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省立公园
恐龙省立公园
恐龙省立公园位于埃布尔达省的南部、红鹿河的布鲁克斯东北方48公里处。
正文
占地73平方公里的恐龙省立公园,位于埃布尔达省的南部、红鹿河的布鲁克斯东北方48公里处。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公园内保留了全球最多的化石遗址,是探索7500万年前世界的知识窗口。同时,也是加拿大恶地面积最广的区域,险峻的岸边,群聚着各种野生动物、植物。公园范围多属自然保护区,必须参加园内规划的专业解说行程,才能进入此区,一探史前时代生物的奥秘,寻找恐龙的足迹。每年只在5至10四开放,国家公园内也规划有露营区等游客休憩区。有着美丽的风光,保留着大量重要的恐龙时代的化石。现在已经发现了35种恐龙的化石,可以追溯到7千5百万年前。
基本信息
英文名:DinosaurProvincialPark
法文名:ParcprovincialDinosaur
国家:加拿大
面积:7,493公顷
登录类型:自然遗产
评定标准:自然遗产(i)(iii)
登录年份:1979
IUCN分类:II(国家公园)
基本简介
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西南角红鹿河一带,有一座世界闻名的恐龙公园。这座公园地形十分奇特,这里的荒原奇形怪状,形成石柱、山峰和重重叠叠的彩色岩层,以及其他奇观异景。七千五百万年以前,现在的东艾伯塔地区是大片浅海边的低洼沿海平原。气候属于亚热带,和现在的北佛罗里达州相近。无数动物正处于它们的全盛时期--鱼类,两栖动物爬行纲,原始哺乳纲,鸟类和恐龙。有的恐龙长达几十米,重达四五十吨。有的恐龙很小,体长不到1米。这些恐龙中有食草的,也有食肉的,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的陆地或沼泽附近,这里可以说是恐龙的世界。当一些动物死去时,它们躺在河道里和泥地上,其骨骼被新的层层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挤压在一起的骨骼泥沙结合体和矿物的沉积,加之氧气的缺少,形成了化石那些曾漫游在古阿尔伯塔省的动物的骨骼、牙齿和表皮的印痕。经过更长时间的演化,新的沉积盖住化石并把它们保存起来。直到距今一万三千年前的冰川时代末期--在地质年代上仅仅是一瞬间,冰川擦损上层岩石,大量融化的冰水纵深冲入软的沙石泥石地层,有关化石的沉积物则显露出来。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红鹿河谷。艾伯塔荒原的中心地带形成了奇特的天然怪岩柱,孤立的岩石台地和低洼的河谷,同时这里也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白垩纪晚期恐龙化石的最大集中地。
历史
7千5百万年前:那时阿尔伯塔省南部的气候就像现在路易斯安纳州一样温暖。生长着茂盛的亚热带森林,龟和鳄鱼大量繁殖,恐龙在这里过得非常好。
6千5百万年前:恐龙因为不知名的原因全部死亡。可能是洪水、彗星撞击、超新星爆发或是瘟疫造成的。
8千年前:史前人类进入该区域。
1882年:约翰·瓦尔(JohnWare),一个来自南方的奴隶,到此来置地产。
1884年:约瑟夫提瑞尔(JosephB.Tyrell)考察了红鹿河(RedDeerRiver),在一处山坡上发现了阿尔伯塔龙属的化石。
1888年:地质调查局(theGeologicalSurvey)派托马斯·维斯顿(ThomasWeston)进行了加拿大第一次官方的化石搜集。维斯顿在死屋峡谷(DeadLodgeCanyon)发现了大量化石。
1896年:劳伦斯·兰布(LawrenceLamb)受地质调查局委派去寻找恐龙化石。尽管他只知道一些基础的发掘方法,他是第一个用科学方法描绘他的发现的古生物学家。他还为他的发现画了素描图。
