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喜长江大桥
湖北宜昌葛洲坝的悬索桥
至喜长江大桥是湖北省宜昌市市的悬索桥,也是宜昌第六座长江大桥。大桥全长3.23公里,与上游的葛洲坝相距2.7公里,投资27.5亿元,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为每小时60公里。大桥于2012年11月18日动工兴建,2015年11月23日全线贯通,2016年7月18日正式通车。
至喜长江大桥位于中华鲟核心保护区范围内,采用了一跨过江的建筑方案,即不在水中建桥墩,能够有效保护中华鲟和江豚的洄游和周边环境,还能保证长江航道不断航。至喜长江大桥上还修建了区别于普通桥梁的排污设施,能防止雨水混着汽油直接排入长江;桥上路灯的设计能使夜间灯影不会过度反射到江里;桥的箱梁之上还铺设了橡胶垫、减震链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噪音的产生。
至喜长江大桥的名字“至喜”来源于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峡州至喜亭记》。欧阳修被贬任宜昌市县令时,受人委托为至喜亭作纪文:“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大意为岷江水路的凶险到这里就平定了,行人为此而感到幸运和高兴。
建设历程
2009年,至喜长江大桥项目启动,时称“庙嘴长江大桥”。
2010年11月8月,宜昌市委员会等率有关部门到点军庙嘴选址,调研至喜长江大桥前期准备工作。
2011年1月,至喜长江大桥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2月,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示至喜长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并首次公布该桥设计细节;5月,至喜长江大桥进行设计方案的征集招标活动;12月,至喜长江大桥完成施工初步规划工作。
2012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建设至喜长江大桥;11月18日,至喜长江大桥动工兴建;12月18日,至喜长江大桥进行大江桥首根主墩钻孔灌注桩开钻工作。
2013年3月9日,至喜长江大桥进行大江桥西坝车主墩的首根桩基混凝土灌注工作;5月30日,至喜长江大桥工程完成移交合同签署工作; 6月16日,至喜长江大桥完成三江桥江北侧的最后一根主墩桩基的灌注工作。
2014年5月1日,至喜长江大桥完成大江桥主塔封顶工程;12月2日,至喜长江大桥完成主缆架设工作。
2015年2月10日,至喜长江大桥进行首段钢箱梁吊装工作;5月5日,至喜长江大桥完成大江桥的合龙工程;11月23日,至喜长江大桥完成三江桥合龙工作,大桥全线贯通,并举行合龙仪式。
2016年6月25日,至喜长江大桥完成了成桥荷载试验,符合通车运行标准;7月18日,至喜长江大桥通车运营。
桥梁位置
至喜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连接点军区西陵区,北距上游葛洲坝水利枢纽约2.7千米,南距下游夷陵长江大桥约4.9千米;该桥西起点军区点军大道江南大道交汇立交枢纽,沿线跨江南大道、长江大江段,穿至西陵区后,跨长江三江段、东止于西陵二路西段;途经该桥线路为点军大道、西陵二路。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至喜长江大桥主要有大江桥、三江桥、南北引桥及各立交匝道组成,全桥路段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布置。
至喜长江大桥设计以宜昌市山水为背景,其中,大江桥主塔以构成的手法,围合出山的虚型,勾勒出“大巴山脉剪影”的意象,葛洲坝三江大桥塔顶阶梯造型构成实的山体外形,两桥主塔虚实结合、遥相呼应。
至喜长江大桥主要由大江桥、三江桥两桥梁组成:
设计参数
至喜长江大桥线路全长3229.681米,其中——
1、大江桥:全长1303米,主跨长838米,采用(250+838+215)米跨径布置。加劲梁全宽33.2米,中心线梁高3.08米,钢梁标准节段长度为16.0米,混凝土桥面板厚22厘米,横向宽25米。主塔高107.0米,塔顶高程为163.5米。全桥共计2根主缆,每个主缆共127股索股,其中共计127根钢丝,直径为5.2毫米,标准抗拉强度为1770兆帕;吊索共51对,吊点标准间距为16米,端部吊点至主塔中心的距离为19米,每个吊点共2根吊索,全桥共204根吊索,其内钢丝共计151根,直径为5.0毫米,标准抗拉强度为1770兆帕。
