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涛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黄涛(1900-1973),中将,号肇坤,蕉岭高思乡程官村人。云南省讲武堂第15期炮科、德国陆军大学、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3期毕业。
黄涛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11师炮兵营长,参加北伐,1927年任第4军11师中校参谋,在粤北阻击中国工农红军,并在战斗中升任第4军11师31团参谋长、代团长,1936年7月任第157师少将师长。1937年8月任第65军157师师长兼厦门警备司令,1938年春157师移防潮州市,师部驻防揭阳市、丰顺汤坑一带,各旅驻防潮汕地区。7月组织部队夺回南澳岛岛,在南澳浴血奋战二十多天,歼敌五百余人,挫败了敌寇的嚣张气,推迟了日寇进犯潮汕大陆的计划。1939年11月升任第62军中将军长,率62军主力在良口、牛背脊对日作战,取得粤北第一次大捷。其后62军曾先后防佛岗、英德市仁化县等地。1944年6月奉命入湘,参加长衡会战桂柳会战
抗战胜利后赴台湾接受日军投降,1947年7月辞职,1949年后任广东省政协常委。
人物简介
黄涛(1900年~1973年),蕉岭县人,于1919年与叶剑英、练惕生、林君、曾繁凯等一块考入唐继尧办的云南讲武堂15期炮科,1921年毕业后投入孙中山麾下讨伐陈炯明叛军,后升邓演达部连长,至1929年升任广州石井兵工厂少将副厂长。1933年曾奉陈济棠命赴欧洲考察军工生产。1936年陈济棠搞分裂时,他与李洁之等参加倒陈运动。1936年任中国国民党157师师长,部队进驻闽南地区
投身粤军
黄涛别字肇坤,蕉岭县人,1900年10月23日(农历)出生于高思乡程官部村一佃农家庭。祖父黄焕早年远涉南洋婆罗州(属马来亚)谋生,一去杳无音讯,祖母李姓孤苦零丁,替人担运木炭抚养黄父钦其成人,娶母李氏生黄兄弟二人:长子荣福(黄涛);次子熊川(于42年病故)。家无耕地,靠租种祖尝田,每年早六冬四纳租,一家数口靠冬种杂粮维持生计。
5岁其父钦其亦赴南洋婆罗州做木工,12岁父因南洋难以谋生复返家园。14岁母李氏因家境贫寒,久病无力就医而故。黄有堂叔父标其(祖父焕粦之侄)在家务农,膝下无子,遂将黄于幼年时过继半嗣于其叔。
童年(6—11岁)攻读于程村蒙馆和肇小学。辛亥革命后乡人在龙丰宫合办一所高等小学——高思公学,1912年12岁进公学,1916年毕业后考进蕉岭县中学,翌年因无力继续供读,回乡帮助家庭共谋生计。当时其父与叔父均从事木板小生意,自己上山伐树然后锯成木板出售。黄经常深夜穿著木屐跋涉三十多华里的崎岖山路去收账。
1918年云南省督军唐继尧招募华侨学生,堂叔黄力生(高思公学校长)与招生代表曾稚南相熟,介绍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见曾稚南,冒充华侨生到昆明市入伍。半年后(1919年)进云南讲武堂第十五期炮科,于1921年冬毕业,返回广东省
1922年春,孙中山先生派叶荃韶关市设北伐军大本营将校团,招收云南毕业生,黄遂赴韶关加入将校团,是年五月陈炯明叛变,将校团解散。秋季许崇智福州市,黄赴福州在沈应时炮兵营第二连任中尉排长。1923年夏初随军返粤讨伐陈炯明,因讨陈失利,部队分解,黄辞职。1924年在邓演达第三团补充营(营长余汉谋)任上尉营副官,是年冬调任炮兵连长。1925年随军征讨沈鸿英杨希闵刘震寰、陈炯明,是年冬升任炮营少校营长。1926年随军南下海南岛讨伐邓本殷,是年冬升任师部中校参谋驻防北海。1927年12月派往31团随军出发兴宁市,与中国工农红军发生遭遇战,12月随军由潮州市五华县张发奎部第四军作战,因足部负伤,回家治疗。1928年夏归队,9月余汉谋任第一旅旅长,黄调31团任上校团长,驻防南海。1929年5月桂系白崇禧进犯广东省,随军在清远市桂军作战,桂军战败溃逃,7月黄调往石井兵工厂少将副厂长,9月回原籍与妻王氏碧莲结婚。在任职期间因对厂中废料(废铜、再生铁)处理一事与厂长黄骚意见分歧:黄到任后将处理废料的钱,一违过去个别人饱装私囊的惯例,给在厂职工人分一份,引起黄骚反感而在陈济棠跟前诸多非难。1930年黄被调离该厂到伪总司令部任少将参事。由于对陈济棠的腐败无能和封建迷信思想的不满,于是年12月申请离职到德国柏林留学。