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村
福建漳州漳浦县旧镇镇下辖村
梅竹村,是福建漳州漳浦县旧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旧镇镇西南部,鹿溪下游西南岸,北隔溪与本镇甘林村相望,东与本镇梅宅村相邻,西隔水光岩与绥安镇后港村交界,南隔岩顶山(海拔338米)与霞美镇巷内村相接,2005年兴建一条连接漳浦、旧镇、霞美水泥路,总长12公里(梅竹村4.2公里),2007年全村农田改造1200米。
梅竹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在20世纪30年代,有朱曼平,吴中坚等同志在这一带领导革命工作过,革命战争时期,我村有十三位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他们踊跃参加当时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自卫队红三团等革命组织,投身火热的抗敌斗争,冲锋陷阵,不少人为革命事业献出青村与热血,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人民永远缅怀他们。蔡衍宗,何先同,洪水池,何万时,陈玉春,何水进何全成刘玉水,何玉山,刘美印,蔡待有,何荣,陈义水等同志为革命而牺牲,解放后全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历史沿革
梅竹村原名是古竹镇,民国13年属东英乡甘林保,民国32年随甘林保并居旧镇镇管辖,民国33年成立属旧镇镇的苦竹保,新中国初期成立属第四区(旧镇区)管辖的梅竹乡(含梅宅)1958年3月并入甘林乡,9月成立旧镇公社梅竹大队,(梅宅分设另一个大队),1984年9月梅竹大队改为梅竹村,管辖有田、下宫、城内、坑里、中社、轧仔、油车7个自然村,现有21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708户,总人口2793人。
经济
全村耕地面积2500亩,其中水田面积1800亩,农地面积700亩,有林地面积4457亩,果园面积600亩,荒山面积400亩,被低洼地带农田开垦600亩,主要种植水稻、花生、蔬菜、西红柿、青枣等,水稻年产50万公斤左右,山地甚广,高山造林,山坡种果,低谷植竹,年产荔枝、龙眼、桃、李、杨梅等水果500吨,低洼地带养殖业,主要养殖对虾属、鱼缠绵个60吨,生猪出栏2000头,鸡鸭鹅出栏20000只,黄牛出栏100只,又有篾器手工业,产筐笼等,有手扶拖拉机、机板车、三轮摩托车、小四轮工具车从事搞运输,并发展家庭购小车,全村外出打工800人,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社会
两委会办公条件:我村克服2003年以前困难,两委会办公都用借租聂氏宗祠和个人房屋办公,2003年以来借用学校剩余教学楼两间办公,约建筑面积100平方米,2011年9月借用学校三件教学楼(剩余的),建筑面积150平方米,投入资金4-5万元进行全新装修,改变村两委会办公条件。
老年人活动中心:建立老人活动中心两个,一个设立在城内自然村祖祠,占地面积120平方米,老人120人,会长赵辉,名誉会长刘荣法,活动场所具备健全,另一个设立在林后祖祠(坑里、中社、轧仔)自然村,占地面积120平方米,老人173人,会长陈有乐,名誉会长何色春,活动场所具备健全。
解放前在苦竹国民学校(初级小学)。解放后共办一所梅竹小学,1991年二基教育兴建梅竹小学,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现设有7个班级,附设一个幼儿班,学生200名,教师11名。
医疗所共有3所:设在下宫、坑里、轧仔。
下宫:乡医:刘金狮。医师:刘志兴。药工:徐丽茹。
坑里:乡医:何建安。医师:何玉。药工:何惠芬。
轧仔:医师:何春水。药工:何竹来等人。
我村饮用水来源,每家每户都用自己井水,机井水或山泉水,用水量基本满积,目前无缺水现象。
我村何时用电:1982年架设输电线路,目前家家户户都通电灯,农村生活用电达到100%。
我村何时建设水泥路:2005年完成浯田、下宫、城内、坑里、中社、轧仔等自然村4.2公里,全村有摩托车736辆,营运车10辆,拖拉机10部,私家小车26部。
我村何时按程控电话:于1995年通程控电话,现已有480部,达入户率65%。
我村1998年通闭路电视,2009年全村通数字电视,现基本普及,入户率750名,完成100%。
