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芳,女,1973年11月生,
保定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入选国家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第二层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2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首席带头人。2023年8月,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王沛芳在列。现任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人物经历
王沛芳1994年毕业于
河北农业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1999年获得
河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河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晋升为教授。2004年6月至7月,赴法国University of Lille进行学术交流访问。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
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赴美国University of Iowa进行学术交流访问。2013年起担任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
人物荣誉
王沛芳获得多项荣誉,包括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13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3年)、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009年)、第十届
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提名奖(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工程培养人选(2007年)、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2011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8年)。2016年6月1日,获得第十一届
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2018年1月12日,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荣誉称号。2020年5月,获得
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2021年1月10日,获2019年度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23年4月8日,入选《2023中国品牌女性500》榜单,位列第317。
研究方向
污染物迁移转化与水质改善、农田灌溉排水系统水沙和污染物输移机制与新材料治污技术、灌排系统生态治污工程、区域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主要作品
主要论文
[1]
丁草胺胁迫下光催化对水生植物系统氮去除的恢复与强化效能研究.李硕;王沛芳;石珍瑜;俞越明;饶磊.环境科学学报,2024(06)
[2]电化学氧化技术在MBR中的膜污染控制研究与应用进展.倪凌峰;王沛芳;
王亚宜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24(10)
[3]农田退水生态削减净化技术研究进展.王潇;王沛芳;胡斌;陆
卞和应用化工,2024(03)
[4]人工纳米材料与污水微生物聚集体的相互作用研究.尤国祥;王超;王沛芳;陈娟;许伊;侯俊.中国给水排水,2024(02)
[5]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含量与农灌适用性分析.郑天铭;王沛芳;胡斌;张明;马晶洁;王洵;李鼎新.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3(10)
[6]农田退水中氮磷与
吡虫啉的光催化水循环协同净化试验研究.胡诗瑶;王沛芳;胡斌;饶磊;李丹丹;袁秋生.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02)
[7]基于光谱特征的pH对溶解态有机质与铜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胡斌;王沛芳;张楠楠;施玥;包天力;金秋彤.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3(05)
[8]不同流速下
沉积物中六溴
环十二烷的释放及再分配规律.王榕;胡煜;高寒;王超;王沛芳;
陈娟中国环境科学,2023(05)
[9]不同尺度排水沟道对稻田退水中氮磷的削减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高阳;王超;王沛芳;陈娟;尤国祥.
环境工程,2023(05)
[10]
金沙江丰富类和稀有类浮游真核微生物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燕炳成;崔戈;孙胜浩;王沛芳;王超;吴程;陈娟.
环境科学,2023(07)
[11]水库水深变化对不同浮游微生物群落及网络互作
关键种的影响.王洵;廖琴;王沛芳;袁秋生;胡斌;邢小蕾;徐浩森.环境科学,2023(07)
[12]金沙江底栖真核微生物地理分布特征及生态学机制.崔戈;陈娟;王沛芳;王超;王洵;张波;吴程.环境科学,2023(02)
[13]土壤中
磺胺二甲基嘧啶赋存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章威;王沛芳;金秋彤;
胡斌环境科学,2023(02)
[14]农田灌溉水循环利用系统构建方法.王沛芳;钱进;胡斌;王洵;金秋彤;胡诗瑶;邱卫国.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4)
[15]湖底地下水排泄与湖泊水质演化.王焰新;
杜伏威;邓娅敏;
甘义群;王沛芳;
马腾;史建波;
谢先军地质科技通报,2022(01)
[16]
洪泽湖溶解态有机质与重金属汞的结合特性.胡斌;王沛芳;张楠楠;包天力;金秋彤.
环境科学,2022(05)
[17]中国典型湖泊四大类抗生素污染特征.张晶晶;陈娟;王沛芳;王超;高寒;胡煜.中国环境科学,2021(09)
[18]近20年来我国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究进展与展望.范成新;
刘敏;
王圣瑞;
方红卫;
夏星辉;曹文志;
丁士明;侯立军;王沛芳;
陈敬安;游静;王菊英;
盛彦清;
朱伟地球科学进展,2021(04)
[19]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电活性生物膜性能影响及机制.王沛芳;张艺璇;董跃;张语航;
王超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02)
[20]4种典型沉水植物对去除镉污染底泥的应用效果.陶理;王沛芳;袁秋生;王洵;胡斌.