1932年8月因生父钦其、叔父标其相继病逝,返国奔丧。10月陈济棠派黄到南区绥署(在海康)任参谋长。1933年3月陈济棠为改良军械装备,派黄再度出国赴欧洲见习,曾先后考察参观了十多国(捷克、法国、瑞典、土耳其……),1934年返国,8月升任石井兵工厂厂长,对工厂实行改革,任用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对军械产品进行了改良。1936年陈济棠白崇禧的怂下,不顾国家民族利益,加紧与日本军方代表勾结,欲假抗日之名,派兵北上袭取南京,取代蒋介石地位,妄图实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野心。当时广东省各级将官在不愿做亡国奴的爱国心驱使下,发起了倒陈运动。黄与李洁之、张健等人亦先后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表反陈的公开信,参与了这一运动。7月陈济棠被迫下野,余汉谋任国民党第四路军总指挥,是年冬黄调离兵工厂,任157师师长开往闽南地区驻防。
热血抗日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日寇入侵华北,抗日战争开始。8月157师奉命派出一个旅进驻厦门市,黄兼任厦门警备司令。为防止日寇登陆,黄下令在沿海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加紧训练了禾山地方武装。9月共产党闽西南军政委按照党中央指示,派出邓子恢与黄谈判,达成了军事上合作抗日的协议,从而接受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8年春157师移防潮州市,师部驻防揭阳汤坑一带;“471”旅驻防潮安区澄海区潮阳区一带;“469”旅驻防普宁市汕尾市一带。是年6月日寇海军陆战队侵入南澳岛,守军地方保安营营长罗静涛怯敌不战而逃,黄在组织军事法庭对罗审判枪决后,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了以第九区自卫团第四大队洪之政部为先锋,“940”团第一营为主力,合称“义勇军”收复南澳岛。7月派出师参谋长李宏达和“940”团团长李友庄率第一营进驻海山,部署收复南澳岛的战斗。营长吴耀波率义勇军战士五百多人渡海,一举克复南澳县城隆澳,打响了广东省抗日第一仗。义勇军在南澳浴血奋战二十多天,歼敌五百余人,挫败了敌寇的嚣张气熖,推迟了日寇进犯潮汕地区大陆的计划。10月157师奉命开往紫金县,原拟策应惠州守军(151师)作战,因151师不战而溃,15日失惠州,21日广州战役。157师遂奉命由连平县新丰县抵佛岗驻防,转战粤北。1939年11月黄升任国民党62军中将军长,其时正值广州市之日寇倾巢北犯,集结三个师团兵力和海军陆战队坂田旅团,分左右两翼包抄企图夺取曲江区。我方参战的是广东12集团军所辖的62军、63军、65军。62军主力负责截击良口、牛背脊之敌,将进犯的敌寇兵团拦腰截断。在民族义愤的激励下,全体官兵敌忾同仇,在当地民众配合下浴血奋战,终于在良口、牛背脊将敌寇拦腰截断,在我方猛烈的攻击下,敌人战线崩溃,伤亡惨重,尸横遍野,最后仓惶逃窜,这是粤北第一次大捷。其后62军曾先后防戌佛岗、英德市仁化县等地。1942年适逢旱灾,军部组织各部队搞饲养、种植、开掘鱼塘,在英德开辟了一垦荒农场——大镇农场。1944年6月奉命入湘,62军与79军、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负责衡阳市外围战斗,62军向衡阳西站突进,到达西站后受到敌寇围攻阻击,在马鞍山、铁关铺一带与敌展开了猛烈的战斗,连续奋战四十多天,因粮饷弹药接济不上,伤亡重大,后因方先觉部在衡阳城内投降,62军遂向湘桂铁路以北山区转进,取道龙盛、义宁,于10月到达郴州进驻田阳区。在62军军部驻田阳期间,伪中央为监视黄遂以增拨兵力为名,派95师并入该军(95师师长段澐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务),这是蒋介石为分化控制62军而插入的棋子。
