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申锡(760年-834年8月13日),字庆臣,
桂阳郡义昌县(今
湖南省汝城县)人。
唐朝中期大臣。
出身贫寒,颇有文才。中
进士后,授
校书郎,迁湖南观察(
韦贯之)从事,历任
监察御史、起居
舍人。
宝历三年(826年),任
礼部员外郎。大和二年(828年),迁
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参掌机要。大和四年(830年),出任
尚书左丞、
平章事。谋划“
甘露之变”,图谋清除权阉。事情失败后,被诬勾结漳王李凑谋反,贬为开州
司马。大和八年(834年),去世,时年七十五岁。
开成元年(836年),平反昭雪,追赠
尚书右丞、同平章事,累赠
兵部尚书,谥号文懿。
人物生平
宋申锡籍贯不详,在《
新唐书》中,他的家族被称为
广平堂(今
邯郸市)宋氏,而他本传则称这一脉的起源已然失考。祖父宋素,父亲宋叔夜。
宋申锡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文才很好。中
进士后,他在秘书省任
校书郎。816年,失宠的宰相
韦贯之因反对
李纯对藩镇作战而被罢相、逐出
长安改任
湖南省观察使后,邀请宋申锡做他的从事。此后宋申锡就在藩镇工作。
唐穆宗
长庆(821年- 824年)初年,宋申锡任
监察御史。822年,任起居
舍人。826年,唐敬宗在位,他任
礼部员外郎,很快又任翰林
侍讲学士。据记载,宋申锡行事谨慎,不结党,与朝廷官员间激烈的党争形成对比,他的升官是为了让别人学习。
827年,唐敬宗被弑,弟唐文宗继位。宋申锡任户部郎中,参与起草诏书。828年,任
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当时,唐文宗忌惮权阉,认为是宦官害死了他的祖父
李纯和兄长
李湛。掌握
神策军的
王守澄是一个大权阉,他的助手
郑注公开受贿,令文宗很不快。文宗相信宋申锡的忠诚和谨慎,认为可以和宋申锡商量,并借机私下命他将一些官员组成团体,合作夺王守澄的权,并许诺封他为宰相。830年,宋申锡任
尚书左丞,随后任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实际相当于宰相。由于他的良好声誉,很多人希望他拜相,但从他的行为看,他的能力其实不足。
作为清除权阉计划的一部分,831年,宋申锡推荐王任
京兆尹,并秘密向王璠透露了文宗的计划。但
王璠泄密,使
王守澄和郑注有所警觉。
郑注指使
神策军将领豆卢著诬指宋申锡和漳王
李凑图谋推翻
唐文宗,立李凑为帝。当王守澄将豆卢著的弹劾报告给文宗时,文宗震惊了,信以为真,下令调查。王守澄希望神策军立刻将宋申锡灭门,但被内官
马存亮制止。文宗也立刻下令召集所有的宰相。当宋申锡、
路随、
李宗闵、
牛僧孺都来到宫门时,一个宦官说宋申锡不在被召之列。宋申锡便知道自己一定是获罪了,用笏板敲头,回家待罪。当他回府时,夫人说:“你是宰相,位极人臣,为什么要背叛天子而谋反呢?”宋申锡答:“我承蒙皇上厚恩,当上宰相,不能锄奸臣乱党,反被罗织罪名陷害,夫人看我宋申锡像是谋反的人吗?”于是夫妇一同哭泣。
谋反案件
其余三位宰相在
延英殿见了
唐文宗,看了
王守澄的奏报,也震惊了,一言不发。同时,文宗命王守澄逮捕豆卢著所指控的同谋者漳王的宦官晏敬则和宋申锡的侍从王师文。晏敬则被抓,王师文逃走。
2天后,宋申锡被贬为太子右庶子。没人敢公开说他是被诬告的,
京兆尹崔琯、大理卿
