母性强,胎产数多,泌乳量充足的个体。配种时以一雄一雌或一雄多雌的交配方式,松鼠怀孕的时间大约为35~40天,4月初进入哺乳期,每年能产仔3次左右,每次能产4~6只。只要食物充足,松鼠的雌性个体就能繁殖较多个体,有着较强的繁殖力。初出生的幼仔以母体乳汁作为全部营养需求的来源,因此,此时应该要特别注意母体的营养状况,小松鼠刚生下时很小,看不见东西,发育很慢,生下将近30天时才睁开眼睛;至一个半月时,小松鼠才愿意到室外进行活动。
在小松鼠眼睛将开未开时,抱离母松鼠饲养,会与人变得亲密。最初以吸管喂食热牛奶(30-40°C),每日3-5次。逐渐改为浸泡牛奶的面包或其他柔软的食物。即使长成后才开始饲养,只要慢慢有耐心地训练,也会和人非常亲密。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基本内容
基本简介
保护级别
饲养环境
饲喂管理
繁殖管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