1945年7月黄奉命赴重庆市参加伪将官第三期受训。开学仅十余天,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校学员纷纷返防。陈仪(陆大教育长,后为台湾省省长)派出王俊生找黄,征求“将62军开往东北”的意见。黄表示:“62军是广东部队,往东北一切都不习惯。抗战八年!结束后我什么都想不干了。”后来,伪中央决定把62军调台南高雄。其时,该军正奉命进驻越南河内、海防,黄即赶回海防接受日寇投降。当时越南民主共和国尚未独立,以胡志明为首的反法民族武装力量在海防市设有办事处,黄密令驻后海(离鸿基煤矿不远)的“453”团,将日寇投降缴获的弹药仓库,由越南民族武装部队去搬取,事后谎报失火,秘密纵火焚毁了该仓库。为此胡志明主席曾赠送黄两个银碗作为纪念(51年家乡土改时遗失)。同年11月底62军奉命由海防涂山乘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兵舰开往台湾,在高雄市左营登陆、军部进驻台南市,所属151师驻高雄;157师驻台中市;95师驻嘉义市,均负责接收工作。
投向人民
1946年2月上旬蒋介石来电令黄赴重庆市见他,16日黄抵重庆,蒋拖延至5月16日才召见。蒋对黄说:“你不必回台湾,我另派人去接,也不必回去亲自交代,如还有什么事可去见辞修(陈诚)。”黄说:“好。我身体有病,也想休息一下。”于是蒋派段澐去接任,遭到军内将官反对没有接成,后派林伟俦才接上了62军军长职务。随后林伟俦率领62军,开往天津市参加内战。由于黄对蒋的内战政策不满,不愿率部开往北方参加内战,就这样辞去了军职。同年7月黄经上海市返回广州市。1947年张发奎余汉谋(广东绥署主任)曾先后委黄为行辕中将高参,但均被黄辞绝。另一方面黄密令将原大镇农场所存枪支弹药,移交给当地的共产党地方武装部队。
黄辞去军职解甲归田后,曾与家人居住汕头市(45年间在商业街购有房一间,后拍卖)、广州(租赁他人房屋)、仁化(38年间购有菜园一所,土改时归公)等地。当时李济深曾先后两次派梁占元、黄德维来汕头、广州等地动员黄到香港加入民主统一战线,但因其时子女众多,年岁尚幼,且抗战多年积蓄无多,虽购有几所房产,但面对通货膨胀金融贬值,经济亦感困乏,故未成行。1949年广州解放前夕,卫戌司令李极兰欲拘捕黄,当时在司令部的少校情报科员张炎(原系62军搜索营营长)得知后,匆匆前来报讯,黄即及时离穗往香港特别行政区。广州解放后偕叶道英、李洁之等人同乘江南轻便车回穗,并拜会省主席叶剑英。
解放后蒙政府关怀和照顾,1952年参加了湖北武昌中原大学政法学院学习,1959年又由省政协派送到北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从1955年以来历任省政协二、三、四届委员、常委委员。1957年在周总理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号召以后,黄曾在广东广播电台发表谈话,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召唤台湾旧属军政人员早日回归祖国怀抱。藉此使自己短暂的有生之年,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薄尽绵力。
1973年11月因病留医中山医学院,在重病住院期间,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张泊泉、副部长张彬等同志曾前往医院探望,后因治疗无效于12月17日逝世,终年73岁。黄病逝后广东省政协组织了“黄涛先生治丧委员会”,组长张村,副组长张彬、罗明,并于12月21日在广州殡仪馆礼堂举行了追悼会,悼词中指出:“黄涛先生早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后,不满中国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发动新的内战,毅然脱离了反动阵营。解放后,黄涛先生从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到祖国怀抱……二十多年来,黄涛先生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时刻关怀思念仍在台湾的故旧,盼望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并为此做了不少工作。”
经典战役
抗战著名的粤北首次大捷
