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天下很累》是
张宏杰于2012年10月出版的图书,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本书通过心理分析式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九位皇帝在皇权压力之下所呈现出的不同人性侧面。张宏杰尝试从“皇帝”这一角度解读
中原地区社会,认为理解皇帝的问题,即可理解中国几千年以来的社会问题。
基本介绍
副标题:—中国式权力的九种滋味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年:2012-10
页数:328
定价:3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知名历史学者
张宏杰的最新力作,历时五年,继《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后,再创通俗历史写作高峰。作者通过心理分析式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九位皇帝,透析他们在皇权压力之下所呈现出的不同人性侧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皇帝”两个字,包含了解读
中原地区社会的大部分密码。读懂了中国皇帝的问题,就读懂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社会问题。
国的社会问题。反思历史、反思中国式权力,更是为当下寻找参照及积极的解决之道。本书同时又是一部历史反思之作,作者反思历史,关照当下,这些帝王时代的问题好像正在发生……
作者简介
,
蒙古族,1972年生于
辽宁省。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
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先后就职于某大型金融机构及某大学。着有《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饥饿的盛世》等。即将出版《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目录
序一张越:张宏杰的历史作品为什么好看
序二王学泰:四百零八位皇帝的九种命运
序章皇帝/最不幸的人
在中国传统历史上,皇帝不是为国家而存在,相反,国家是为皇帝而存在。整个国家,就是给皇帝提供服务的庄园;全体臣民,都是皇帝一家人的奴隶;一切制度安排,都以皇帝一家的利益为核心。“皇帝”对于传统
中原地区的重要性,从这个事实可以看得更清楚,浩如烟海的中国史,归纳起来只记载了两件事:夺取皇位和保护皇位。
刚刚上台的时候,王莽绝没有想到做皇帝。他确实想效法
周公,做一个完美的道德标杆。然而,当民意大潮渐渐涌起的时候,他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果需要自己挺身拯救这些可爱的人民,自己为什么不能献身呢?
他是一个聪明、热情、热爱生活的人,更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男人。如果在大业五年(609年)“及时”去世,隋炀帝就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功业最显赫的帝王之一。导致他身败名裂的主要原因,是成为“子孙万代莫能窥”的千古一帝的雄心催促他把车开得太快,终于车毁人亡。
在一定意义上说,朱元璋的心理问题,就是这个民族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朱元璋个人,对整个民族心理疾病的恶化又起了很大的作用。面对这样的现状,解决的办法还应该是中国式的,那就是相信时间,时间和耐心能给我们以最大帮助。
自从登上皇位的那一天起,他唯一的渴望就是逃离:逃离这把龙椅,逃离这座皇宫,逃离这座京城。他愿意做将军,愿意做武士,甚至愿意做一个驯兽师,但就是不愿意做皇帝。上天赋予他的是多血质性格: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对于皇帝这项工作来说,这种性格无疑是最不适合的。
在明末的大战乱中,皇族的死亡率最高。农民军诛戮皇室子孙,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坚决、彻底,不论主动投降,还是被动俘获,结局都是一律诛灭。二百多年来,统治集团的为所欲为,积累了太多的愤怒,这些权末代不得不用自己的鲜血为祖先的“幸福生活”付账。
回首一生,永历更像是上天穷极无聊的一个恶作剧。从降生的那一刻起,他注定要在既定命运之河中顺流而下,虽然倾尽一生之力去搏涛击浪,还是不能逆流半步,最终被带向不情愿的终点。
