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城镇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下辖镇
附城镇是中国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海丰县城的南部。全镇面积约85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14个行政村,截至2022年10月,常住人口为128953人。附城镇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水量丰沛,土地肥沃,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19年,附城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2.4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8.15亿元,农业产值4.34亿元。2020年,附城镇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63.57亿元,年均增长达18.18%,其中工业产值241.91亿元,农业产值21.66亿元。附城镇的发展潜力巨大,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镇。
历史沿革
附城镇的建制,有史可查的,始于宋代。
熙宁元年(1068年),海丰县划分为兴贤、金锡、杨安、石塘、石帆、吉康、坊廊、龙溪八都。附城属兴贤都管辖范围。
元至明代,附城区域仍属海丰县兴贤所辖。
清雍正九年(1731年),从海丰县东部析坊廊、石帆、吉康三都置陆丰市,海丰存兴贤、石塘、杨安、金锡四都,下分55约。兴贤都包括守望约、旗岭约、城港约、吊贡约、霞埔约、渡头约、田心约、联峰约、石塘约、城关约、赤山约。附城与现海城镇、联安镇、城东镇域均属兴贤都所辖。
民国三年至九年(1914年—1920年),海丰县划分为九个行政区:海城区(一区、公平区(二区)、梅陇区(三区)、后门区(四区)、汕尾区(五区)、赤坑区(六区)、田区(七区)、捷胜区(八区)、可塘区(九区)。附城属一区的一部分。
民国十九年(1930年),全县原九个行政区调整为七个区,即:一区海城镇、二区公平、三区梅陇、四区青草、五区汕尾市、六区赤坑、七区捷胜。附城属一区一部分。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以后撤区,全县分设为35个乡镇。附城现行政区域属城厦镇、东田镇、鹿境乡、优峰乡范围。
1950年4月开始,全县行政区域划分为七区一镇,同年9月,海丰县第一区公所正式成立,范围包括联安、联东、谢港、守望、新虾、新台山、三峰、海城镇八个乡镇。附城属一区管辖的一部分。
1952年9月,从一区范围内划出田心、联兴、霞埔、联北、优冲、联川、联田、白町、联爱、联南、新联等乡成立第十(后为渡头区)。全县为十区二镇。新划分后的一区(新一区)辖雅卿、联河、赤山、荣山、圆墩、新北平、新山、新南、甘门、虾西。荣港、新东北、西南、中河、关东、台东、汀后、北河围、名东、新望、桂望21个乡及海城镇。附城属新一区一部分。
1953年8月,全县划分为十二区一镇。原一区范围中又划出联河、荣港、荣山、新东北、新山、新南、北笏、赤山、雅卿、霞西、台东、关东、陶南、陶北14个乡成立十一区(龙山区)。原一区的海城镇和邻近的名东、西南、中河、城北、守望、桂望等乡组成城关区。附城镇现行政区域多属龙山区管辖范围。
1957年冬,撤销区并大乡镇,全县改设为28个乡镇(3镇25乡)。撤销龙山区公所,成立“中共联河乡委员会”、“中共三新乡委员会”、“中共守望乡委员会”、“中共赤山乡委员会”。原属城关区的名东、城北、西南、中河等乡并入海城镇,新望、桂望并为守望乡。附城镇区域分属联河乡、三新乡。
1958年12月13日,中共海城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正式建立,地址设在海城施堂(现海城镇政府内)。原三新、赤山、守望、联河、海城镇五个乡镇撤销并归海城人民公社管辖。公社下设12个农业大队(后为18个)
1961年,全县改设为三个区:海城区、汕尾区、高潭区。辖1个镇(汕尾镇)28个公社(除原设公社外,增设赤山、附城镇、联河、三新、渔业、黄羌、平东、香洲、芳荣、大河、守望12个公社)。海城公社撤销后,新划分为海城镇、附城、联河、三新、赤山、守望六个分公社,统归海城区联社管辖。附城公社辖城南、中河、城东、名上、名下、南门、南湖、西门、下巷、地磁,河园11个大队。联河公社辖联平、联华、联河、荣港、后港、荣和、荣西、荣东、石叶、道山、圆山、下山、信子、兴洲、笏口、丰山、联西17个大队。三新公社辖新南、新山、池口、新东、新北、北平市、桂港、甘门、湖兰9个大队。
1963年,合并公社,全县改设为1个镇18个公社,原赤山公社、守望公社、联河公社、附城公社撤销合并为海城公社。
1964年6月10日,原海城镇郊五个农业大队压缩后并入海城公社管辖。
1965年1月,恢复海城镇建制,海城镇革除,与海城人民公社正式分离。4月,三新公社撤销,并归海城人民公社管辖。6月,原海城人民公社管辖范围中分出桂望、新望、吊贡三个大队与梅陇公社的银峰、万中、万福三个大队组建莲花人民公社。
1964年4月3日,海城公社城北大队划归海城镇管辖。同年12月6日又归还海城公社管辖。
