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刀,又称“保安腰刀”,是
甘肃省保安族的传统手工艺品,与维吾尔族
英吉沙县刀、
阿昌族户撒刀并称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
保安腰刀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朝,
成吉思汗时期,在清
同治年间就开始制作,经过不断的发展和传承,它的制作工序多达80道,最少也有40多道,分三个部分即刀体、刀把和刀鞘工艺,它制作精巧,式样雅致,分4寸、5寸、6寸等不同规格,刀身系用优质钢锻打磨制,再进行热处理而成,刀锋锐利;刀把用牛角、
铜、
黄铜、铝片叠压,再用五光十色的什样锦镶嵌,经挫磨成型,其层纹交错,瑰丽多彩,奇巧好看;刀鞘内木外铜,铜壳上饰有龙、兽、花、草等图案,并根据不同图案授予不同的美称,鞘上配有精美环扣,可穿绳佩于腰间。品种已达30多种,最较常见的有满把、扁鞘、鱼刀、细罗、红罗、宝剑刀、铜扁鞘、西瓜头、牙五七、三角藏刀等,其中以十样锦、波日季较为著名。
保安腰刀具有社会、经济、科学、精神等多重价值,是
保安族宝贵的财富。但由于过度开发,腰刀质量渐低,信誉度也有所下降,刀具管制也限制了保安腰刀的经销和技艺流传。在此情势下,保护保安腰刀锻制技艺的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2006年,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历史沿革
保安族人打制腰刀的历史久远,这在保安族的历史记忆和口头文学中多有反映。保安腰刀的历史要追溯到元代甚至更早,公元13世纪初,
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军团征战世界,在蒙古军团征服
中亚诸国以后,俘虏了大量的信仰
伊斯兰教的
色目人,他们被组建成“探马赤军”,其中就有大量的各类工匠,他们为蒙古军队铸造各类武器和生活用具;1227年,成吉思汗东征时,把部分来自中亚的官兵和工匠留在青海同仁地区,这部分色目人与当地蒙、汉、同、藏、土等各族人民相邻而居,互通共融,逐步形成了保安民族。定居在保安城以后,他们中有许多
手工业者,主要有铁匠、金银匠、木匠、鞋匠等工匠,当时
保安族先民可以制作一种名叫‘黑堂刀’的木柄皮鞘刀,主要用于军事防御和屠宰牛羊,这可能就是保安腰刀最早的祖先了。
迁徙到大河家以后,保安人也把自己的各类金属制造技术保留了下来,在新的生活环境中保安腰刀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在保卫保安人安全的同时更具有了商品的性质,即用刀子与周围的其他民族和人民交换各类生活必需品。从此,保安族人民用自己独特的冶铁技术打造的
腰刀就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新中国成立前,打制腰刀是
保安族主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保安族聚居地从事打刀行业的有110户,专业打刀匠约有12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保安腰刀的生产曾两度走过集体化道路,分别在甘河滩、高李村两个大队建成腰刀厂,由于特殊历史条件,当时的腰刀厂并没有产生多少经济效益,面临经营困难;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被视为弃农经济、工匠单干、搞
资本主义,所以被禁止生产;在
改革开放后,保安族群众放开手脚生产保安腰刀,各地相继建起民族刀具厂。集中技艺较高的工匠,添置新的生产设备,组织批量生产,工艺由原先的手工操作逐渐向半机械化发展,产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因此,保安腰刀的生命力也越来越旺,多次在首都举办的各民族工艺品展览会上参加展出。
形制构造
保安腰刀制作精巧,式样雅致,分4寸、5寸、6寸等不同规格。刀身系用优质钢锻打磨制,再进行热处理而成,刀锋锐利,寒光闪闪;刀把用牛角、
铜、
黄铜、铝片叠压,再用五光十色的什样锦镶嵌,经挫磨成型,其层纹交错,瑰丽多彩,奇巧好看;刀鞘内木外铜,铜壳上饰有龙、兽、花、草等图案,并根据不同图案授予不同的美称,如饰龙者称“一条龙”,饰梅者名“一枝梅”等。鞘上配有精美环扣,可穿绳佩于腰间,其式样美观,用途广泛深受各地人们的喜爱。
种类
保安腰刀保安腰刀历史悠久,早在清
同治年间就开始制作,由于
保安族的腰刀匠人们在腰刀制作工艺上追求精益求精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经验和技术,使保安腰刀有了很大的发展,保安腰刀的品种也得以不断丰富,现有十样锦、雅五其、双落、满把、扁鞘、双刀、细螺、波日季、哈萨刀、
蒙古刀等多种品种,其中较为漂亮的品种是“十样锦”;较有名气的品种为“波日季”。
十样锦
