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菌
菌类的一种
枞菌呈扁半球形,中央粘状,伸展后下凹,边缘最初内卷,后平展,湿时粘,无毛,虾仁色,橙色和褐色,有或没有颜色较明显的环带,后色变淡,伤后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
分类
枞菌按颜色分,分乌枞菌和红枞菌;按生的季节分,分三月菌、六月菌和重阳菌。一般来说,三月菌、重阳菌是乌枞菌居多,而六月菌几乎都是红枞菌。红枞菌虽然颜色好看,但相比于乌枞菌味淡一些,鲜味稍次。而乌枞菌则是鲜美清爽、香气扑鼻,是真正难得的上上品。
外形特征
菌盖扁半球形至扁平下凹或中央脐状,宽4~ 10cm,肉色,淡土黄色或杏黄色,有色较深的同心环带,伤渐变蓝绿色,光滑,湿时黏。菌肉粉红色。乳汁桔红色渐变蓝绿色。菌褶延生,橙色或杏黄色,稍密,分叉,伤变蓝绿色。菌柄近柱形,往往向下渐细并略弯曲,长2.5~6cm,粗1~3cm,与菌盖同色,中空。孢子印带黄色,孢子无色,广椭圆形,有网纹。
生长
枞菌是一种典型的菌根食用菌,在它的生命周期中离不开马尾松等松类树种的活体。即两者互相依存,形成奇妙的共生关系。正是借助这种特有的共生作用,枞菌能通过马尾松根系获得必需的有机营养、生物激素,进而生长出独具风味的子实体。离开马尾松,枞菌便无法形成。反之,马尾松也必须与枞菌等菌根菌共生,才能在严酷的环境下正常生长。
红汁乳菇在每年的春(3~5月)、秋(9~11月)两季出菇,春季多发生在4月,时期较短、发生量较少;秋季多在10月,时期较长、发生量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在秋季雨量增多、气温温和、湿度较大,是出菇的有利环境。红汁乳菇出菇的早、晚还受到所在地区的土壤成分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分布范围
在我国,红汁乳菇主要分布于安徽、台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北省云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四川省贵州省湖南省西藏自治区吉林省河南省辽宁省江苏省等地
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地处云贵高原东麓,属武陵山中心地带,是其主要的产地.),湖北鄂西地区与湘西接壤区有大量野生长,湖北境内大别山区域(红安县大悟县等地)也有大量野生分部,贵州地区和湘西接壤区也有大量野生长。
可食用,味道柔和,口感较脆,香味浓郁,在烹时很远都可以闻到香味,是这种菇的特点,烹饪时不可以盖锅盖。往往野生产量大,便于收集、加工、销售。子实体含橡胶物质。此菌是外生菌根菌,可与松杉、铁杉冷杉高山松马尾形成菌根。
此菇又名“重阳菌”、“雁鹅菌”,每年的九月至十月生长,越是雨季、气候越潮湿,草丛中就长得越多。重阳菌炖猪肉可算是菜肴中就极品,香甜可口,回味无穷,味道极其鲜美。重阳菌炖土鸡,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高,是秋季进补的佳肴。
据说生长重阳菌的地方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马尾松树、沙性壤土、雨水,采集较为困难。
有关资料记载,重阳菌是一种珍贵的真菌,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还含有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PP等元素,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还具有药用价值,能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及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功效,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重阳菌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被誉为“菌中王子”。听当地人说,重阳菌以十月中上旬采集的肉质最肥厚,更具口感,特别的浓香,极润滑清爽。
物种价值
食用价值