从亲政初期的伟大,到谢幕时的尴尬,嘉庆的滑落曲线如此令人叹息。在全面盘点嘉庆皇帝的统治时,历史书给出的词汇是“嘉庆中衰”,他二十多年的统治,前面连着“康干盛世”,紧接其后的,则是“
第一次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的不幸,就在于需要伟大人物的时候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却是一个平庸的好人。
19世纪中叶,中国历史巨流之所以出现那个惊天大弯,仅仅是因为被一个乡下年轻人的怪梦轻轻撞了一下腰。这个梦是如此离奇、如此绚丽、如此怪异,又如此惊悚。它似乎是上天的一个寓言,预示着它将把整个中国带入一个同样惊悚而狂乱的迷梦当中。
第九章光绪/被“帝王教育”败坏的人
翻阅
翁同龢的日记,我们发现,在大部分读者头脑中,那个清秀、文弱的
光绪帝,有着完全相反的另一面:暴躁、偏执、骄纵。事实上,畸形的成长环境中,他的人格始终没有完全发育起来,许多心理特征仍然停留在儿童阶段。那场著名的改革之所以失败,与皇帝性格中的这种缺陷很难说毫无关系。
后记
后记
几乎每天打开E-mail信箱的时候,里面都有读者的来信。他们多半是表示对我的鼓励,也有人希望和我探讨一些历史问题,还有的,主动给我寄来各种资料,认为我也许用得上。当然,他们都是“普通读者”,其中的大部分人在读我的作品前,很少甚至没有读过历史类书籍,“没想到历史这么有意思”。
这些读者的存在,对我绝非是可有可无的。事实上,在我下笔写每个字的时候,头脑中都萦绕着他们的影子。列于“非专业历史写作者”中的一员,我十分看重读者群中的这些“普通读者”。
毫无疑问,“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里包括“历史”。因为历史是如此“好玩”,又如此“有用”。
然而,在“大众历史热”出现前,真正的“历史”,对
中原地区普通读者来说是不存在的。对古人来说,“历史”由两类构成,一类是“二十四史”之类的“帝王家谱”,另一类是由忠奸斗争构成的评书演义。进入现代,“历史”的内容丰富了些,不过仍然与真正的“历史”不搭界。对我们来说,历史通常被认为是以下三种东西:一种是帮助人分辨“正确”和“错误”,以建立某种“人生观”“
世界观”的工具;一种是历史学家们艰深晦涩的专着;还有一种是影视剧中与真实历史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的“戏说”。
因此,“大众历史热”的兴起,对
中原地区社会来说,是一件毋庸置疑的好事。这使得几千年来,普通读者首次读到某些真实的“历史”。换句话说,“大众”首次得到了“历史写作者”的尊重。
“大众历史热”的兴起,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写史者”多是我这样的“非历史专业写作者”。历史学术的表述形式越来越专业化和技术化,史学家们的工作成果很难为大众所分享,这为“非历史专业写作者”提供了机会。这些写史者的兴趣结构和普通读者相近;与历史学家们的见怪不怪、毫无感觉比起来,他们有更大的热情、兴趣和浓厚的好奇心,见了什么都要大呼小叫,啧啧称奇。所以他们很容易就打破冰冷史料、艰深论文与普通读者之间的障碍,把历史这个本来就极其有意思的科目讲得好玩、精彩、有滋有味,就像我在一本书的后记中所说的,使“历史比小说更有趣”。
不过,在把历史讲得“好玩”之外,我还有更大的“野心”。我认为,大部分读者不仅需要“史实”,更需要“史识”,或者说“反思”。这种“史识”不是指史书中那些可以供我们“经世济用”的“权谋”“方略”“管理”,而是更深一层的东西。永远不要低估读者的需求品位,特别是不要低估这种需求的意义。历史是记忆,更是反思,一个不会反思、没有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只有与当下结合起来,历史才真正有意义,因为通过了解祖先,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回望来时路,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定位此时的坐标。这不仅仅是“食肉者谋”的事,因为只管低头拉车,不用抬头看路的幸福时代已经过去,每个人都有责任思考更广阔范围内的事情。
序言
序:四百零八位皇帝的九种命运/王学泰
中原地区自从有皇帝起,到末代皇帝——
宣统,总共有四百零八位,
张宏杰只选了其中几位。这几位大抵都是心理上有些问题的。如果他们生活在现代都是需要看心理医生的,但在中国古代,他们都是高居九五之尊、一言而为天下法的皇帝,因此他们不仅给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就连对他们自己来说也是不幸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权力过于巨大,是造成中国皇帝不幸的根本原因。”对于一般的皇帝尚且如此,更何况心理有问题的皇帝呢?对于这些,前人写到皇帝时很少有涉及,因为传统就如