十样锦,被誉为是保安腰刀的象征,“外柔内刚”是它的特色,刀柄用银、铜、石、珠在
牦牛角上镶、嵌、铆出梅花、一条龙等云纹、水波及抽象图案,装饰效果既璀璨夺目又华丽柔媚;刀鞘以铜皮砸成,内装木鞘垫型。21世纪以来,在刀鞘制作上
景泰蓝工艺的引入更使其外表华丽和温柔。而刀体方头直刀,特点是刀板平直、刀刃折转突了亡,形成三角形刀尖和强劲的切割面,显得刚直威猛,它在整体上简洁、剽悍、实用,与质朴的西北风土较为吻合。
波日季
波日季,属滴水形,线条流畅富于动感,刀锋锐利,鞘和柄的装饰简洁,整体效果含蓄低调却冷艳动人,具有很强的审美效应。波日季是保安腰刀的古典版,关于它的产生还有一则古老的
保安族传说。传说是现实的曲折反映,保安人丰富的智慧和创造活力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生动表现。
制作工艺
制作保安腰刀,在设计、锻垫、火、镶钳等方面有不断的创新和突破,有的工序多达80多道,最少的也有40多道;腰刀规格有5寸、7寸、10寸的三种;刀把是由
黄铜片、红铜丝、白铁丝、牛角、塑料、赛璐珞等材料叠合铆成,加上图案,打磨光亮,便五光十色,犹如彩锦;刀鞘由黄铜或白铁打成外壳,鞘内装木蕊以保护刀刃;鞘侧又有一小鞘,用于装插铜或银制的镊子;刀体是经过反复锻打的,在铁中加钢淬火而成,异常锋利;此外,
保安族工匠还喜欢在刀面上打上星、梅花。一条龙、一把手等精美的图案。
刀体
刀体是刀子的核心部分,也是衡量一把
腰刀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刀体部分的加工过程称整坯子。首先是炒炼生铁,在将生铁进行火炼而成熟后,就由刀匠开始锤打。匠人们对每一个落锤的力度和位置都心中有数、手下有度,在大锤和小锤的轮番捶打之后,刀坯已经成为铁条;然后需要加钢背铁,将打成条的铁条放在火炉中烧红,一边裁出一道槽,然后中间加钢,放入炉火中炼到火花飞溅时反复锤打,使钢铁熔为一体,再用宰子宰成刀体形状。这道工序是制作刀体的关键步骤之一,加了钢以后,刀坯的正面和反面烧炼的时间要相等,锻打及时,力量匀称,才能包钢。接着是沾水即淬火,把刀坯烧红后用钳子取出放在水中,这也是刀坯制作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要注意观察火苗的颜色,刀坯被炼的太硬时沾水就会炸开,太软时又不锋利,韧中带钢才是质量过关的
腰刀;后继的部分叫“冷煅”,也就是冷制作,先把制成的坯子放到夹板上,再用锡子锡堂,然后用、磨石,先粗后细,反复打磨成刀刃。
刀把
先用锯子把
角箱鲀或羊角锯成刀把上所要的形状,烤热后削成薄条,贴在刀把两侧。钻孔后和刀把固定在一起;然后垒刀把,就是对刀把加固的同时进行装饰,先用铁皮、铜条、铝条等材料制成小椭圆形,再用子铳开小方孔口,串垒在刀把的上下段,加后挡,再用木夹板卡住,然后用锉锉平,再用砂轮打磨,使刀把光亮,纹路清晰美观。不同种类的刀把的制作工序各有差异,传统的
腰刀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匠人手工完成的。
刀鞘
把做刀鞘用的铁皮或铜皮按照需要的面积裁剪下来,包在模型上,用小木锤砸成刀鞘状,进行整形、加固和色泽等方面的处理;然后挖木鞘,先用干木头块切成木鞘的大小,然后用鞘铲铲去内侧,合二为一,装进铁鞘内整形与铁鞘形状相吻合,再用胶粘合。然后加压条,再上固定,鞘内侧有耳环,外侧装镊子,最后进行精雕细琢,刨光细磨等美化装饰工作。
图案
保安腰刀上刻有一把手、星月、梅花、火龙球、丹凤起舞、树叶、二龙戏珠等图案和“大河家”“保安腰刀”等字样。其中有些图案有独特的来源和意义。保安腰刀上大都刻着五指并拢,指尖向上的“一把手”图案。这个图案后来被相关部门定为保安腰刀出口的统一标志。“波日季”腰刀上的树叶图案来源于《波日季腰刀的传说》,根据这个传说中的老人的要求,在这种腰刀上保安人刻上了天池边上的老树的树叶的形状。
价值
社会价值
保安腰刀是一种手工艺品,具有艺术的特色。它的美不仅体现在做工的精细,图案花纹的美观,还有制作的程序等。 从保安腰刀制作的开始到保安腰刀修饰的最后,都具有审美价值体现。 它的制作程序相当复杂,制作材料取之于自然之物 ,在制作中从选材到锤炼到镶嵌都凝聚了
保安族人民的智慧,制作粗中有细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创新 ,腰刀的款式达到几十种,腰刀的装饰也越来越精美 ,刀背上 、刀夹上和刀背上绣上了美丽的图案 ,景泰蓝制作工艺的引入使保安腰刀的精美程度达到了巅峰 。 刀臂上绣上了人们喜欢的图案, 龙凤雕刻使保安腰刀显得更加的美观。生活在草原上的藏族男人 ,腰间挎一把腰刀既防身又显阳刚之美;藏族妇女腰间佩一把腰刀既方便 又显华贵;城市人则喜欢把保安腰刀作为工艺品置 于博古架上欣赏,丰富了家庭民族文化内涵 。
经济价值
历史上保安腰刀一直是
保安族生存的手段,保安族有个铁匠的手艺 ,用腰刀与
藏族、
土族、
回族、
汉族做起了贸易互市,用腰刀换取汉族的粮食、回族