1967年3月23日,海城公社生产临时指挥部成立,代行党委会和管委会职权。
1968年4月28日,海城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代替党政领导职权。
1974年12月,析出海城公社龙津河以东的名东、东园、东风、关东、赤山、龙山、新江镇北平市8个大队,成立城东公社。
1982年11月,海城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易名为海城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2月,海城公社城北大队划归海城镇管辖。
1984年1月,海城人民公社改为海城区公所,下辖城西、荣港、中河、城南、联河、联西、联兴、圆山、道山、荣山、新南、新丰、鹿山13个乡。区公所驻地仍设在东笏村。
1985年3月13日,海城区撤销,并入海城镇。改称海城办事处。同年12月10日,海城办事处撤销,恢复海城区公所建制。
1986年1月,海城区城西乡划归海城镇管辖。
1987年1月,海城区易名为附城乡,设置村民委员会15个,即中河、城南、荣港、联河、联西、兴洲、笏口、圆山、道山、荣山、新南、池口、新山、新东、新北。各村民委员会设置主任1人。
1989年2月,乡政府驻地迁至新址步霞村北面。
1990年1月1日,村民委员会改称管区办事处,设正副主任各1名。同期增设南湖居委,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
1993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附城乡改为建制镇。
2002年3月,青年水库的青年水库管理区理顺为青年村划归附城镇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附城镇辖4个社区、14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附城镇位于海丰县城西南郊,北连海城镇,西邻联安镇,南接城区红草镇,东南、东北分别与陶河镇城东镇隔水相望。全镇总面积约8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山地面积893.3公顷,已植面积882.6公顷,占山地面积98.8%;有1333.3公顷以上的海滩涂和海、淡水放养面积。丽江市、黄江、大液河流经镇境汇入长沙湾。
气候
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1.9℃。年均无霜期358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2389.5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84.4天,年平均暴雨日6.4天,年平均湿度80%。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附城镇户籍人口66154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附城镇常住人口为128953人。
语言
附城镇使用的汉语方言是闽南语,福佬话是海丰县的第一大方言,主要分布在中部广汕公路两侧及南部沿海地区。包括海城市、附城、城东、陶河、可塘、联安、赤坑镇、大湖、梅陇、梅陇农场、门、莲花山、圆墩、公平、小漠镇鹅埠街道、赤石的大部分村落。福佬话使用人口约6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86.9%。
经济
附城,地处长沙湾,溪河、池塘、鱼堤、蚝町多。有宽广的海水放养面积和千亩成片的淡水养殖基地,有利于开发海、淡水养殖。在海滩涂筑堤围、建涵闸,浚深海水排灌沟路,建设高产鱼堤;开发蚝町,大面积放养牡蛎科;利用潮汐,在江河出海口等处桁槽、闸箔、打、围网等;圆山、新南、道山村建成深井抽提威水养殖对虾属的养殖场。已大规模建立海、淡水养殖基地。
2017年,附城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5.5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1.2亿元,农业产值4.39亿元,分别比增28%和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3.7亿元,比增3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2.7亿元,比增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完成国地两税收入14103.2万元,其中国税13293.2万元,地税810万元。
社会
文体
1999年后,附城离退休教师组成八音曲艺班、白字曲班,加入县老年人体育协会,参加文化下乡活动和演出;大渡、鹿南、圆山、信仔等村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2004年,鹿南、圆山龙舟队获得海丰县端午节龙舟赛冠、亚军。2004年,全镇共有文化室20间。
医疗
1988年后,镇卫生院有病房6间11张床位,医生36人。在原有的X光室、B超室、化验室、内科室、外科室的基础上,增设妇科学室、妇产房等,方便群众就诊。个体卫生站17个,医生40人。2004年,卫生院有医务人员80人,镇内医疗站(室)42间,个体乡村医生72人。
