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寄峤(1902年11月14日-1998年7月26日),原名季峤、光,安徽合肥人,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炮兵科毕业,国民党政府高级将领。
1902年11月14日,郭寄峤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其父郭筠仙上溯十一代皆有秀才功名。郭寄峤幼时习文,其性尚武,17岁时进入保定军官学校,为九期生炮兵科。1923年郭寄峤毕业后进入奉军,渐从排长升迁至营长。1925年,随同
郭松龄反对
张作霖,后编入国民军第四军魏益三部。次年,任该军参谋长。魏益三数次以“救国救民”之名改换门庭,占据大义,皆出于郭寄峤的谋划。后者以此赢得“文武皆备之才”的名声。1930年,郭寄峤转投
卫立煌,于次年任第十四军参谋长。1932年,参与“围剿”
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任第十四集团军参谋长,为
忻口战役谋划作战方案,该战重挫日军。郭寄峤于忻口战役中任
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
中将军衔。1938年,任
抗日战争第一战区长官部参谋长。1942年,任重庆卫戍副总司令兼参谋长。
1945年8月,郭寄峤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赴新疆,镇压反对
中国国民党统治的“三区革命”。1946年,调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参谋次长。同年,转任
甘肃省主席,并任西北行辕副主任。1948年至1949年,历任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华中地区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郭寄峤随国民党败退中国台湾。1951年2月,任中国台湾地区“国防部部长”,军阶为陆军二级上将。其任内安定军事派系,进行军事改革,促进国民党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同年10月,郭寄峤当选国民党第七届中央委员。1957年起任
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63年12月,任“
蒙藏委员会”委员长。1970年起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委员会顾问”。1998年7月26日,郭寄峤病逝于中国台北,享年96岁。
郭寄峤军事思想丰富,著有《边疆与国防》《边疆政策之研究》《民国以来中央对蒙疆的施政》等。
蒋介石称赞道:“郭寄峤这样的参谋长,才是标准的参谋长。”
简介
早年
郭寄峤小学毕业后,本已考入本县中学,但终因兄弟多学膳费高而停学,转赴北京考军校。1917年,郭寄峤进入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军官学校,两年后分发至边防军第一师炮兵团及西北边防军第二混成旅炮营实习。1921年,郭寄峤升入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为第九期炮兵科,192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以后的戎马生涯中,郭寄峤曾先后上
陆军大学、国防大学将官班继续深造。
郭寄峤与
卫立煌是同乡。卫立煌在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毕业后,深感自己未受系统军事基础之教育,故一再邀请同乡郭氏与其合作共事。郭寄峤自1931年2月到卫部,直到1942年春调职,一直任卫部参谋长,随卫的升迁而升迁,对卫的军事指挥影响极大。
1936年12月9日,郭寄峤和卫立煌到
西安市,拟参加
蒋介石召集的督促
张学良、
杨虎城“围剿”
中国工农红军的会议。12日晨,郭寄峤在西京招待所与
陈诚、
陈调元、
蒋作宾、
蒋鼎文、龚运阳等一同被捕(软禁),延至27日始获释登机去南京。
郭氏后来把“
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归纳为两点:一、
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入关后待遇低未受到重视,对“中央”不满;二、朱毛红军在陕甘宁地区面临北西南之围而东渡黄河必败无疑,故决定对西安的张学良、杨虎城进行统战,而统战又获得了成效。抗战爆发,国共合作局面形成后,郭寄峤和朱德、彭德怀在共同抗日中闲谈时,曾不止一次研讨过“西安事变”的前因后果。
七七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对日宣战,郭寄峤先后任第十四集团军参谋长和第一、
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亦曾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司令部参谋长,全力辅佐
卫立煌率部对日作战。
卫立煌、郭寄峤到
山西省指挥的第一个大战役就是
忻口战役。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三大会战(上海会战、忻口会战、台儿庄会战)之一,自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将近一个月时间里,共歼灭日军板垣师团等主力部队三四万人,为中方调整兵力、重新部署对日作战赢得了时间。当时属第二战区序列的
八路军取得
平型关大捷、
夜袭阳明堡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
中国国民党友军的作战。
从1937年底至1942年春,郭寄峤在
中条山、
太行山一带与敌对垒,坚持了四五年,阻止了侵略军西进和强渡
黄河的企图。1939年,
卫立煌任
抗日战争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郭寄峤兼任参谋长。这一时期的防御战,郭寄峤根据敌我双方装备悬殊的实际,重点组织各部队构筑工事,建立侧防交叉火力网,诱敌入山再围而歼之,居然屡屡奏效。敌人虽多次由孟津、
渑池县、
陕州区一带强渡黄河,但都分别被击退。郭寄峤还特别抓了电报
电码的变密事宜,尽量不使敌方有破译的可能,而又频频从敌方的广播和电台中获取可资利用的情报。
1945年8月,