王正雅奏请审案,才使事件没有进一步升级。经过审讯,晏敬则称宋申锡事先派王师文联络漳王,商议谋反。
2天后,文宗召集高级官员询问意见。
崔玄亮、
李固言、
王质、卢均、舒元褒、
蒋系、
裴休、韦温都乞求
唐文宗重新和宰相商议,并由适当的部门来调查。文宗以已和高官商议过为由拒绝。崔玄亮下跪,哭着说:“处决一个百姓要谨慎,处决一个宰相更要谨慎。”文宗怒气稍解,重新召集宰相。
牛僧孺说:“位极人臣无非宰相,宋申锡已经是宰相,就算谋反成功,他仍然只能是宰相,他谋反图什么呢?他肯定没有谋反。”
郑注担心宰相的意见胜出,而再次调查会让真相大白,于是建议
王守澄不再坚持处死宋申锡,改为流放。
第二天,漳王
李凑被贬为巢县公,宋申锡贬为
开州区(今
重庆市)
司马。据说宋申锡任相期间,拒绝了全国各地的贿赂,当他被抄家时,能抄到的只有他收到和拒绝贿赂的文书,很多人都为他被流放而伤心。
宋申锡被终身禁止返回
长安。833年,他在开州任上去世,
唐文宗允许把他的尸体运回长安安葬。836年,郑注改变立场,开始帮助文宗对付权阉,在
甘露之变中被杀,宋申锡得以平反,追复正议大夫、
尚书左丞、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赠
兵部尚书,谥号 文懿。他的儿子宋慎微被任命为
城固县尉。
子孙
据《新唐书卷七十五‧表第十五宰相世系》,除了宋慎微外,宋申锡还有长子
宋球,宋球的儿子叫宋绚,字韬文。
史书记载
文懿公传(一)
公讳申锡,字庆臣,由进士第,累辟节度府。后频迁起居
舍人。以
礼部员外郎,为翰林学士。
李湛时,拜
侍讲学士。
长庆宝历间,风俗嚣薄,驱煽朋党。公素孤直,少与及进用。议者谓可以激浮竞。
唐文宗即位,再转
中书舍人,复为翰林学士。帝恶宦官权宠震主,再致宫禁之变。而
王守澄典禁兵,偃蹇放肆,欲除本根,思可与决大议者。察公忠厚,因召对,俾与朝臣谋去守澄等,且倚以执政,公顿首谢示。几,拜
尚书右丞。逾月,进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及除王番,
京兆尹密谕帝旨番漏言,而守澄党
郑注得其谋。大和五年,遣军侯豆房卢著诬告公与璋王谋反。王守澄持奏浴堂,将遣骑二百屠公家。宦官
马存亮争曰,谋反者独申锡耳,当召南司公议。不然,京师支足乱矣。守澄不能对。时二月,晦群司皆休,中人驰召宰相。马奔乏死於道,易所乘以复命。公与
牛僧孺、
路随、
李宗闵、至
中书舍人唱曰:所召无宋申锡公。始知得罪望延英门,以笏叩额,还第。牛僧孺等见上出著告牒,皆骇愕不知所对。守澄捕公亲吏张全真家人、买子缘信及十六宅。
典史胁成其罪。帝及罢公为太子右庶子,召三省官、
御史中丞、大理卿、
京兆尹、会
中书集贤院,杂验公反状。京师惑言,相惊久及定。日,延英召宰相群官悉入,初议抵公死。仆射窦易直率然对曰:人臣无将将而诛,闻者不然。於是左
散骑常侍崔玄亮、给事中
李固言、
谏议大夫王质、补阙
卢钧、舒元袖、
罗泰、
蒋系、裴体、窦宗直、
韦温,拾遗
李群、韦瑞符、丁居晦、袁都等,伏殿陛请,以狱付外。帝震怒,叱曰:与公卿议矣,卿属第出。玄亮固言执据,愈载涕泣恳到。繇是,议贷公於岭表。京兆尹崔官、大理卿
王正雅苦请出著,与公劾正情状。帝悟,及贬公开州
司马。从而流死者。数十百人,天下以为冤。豆卢著兼殿中待
御史。初,公既归,易素服,俟命外舍。其妻责谓曰:公何负天子?乃反乎!公曰:吾起孤生,位宰相,蒙国厚恩,不能锄奸乱,反为所陷。我岂反者乎?初,公以清节进疾要位者,纳饷败风俗。故自为近臣,凡四方贿,谢一不受。既被罪,有司验劾,悉得所还。问遗书朝野,为咨闵。七年,卒,有诏归葬。
