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仪研究院
2016年成立的航天公司
天仪研究院(Spacety China),成立于2016年1月,是一家位于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中国商业航天公司,专注于研制面向商业市场的航天系统与载荷。天仪研究院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等几十家科研院所和大学、商业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公司首席执行官为杨峰。
公司专注于研制面向商业市场的航天系统与载荷,通过微小卫星为国内外的科学家、科研院所、企业和个人提供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服务。天仪研究院与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等几十家科研院所、大学和商业企业进行战略合作。
公司成立7年间,已成功完成17次太空任务,将28颗微小卫星成功送入既定轨道,承担多项科学试验任务。此外,天仪研究院是中国首家运营SAR遥感卫星的商业公司。2017年,天仪研究院入选“2017中国企业家未来之星萌芽榜”。同年12月17日,天仪研究院入选《快公司FastCompany》的2017年“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榜单。2018年11月20日,天仪研究院入选德勤中国“2018中国明日之星榜单”。2022年8月,天仪研究院入选2022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发展历史
2016年1月,天仪研究院成立。2016年7月,天仪研究院天使轮获得数千万元的融资,参与领投的公司有北极光创投、联想之星、国科嘉和。同年10月研发的第一代卫星平台(TY6U)上线,11月10日第一颗自主研制的卫星“潇湘一号”在酒泉市搭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执行第一次太空任务。
2017年2月15日,天仪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过程所、中国科学院力学所、以色列商业航天公司SpacePharma合作研究研制的卫星“陈家镛一号”(DIDO-2)在印度南部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搭载104星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17年4月,在2017年第四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应用推进大会上,天仪研究院CEO杨峰宣布公司获得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这是继2016年天仪研究院获得数千万天使轮融资后,再次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本次融资由赛富动势基金领投,经纬创投、名川资本跟投,以及现有投资方北极光、国科嘉和等继续助力。创始人杨峰表示,天仪研究院借助此轮融资将进一步扩展在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的品牌细分市场的布局和后续的产品创新研发。同年10月,天仪研究院成为IAF成员。
2018年1月19日,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湘江新区号”(“湘江新区号” 卫星)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图通一号"两颗卫星搭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18年12月7日12时12分,天仪研究院第五次发射任务TY/DF-1等多颗微小卫星搭载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19年1月21日13时42分,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潇湘一号03星(青腾之星)搭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天仪的第六次太空任务,也是天仪2019年的第一次发射任务。
2019年6月5日中午12点06分,由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娄星号(潇湘一号04星)卫星搭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海上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天仪的第7次太空任务,更是中国首次利用海上平台发射卫星。
2019年8月31日上午7点41分,由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潇湘一号07星搭载快舟一号甲型运载火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天仪研究院的第8次太空任务,至此天仪已成功将14颗卫星送入太空为客户提供在轨服务。
2019年12月7日16时52分,由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天仪TY16/17及天仪TY18三颗卫星搭载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天仪研究院的第10次太空任务。