日本投降。9月,郭寄峤以第八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兼新疆省主席及警备总司令的身份,整集残军,驻防边疆。其间有人赋诗赞曰:“百尺雄关万里墙,祁连山势压沙场。男儿未觉西征远,更嘱天山侍道旁。”
个人著作
郭寄峤历年文稿主要收入《寄庵论丛》中。他晚年著有《边疆政策之研究》、《边疆与国防》、《我国历代边疆地区各民族之迁徙与衍化》等书,对民族问题、边疆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主张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有独到的见解。台湾近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出版了《郭寄峤先生访问纪录》。郭寄峤归纳他的思想性格为信仰“
岳飞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乡贤
包拯(拯)维护正义、明辨是非善恶、不阿不屈、择善固执”,“处人坦诚信,重然诺,反贪污,喜研国学书法,好运动骑善”等。
生平要职
1929年任第45师参议。
1937年11月6日至1940年任第9军军长。其间1938年兼任第14集团军参谋长。
1942年至1943年任重庆卫戍副总司令。
1944年7月20日任
抗日战争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
1945年2月11日任
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
1946年1月出任军事委员会
西北行营副主任,旋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嗣后至1949年任
甘肃省政府主席兼西北军政副长官。来台湾后历任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防务事务主管部门参谋次长、负责人、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政务委员、“国策顾问”等职。
望原会战
六六战役
“六六战役”过后不到半年,
蒋介石下令,将李家钰的47军(47军在六六战役中担任中条
山东省、北两面阻击敌援军的任务),升格为36集团军,调出中条山,这就使原本兵力不足的第四集团军更加捉襟见肘。但孙蔚如从维护抗日大局出发,并未提出异议,只是对
中条山的防务重新做了一番部署,战术上也作了调整,由死守改为灵活机动的协防作战。
此时,由于中日双方在战场上的胶着状态,中国军队的顽强抗击已使
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有所收敛。新任日本首相坂垣抛出了他的“坂垣停战线”,其中划定日军在夺取陇上重镇
兰州市后即不再西进。而欲取兰州,仍须跨过
黄河占领
陕西省,因此,中条山仍是日军必夺之地。
1940年4月,日军向中条山发动了新一轮大扫荡。这场后来被称为“
望原会战”的战事是第四集团军与
日寇的又一次“生死对弈”。日军的扫荡是从
中条山中部突破,沿张茅大道直取茅津渡。这次的规模仅次于“
六六战役”。孙蔚如事先也得到敌军的情报,经过与参谋长陈子坚、秘书长李百川以及赵寿山、李兴中等将军磋商后,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将日军诱至平陆东部的望原一带,设伏兵以击之。然而,正当中国军队布好口袋阵准备围歼日军时,一战区参谋长郭寄峤从
洛阳市打来电话。孙蔚如唯恐郭的电话会打乱部署(此前已有这等先例),故而不接电话。郭寄峤又打给赵寿山,说:“望原你们是守不住的。你们应当带部队绕到敌后,在同蒲线上作战。”
赵寿山说:“望原是
中条山的心脏,望原丢了,敌人就会举兵过黄河。”
郭寄峤说:“那你要是守不住怎么办?”
赵寿山说:“你给卫长官说,守不住望原,砍下我赵寿山的头扔进
黄河!”
4月17日,中国军队有意识地边打边退,直到把日军主力诱至望原。
主战场
望原会战的主战场在望原、淹底两个山头,两山之间有一道深沟,沟底是一条宽约30多米的小河——
洗耳河。4月19日清晨,中条山下突然涌来一股巨大的寒流(俗称倒春寒),雨雪交加,狂风怒号,碗口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赵寿山趁风雪之夜,调动前线各部兵力,分四路猛攻日军,一夜间将望原周围的鬼子打得狼狈逃窜,收复了大部分被日军占领的村落。
4月21日,日军从望原以北的
张店区据点扑向
李振西防守的望原高地。李振西将一个
炮兵营摆在半山腰,将5个步兵营排列在炮兵两侧,每隔三五步便有一挺重机枪,形成一条钢铁防线,在三日之内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几十次进攻。在战争最危急时,铁血虎将李振西对一营营长殷义盛(共产党员)说:“鬼子来势汹汹,你马上给我抽出100名不怕死的后生,每人发一箱
手榴弹,冲下山去,收拾小鬼子!这边我用炮火掩护。”
殷义盛迅速挑出100名精壮后生。100条汉子齐声怒吼:“杀敌报国,在此一举!”在炮火的掩护下,殷营长奋勇当先,100条
陕西省汉子呐喊着冲下山去,趟过洗耳河,冲入敌阵,一排排手榴弹炸起漫天烟雾……日军全线溃退,而我百名敢死队员也多半阵亡……
25日,中国军队各路人马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中条山东部的山头,对日军形成包围之势……战马嘶鸣,刀光闪烁,
望原会战打得昏天暗地,日军半数以上被击毙……望原会战持续数十日,以中国军队大捷而结束!
其他相关
郭寄峤擅长指挥
大兵团作战,曾扬威于抗战中,当时有“第一参谋长”之誉。曾担任过卫立煌秘书的
赵荣声在《
回忆卫立煌先生》一书中写道:
……桌上放了四五部电话机,堆着盈尺的电报、公文。郭寄峤每天上午八点上班,除掉中间回家吃两顿饭,一直忙到夜晚十一二点,一手握着电话机听汇报,一手拿着一杆寸楷毛笔批公文,批完了随手扔到地下,旁边就有一个副官恭恭敬敬地蹲下去拾取。下级人员有什么事情来请示,郭寄峤一手握着电话机不放,一手握着毛笔不放,简单明了地向来者答复几句,不一定都合理,但和当时别处许许多多糊里糊涂的
中国国民党军官和参谋人员比较,的确表现得强干,高人一筹。
蒋介石在武功军事会议上当众表扬他为“标准参谋长”,使他从此身价十倍,
顾祝同、
陈诚闻之也另眼相看,叙起保定同学的关系,都试图把他挖到他们的身边当参谋长。
卫立煌正因为有这么样一个能干的参谋长代他管事,他自己就不致陷于十分繁重的事务当中去了。
台湾前参谋总长郝柏村上将是郭寄峤的女婿。
1998年,郭寄峤以97岁高龄在台湾病故。
人物评价
蒋介石评价郭寄峤:郭寄峤这样的参谋长,才是标准的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