1909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MuseumofNatureHistory)的巴能·布朗(BarnumBrown)来此考察,搜集恐龙化石。
1911年:W·G·安德森博士(Dr.W.G.Anderson)提倡在这片荒野中设立一个国家公园。
1910年—1917年:巴能·布朗再次来此进行他的研究。这引发了一场争论关于美国人是否能带走他们在加拿大发现的化石。地质调查局雇佣美国人查尔斯·施滕堡(CharlesH.Sternberg)和他的三个儿子为加拿大政府发掘恐龙化石。
1955年6月26日:史蒂夫维尔省立恐龙公园(StevevilleDinosaurProvincialPark)成立。第一位看管人是罗伊·福勒(RoyFowler),一个当地的农民和业余的话是收集者。
1959年:公园对公众开放。
1962年:公园的名字改为省立恐龙公园,以免人们在寻找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城镇时迷路。
1979年:省立恐龙公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87年:皇家提瑞尔古生物学博物馆(RoyalTyrellMuseumofPalaeontology)在省立恐龙公园内开张,全面介绍公园内发现。
自然环境
地质:恐龙省立公园的沉积物跨越2百万年,分成三个地层。老人地层(theterrestrialOldmanFormation)在最下面,恐龙公园地层(theterrestrialDinosaurParkFormation)在中间,熊爪地层(themarineBearpaw)在最上面。恐龙公园地层包含了绝大多数的化石,以前被大河穿过,位于亚热带沿海低地,接近于西部内陆水道(theWesternInteriorSeaway)。这个地层最晚到白垩纪坎潘晚期(LateCampanian),7千5百万年前,时间跨度约1百万年。
恐龙省立公园是阿尔伯塔省最为温暖干燥的地区,常年的溪流稀少,但有些深深地切入了岩床。暴露在外的白垩纪页岩砂岩被雕刻成了壮观的荒野景象。
荒野:7千5百万年前流经这里的大河的沉积物造就了这片土地。在冰河时代末期(大约13000年前),冰川融水切出了现在红鹿河流经的峡谷。现在,流水还在继续雕刻这片荒野,奇形怪状的地貌看起来简直像另一个世界。
生物:恐龙省立公园内的三个生态区生活着许多种动植物。三叶扬(Cottonwood)和柳树(willow)以及唐棣(萨斯卡通)、玫瑰、水牛果(buffalo-浆果)等灌木生长在潮湿的河岸。仙人掌、黑肉叶刺茎(greasewood)和数种鼠尾草(sage)属植物生长在干旱炎热的荒野中。大草原在谷地的边缘。动物有白尾鹿(white-taileddeer)、棉尾兔属(cottontailrabbits)、郊狼(Coyotes)等。在辽阔的草原上可以看到叉角羚(pronghornantelope)。五月和六月是不错的观鸟季节,在三叶扬林中很容易可以看到鸣鸟、啄木鸟科和水禽。在草原上空有(goldeneagle)、草原猎隼(prairiefalcon)、山地蓝知更鸟(mountainbluebird)盘旋。
恐龙公园
阿尔伯塔省恐龙省立公园位於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西南角、布鲁克斯附近的红鹿河岸,占地5965公顷.公园以丰富的化石层,奇特的崎岖地带和罕见的沿河生态环境三大景观闻名於世。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受保护的人类自然遗产之一。恐龙属四足爬行纲动物,行动笨拙,有一条纺锤形尾巴和一个与庞然身躯相比较小的脑袋,有的恐龙体长达30多米。在“爬行纲动物的黄金时代”,恐龙及其他爬行纲动物一起生活在中生代潮湿炎热的大森林中,后來可能因气候变迁而灭绝。恐龙公园因数量丰富、种类繁多、保存完好的恐龙化石而闻名遐迩。现已出土的6000万~8000万年前的恐龙样品达60余种,分7科45属,1898年在這里发现第一批恐龙化石。