开成元年,
李石因延英召对。从容言曰:
皇帝之政,皆承天心。惟申锡之枉,久未原雪。帝惭曰:我当时亦悟其失,而诈忠者迫我以社稷计,故耳。使逢汉昭宣时,当不坐此。因追复右丞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赠
兵部尚书。录其子宋慎微(字
明道)为
城固县尉,任户部文选司。
会昌二年,赐谥曰文懿
选自《唐史》
文懿公传
宋申锡,字庆臣。少孤贫,擢进士第,释褐秘书省
校书郎,累辟使府。
长庆初,拜
监察御史,迁起居
舍人。
宝历二年(826)年,转
礼部员外郎,寻充翰林待讲学士。文宗即位,拜户部郎中、知制,
太阳能二年(828)年,迁
中书舍人,复为翰林学士。时宦官权宠震主,
神策军中尉王守澄跋扈尤甚,帝不能堪,及与申锡谋将图之。四年,拜
尚书右丞,逾月,进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乃引王番为
京兆尹,密谕帝旨。番漏言,而守澄亲党
郑注得其谋。太和五年,王守澄使人诬告申锡与章王谋反,兴大狱,贬申锡为太子右庶子,再贬开州
司马,从而流死者数十百人。
新唐书《宋申锡传》
宋申锡,字庆臣。祖素,父
嵇康。申锡少孤贫,有文学。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
校书郎。
韦贯之罢相,出
湖南省,辟为从事。其后累佐使府。
长庆初,拜
监察御史。二年,迁起居
舍人。
宝历二年,转
礼部员外郎,寻充翰林
侍讲学士。
申锡始自策名,及在朝行,清慎介洁,不趋党与。当长庆、宝历之间,时风嚣薄,朋比大扇。及申锡被用,时论以为激劝。
唐文宗即位,拜户部郎中、知制诰。太和二年,正拜
中书舍人,复为翰林学士。
初,文宗常患中人权柄太盛,自
元和、宝历,比致宫禁之祸。及
王守澄之领禁兵,恃其宿旧,跋扈尤甚。有
郑注者,依恃守澄为奸利,出入禁军,卖官贩权,中外咸扼腕视之。文宗雅知之,不能堪。申锡时居内廷,文宗察其忠厚,可任以事。尝因召对,与申锡从容言及守澄,无可奈何,令与外廷朝臣谋去之,且约命为宰相。申锡顿首谢之。未几,拜左丞。逾月,加平章事。申锡素能谨直,宠遇超辈,时情大为属望。及到
中书,剖断循常,望实颇不相副。
太和五年,忽降中人召宰相入赴延英。
路随、
李宗闵、
牛僧孺等既至中书东门,中人云:“所召无宋申锡。”申锡始知被罪,望延英以笏叩头而退。随等至,
唐文宗以
神策军中尉王守澄所奏,得本军虞候豆卢著状,告宋申锡与漳王谋反,随等相顾愕然。初,守澄于浴堂以
郑注所构告于文宗,守澄即时于市肆追捕,又将以二百骑就靖恭里屠申锡之家。会内官
马存亮同入,诤于文宗曰:“谋反者适宋申锡耳,何不召南司会议。今卒然如此,京师
庄𫏋自为乱矣。”守澄不能难,乃止。乃召三相告之。又遣右军差人于申锡宅捕孔目官张全真、家人买子缘信等。又于十六宅及市肆追捕
胥吏,以成其狱。文宗又召师保、仆射、尚书丞郎、
常侍、给事、谏议、
舍人、
御史中丞、
京兆尹、大理卿,同于
中书及集贤院参验其事。
翌日,开延英,召宰臣及议事官,帝自询问。左常侍
崔玄亮,给事中
李固言,
谏议大夫王质,补阙
卢钧、舒元褒、
罗泰、
蒋系、
裴休、窦宗直、
韦温,拾遗
李群、韦端符、丁居晦、袁都等一十四人,皆伏玉阶下奏以申锡狱付外,请不于禁中讯。
唐文宗曰:“吾已谋于公卿大僚,卿等且出。”玄亮固言,援引今古,辞理恳切。玄亮泣涕久之,文宗意稍解,贬申锡为右庶子,漳王为巢县公。再贬申锡为开州
司马。
初,申锡既得密旨,乃除
王璠为
京兆尹,以密旨喻之。璠不能谋,而
郑注与