教育
1988年,全乡有小学12所,学生8981人,教师394人,入学率98%,毕业率99.5%。附城中学有初中生1410人,教师85人,普及率86%,升学率81%。2004年,全镇有小学17所,在校生8636人,小学教师414人;私立幼儿园13所,入园幼儿698人;中学2所,初中生3340人,教师173人,普及率98%,升学率93%。
2020年,附城镇有13所小学:中心小学、联河小学、南湖小学、城中小学、荣山小学、联西小学、圆山小学、新山小学、荣港小学、道山小学、新南小学、新北小学、阳光小学。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才华外国语学校。有2所初中:附城中学、海丰中学。有1所高中汕尾市林伟华中学。有1所完全中学仁荣中学。
基础设施
附城区域内有南湖市场、新兴市场、中河市场、城南市场、步霞市场等,还有占地40000平方米,集蔬菜、水果、粮油、水产品于一体的海丰县贸易批发综合市场。
新山村
2019年,附城镇推进重点项目彭湃医院新院址、黄江医院、东泰医院建设。丽江公园开始动工。海汕路西闸至埔边综合改造工程(海丰段)项目已完成丽江桥架梁。附城中心幼儿园已竣工;附城镇第二小学、云岭学校抓紧实施。华耀城、海迪公馆进展顺利,以市民中心为核心的商务区初具雏形。
新农村建设
2019年,附城镇积极推进镇创建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以新山村的示范建设为转动引擎,以点带面,大力推进鹿境片区和道山村“六村连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完成西闸至正升华府沿线自然村升级改造项目,把鹿境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打造成为县城南部靓丽的“网红”风景点。
交通
附城镇是海丰县城的南大门,交通四通八达,省道S242线海汕公路和国道G324线广汕公路、县城二环路、三环路交会经过,至汕尾市城区需20分钟车程。
文化
地名文化
附城因处县城附近而得名。
东笏在海丰县城东南1公里。附城乡人民政府驻地。相传明万历年间(1573-1620)陈氏从陆丰南塘东山迁此。处县城东郊、唐、宋时为和丰浮洋边低洼草地,俗称东笏。
新山原名鹿山。在海丰县城东南4公里。属附城乡。相传南宋建村,时山有鹿,名鹿山。1950年曾设三新乡,改新山。
文化艺术
附城,传统文化艺术历史悠久。圆山、笏口、道山、兴洲、深田、邬厝塘、乌石张、岭头、鹿北、鹿山、鹿南等村有业余舞狮习武的传统。有金狮翼、麒麟、醒狮、象等舞狮班;湾路、霞山区、新东、步霞、石牌等村曾成立业余白字、西秦剧团,演出古装戏;新南、新山、新北、大凹、曾厝堤、浅笏、东格笏、后溪、莲吴、峰山、潭头李、信仔、笏仔和长合、上围等村组建白字、西秦曲班。
文物古迹
名胜古迹有“丽江月色"、御宴潭、圣井、谢道山宝塔、南门湖等。有位于附城东笏村,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东笏妈祖庙,有位于附城高田村,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前的高田妈祖庙,有位于附城鹿境山,建于南宋以前菩提古迹。
旅游
景点
圣井
圣井位于附城鹿境小金笼山南麓,南宋景炎二年(1277),赵昰皇帝舟师经此,曾取饮该处甘泉。今石壁有“圣井古迹”和“两山挟涧独清幽,时出香泉石上流,绿水徊环罗带绕,蓬莱舍此莫为俦”的石刻。
谢道山宝塔
谢道山宝塔位于附城谢道山,明崇祯二年(1629)县令周一敬议建,延至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县令姚德基建成。为海丰县“文峰塔",又称“文笔塔”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空心塔,石与灰沙结构。原高25米,现高23.5米,底层直径10米,内腹径3.2米,往上逐层缩少。底层用花岗石石块(30X30X200厘米)砌筑,第二层以上均用灰沙夯筑。塔中空心,每层均用实木板平铺,人可沿木梯盘旋登上塔顶。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农民自卫军训练场
农民自卫军训练场位于大山脚村中心位置,是村中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面积约800平方米。1925年成立农民自卫军和赤卫队之后,是该村农军和赤卫队的军训场所。
新山农会馆
新山农会馆,原是鹿境乡缴交公租和临时存放粮食的会所,曰“义平社”。该社背靠金龙山,面向空旷谷町,大门正面有围墙屏蔽,设左进偏门出入,主体建筑为一进一天井三间布局,建筑面积大约六十平方米。新山农会筹建初期,吕培其、吕焕标等人利用义平社开展秘密活动,宣传农会的革命思想。彭湃蔡素屏夫妇曾经两次来到新山村,指导农会的工作。新山村农会成立后,义平社成为农会办公的地方。
参考资料
民情风俗.海丰县人民政府官网.2021-10-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人口民族
语言
经济
社会
文体
医疗
教育
基础设施
交通
文化
地名文化
文化艺术
文物古迹
旅游
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