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徐兖三州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着统一性,古代天文地理学家即把青徐兖三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看待。青徐兖地域对
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很有必要把青徐兖地域作为整体进行系统研究。本书从各派政治势力在青徐兖地域的权力角逐、中央王朝对青徐兖地域的统治以及青徐兖地方军政长官和青徐兖籍人士对中央政治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公元三、四世纪青徐兖地域的政局变迁。第一部分考察青徐兖地域的政区沿革以及青徐兖地域的一体性和重要性。
青徐兖三州紧密相连,位于
黄河与
淮河之间。淮河是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从
降水来看,
秦岭一淮河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从气候来看,O。C等温线略与秦岭一淮河一致,淮河是我国最北的一条冬季不冻的大河,而黄河是我国最南的一条冬季封冻的大河;并且秦岭一淮河一线还为我国北方和南方的自然分界线。因此,黄淮之间的青徐兖三州在气候上有共同的特点,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暴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少雨;秋季雨水较少。由于降水在各个季节分配不均,大多集中在夏季,因此旱涝灾害几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而且青徐兖地域(大致位于东经ll30一123。,北纬32。—38。之间)境内的
黄河、
淮河下游以及源于中南山地的一些中小河流下游的平原是黄淮海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之一,即华北平原,位于东经ll30至1210,北纬32。至400之间)的一部分①。
青徐兖三州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盆地交错其间。中南部为山地丘陵,地势最高;南、西、北三面为平原环抱,主峰千米以上的
泰山、
小泰山、
沂蒙山、
蒙山绵延起伏,构成青徐兖地域的脊梁;发源于泰鲁沂山地的河流如
大汶河、
泗河、
沂河、水等,成放射状散布其问,形成大小不一的河谷平原。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为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丘陵边缘为山前平原,
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旱涝保收的粮仓。中南部山地丘陵的西部、北部的平原由
黄河泛滥冲积而成,地表平坦低洼,湖泊河流纵横错落,发展农业有很大潜力。东部的半岛地区坡缓谷宽、三面环海、气候湿润,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尤其
青州市、
徐州市拥有黄河与
长江之间漫长的海岸线,青州的海岸线蜿蜒曲折,形成利于出海航行的优良港湾,便于海上交通和发展鱼盐业。青州北部的
渤海海峡散布着南北纵列的群岛,把
胶东半岛和
辽东半岛连在一起。青徐兖三州内陆与半岛之间有河流冲积而成的平原。境内黄河、潍水、
济河、
沭河、
沂河、
淮河等河流大多向东流入
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