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儿岙村
位于浙江临海市上盘镇的海岛村
雀儿岙村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南75公里的东海上,与大陆海岸线最近距离约为20公里,是一个海岛村。该村北临三门湾,南接田岙岛,东邻渔山列岛,西眺白沙码头。总面积约为5.9平方公里,包括跨头、小岙两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位于跨头。村名来源于所在地雀儿岙岛。截至统计时间,全村共有人口242人,分属66户家庭。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雀儿岙村地处浙江省临海市东南部的东海之上,与大陆海岸线最接近处大约20公里。村庄北部濒临三门湾,南部与田岙岛相连,东部与渔山列岛相对,西部则与白沙码头隔水相望。总面积达到5.9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跨头、小岙两个自然村落。村委会所在地位于跨头。
岛屿组成
雀儿岙村周围的海域由多个岛屿组成,包括雀儿岙、小鹅冠、磨龙坦、仰天饭蒸、水牛头颈、小锣一、小锣二、大锣一、大锣二、大锣三、茄花、前门屿、沙岗屿、石坦、外山等共计15个小岛。这些岛屿共同构成了广阔的海域,为渔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海域资源
雀儿岙村的海域资源丰富多样,拥有43种鱼类、27种甲壳亚门、4种头足纲以及其他种类的海洋生物。由于该区域位于沿岸水系和大洋高盐水系的交汇地带,因此鱼类种类及其数量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常见的鱼类品种包括短带鱼、黄鱼、龙头鱼、暇虎鱼、日本堤鱼、黄鲫、银鲳等。此外,还有中国毛虾、细螯虾、鼓虾口足目、三疣梭子蟹、乌贼等多种海鲜。在渔汛期间,商贩们会聚集于此,晒场上摆满了新鲜捕捞的鱼虾。1992年,全村售出了175万公斤的虾皮,销售额达到了300多万元。
经济发展
渔业历史
在1954年之前,雀儿岙村基本无人居住,只有少数来自大陆的渔民在此搭建简易房屋,种植红薯维持生活。自1957年起,随着前所、杜桥、上盘等地的渔民和农民迁入,岛上的人口开始增加,土地得到开垦,渔业生产逐步发展。1970年,杜桥区派遣复员军人叶雪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推动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船只数量。到了1992年,全村拥有28艘动力强劲的渔船,每户村民平均拥有一艘,渔业总产值达到840多万元,平均每艘船年收入超过30万元。
石材产业
除了渔业,雀儿岙村还积极发展其他产业。1985年,村内成立了椒江市水产加工厂雀儿岙蒸干车间,总投资42万元,每年生产鱼粉约500吨,年产值达80多万元。1992年,村里投入50多万元建立了两家石料厂,生产的石材销往上海市杭州市等地。同年,省政府授权海门海关办事处对该岛进行了实地考察,计划将其作为台湾渔轮停泊点和对台小额贸易区,以促进对外交流。
社会事业
居住环境
随着经济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从原先的茅草房搬迁至新建的楼房,一些村民还在市区购买或建造了高档住宅。家电设备普遍普及,每个家庭都有电视机。村集体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用于改善公共设施和服务。村内修建了码头、学校、医疗站、电视室、招待所等,道路也铺上了石板和水泥。
生态保护
雀儿岙村重视生态保护,自1954年至1980年间,全村6700亩的土地中有90%以上种植了适合海岛气候的植物,包括美国黑松、火炬松柏木、木楂、苦楝树乌桕苦竹金竹以及白芒、五草芒、野青茅等。此外,村内还种植了柑橘、梨、桃、枇杷、杨梅文旦葡萄等多种果树。森林覆盖率高达77.2%,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畜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近年来,大陆各地的养殖户纷纷来到岛上放养牛羊和家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主要荣誉
雀儿岙村曾多次获得荣誉称号,包括“浙东鱼乡”、“海岛明珠”。村党支部自1982年起连续多年被评为临海市先进党组织,并在1985年荣获中共台州地委颁发的“先进党支部”称号。支部书记叶雪庆也曾多次当选为临海市党代会代表,并在1986年被评为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及浙江省地方武装先进工作者。1987年,中共临海市委、市政府授予雀儿岙村“发展商品经济先进村”的称号,1988年又被评为临海市文明村
旅游资源
雀儿岙村周边有多处旅游景点,如乌沙头、石坦岛和基隆山等。乌沙头因其黑色沙滩而得名,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贝类资源使其成为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石坦岛则是连接头门至雀儿岙的重要通道,其特殊的潮汐现象和变幻莫测的地貌吸引了不少游客。鸡笼山位于田岙岛,山上不仅有天然浴场,还有形态各异的岩石景观,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的传说。此外,雀儿岙与桃渚的南门坑海滨浴场之间的海滨浴场也是游客们的热门选择。
目录
概述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岛屿组成
海域资源
经济发展
渔业历史
石材产业
社会事业
居住环境
生态保护
主要荣誉
旅游资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