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杰(Zhang Hongjie),男,蒙古族,1972年4月出生于辽宁,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非虚构历史写作、公共史学传播。知名
历史学者,中国男作家,出版多部书籍。
1994年毕业于
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经济管理系,取得
经济学学士。2006年张宏杰就已在《
当代》杂志开设“史记”专栏,学界、书界都声名大噪。2012年毕业于
,
博士,后担任
博士后。多次担任《
百家讲坛》主讲人,讲述中国历史。2013年6月在
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
百家讲坛:成败论乾隆》系列节目 ,收视率创年度最高。张宏杰曾在
中国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等地做过多场学术讲座。2018年4月,张宏杰应邀出席
博鳌亚洲论坛, 并发表以“贵族精神”为主题的演讲。出版作品有《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简读日本史》《
简读中国史》《滚滚韩流》等。此外,还是大型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总撰稿。
作为
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张宏杰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
”“
辽宁文学奖”等荣誉,2006年获得“
”之“年度散文家奖”提名。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
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清华大学博士后。
工作经历
现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9及
湖北卫视2013年3月同步播出)总撰稿。
2010年在央视《
子午书简》讲述《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
2013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述《成败论乾隆》。
写作经历
著有《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坐天下很累》《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中国人的性格历程》等。有多部作品在韩国及港台出版。
作品多发表于《
当代》《
天涯》《
钟山》等文学刊物。在《当代》开设《史纪》专栏。
2016年《张宏杰:曾国藩24锦囊》音频节目在
喜马拉雅平台上线。
2020年9月与单霁翔、
马未都、蒙曼、
张颐武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学者参加北京国际图书节名家大讲堂,将分别从历史、传统文化、诗词鉴赏等多方面,阐述书籍蕴含的精神财富和人生智慧。
其他作品
代表论文
《以曾国藩为视角观察清代京官的经济生活》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04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中国上古史阅读笔记》当代作家评论 2007年02期
《农民起义书写了怎样的历史》社会科学论坛 2005年10期
创作特点
作品风格
张宏杰的笔触关注的主要是历史、文化和国民性,创作了大量大历史文化散文,出在大陆、港台及韩国等地出版多部散文集,作品集《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等在读书届(应作“界”)引起较大反响,多次登上全国新书排行榜。2006年在《当代》杂志开设的“
史记”专栏在读者中也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他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典型上的跨文体写作,掺杂了大量小说式、历史报告文学式、甚至心理分析式的写法,他在叙述中表现了一个高超的小说家的技巧,有意识地强调了情节的大开大合。叙述的流畅、情节的开合、语言的力度,所带给人的,是小说式的阅读快感。
获得荣誉
社会活动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曾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地做过多场学术讲座。
2018年4月,应邀出席在海南博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并发表以“贵族精神”为主题的演讲。
2020年9月,应邀参加北京国际图书节。
2013年6月,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系列节目,收视率创年度最高。
学术活动
2011年4月,参加在英国社会历史学会(the Social History Society)在曼彻斯特大学举行的社会史学会2011年年会,发表论文The Household Economy of ZengGuofan during his Term in Beijing。
2007年3月,参加台湾大学
中原地区传统哲学与文化研讨会,发表论文《中国人集体主义心理之起源》。
人物评价
莫言:张宏杰以冷静细致的笔法,把人性的复杂、深奥、奇特、匪夷所思、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原本熟悉的历史事实在他笔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新鲜而又迷人。
张越:我看过的中国历史书大多可分为两类。一是所谓“严肃的”:相当学术化,无个性无情感无生命力。一是所谓“通俗的”:相当野狐禅,特爱讲政治阴谋宫廷秽闻,成全中国人民崇尚“厚黑”的阴暗心理。极少数历史书属于第三类:既有学术研究又有价值观支撑,还有温暖的人性关照和有个性的表达,张宏杰的书属于这一类。从《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到《坐天下很累》,于我们有趣,有益,有关。
当年明月:我最早读的张宏杰的作品,是他2003年出的那本《另一面》。那本书让我觉得震惊。和那些传统的历史书籍截然不同,在这本书中,除了史实之外,吸引我读得欲罢不能的是人物以及人性。……历史是有人性的,也是可以为人所理解的,这一切,我在张宏杰的笔下看到了。
个人作品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
中国史学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