2、三江桥:全长378米,主跨长210米,采用(39+73+210+56)米跨径布置。主梁梁高3.5米,宽度为26.0至47.5米,其中标准段梁宽33.5米。高塔自承台顶面以上高度为109.5米,低塔自桥面以上塔高47米。斜拉索横桥向两索面中心间距为1.2米,高塔两侧各布置19对,低塔两侧各布置7对;采用钢丝索直径为7毫米,钢丝强度等级为1770兆帕。
设备设施
截至2016年11月,至喜长江大桥装设有温度湿度监测系统装置,时刻掌握大桥的温度相关信息,确保大桥的健康。
截至2016年11月,至喜长江大桥装设有风力风向监测系统装置,时刻掌握大桥的风力相关信息,确保大桥的健康。
截至2017年9月,至喜长江大桥将装设有景观照明、路面照明等灯光设备;大江桥主塔、桥缆、吊索、箱梁等关键部位设置景观照明灯,灯光采用先进的电脑投光灯设计,以避免灯光直射江面对中华鲟等珍稀鱼类造成干扰和影响;同时大桥灯光系统采用日常和假期双模式,日常模式返璞归真,呈现大桥本色,假期模式通过彩色电脑灯实现颜色变化,营造喜庆节日氛围。
截至2017年12月,至喜长江大桥增设测速监控等设施,对桥面来往车辆实施超速抓拍工作。
运营情况
票价票制
2016年7月18日,至喜长江大桥通车运营,全桥免费通行。
通行事项
截至2016年7月,至喜长江大桥禁止中重型货车、黄标车、低速卡车、摩托车通行;且轻型货车禁止在早晚高峰时段(07:00至09:00、17:00至20:00)驶入该桥。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至喜长江大桥主要建设技术难题为:
1、沿江带状城市,路桥于立交布置紧凑;宜昌市为沿江发展的带状城市,沿江道路为城市主要交通要道,立交工程与跨江桥梁紧密相联,给主桥设计增加了难度。
2、卵石地层,基础设计施工难度大;清西陵侧锚碇基础采用直径60米的地下连续墙挡土、止水结构,锚碇范围存在厚度超过10米的卵石夹漂地层,具有极强的透水性,地下水与江水联通,对设计、施工均是一个大的挑战。
3、涉中华鲟生态区、环保严格;桥址处于中环寻自然保护核心区,在当时设计时需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确保保护区不受影响。
至喜长江大桥的关键技术与设计创新为:
1、良好的耐久性设计;
2、超宽主梁中央索面斜拉桥
3、卵石地层地连墙技术;
4、完善的环保设计。
荣誉表彰
文化特色
至喜长江大桥的名字“至喜”来源于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峡州至喜亭记》;以“至喜”命名大桥,不仅反映历史事实,还能起到纪念欧阳修、树立宜昌市文化形象的作用。
至喜大桥位于中华鲟核心保护区范围内,该桥采用一跨过江、定向照射护栏灯、污水收集系统等环保措施,有效保护周边环境及长江珍稀生物多样性
价值意义
至喜长江大桥通车后,与夷陵长江大桥形成中心城区交通“内环”,与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翻坝、上海市重庆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50)形成宜昌城市交通“外环”。(宜昌市人民政府评)
至喜长江大桥通车后与夷陵长江大桥形成中心城区江北、江南交通“内循环”,是保障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促进坝区和库区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项目。(新华社评)
至喜长江大桥是替代葛洲坝坝顶公路,保障三峡大坝安全运行的重大战略项目,属于长江三峡后续配套工程,对确保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评)
目录
概述
建设历程
桥梁位置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设计参数
设备设施
运营情况
票价票制
通行事项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荣誉表彰
文化特色
价值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