1898年,加拿大地质协会确定该地区为恐龙化石富层。1910~1917年间,加拿大国内、国外的古生物学者蜂拥而至,疯狂地采集恐龙化石送往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直到1955年恐龙公园建立,化石区受到法律保护,游人只能在精心组织下前往指定的地区参观游览.专设的展室向公众演示了史前动物的生活情景.有幸觅得化石残片的游客还可获得一纸证书。恐龙公园内埋藏恐龙化石的崎岖地带,丘岗遍布,雨水侵蚀而成的沟壑纵横交错,山丘为裸露的砂岩。砂岩层因硬度不同而分若干层次,最坚硬的砂岩层覆盖在最松软的砂岩层之上,从而形成蘑菇状小丘,人称“仙女壁炉”,“壁炉”内一层硬盖保护着冲积而成的脆弱的冲积堆。
沿红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是恐龙公园的第三大景观。类似北美荒原的狭长地带,生物环境复杂多样,现在大多数或已遭破坏已严重变质。曲折蜿蜒的红鹿河冲刷出台阶状的地貌。阶地上草木繁茂,各种鸟类数量惊人,其中有濒临灭绝的金鹰和草原,在许多地方还生长着罕见的花草树木。红鹿河穿流恐龙公园24公里长,不仅为公园带來首批爆竹柳,而且造就出平原、杨属森林、高灌木林和小块沼泽地相混杂的地理形势,同时还为阶地上的蒿属植物提供了生长条件。這类植物区系为各类动物如羚羊加拿大狍子和黑尾熊等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在恐龙公园里,还建立了一座以第一个在這里发现“阿尔伯塔龙属”的古生物学家J·B·泰利尔命名的古生物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很完整的“阿尔伯塔龙”,它属於肉食性的霸王龙,眼睛长在头骨较高的部位,有一对足形的盆骨支持着强大的躯体。這里陈列的还有1种头甲龙,2种角龙属,4种体型较大的鸭嘴龙。這座博物馆还设有一个高大的温室,里面种植着不少曾与恐龙一起生活过的古老植物,有些还是恐龙的食物,如树蕨、苏铁罗汉松以及一些寄生被子植物门
恐龙再现
一九一七年,加拿大恐龙热开始退烧,古生物学家不再重视竹壤海拉及附近的恐龙省立公园。直到一九六零年代,才有美裔加拿大考古学家拉塞尔,及加拿大长大的美国古生物学家多德森(Peter??Dodson)师徒二人,重新挖掘这座公园。多德森温文儒雅,有双忧郁的眼睛和一撮褐色的山羊胡。他那高亢的嗓音,使人联想到小儿科医生或牧师。多德森的第一志愿的确是献身给天主教,但他那明察秋毫的注意力及准确的判断力,毕竟透露出,学术研究才是他的事业。多德森在费城大学教解剖学,却以蒙大拿州的恐龙环境研究、鸭嘴龙两性形态有别的理论,以及在省立恐龙公园所做的田野研究,被视为思虑周密的杰出学者与不可多得的田野工作者,享誉恐龙科学界。多德森精研的恐龙埋葬学,在探讨恐龙死亡及死后保存的环境问题。这在恐龙学界是头一遭,非常有创意。一九四零年代,苏联古生物学家首创埋葬学,但少有人知道这门学问。多德森研究化石,不但鉴定物种,还能进一步了解恐龙对环境的适应情形?不管是活的或死的。公园是穿越北美洲北方平原的峡谷迷阵。但在七千五百万年前,这里反而较像南方的河囗景观。那是因为七千六百万年前,落基山脉刚形成,豪雨和溶雪夹带厚厚的砂泥,东流到逐渐缩小的内海三角洲。这内海的海面,涵盖现今从北极到加勒比海的大部分北美洲大陆。以地质年代标准而言,这些沉积物不厚,却沉积迅速,数百万年的累积造就了朱迪斯河层(Judith·River·Formation),厚达八百多英尺。