庄子所说“明于知礼义而陋于知人心”的。张宏杰打破了这一点。前人描写和评论
光绪帝,都是着重他的不幸和
慈禧的专横,很少有人探索这位皇帝的心理;朝政简单地分为“帝党”与“后党”,“帝党”主张变法改革,“后党”顽固保守;把光绪与慈禧的冲突简单化为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其实光绪四岁进宫,慈禧太后对他寄托了很大希望,而光绪性格内向,胆小、暴躁、偏执、骄纵,而又缺少办事能力。慈禧的希望逐渐落空,从失望到最终绝望,又因为
康有为一班人操作不当,导致
戊戌政变。作者认为,光绪的心理问题与
清代的帝王教育有关。清代的帝王教育是实施于强者的,而作为天生弱质的光绪根本无法承受这种教育之重,他被这种教育压垮了。作者的分析是有趣的,例如他写西汉末年篡位的
王莽。他的本意是要做政治上和道德上的完人,结果一不小心成了人人得以诛之的乱臣贼子。是为了“挺身拯救这些可爱的人民”呢,还是被最高的权力和巨大的利益所诱惑呢,最后恐怕王莽自己也说不清楚了。从心理的迷宫转入了历史的迷宫,写
朱元璋的就是一篇“
心理咨询记录”。朱元璋想通过大批量的杀人达到“天下大治”,后来他发现“杀人也没法治,总不能把天下人都杀光吧,所以请先生来给看看”。作者坦然以心理医生的身份说“此人疑是伴有情感焦虑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并有攻击性施虐倾向”,然后根据《英国克氏医学全书》对朱元璋“偏执型人格障碍”“攻击性施虐倾向”和“心理病态”作了分析。你可以不同意作者这些独出心裁的描写和议论,但细读下来不会对你没有一点启发。中国皇帝制度太久远了,并已深入人心,因此多方面考察与研究皇帝很有必要。
很久以来,国人有个皇帝情结,迟迟不能完全消退。这反映了人性中对权力的渴望,社会上存在权利不平等,人性中想要追求最高权力的渴望就不可遏制。这如同排队按顺序上车一样,这种排队制度建立不起来,就不能制止许多人在上车时争抢。
中原地区的皇帝大约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因为从理论上他兼有四大权力:一是政权,皇帝是国家的首领,他对全国的土地和人拥有无限权力。《诗经•北山》中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人的胆子超过了古人,有个小土皇帝竟敢说他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古人只敢承认自己是奉天管民的。二是神权,也就是君权神授。皇帝是天子,是天在人间唯一的代表,代表天统治人们。《尚书•盘庚》中明确地说“予续乃命于天,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意为:你们的命是我从老天那里讨来的,我不是威吓你们,你们是要靠我养活的)。三是父权,古代是宗法制,
周代天子是宗子,代表血统,管理本族人民,所以老百姓不仅是臣民,而且是子民。后世人民构成日益复杂,天子统治尚有先秦遗意。四是道统,即所谓真理权,或话语权。因为中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这个“教”不是佛教、
道教,而是教育的“教”),所以我觉得皇帝的问题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来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张宏杰以皇帝为切入点,这个想法非常不错,这本书既有关于皇帝具体生活场景和心灵动态的描绘,也有其所依托的文化背景的分析,是很值得关心
中原地区历史进程的人们一读的。
名人推荐
权利平等的民主制度建立不起来,社会上存在着权利的不平等,人性中想要追求最高权力的渴望就很难遏制。
历史,不都是改朝换代,不都是学术论文,更不都是冷冰冰的名字。仔细看,它分明是人生挣扎与彷徨,是人们心中的希望与绝望,是人性的缓慢前行。也因此,在历史学家以外,其他作者的笔下,历史才多了更多的可亲和更多的真实。
记者与作史者应有同样的精神,就如斯宾诺沙所说,不赞许,不责难,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
张宏杰不是从政治、道德或者学术的角度,而仅仅是从人性的角度去接近古人。他不批判也不仰视,他只是抱着悲悯之心,替他笔下的人物设身处地,悲欢与共。
我看过的历史书大多可分为两类。一是所谓“严肃的”:揪住一个小题目小角度小分歧不放,自己跟自己吊书袋绕脖子,与读者没太大关系。一是所谓“通俗的”:相当野狐禅,特爱讲政治阴谋宫廷秽闻,成全中国人民崇尚“厚黑”的阴暗心理。极少数历史书属于第三类:既有学术研究又有不腐朽的价值观支撑,还有温暖的人性关照和有个性的表达,
张宏杰的书属于这一类,于我们有趣,有益,有关。
其实,历史就是张宏杰笔下的样子。
——当年明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