2020年11月6日,天仪研究院研制的北航空事卫星一号搭载由英田光学自主研制的超小型激光通信终端SG10-1成功发射入轨。12月3日,天仪研究院助力英田光学成功进行了国内首次超小型激光通信终端在轨试验,首次尝试天地对接即告成功,实现了天地间双向激光“握手”。
2020年12月22日,“海丝一号”卫星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2月29日,“海丝一号”卫星获取墨西哥哈利斯科州查帕拉湖西部及周边区域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展现了山地、湖泊、农田、城市等多种典型地貌特征,环湖公路、风浪和风条纹等清晰可见。2021年3月,该影像登上中国遥感领域唯一一本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遥感学报》封面。
2021年12月7日中午12时12分,天仪研究院研制的宝酝集团号卫星和丽泽一号卫星搭载谷神星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两颗卫星正常入轨,遥测参数正常,太阳翼、天线均展开正常,发射任务圆满成功。2021年12月22日,天仪研究院与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正式签署“天仙星座”首批SAR卫星合作协议。
2022年2月27日11时06分,天仪研究院研制的巢湖一号卫星和创星雷神号卫星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两颗卫星正常入轨,遥测参数正常,太阳翼、天线均展开正常,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3年9月,由搭载在天仪研究院自研卫星上的手机高像素镜头捕捉第9号超强台风“苏拉”在广东省登陆的风暴奇观。
公司业务
综述
天仪研究院拥有多颗在轨遥感小卫星,并获取了大量遥感应用成果,其中包括海事应用服务、极地遥感服务等。天仪研究院还计划利用多种遥感星座网络,以及SAR卫星影像,针对不同的用户场景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遥感应用服务。
SAR卫星研制服务
天仪研究院,当前正在研制的第一代轻小型商业SAR遥感卫星TY-MINISAR,具有多频段、多极化、抗干扰、重轨干涉模式等特点,填补中国商业SAR卫星的空白。
产品优势
TY-MINISAR卫星对地观测成像模式
条带模式:合成孔径天线其波束指向与卫星飞行方向是固定的,波束扫描平行于飞行航迹的一条条带区域,并得到该条带区域的雷达图像。该成像模式适合进行大面积的测绘学
聚束模式:合成孔径天线其波束指向始终指向成像景物,对景物进行长时间的观测,获得长的合成孔径,从而获得高的方位分辨率。在整个合成孔径时间里,雷达天线不断调整指向,始终照射地面同一区域。该模式适合于对景物进行精细成像。
扫描模式:合成孔径天线通过电子束控制沿距离向扫描,利用多个波束在目标区产生多个子条带,利用更多的天线束可以增加成像幅宽,实现大条带覆盖的模式。该模式适合于超大面积覆盖观测。
TY-MINISAR-C卫星指标
基本参数
分辨率及幅宽要求
条带模式:3.0m@30km;
扫描模式:20m@70km,10m@50km;
聚束模式:1×0.5m@5km×5km;
图像质量指标(标称轨道高度500km)
峰值旁瓣比:≤-20dB
积分旁瓣比:≤-13dB
方位模糊度:≤-20dB(最差值)
距离模糊度:≤-20dB(最差值)
系统灵敏度:≤-22dB(最差值)
TY-MINISAR-X卫星指标
基本参数
分辨率及幅宽要求
条带模式:3.0m@30km;
扫描模式:20m@70km,10m@50km;
聚束模式:0.5m@5km×5km;
图像质量指标(标称轨道高度500km)
峰值旁瓣比:≤-20dB
积分旁瓣比:≤-13dB
方位模糊度:≤-19dB(最差值)
系统灵敏度:≤-19dB(最差值)
应用案例
星座卫星总数为96颗,分两期规划建设。包含5个不同转轴倾角的子星座,倾角分别为19°、28°、40°、52°、97.4°。一期规划56颗,二期规划40颗。
SAR卫星数据服务
天仪研究院当前规划的轻小型SAR遥感卫星星座,具有成本低、部署快、覆盖能力强、调度灵活等优点,能够实现高分辨率、宽覆盖、持续监测、快速遥感信息处理能力。
产品优势
天气条件
区别于光学图像容易受天气条件干扰,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具有较好的穿透性,使图像的获取过程基本不受到天气的影响,并且能够穿透地表一定厚度的植被、沙土、积雪等,获得表层以下的图像。
时间范围
星载SAR作为一种主动微波传感器,故与光学卫星图像相比,星载SAR图像的获取基本不受光照条件、昼夜时间的影响,能够实现对同一区域较为稳定的周期性拍摄服务。
相位和极化信息
由于SAR卫星图像的每一像素点不仅提供了亮度的信息,还存在相位信息,而相位信息对干涉SAR(InSAR)等技术是至关重要的。通过InSAR等技术,可以高效率的获取某一特定区域的高精度形变等信息。此外,星载SAR还可以结合不同的极化方式获得一些光学无法感知的信息,有助于地物目标的识别和分类。
HiSea-1卫星基本参数和成像模式
基本参数
成像模式
Hisea-1卫星对应标准业务的成像模式为聚束模式(Spotlight,SP)、条带模式(StripMap,SM)和扫描模式(ScanSAR,NS/ES)。以上模式均为均为VV极化。单景影像:宽度×长度(距离向×方位角),该值对应1A级SLC产品,如下表所示。
应用场景