这些岩层暴露在今日的省立恐龙公园,由风雕琢成七千英亩的恶地。橘、红褐、灰黑相互交错的岩层形成峭壁和石柱,构成奇特的峡谷景观。红鹿河穿过公园中央,河边有稀疏的银白杨,金鹰、隼、红隼、等上百种鸟类及成群的白尾鹿骡鹿在这里栖息。一离开河岸,满目尽是光秃秃的岩石与灰蒙蒙的不毛之地。七千五百万年前,这里比较有生机。从山上冲刷下来的土壤流到广阔的平原,平原上有湖泊与蜿蜒的河流形成的沼泽区点缀着。恐龙是当时地球的霸主,乌龟和鳄鱼躲在香莆、灯心草丛,小型哺乳纲在红木、无花果树苗间跳来跳去。当时的景观就像博物馆展示的史前环境,充斥着蕨类、棕榈和其它被子植物门。有冠的鸭嘴龙、矮胖的甲龙犀牛般的角龙属在沙洲觅食,遭巨大且吓人的阿尔伯塔龙属追逐猎杀。狻《嗟律,不仅分析化石,还分析出露化石的河道;甚至分析鳄鱼化石的生长年轮及树木化石,以推敲恐龙时代的气候季节变化。多德森标出自己和他人发现的数千个化石的位置,以分析恐龙埋葬学。正如警探用粉笔描出尸首外观,仿真谋杀现场;多德森则标示二十五种恐龙残骸的出土地点,以重建当时环境。这些地点只有少数在河岸,大部分都在河道中。大型恐龙以东西向埋入砂土,与河流流向平行。埋在支流的尸体保存情况较佳,但常与河流流向成直角。可能是风吹袭使化石转向。多德森的结论是水流把化石搬迁到公园。
多德森另有几点结论,可能有错,后来已遭他删除。当时,他认为最优势的鸭嘴龙可能住在水里,它不是全然的水生或陆生动物。现在的恐龙研究者已公认,鸭嘴龙是群居性草食动物,比较喜欢住在陆地(尽管有些足印显示某些鸭嘴龙会游泳)。最重要的恐龙埋葬学研究地点,仍着落在省立恐龙公园,只是时序晚了十年,主角也由多德森换成了居礼。不过,多德森引进新科技以研究恐龙的生存环境及恐龙解剖,把恐龙科学推向新纪元,毕竟功不可没。
现存化石
自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那里的挖掘工作开始以来,人们已经沿着红鹿河谷获得300多架高质量的恐龙骨骼,这些恐龙骨骼大约代表60种不同种类的恐龙。世界上最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斯顿伯格博士把这些恐龙化石复制成原形,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四具标本留在公园中陈列。其他大部分骨骼藏品已经从公园搬到公园西北的皇家泰利尔中国古动物馆安家落户。博物馆以第一个在这里发现“阿尔伯塔龙属”的古生物学家J·B·泰利尔命名。这里陈列着很完整的“艾伯塔龙”,属于肉食性的霸王龙,眼睛长在头骨较高的部位。这里陈列的还有头甲龙、角龙属鸭嘴龙等恐龙。这座博物馆还设有一个高大的温室,里面种植着不少曾与恐龙一起生活过的古老植物,有些还是恐龙的食物,如树蕨、苏铁罗汉松以及一些寄生被子植物门。这座恐龙公园尽量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这里还成了种类繁多的鸟类栖息所。冬天有叉角羚白尾鹿等珍稀动物来此繁衍生息,这又为恐龙公园增添了新的生机。
评价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除了秀丽的风景之外,坐落在阿尔伯塔省的这个公园还有许多极为重要的“爬行纲时代”的化石,特别是其中的六十多个分别代表了七种恐龙的化石,可以追溯到七千五百万年前。
相关词条
印度泰姬陵双子大楼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古罗马大斗兽场少林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帝国大厦清真寺凡尔塞里舍大道大雄宝殿地王大厦西尔斯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金门桥
参考资料
出国移民网 http://www.tctd.net/HTML/33/n-8233.html
爱狗网 http://bbs.aigou.com/bbs/post/view/432_45188250_0_0_2_0.html
中国国土资源网 http://www.clr.cn/front/read/read.asp?ID=141956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正文
基本信息
基本简介
历史
自然环境
恐龙公园
恐龙再现
现存化石
评价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