红汁乳菇味道较好,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一种食、药两用的经济真菌,枞菌与其他植物性食物相比,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红汁乳菇的粗纤维含量很高,由果胶类物质构成,大半混以甲壳质多糖、粗纤维、粗蛋白含量高于其他常见食用菌子实体,亮氨酸L-苯丙氨酸的含量和矿质元素 Zn、Mg、Fe 的含量也高于其他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红汁乳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多糖和矿质元素。
经济价值
每到红汁乳菇产菇季节,产地常有万人寻觅、千人贩卖的盛况。如今,新鲜的红汁乳菇在长沙市每千克已卖到100元,上等品最高售价每千克160元。
半人工栽培
栽培基地选址
选择没有松科壳斗科植物的荒坡荒地或杉木王的采伐迹地、废弃果园、茶园等作为红汁乳菇栽培基地。有条件的可选择离水源较近的地段,方便灌溉的缓坡地,建立滴灌或喷灌系统。
生物防护设施建设
基地周边要留出约2米宽地带用于栽植马甲子防护绿篱。并根据地形地势设置杨梅木荷等防火绿篱。
地表处理和整地
清理好林地内的所有禾本科杂草和灌木,最好能用打碎机将灌木、树枝等打碎后铺于林地。树尽量人工挖起后曝晒、粉碎。按2米×3米或2.5米×2.5米的株行距,做好内倾式鱼鳞坑,坑大小为40厘米×40厘米×30厘米。即内低外高,便于集水防旱。并铲除坑周表层土,进行表土回填。
起苗和苗木保鲜
红汁乳菇菌根苗最核心的结构是根部众多的菌根单位。如果是裸根苗,枞菌起苗时,要深挖苗床土壤,尽可能保护完整活根体系,去掉根系附着的过多土后,用稻田土或塘泥调成泥浆粘裸根系,沥干后,用塑料袋分装,每袋装100株或50株。扎紧根系,以防止运输途中水分散失。运输和暂存时,应将苗安置于避光阴凉之处。起苗后,宜在3日内栽植完毕。如果是容器苗,则可在将苗运到栽植现场,去掉容器后,直接栽紧即可。
栽植
冬季初春,根据天气状况,选择雨(或雪)后初晴时集中栽植。准备好20多个不透水帆布背袋(或彩色厚壁塑料袋),长30~35厘米,宽35~40厘米,厚15~20厘米,用于栽培者随身携带菌根苗。栽植按照“三培两踩一提苗”的方法操作,关键是保护根须,栽后锤紧根周土壤,最后覆盖一层松土。栽培过程中做好现场监督。
抚育
每年4月10~20日,对林地进行一次全面抚育,主要是刀抚,清除妨碍松苗生长的新生禾本科杂草藤本植物
每年7月20日左右,再进行一次刀抚。从第3年开始,对松树50厘米以下分枝进行贴干修枝,保证树体冠形健康,长势旺盛,后期主干明显,出材率高。
所有抚育过程产生的杂草或枝可就地均匀覆盖于树干周围林地,以起到保湿和防除杂草的作用。
水分管理
6~9月,连续干旱15天以上时,对有滴灌设施的区域内幼树实施灌溉1次。在秋季出菇前,如遇连续干旱,也宜进行一次浇灌。每次较集中的采收后,如果没有自然降雨,也应适当浇灌,使表土润透。浇灌时,应使水分成雾状,以保证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同步提高,且不产生地表径流,增强水分的利用率和有效性。
采收
采收季节一般每年有两季。一季为4月中旬至5月初,第二季为10月中旬至12月初。产菇时段气温一般为12~25度,最佳为14至19度;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为80%~95%,温差通常在10度左右。栽培基地一般2~3年后开始产菇,此后每年均有两次产菇期,产菇年份可持续30年以上。
采收时,准备好竹篮,下垫薄层松针。用戴薄手套的手指连菌柄处轻轻采摘菌盖直径2厘米以上的个体。如果发现个体连生有较小的子实体,则应用锋利的剪刀剪断菌柄,保留较小个体并让其继续生长,否则会影响产量。竹篮内堆放的子实体厚度不宜超过15厘米,应及时转运至专用透气包装盒内,集中外运或销售。
保鲜与加工
产量较大,一时难以迅速鲜销时,应考虑保鲜与加工问题。有一定规模的基地,可以配套建立配套低温保鲜库,或菌油加工库。已有比较成熟的保鲜技术可供使用。最长保鲜时间可达15天至10个月。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分类
外形特征
生长
分布范围
物种价值
食用价值
经济价值
半人工栽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