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国,1977年生,河南灵宝人,
哲学博士,
山东省首批
泰山区学者青年专家,现任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系、山东大学中国
解释学研究中心及山东大学
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现象学与诠释学、
古希腊哲学、
中国哲学。
教育背景
●哲学博士外国哲学专业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系 2005-2011年
●哲学硕士外国哲学专业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系 2000-2003年
●哲学学士
行政管理专业山东大学哲学系 1995-1999年
工作经历
●教授,山东大学,2015年破格晋升教授;2016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
●副教授,山东大学,2011-2015年,2012年获硕士生导师资格
●助理教授(助教和讲师),山东大学,2003-2011年,
学术经历
●中国诠释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
学术荣誉
●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016)
●山东大学首批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入选者(2015)
●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
讲授课程
●本科生
2.现代西方哲学
3.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4.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研究生
3.当代诠释学与中西比较哲学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伽达默尔著作集汉译与研究”子课题“诠释学与哲学史”(2015)
2.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亚里士多德友爱哲学的
现象学效应”(2015)
3.
山东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比较
视域下儒学友爱伦理及其当代价值”(2015)
4.山东大学首批青年学者未来计划项目“当代诠释学与中西比较哲学”(2015)
5.山东大学首批自主创新基金青年团队项目“经典诠释与哲学创新”(2012)
6.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大项目“
中原地区正义论:中国古典制度
伦理学系列研究”子课题“中西社会正义论”(2011)
7.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海德格尔与
形而上学之解构”(2010)
参与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比较
视域下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现代化路经研究”(2014)
2.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宗教与哲学互动关系研究”(2007)
学术成果
学术著作
1.《形而上学的远与近:海德格尔与形而上学之解构》,
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年。
2.《宗教与哲学:西方视域中的互动关系研究》,与
傅永军等合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3.《知识论读本》,与
洪汉鼎合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4.《
中国诠释学》,第11、12、13辑,与洪汉鼎、傅永军合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2015、2016年。
学术论文
1.“哲学的友爱:
亚里士多德、
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
复旦学报》2015年第2期。转载于《外国哲学》2015年第6期。
2.“海德格尔现象学方法的历史之源及其核心结构”,《哲学研究》2014年第2期。转载于《外国哲学》2015年第4期。
3.“海德格尔基础
本体论中的友爱伦理”,《哲学动态》2014年第7期。转载于《
伦理学》2014年第9期。
4.“海德格尔与
斯特劳森,P.F.:
形而上学的同一种读法?”,《世界哲学》2013年第5期。转载于《外国哲学》2013年第12期。
5.“从
海德格尔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再论其思想分期问题”,《
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6.“海德格尔论
同一性问题——以《同一律》为中心”,《
安徽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7.“论海德格尔的‘四重体’观念与
亚里士多德的
四因说”,《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5期。
8.“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解构与
神学的三重关系”,《
山东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转载于《外国哲学》2013年第1期。
9.“从海德格尔的
形而上学解构略论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式”,《周易研究》2012年第2期。
10.“
海德格尔后
本体论之神学进路的形而上学品格及其遗产”,《中国诠释学》第9辑,2012年。
11.“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之存在论进路的形而上学品格”,《元亨学刊》第2辑,2012年。又载于
潘德荣主编:《中西学术视野下的诠释学——纪念伽达默尔逝世十周年论文集》,
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年。
12.“西方劳动观念史的一项哲学考察”,《
求是学刊》2012年第6期。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3期。
13.“
海德格尔与
形而上学的关系研究评析”,《
中国诠释学》第8辑,2011年。
14.“作为方法的解构:‘海德格尔与形而上学之解构’导论(二)”,《中国诠释学》第7辑,2010年。
15.“理解、友爱与对话——伽达默尔的友爱诠释论”,《中国诠释学》第5辑,2008年。
16.“西方修辞学的当代复兴及其定位——兼论哲学