王守澄知之,潜为其备。漳王凑,文宗之爱弟也,贤而有人望。豆卢著者,职属禁军,与注亲表。唐文宗不省其诈,乃罢申锡为庶子。时京城汹々,众庶哗言,以为宰相真连十宅谋反,百僚震骇。居一二日,方审其诈。谏官伏阁恳论,
唐文宗震怒,叱谏官令出者数四。时中外属望大僚三数人廷辩其事。仆射
窦易直曰:“人臣无将,将而必诛。”闻者愕然。唯京兆尹
崔琯、大理卿
王正雅连上疏请出内狱,且曰:“王师文未获,即狱未具,请出豆卢著与申锡同付外廷勘。”当时人情然推重。初议申锡抵死,顾物论不可,又将投于岭表。文宗终悟外廷之言,乃有开州之命。
初,申锡既被罪,怡然不以为意,自
中书归私第,止于外?,素服以俟命。其妻出谓之曰:“公为宰相,人臣位极于此,何负天子反乎?”申锡曰:“吾生被厚恩,擢相位,不能锄去奸乱,反为所罗织,夫人察申锡,岂反者乎?”因相与泣下。
申锡自居内廷,及为宰相,以时风侈靡,居要位者尤纳贿赂,遂成风俗,不暇更方远害,且与
贞元时甚相背矣。申锡至此,约身谨洁,尤以公廉为己任,四方问遗,悉无所受。既被罪,为有司验劾,多获其四方受领所还问遗之状,朝野为之叹息。
七年七月,卒于
开州区。诏曰:“申锡虽不能
周慎,自抵宪章,闻其亡殁遐荒,良用悲恻。宜许其归葬乡里,以示宽恩。”
开成元年九月,诏复申锡正议大夫、
尚书左丞、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赐紫,兼赠
兵部尚书。仍以其子慎微为
城固县尉。
轶事典故
唐朝的
丞相宋申锡,刚作宰相,受皇恩厚重,申锡很有为国家治理成太平世界为己任的抱负。那时
郑注上下交结放纵,擅用权势。申锡想除掉他,就和朋友
京兆尹王璠密约,让他注意观察郑注的不法事情,报告给皇上,在京兆府把郑注擒住,用木棍打死。就这样约定了,但
王璠是翻来覆去说了不算的小人,因为郑注当时被内臣所信任,因此想要靠近他,就把申锡的计划全都告诉了郑注。郑注就报告给了右军。不到十天的时间,就伪造了申锡的罪状,让人报告给皇上,说他给各王侯写信,图谋不轨,并用衣物奇珍异宝作抵押,还让人模仿申锡的笔迹写了上疏,直到模仿得不差分毫,终于诬陷成功。不论公卿还是百姓没有不知道申锡是冤枉的,但审理的公文已下,朝臣们都相继去给予理论说情,才得到贬为开州
司马的处分。到任只有几个月,由于特别悲愤而死。第二年,有恩诏下达,令其可以归葬京城。到大和元年春天,申锡的夫人中午在堂前刚刚睡着,看到申锡从中门进来,不觉惊坐起来,见申锡用手招她,她就走下台阶,申锡说:“快来,我有点事,要让你看点东西。”说着就领她出城,好象到了水以北几里的荒村,见到一个大坑,坑边有好多个小竹笼和小板匣,上面都有名签标记,申锡就提起一个给夫人看看说:“这就是那个贼。”接着就愤恨地大骂。夫人问:“是谁?”申锡说:“王璠。我已经请求见到了天帝。”夫人又问其余的人。申锡说:“很快就会知道。”说完后夫人一下子就醒了,遍身流着汗。当时就告诉了家人和亲属,并且用笔记下来放到衣箱里。到了那年十一月,王璠果然犯了事被腰斩在刑场,同时被杀的还有几个人,都一同埋在城外。这才知道宋公的神灵不假啊。
人物评价
初,申锡以清节进。时风侈靡,居要位者尤纳贿赂,几风俗。申锡约身谨洁,尤以公廉为已任,四方贿谢,一概不受。既被罪,有司验劾,悉是所还问遗之状,朝野为人叹息。太和七年,申锡感愤卒于开州贬所。
开成开年(836)年,下诏追复申锡
尚书右丞、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赠
兵部尚书,谥号文懿。
宋纯松摘自《汝城宋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