我村有一座观音佛祖庙,与漳浦鹿溪进士胡文耀墓地修建,名叫“水光岩”,坐落旧镇梅竹村西南,与绥安镇后港村交界,坐南向北,依山面水,正面梁山鹿溪水通往旧镇港。当时传说拜佛人看见月光发射水中,就取缔“水光岩”,庙前观光可望“旗鼓山”是漳浦八景之一,有一条乡道草梅线通往漳浦,旧镇,霞美镇,交通方便,庙内有三尊观音佛祖,每年九月十九日是观音佛祖诞辰日,另有释迦牟尼,菩萨及十八罗汉等公神敬奉,灵应十足。
我村有百年古树(松)4棵,分布在浯田1棵,城内2棵,轧仔1棵,百岁有两人,浯田、城内各一人。
文化
1、浯田社,主要姓陈,开基于明代,聂氏宗祠“颖德堂”始祖陈以善是云霄县东厦镇浯田开基祖陈学道德第三弟子,陈学道是平机高坑陈君用(元末漳州市路总管)的后裔。陈君用是诏安渐山陈景肃陈元光的十八世孙,南宋南恩知州)的后裔,景肃之孙概于宋云后隐居高坑,其抗元失败的胞弟陈植之子泰典、泰与、泰箕过继给他为嗣,传裔高坑。现有171户,657人,还有张、何、曾、刘、林、黄、蔡等姓,为来后者。
2、下宫社原名“下间”,以苦竹岭下的几间村舍得名,主要姓刘,源自霞美镇刘坂,现有28户,123人,还有何、玉、吴,后来者。
3、城内社,原名苦竹,明代建堡,社名仍叫苦竹,后来为了防御起见。在社的外围筑城圆墙和4个城门,名为苦竹城仔,解放后雅称为城内,遂成为社名,主要姓氏蔡,源自旧镇镇上蔡,现有173户,698人,还有刘、陈、张、王、赵、卢、黄、林等姓为后来者。
4、坑里社,与中社、轧仔三社总称“林后社”,都姓何,称“林后何”,有一条山坑沟而得名,主要姓氏何,源同轧仔、中社,其祖是官浔镇下宗北行人,现有98户,386人,还有刘、陈、赵、蔡、张、胡都是后来者。
5、中社,与坑里、轧仔三社总称林后社,都姓何,称“林后何”,以在坑里、轧仔社中间二得名,主要姓氏何,源同坑里、轧仔其祖是官浔镇下宗北行人,现有125户,492人,还有林、陈、徐、杨、蔡、刘、吕、黄为后来者。
6、轧仔社,与中社、坑里三社总称林后社,都姓何,称“林后何”,轧仔社以村庄凹入山下,拐弯轧角而得名,“轧”为方言土造字,音如“斡”,转弯的意思。主要姓氏何,其祖师官浔镇下宗北行人,清代来苦竹岭下开基,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建聂氏宗祠,本社举人何器(教谕),为题匾额“爱教堂”,现有106户,437人,还有张、吴、洪、王、蔡、胡、刘、林、陈为后来者。
7、油车社,在苦竹岩顶二山之间山下,以有榨油的作坊得名,革命老区基点村,当初被“自军”烧掉,村民全都移民并村,村民分别迁到本村坑里、城内,霞美刘坂,绥安英山寿下社居住,解放后,曾是部队农场,又是村果林场,
重大案件
清咸丰五年,漳浦县陆友仁苦竹城仔社办案,遭受群众抗拒,陆知县惊慌而逃,跌死在荒野田间,县派官军围剿苦竹城仔,抗拒围剿数月,最后被龙溪知县赵即川钦兵镇压下去,导致苦竹城仔的群众遭受重大的兵灾。
代表人物
明清后代举人
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何器,举人,任沙县区教谕。
烈士名表
蔡衍宗,梅竹村人,出生1912年4月,入任时间1925年12月,职名自卫队员,1936年4月在坑尾山牺牲。
何先同,梅竹村人,出生1905年3月,入任时间1936年9月,职名义勇军战士,1936年12月在漳浦县城牺牲。
洪水池,梅竹村人,出生1908年7月,入任时间1935年8月,职名地方工作人员,1936年12月被捕重刑致死。
何万时,梅竹村人,出生1909年4月,入任时间1935年5月,职名地方交通员,1940年8月在漳州市牺牲。
陈玉春,梅竹村人,出生1911年7月,入任时间1936年5月,职名自卫队员,1940年10月在官浔牺牲。
何水进,梅竹村人,出生1900年4月,入任时间1936年5月,职名地方工作人员,1940年10月在漳州牺牲。
何全成,梅竹村人,出生1909年4月,入任时间1936年5月,职名地方工作人员,1940年10月在漳州牺牲。
刘玉水,梅竹村人,出生1911年5月,入任时间1936年5月,职名地方工作人员,1940年10月在官浔牺牲。
何玉山,梅竹村人,出生1910年2月,入任时间1936年5月,职名义勇军战士,1940年10月在漳州市牺牲。
刘美即,梅竹村人,出生1912年2月,入任时间1936年5月,职名自卫队员,1940年10月在漳州牺牲。
蔡待有,梅竹村人,出生1910年2月,入任时间1935年12月,职名红三团文书,1940年10月在漳州牺牲。
何荣,梅竹村人,出生1905年8月,入任时间1936年5月,职名地方区分委,1936年4月在漳州牺牲。
何义水,具体不详。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经济
社会
文化
重大案件
代表人物
明清后代举人
烈士名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