环境科学,2021(09)
[21]
营养盐比例对硅藻水华优势种小环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刘鑫;王超;王沛芳;王洵;马晶洁;
胡斌环境科学研究,2021(05)
[22]生物负载微孔渗水型混凝土对土壤中残留
氯吡硫磷的去除试验.潘翔;饶磊;王沛芳;蒋涛;顾振锋.水资源保护,2021(03)
[23]天然胶体的水环境行为.王沛芳;包天力;胡斌;钱进.湖泊科学,2021(01)
[24]基于人口分散度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选择.陈娟;王超;王沛芳;胡斌;李现瑾;尤国祥.中国给水排水,2020(23)
[25]不同光照下
梅尼小环藻对昼夜温差变化的生理响应.谭清乾;王沛芳;王洵;马晶洁;胡斌.水资源保护,2021(03)
[26]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王洵;王沛芳;钱进.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0(06)
[27]
腐殖质参与的卤代有机污染物
厌氧降解研究进展.胡煜;陈娟;王沛芳;王超;高寒.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10)
[28]水动力变化对鲫鱼生命活动影响试验研究.李玉蕴;王沛芳;王超;范秀磊;王洵.四川环境,2020(04)
[29]农田退水净污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及机理分析.王沛芳;娄明月;钱进;胡斌.水资源保护,2020(05)
[30]
澜沧江硅藻的地理分布模式与关键驱动因素.孙胜浩;陈娟;王沛芳;王超;王洵;苗令占;刘胜;袁秋生.
环境科学,2020(12)
[31]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职业素养——以地下水污染防治教学为例.郭勇;王沛芳.教育观察,2020(09)
[32]《湿地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陈娟;王沛芳;王超;钱进.教育现代化,2020(10)
[33]
望虞河西岸河流氮磷污染状况及其对调水水质的影响.顾振锋;王沛芳;陈娟;胡斌;钱进;娄明月.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11)
[34]湖泊
沉积物砷生物有效性评估采样分析技术综述.姚羽;王沛芳;
王超水资源保护,2019(06)
[35]
太湖和
洪泽湖天然有机质与重金属结合特性研究.施玥;王沛芳;胡斌;王超;包天力;
张楠楠水资源保护,2019(05)
[36]望虞河西岸河网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徐晨;王沛芳;陈娟;袁秋生;胡斌.
环境科学,2019(11)
[37]Novel Visible Light Driven Magnetically Separable Graphene/BiOBr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吴腾飞;王沛芳;敖燕辉.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2019(03)
[38]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高寒;陈娟;王沛芳;王超.土壤,2019(03)
[39]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优势学科的环境类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李轶;王沛芳;王超.教育现代化,2019(37)
[40]基于
landsat8遥感影像的
山仔水库CDOM空间分布反演研究.郭旭阳;王沛芳;吴春山;郑育毅;孙启元.海峡科学,2019(02)
[41]金属纳米材料对不同微生物聚集体的毒性研究进展.苗令占;王沛芳;侯俊;王超;姚羽.水资源保护,2019(01)
[42]融爱国主义教育于《地下水污染防治》教学中.郭勇;王沛芳;倪利晓;饶磊;王超.教育现代化,2018(52)
[43]分子模拟在芳香类有机污染物教学中的应用.郭勇;王沛芳;饶磊;王超.教育现代化,2018(49)
[44]分子模拟在地下水自净教学中的应用.郭勇;王沛芳;饶磊;王超.教育现代化,2018(48)
[45]高速公路雨水径流污染浓度的系统动力学模拟.沈金星;王沛芳.水资源保护,2018(04)
[46]The coupling between hydrodynamic and purification efficiencies of ecological porous spur-dike in field drainage ditch.饶磊;王沛芳;戴青松;王超.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8(03)
[47]CeO2/NaNbO3
配位化合物的水热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的提高(英文).钱进;薛瑶;敖燕辉;王沛芳;
王超催化学报,2018(04)
[48]扰动条件对
铜锈微囊藻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姚亮宇;王沛芳;任凌霄;王超;马晶杰;蒋如东.环境科技,2018(01)
[49]河流护岸多孔生态材料对水体中硝态氮去除试验.王万忠;饶磊;王沛芳;郭翔;张立昕;
蒋涛水资源保护,2018(01)
[50]基于LWCA-SVM模型对
洪泽湖饮用水源地
二河闸断面水质的预测分析.戴青松;王沛芳;王超;姚羽;俞阳;刘佳佳;侯俊.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07)
注:资料来源
主要著作
王超,王沛芳,侯俊等著,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质改善理论与技术,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3月。
学术成果
王沛芳主持和参加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在区域污染物输移过程与多介质转化理论、农田农村退水系统水质改善技术、生态节水防污灌区建设及农田面源污染防控等方面获得重要创新性成果。获国家与省部级科技奖16项,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SCI收录2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
社会任职
王沛芳担任《
水资源保护》主编,《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副主编,《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湖泊科学》等期刊编委,IWA委员会委员、
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副主任、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副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