基于TY-MINISAR的星座遥感在国土资源普查与地形测绘学,海洋环境监测与船舶识别,农产品估产与农业资源调查,地质灾害、水旱灾害监测与防灾减灾,城市高层建筑,电力设施,交通设施,保险与期货,应急响应,包括城市安全、能源安全、交通安全、矿山安全等安全评估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场景,尤其对于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应急遥感监测应用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
应用案例
科研卫星研制服务
天仪研究院拥有TY6U-12U-27U定制化科研卫星平台,可以实现10kg-50kg级别的搭载能力。目前已成功发射十余颗科研卫星,助力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等在内的数十家科研院所、大学和商业企业完成重大空间科研突破。
TY-12U卫星平台
综合简述
TY-12U卫星平台是天仪研究院开发的标准化、规范化的12U立方星平台。整星总重量约18~20kg,载荷能力为8~12kg,平台体积占位大约4U,可搭载载荷约8U。
基本参数
TY-6U卫星平台
综合简述
TY-6U卫星平台是天仪研究院面向商业航天市场开发的轻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6U立方星平台。整星总重量约8~10kg,载荷能力为4~6kg。卫星平台组件部分与载荷部分结构布置可选择左右结构布置或上下结构布置。平台组件部分体积约为2.5U,卫星整星可搭载载荷约3U。
基本参数
应用案例
天仪助力英田光学成功进行了国内首次超小型激光通信终端在轨试验,实现星地上下行光束双向快速捕获与稳定跟踪,卫星数据显示姿态控制精度优于0.01°,姿态稳定度优于0.0015°/s。这是国内首次开展的平台与激光终端间复合捕获跟踪在轨试验,填补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为今后激光通信终端技术向小型化、低功耗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天仪助力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6所应用物理技术中心离子液体微电推进器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在立方体卫星平台开展离子液体微电推进空间验证试验的国家。
天仪卫星助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纤传感系统"载荷成功获取传感器光谱信息及中心波长信息,标志着该大学研制的〝飞秒刻写光纤光栅”和"全金属化封装光栅传感器〞二项关键技术首次在太空中成功应用与验证,是国际上率先实现卫星在轨运行的光纤传感监测。
公司团队
天仪研究院核心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于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集团等航天单位,同时还有来自于国际的航天人才,累计参与了国内外近百个航天型号(卫星、飞船、空间站)的研制任务。其中研发成员占比70%,销售成员占比20%,行政和市场人员占比10%。
科研情况
科研平台
硬件情况
天仪研究院拥有6000平方米研发中心,3000平方米无尘洁净实验室。先进实验用设备200余台套,包括热真空罐、高低温箱、高精度气浮平台、频谱仪、信号源示波器
全球地面站
天仪研究院拥有十余座地面站,分布在黑龙江省、新疆、福建省湖南省等地,同步在北欧、阿根廷南非等地进行相关地面站的建设准备工作。
科研成果
公司文化
企业标志
企业使命
天仪研究院是中国商业化SAR遥感卫星及科研卫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秉承“让航天触手可及”的使命,致力于研制极致性价比小卫星,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在内的几十家科研院所、大学和商业企业提供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的小卫星研制及数据整体解决方案。
企业愿景
成就用户>合作共赢>创新迭代>高效团队
2030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SAR卫星研制及数据服务商
合作伙伴
企业荣誉
参考资料
发展历程.spacety.2023-09-04
团队介绍.天仪研究院.2023-09-04
天仪研究院.spacety.2023-09-04
天仪研究院入选“2018未来之星”.湖南湘江新区.2023-09-04
SAR卫星研制服务.spacety.2023-09-04
SAR卫星数据服务.spacety.2023-09-04
科研卫星研制服务.spacety.2023-09-04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公司业务
综述
SAR卫星研制服务
产品优势
TY-MINISAR卫星对地观测成像模式
TY-MINISAR-C卫星指标
基本参数
分辨率及幅宽要求
图像质量指标(标称轨道高度500km)
TY-MINISAR-X卫星指标
基本参数
分辨率及幅宽要求
图像质量指标(标称轨道高度500km)
应用案例
SAR卫星数据服务
产品优势
天气条件
时间范围
相位和极化信息
HiSea-1卫星基本参数和成像模式
基本参数
成像模式
应用场景
应用案例
科研卫星研制服务
TY-12U卫星平台
综合简述
基本参数
TY-6U卫星平台
综合简述
基本参数
应用案例
公司团队
科研情况
科研平台
硬件情况
全球地面站
科研成果
公司文化
企业标志
企业使命
企业愿景
合作伙伴
企业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