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译莲科
合囊蕨科观音座莲属植物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喜生于季节性雨林阴湿的生境,常构成草本地被层常见的成分,特别是山坡下部沟谷边缘分布最多,也较高大。所在地为赤红壤或红壤,pH值4.5-5.5。早春于根茎上萌发新叶芽,嫩时卷曲成球状,叶柄逐渐伸长,新叶也随之开展,逐渐成长,7-8月孢子囊群在叶背上显现。11月成熟,孢子飞扬,在适宜的环境里长成原叶体。合囊蕨科仅分布于云南金平和屏边,垂直分布多在海拔800米以下的阔叶树林内,尤其常见于山谷郁闭潮湿处。
科属信息
中文学名:观音座莲科
英文学名:Angiopteris robusta Ching
药名:强壮观音座莲
来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强壮观音座莲的根茎。
功效:清肺止咳,消肿散结。
主治:治咳嗽,痰核,跌打损伤,骨折
性味归经:苦,凉。入肺、肝、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一15克。
外用:捣敷患处。
别名:强壮莲座蕨(《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考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真蕨植物门厚囊蕨纲比较进化的一目。茎块状,叶丛生,其基部各有托叶二片,叶片老化脱落后,托叶仍继续存经过多年后,许多托叶联合起来,便形成一个大团块,好像是一个莲花座,因此称为“观音座莲”。二回羽状复叶,叶长可超过2公尺;叶柄绿色多汁,基部具有托叶二片,叶柄基部及小羽片的基部,都具有膨大的叶枕,有些幼叶的叶柄上也有。孢子囊群着生于靠近叶缘的侧脉上,短线形。
本目分4科:合囊蕨科、观音座莲科、天星蕨科和多孔蕨科。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森林中。前3科中国均有分布。本目在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就很发育,呈桫椤状,具巨大的羽状复叶。中生代晚三叠世,合囊蕨科和观音座莲科也有代表。本目中观音座莲科为最大,有3属,又以观音座莲属种类为多,中国约有50余种,广布长江以南各省区及西南,日本也有,生林下溪边或沟谷边。其硕大肉质的根状茎,呈褐色,土名叫山猪肝,含有大量淀粉,可以直接食用或提取淀粉。药用有安神、祛风湿、解毒、止血等功效。
形态特征
根状茎肥大,叶柄基部呈托叶状,肉质,并以关节和根状茎相连;叶片通常1-2回羽状,少为掌状,羽片或小羽片也以关节着生于叶轴或小羽柄上,叶脉羽状,少为网状;孢子囊具数层细胞组成的厚壁,生叶片下面的叶脉上,形成线形或长圆形的分离孢子囊群,或圆形的聚合囊群,孢子囊无环带。可栽植于庭园作为景观植物,颇为优美。茎及叶柄含丰富淀粉,可供食用;嫩叶也可炒食或煮食。
习性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喜生于季节性雨林阴湿的生境,常构成草本地被层常见的成分,特别是山坡下部沟谷边缘分布最多,也较高大。所在地为赤红壤或红壤,pH值4.5-5.5。早春于根茎上萌发新叶芽,嫩时卷曲成球状,叶柄逐渐伸长,新叶也随之开展,逐渐成长,7-8月孢子囊群在叶背上显现。11月成熟,孢子飞扬,在适宜的环境里长成原叶体。合囊蕨科仅分布于云南金平和屏边,垂直分布多在海拔800米以下的阔叶树林内,尤其常见于山谷郁闭潮湿处。
科属代表
福建观音座莲福建观音座莲(Angiopteris fokiensis)观音座莲科、观音座莲属的蕨类植物
形态特征
植株高1.5—3m。根茎块状,直立。叶簇生。叶柄粗壮,长约50cm。叶片阔卵形,跃和宽各为60cm以上,二回羽状复叶。羽片5-7对,互生,狭长圆形,上部的小羽片稍斜向上,披针形,长7-10cm,宽1.5-2cm,下部的小羽片渐缩短,近基部的长仅约3cm,有短柄,顶生小羽片与侧生小羽片同形,有柄。孢子囊群着生于近叶缘的细脉两侧,无隔丝。孢子囊大形,具短柄.缝裂。孢子约有145-7500个,四面体型,外壁具小疣状纹饰或有时成条纹状或弯曲条状,周壁具小瘤或光滑。