骡马、藏族的牛羊和土族的工具等生活的必需品 ,使保安族在历史上出现了一度的稳定和繁荣。21世纪的保安腰刀驰名中外,开设了多家保安腰刀专卖场和保安腰刀文化公司 ,给保安族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收入。
科学价值
保安族工匠几百年前熟练的掌握了 ,不同金属材料的
冶炼熔合技术。 铁匠都会用此项技术提炼钢铁, 提高钢材的韧度和硬度,打造出精致实用的刀具。金银匠用此项技术制造出各种藏族宗教礼器和妇女的金银饰品;铜匠用此项技术打造出各种日用器具。在长期生产实践中,
保安族工匠积累的
腰刀技艺精髓的淬火技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高温刀丕快速冷却,提高钢材密度,增加刀刃的韧性和坚硬程度,保持刀刃锋利。 另外,应用植物有机化学和
硫酸铝钾的
无机化学与金属材料的化学反应的去污技术,此项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 、除锈时间短,对金属无腐蚀性,不含有毒有害物,对环境无污染 。
精神价值
保安族人民在从事几百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是“一把手”表现的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精神;二是折花刀“千锤百炼成一刀”的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精神;三是坚守信仰,乐观向上的精神,像刀把上镶嵌的“逊奈提”一样,
伊斯兰教是
保安族文化的核心,八百年来不论发生天灾人祸,保安族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不动摇,因此才形成了保安族独特的文化形态;四是诚实守信,保证质量的精神,保安族工匠几百年来对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分不同阶层的顾客以诚相待,因此 ,不论在什么地方开匠铺都与当地人互惠互利;五是不断学习的进取精神,如鱼刀技术是20世纪30年代学习
印度的工匠技术研制的产品,现代的保安腰刀在刀柄和刀鞘上镶嵌金泰蓝工艺是与
天津市合作的。
传承与发展
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保安腰刀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据不完全统计,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注册了上规模的腰刀厂十多家,还不包括那些传统的单干户,从业人员近千人。每年产量突破20万把,并有逐年增长的好势头;1983年被轻工业部评为“全国民族特需优质产品”,1984年,被
甘肃省评为“省优质产品”,畅销祖国各地外,还出口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
印度、
日本、
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腰刀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给地方经济注入了一股活力;1985年3月,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到日本访问的
保安族青年代表,曾把保安腰刀赠送给日本青年朋友;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在一次接见外宾时,曾把保安腰刀馈赠给外宾。
保安腰刀和保安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出现了许多以保安腰刀为题材编排,反映保安族生活的歌舞,如《保安腰刀》《腰刀舞》《保安腰刀真干散》《我帮阿爷打腰刀》等,其中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保安腰刀为素材编排了歌舞《保安腰刀》,参加了1980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演出大会,并受到了奖励;自学成才的保安族农民画家王福祥的国画作品《保安刀艺》,获得全国第二届农民画展二等奖,1984年9月被送往挪威、瑞典展出,后由文化部珍藏。由此,保安腰刀中合了许多文化色彩,这种巧妙的结合在宣传保安族艺术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保安腰刀的知名度。
进入21世纪后,保安族腰刀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保安腰刀博采众长,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制刀工艺,不断发展和创新,现在已有10多个种类,30多个品种的道具生产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保安族经济的支柱产业,新时代的腰刀匠人们已经开始在网络上销售产品了。它的加工网点不断增多,成为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乡镇企业的一个优势行业,年产量达到20万把,年产值400万元。保安腰刀的生产与销售不断走向广阔的市场,已成为
