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戒指》是由经济日报出版社于2002年6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黄庐隐。
小说以作者自己的挚友、著名女作家
石评梅为模特,故事真实感人,笔触哀怨秀丽,是爱情小说的杰作佳构。
正文
《象牙戒指》是庐隐创作的高峰,小说以自己的挚友、著名女作家石评梅为模特,故事真实感人,笔触哀怨秀丽,是爱情小说的杰作佳构。在中国
白话文运动之初,庐隐是与
冰心、石评梅齐名的文坛才女,在弥漫小资情调、盛行奢靡华丽文风之际,她已经远远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文体。
茅盾评价说:“读庐隐的全部著作,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我们看见一些‘追求人生意义’的热情的然而空想的青年们在书中苦闷地徘徊,我们又看见了一些负荷着几千年传统思想束缚的青年们在书中叫着‘自我发展’。”
作者简介
黄庐隐(1898-1934),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
闽侯县人。1919年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国文系求学。1921年加入
文学研究会,为文学研究会最早的女作家之一。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安徽、
北京市等地中学执教,同时继续勤奋创作。1930年与作家
李唯建结合,婚后曾东渡
日本小住。归国后任
上海市工部局女子中学国文教师,36岁时不幸因难产殁于上海。
庐隐是一位多产的女作家,生前就出版了小说集《
海滨故人》、《曼丽》、《
归雁》、《象牙戒指》、《玫瑰的刺》,散文小说集《
灵海潮汐》,散文集《
云鸥情书集》等,去世后又出版了散文小说集《东京小品》和长篇小说《火焰》,还有大量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可谓著作等身。
内容简介
本书是
黄庐隐爱情小说的精选集,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尤其是她后期创作的都市情爱小说,大致都已搜录在本书中。当年庐隐小说深受青年知识男女的喜爱,赢得他们的表睐,唤起他们的同情,触发他们思索,今天是不是仍能为都市知识男女所爱读呢?相信答案仍然是肯定的。
小说主人公原型—石评梅
石评梅(1902年—1928年9月18日)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
山西省平定县城里人。乳名心珠,学名汝璧。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此外,用过的笔名还有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等等。石评梅之父石铭(又名鼎丞),系清末
举人;石评梅之母,是父亲的续弦,均视其为掌上明珠。石评梅自幼便得家学滋养:父亲为她发蒙,课之以“四书”、“
诗经”。除家教外石评梅先后就读于太原师范附小、太原女子师范,成绩优异。她除酷爱文学外,还爱好书画、音乐和体育,是一位天资聪慧、多才多艺的女性。
1919年,“五四”运动将刚刚读完师范的
石评梅召唤到古都北京。她原拟报考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但由于那年国文系不招生,便改报体育系。在女高师读书期间,她结识了
冯沅君、
苏雪林等,并同
黄庐隐、
陆晶清等结为至交。在“五四”高潮的岁月里,她们常常一起开会、演讲、畅饮、赋诗,所谓“狂笑,高歌,长啸低泣,酒杯伴着诗集”,甚是浪漫。尽情分享着精神解放的快意。也正是在此“浪漫”中,她们闯入了文学的门槛。石评梅亦开始在《
语丝》、《晨报副刊》、《
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
1923年秋天,
石评梅在北京女高师毕业后,留校任该校附中女子部主任兼国文、体育教员。其间与已有妻室的
高君宇相恋,1925年3月,高君宇因过度劳累,一病不起,病逝于
北京协和医院。高君宇的死,使评梅痛悔交加,自此,石评梅便常在孤寂凄苦中,前来
高君宇墓畔,抱着墓碑悲悼泣诉。
1928年9月18日,评梅猝患
脑膜炎,医治无效,于9月30日亦死于当年高君宇病逝的协和医院。她死后,友人们根据其生前曾表示的与高君宇“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愿望,将其尸骨葬在君宇墓畔。
石评梅和高君宇
石评梅和高君宇是本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作家和革命活动家。他们的高风亮节、纯情俊逸,使他们共同走过了一段执着追求的路。他们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是千载难逢、万年少有的金坚玉洁的生死恋情,是他们用生命谱成的一曲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高、石的爱情虽然像闪电、像
慧星般迅逝,但它永远放射着凄艳动人、璀璨夺目的美丽光芒!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开头的话
朋友,你去过北京
陶然亭公园吗?你可曾注意到:园内的
西湖之滨、中央岛西北山麓丛林之中,有两幢
汉白玉石碑吗?那里,埋葬着两个当年声名显赫的青年——
高君宇和
石评梅。
评梅初恋受挫,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加之“五四”退潮,使她在感情的痛苦中煎熬,在彷徨与进取中挣扎。这时,她结识了高君宇。
高君宇是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1916年考入
北京大学英语系;“五四”运动中他和许德珩、
匡互生等学生代表率先冲进赵家楼,他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1920年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他被推为第一任书记;他是建党时期的第一批党员;曾经当选为“二大”的中央委员;他曾经兼任中国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总务股主任,致力于国共合作反对军阀政府;他曾经是
孙中山的秘书,在
广州市协助孙中山镇压企图推翻革命政府的商团叛乱;他曾经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热忱的“红娘”……。
高君宇和石
石评梅经过几年的交往产生了极其真挚纯洁的感情,君宇曾在红叶上题诗表白自己对评梅的爱情,但是却遭到了评梅的拒绝。这说明初恋的挫折在评梅心里留下了多么深的创伤和她对人生深重的疑虑。直到君宇病危,评梅才以真心相许。可惜,君宇积劳成疾,1925年春突然病逝,年仅二十九岁。依照他生前的嘱托,评梅把它安葬在北京的陶然亭畔。
君宇的死,使评梅感情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几乎痛不欲生;君宇的死使她真正认识到:君宇是一个伟大而多情的英雄,只有他才是她忠诚的情人,才是她生命的盾牌,才是她灵魂的保护者!她决心把自己的青春和爱,全部献给死了的君宇;她决心走君宇的路来纪念君宇。她每个星期天和
清明节都要到陶然亭畔君宇的墓前,挥泪祭洒,悼亡追悔。她说她和君字“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这样,过了三年多,
石评梅终因悲伤过度,于1928年秋病逝,死时才二十六岁。
评梅的朋友们根据她生前的遗愿,把她和高君字并葬在一起。当时在古老的北京城,街谈巷议,相互传颂,经年不衰,一时传为佳话。
1956年周恩来总理曾经强调保存“高石之墓”,他说“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
1982年邓颖超在《
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我和恩来同志对
高君宇和石评梅女士的相爱非常仰慕,但他们没有实现结婚的愿望,却以君宇同志不幸逝世的悲剧告终,深表同情。……缅怀之思,至今犹存。”
陶然亭的“高石之墓”,记载着两个年轻人的爱情与痛苦,和他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艰难历程;记载着一个凄艳动人的爱情悲剧。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象牙戒指—目录
导言
《或人的悲哀》
《丽石的日记》
《曼丽》
《象牙戒指》
参考文献
2、《庐隐作品精编》作者:庐隐出版时间:2004-5-1
漓江出版社出版
3、http://www.yuedu.org/viewthread
PHP?tid=1693
4、http://www.yuedu.org/viewthread.php?tid=1693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