分布区域
本属植物约有200多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北至日本。我国约有60多种,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广东省台湾省等省。
生长习性
常野生于林下溪边或沟谷。性喜生长于阴湿的环境中,较耐寒。喜温暖,耐半阴。要求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腐殖土。
园林用途
福建观音鹰莲植株高大,生长健壮,株形优美,为美丽、奇特的观赏蕨类。适合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荫棚及林下种植,也适宜种植于庭园中较阴湿处。室内盆栽亦是观赏价值较高的观叶植物
原始观音座莲(Archangiopteris henryi Christ et Gies.)合囊蕨科多年生草本
原始觀音座蓮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80一120厘米;根状茎短,近直立肉质,直径2一3厘米;根粗壮,肉质,光滑。叶簇生,叶柄长40-60厘米,上面有宽沟糟,绿色,草质,中央稍下处有节状膨大;鳞片多数,狭披针形褐色,宿存;叶片长40-60厘米,宽17厘米,草质,卵形,一回羽状;羽片2-4对,顶生一片与侧生的同形而较大,长达30厘米,宽6.5厘米,侧生羽片对生,斜出,具柄,基部1对长12一15厘米,宽3厘米,其上1对长17一20厘米,中部最宽处4一5厘米,宽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羽柄长1厘米,膨大,具鳞片;叶边全缘或略波状,顶部具锯齿。孢子囊群线形,通直,长10一20毫米,由60-160个孢子囊组成,位于中肋和叶边之间,彼此被等宽的间隙分开,隔丝红褐色,细长,节状,分叉,较长于孢子囊群。
分布习性:仅分布于云南金平和屏边苗族自治县,垂直分布多在海拔800米以下。喜生于季节性雨林阴湿的生境,常构成草本地被层常见的成分,特别是山坡下部沟谷边缘分布最多,也较高大。所在地为赤红壤或红壤,pH值4.5-5.5。早春于根茎上萌发新叶芽,嫩时卷曲成球状,叶柄逐渐伸长,新叶也随之开展,逐渐成长,7-8月孢子囊群在叶背上显现。11月成熟,孢子飞扬,在适宜的环境里长成原叶体。
繁殖栽培:孢子繁殖时应选择阴湿而温暖的环境。因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应进行孢子繁殖和栽培苗株的研究。
应用:濒危种。本种系蕨类植物中较原始的类型,对研究蕨类植物进化、区系起源等有一定的价值。其姿态奇异,叶片翠绿,是优美的荫生观赏植物。
价值与栽培
保护价值:本种系蕨类植物中较原始的类型,对研究蕨类植物进化、区系起源等有一定的价值。其姿态奇异,叶片翠绿,是优美的荫生观赏植物。
保护措施:云南屏边大围山和金平分水岭已规划为自然保护区,有完善管理制度。
繁殖与栽培:合囊蕨科可以孢子繁殖或栽培苗株。孢子繁殖栽培应选摘阴湿温暖的生态环境。因人工繁殖较为困难,需进行孢子繁殖和栽培苗株的研究。
药理功效
观音座莲科有食用和药疗的功效。其硕大肉质的根状茎,呈褐色,土名叫山猪肝,含有大量淀粉,可以直接食用或提取淀粉。药用价值主要有安神、祛风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于清肺止咳,消肿散结,对咳嗽、瘰疬痰核、跌打损伤、骨折有疗效。性味归经,苦、凉,入肺、肝、肾三经。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时将其捣烂敷于患处即可。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科属信息
形态特征
习性分布
科属代表
形态特征
分布区域
生长习性
园林用途
价值与栽培
药理功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