保安族最具特色的行业和经济增长点,其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困境
保安腰刀的部分优秀“传统”也正在逐渐消失。老艺人的谢世而导致的一些特殊技艺和遗产的流失和失传是当前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共同的难题,保安族传统
腰刀也不例外。一些腰刀制作老艺人相继去世,许多独门绝技也随着他们的去世而失传,对传统的腰刀来说,这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传统的腰刀制作方式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由原来的纯手工制作向机械化转变,生产速度不断加快和规模不断扩大,也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大规模的机械和工厂生产却丢失了腰刀最本质和原始性的手工制作的价值,也使得腰刀的内涵和质量大打折扣。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数量不断增加,难免鱼目混珠、以次充好,
腰刀的信誉度和质量受到质疑,大大影响了腰刀产业的发展。90年代初,公安机关开始对刀具进行管制,导致许多刀匠转业改行,抛弃了难得的刀艺,其中不乏一些技艺高超的手工腰刀艺人。在此情势下,保护保安腰刀锻制技艺的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保护
2006年,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冶洒力海、马主麻、冶古白、马维雄等匠人被指定国家级相关
传承人,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文化馆为相关保护单位,以期能够更好的保护的传承保安腰刀锻制技艺。
民间传说
波日季腰刀
相传,从前
保安族人居住在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家家户户都过着美满的生活。可是有一年这里有魔鬼在作怪,庄子里相继有姑娘丢失。姑娘们整天提心吊胆,不敢出门,原来生机勃勃的庄子,变成死气沉沉的。住在村东头的铁匠哈克木,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他就不信人制服不了魔鬼。一天半夜,他一个人手握腰刀藏在魔鬼出没的洞口,在三更时分,忽听一声“呀”的怪叫,只见魔鬼从洞里跑出来。哈克木大声喊着举刀向魔鬼头上砍去,但是,任凭他怎么砍也没伤着魔鬼一根毛,它还大笑着向庄子奔去,这天夜里庄内又是通宵没得安宁。
哈克木没有制服魔鬼,整天无精打彩,有一天晚上梦到以为白胡子阿爷告诉他,一种名叫‘波日季’的到能制服魔鬼,并告诉他对面山上有个天池,天池西边有棵老树,就按照此树的叶子打一把腰刀,并在刀面上要凿上树叶的图案。哈克木就照阿爷说的,摘来了树叶,打好了波日季腰刀。这天,太阳刚下山,哈克木就去守在魔鬼的洞口,和上回一样,三更时分魔鬼又从洞口出来,哈克木迎面堵住魔鬼,魔鬼一看到‘波日季’腰刀吓得哇哇乱叫,只见波日季刀从哈克木手里飞过去,在魔鬼的头顶旋转,眨眼的功夫,魔鬼的头不见了,身子也不见了,哈克木往地上一看,在一片血泊中躺着一条又黑又粗的断头蛇。哈克木急忙跑进山洞,救出了很多被魔鬼抓进洞的姑娘;很快她们就同家人欢聚了,庄子又兴旺起来了。人们为了纪念哈克木的功劳,至今保留波日季刀原来的式样,世代流传下来。
腰刀图案
相传腰刀上的“一把手”图案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当年有位保安族腰刀匠人打制腰刀的技艺高超,名扬四方,有个恶贯满盈的国民党军官命令他为其打制腰刀,但匠人傲视权贵不畏强暴,将军官断然拒绝。军官在盛怒之下,活生生地砍去了刀匠的右手。从此,
保安族刀匠在最漂亮的腰刀上刻凿了“一把手”的图案,一来为了纪念这位铁骨铮铮的保安族刀匠,二来意喻着保安腰刀的质量敢于和每个人举手击掌,作出承诺。
参考资料
冶洒力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0-24
马尕主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0-24
冶古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0-24
马维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