1937年8月,黄涛兼任厦门警备司令。为了防止日寇入侵,修好沿海防御工事及组训地方武装,是年9月与中共中央代表邓子恢谈判,达成国共军事合作共同抗日的协议。
1938年5月,黄涛移防潮州市。6月日寇侵占南澳岛,驻岛保安营营长罗静涛不战而逃。黄涛组织军事法庭审判,处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并一举收复了南澳岛。是年10月21日,日寇田中久一等侵入广州市广东省临时省会移驻曲江区
曲江又称韶关市,是中原地区南北枢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田中久一觊觎已久。1939年冬,他决心夺取曲江,于是率领驻广州日军倾巢北犯、分左中右三路直扑曲江。
日寇北犯时,黄涛的157师在广东清远、从化区一带狠狠狙击,在清远青龙岗一役,双方伤亡惨重。当时日寇中路北犯部队被中国152、154、157三个师截击,无法前进。但左右两翼友军已被日军突破,其先头部队已沿翁源县直指曲江属乌石镇郊区。从前线抢救下来的轻重伤兵500多人,是由157师中尉指导员黄德维及战地服务团抢救出来的。黄德维当时向157师参谋长李宏达五华县人)汇报。他命令黄德维务必于次日拂晓前将全体伤兵由龙山市安全转移到30华里外的浮梁村,决不能落入敌人之手,如不能完成任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论处。虽然当天已是晚上9点多钟,黄德维立即找到当地区长,组织担架送50多个重伤兵,其他轻伤员互相搀扶,所有伤兵终于在拂晓前安全到达浮梁村,为此师部明令提升黄德维为上尉,不久又升为少校
由于敌情严重,十万火急,统帅部电令黄涛的157师立即撤至江西三南地区。黄涛立即用军用电话向当时在江西三南地区指挥华南地区作战的蒋介石建议:“用‘围魏救赵’之计:敌要曲江区,我捣广州市,可解曲江之围。”蒋介石认为黄涛之计大妙,立即予以批准,并即电令在中路的152、154两个师,统一归黄涛指挥。黄涛接令后马不停蹄,挥师直捣田中久一老巢广州。当年日军倾巢北犯后,其后方广州空虚,当田中久一听到情报人员汇报其老巢被偷袭时,惊惶失措,于是急忙下令全部撤回广州。这一招黄涛早已料到,已预先密令三个师沿途设伏。日寇撤退时,军心动摇,溃不成军,遭伏击后三路人马各自逃命,黄涛挥军乘势掩杀,田中久一率残敌狼狈逃回广州市。黄涛全军大获全胜,此为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粤北首次大捷。反法西斯同盟中国战区统帅部明令嘉奖参战部队,黄涛晋升为62军少将副军长,其他有功人员均有晋升。
粤北二次大捷之“牛背脊之役”
次年(1940年)5、6月间,田中久一接到日本首相东条英机电令:务必夺取战略重地曲江。也为了报一箭之仇,他集结了三个师团及一个海军陆战队坂田旅团,分左右两翼再次倾巢北犯。中国参战部队为第四战区张发奎指挥的余汉谋12集团军辖下62、63、65三个军。黄涛部62军负责截击进犯良口、牛背脊之敌。
著名的“牛背脊之役”,以黄涛的62军辖下940团黄熊川团为主力。黄熊川是黄涛的胞弟,全团百分之九十是广东省福建省江西省的客家子弟兵。有翁源县县长、蕉岭县籍人曾匪石,友邻部队160师少将指挥官曾繁凯(蕉岭人、黄涛在军校时的老同学),军民密切配合,布下了天罗地网,黄熊川团及曾繁凯师的客家子弟兵大显神威,这一仗,打得田中久一等哭爹喊娘。全歼田中久一嫡系一个联队,终于使田中久一折戟沉沙,北犯曲江区之企图破灭,铩羽惨败,抱头鼠窜逃回广州市,此为粤北第二次大捷。
家属简况
黄因自幼过继半嗣与叔父为子,曾在叔父嗣下娶妻李氏静云,生有二子:长子黄铁生(机械工业部工程师);次子黄煌生(广州4801工厂科长),李姓现随次子黄煌生居住广州。
生父嗣下娶妻王氏碧莲,现有六子二女:长子黄雨生(广州37中教师);二子黄石生(香港特别行政区谋生);三子黄广生(香港谋生);四子黄南生(新会县水产局副局长);五女黄曼(广州气象管理处助理工程师);六子自小病故;七子黄松生(香港国际海员);八子黄仁生(波士顿谋生);九女黄玲(自小患病,现随母亲生活)。妻王氏在黄去世后移居美国波士顿幼子黄仁生处,于1984年年底因眷恋故土与亲人返国定居,暂住五女处。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投身粤军
热血抗日
投向人民
经典战役
家属简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