解释学与批判
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分歧”,《
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转摘于《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3期。
17.“论
西方哲学中身体意识的觉醒及其推进”,《
复旦学报》2007年第2期。转载于《外国哲学》2007年第6期。
18.“理性、利益与修辞——
托马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
方法论诠释”,《
中国诠释学》第4辑,2007年。
19.“西方修辞学的古典传统及其当代复兴”,《中国诠释学》第3辑,2006年。
20.“论
胡塞尔现象学明见性概念的问题情境及其基本特征”,《
文史哲》2004年第1期。
21.“论胡塞尔现象学明见性领域及其实现方式”,《
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2.“‘他我’如何可能——论胡塞尔之先验解决方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23.“在全球化的世界中阅读
西方哲学经典——从
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译文),《中国诠释学》第12辑,2015年。
24.“诠释学的新
范式”(译文),《
中国诠释学》第12辑,2015年。
25.“当代
解释学与中西比较哲学”,《
深圳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9期;又载于
景海峰主编:《经典、经学与儒家思想的现代诠释》,
人民出版社,2015年。
26.“重思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
第一作者,《
山东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27.“最高形式的友爱:‘哲学的友爱’还是‘神交’”,《中国诠释学》第12辑,2015年。
28.“作为政治秩序原理的正义与仁义:亚里士多德与
孟子之间的一种互诠”,《现代哲学》2015年第6期。又载于《儒教思想文化研究》(
韩国),第56辑,2014年。
29.“城邦、人与自然:亚里士多德与
荀子之间的对话”,《周易研究》2014年第5期。转载于《中国哲学》2015年第4期;又载于《东洋研究》(
日本)第4号,2014年。
30.“好好地活与活得好:
孔子和柏拉图哲学中正义的层级问题及其根本动力”,《中国诠释学》第11辑,2014年。又载于《儒家思想与社会正义——中美儒学论坛2012》,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
31.“试析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的偏差问题”,
第一作者,《中国诠释学》第10辑,2013年。
32.“
亚里士多德友爱观研究的觉醒与演进”,第一作者,《哲学动态》2012年第5期。
33.“正义创造和谐——
古希腊哲学的和谐观念诠解”,第一作者,《中国诠释学》第6辑,2009年。
34.“理性的方法意识——反思
中国哲学的重要路径”,第一作者,《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35.“
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其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孔子研究》2005年第6期。转载于《外国哲学》2006年第3期。
36.“儒学与
基督教‘孝’伦理观之比较”,《
河北学刊》2005年第6期。
三、学术评论及其他领域
37.“2012—2013:诠释学与中国”,第二作者,《
中国诠释学》第11辑,2014年。
38.“2011:诠释学与中国”,《
中国诠释学》第9辑,2012年。
39.“
现象学与科技哲学的新互动”,《哲学分析》2012年第1期。
40.“倘佯于‘分析’与‘诠释’的思潮之间”,《读书》2011年第3期。
41.“2009—2010:
解释学与中国”,《
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42.“
基督教女性主义的生态之思:立论逻辑、多重意义与内在困境”,《犹太研究》第8辑,2010年。
43.“2008:诠释学与中国”,《山东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44.“2007:诠释学与中国”,
第一作者,《山东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45.“回顾、分析与前瞻:
批判理论与现代性”,《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46.“2006:
解释学与中国”,《
山东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47.“2005:诠释学与中国”,第一作者,《山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转载于《外国哲学》2007年第5期。
48.“给世界的精神厚礼”,《
中华读书报》,2007-11-28,第16版。
49.“19世纪
俄罗斯东正教来华传教使团的
汉学研究及其特点”,
第一作者,《
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4期。
50.“2004:诠释学与中国”,第一作者,《山东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转载于《外国哲学》2006年第4期。
51.“训、诠释与文化之重塑”,《哲学动态》2005年第12期。
52.“2003:
解释学与中国”,第一作者,《
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3期。
53.“谁审判了谁——再读苏格拉底之死”,《读书时报》,2004-8-18。查看
54.“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第二作者,《
中国诠释学》第1辑,2003年。
55.“
五四运动中激进主义的新考量”,《海大法学评论》2003卷,
长春市: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56.“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
表征”,《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57.“重写现代性——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理论的一个转折”,《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3期。
58.“论现代性语境中大学与政府间的对垒与博弈”,《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