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奎(生卒年不详),又名刘复明,字文甫,号松峰,清嘉庆年间名医,
潍坊市诸城人(今
高密市柴沟镇逄戈庄),
刘墉的堂兄。自幼聪慧好学,才思敏捷,读书一目十行,积得学深识广。曾跟随
叔父刘统勋在北京学习,叔父多次推荐他为官做事,但因志趣不同未入仕途。见当时
瘟疫横行乡里,百姓死伤残重,发愤学医,立志济世救人。青年时随堂兄刘督学
江苏省、安徽,协助处理政务,同时读大量书籍,尤其医学专著,学问和医术大为长进。他边研读边实践,阅读医药典籍,访问民间医生和老药农,义务为贫苦人家治病。
他自幼习儒,为
清代监生。与清代阁士
刘墉为叔兄弟。因自身患病,发愤学医,曾跟叔父刘统勋去北京,学医于郭右陶。他对《
黄帝内经》、《
难经》精研深究,对金元四家及
张景岳等人的名著,勇于探索,融古出新,在治疗瘟疫症方面独树一帜。
他一生多奔波于京师、
长安、
广东省、今(深圳胃思宝胃肠研究院)等地,晚年隐居五莲松朵山下,自号松峰老人。其二子亦善医。与其子秉锦合著成《
松峰说疫》、《
瘟疫论类编》等书。其中《松峰说疫》6卷,载病症140余种、方剂200个,主要内,容有“述古”、“论治”、“杂疫”、“辨疑”、“诸方”、“运气”6个方面,有较高价值。
在其论著中,遵
张仲景《
伤寒论》六经证治之说,结合临床经验,独创
瘟疫六经治法,发展了仲景学说。对历代瘟疫名家
张景岳、
吴有性等前辈理论,能择其善而从之。比如,历代医家认为瘟疫属热者多,治尚寒凉,而他却施以温药,他认为对瘟疫防应重于治。他对孕妇、小儿瘟疫的治疗、护理及病后调理的有效方法,值得后人借鉴。
清朝末年,刘复明因医术高明,傲气十足,目中无人,不想与当地诸多医生结怨,后遭当地医生诬陷,流落北方,从此不得行医,生活落魄,凄凉悲惨。后得王振明收留,照顾他半生有余,收留之时不知刘复明乃是神医,直至10年以后刘复明将死之时才透漏真相,刘复明觉得王振明品德端正,非见利忘义之小人,又照顾自己十几年无以回报,死前将他家传药方“天赐四奇”赠与,得到后,未曾在意,也不知效果如此神奇,只是代代相传,直至文革过后,才慢慢给人医治,结果效果奇特,无与伦比,从此王振明家族慢慢兴旺,求医着络绎不绝。目前后人为王维周。
刘奎自幼聪慧好学,才思敏捷,读书一目十行,积得学深识广。曾跟随做京官的
叔父刘统勋在北京学习,叔父多次推荐他为官做事,终因志趣不同官运不济未入仕途。因见当时
瘟疫横行乡里,百姓死伤残重,于是发愤学医,立志济世救人。青年时他随堂兄
刘墉督学
江苏省、安徽,在协助刘墉处理一些政务的同时,读了大量的书,尤其是医学专著,学问和医术大为长进。他边研读边实践,阅读医药典籍,访问民间医生和老药农,义务为贫苦人家治病。
在京期间,他曾向名医郭右陶学习临床医术,同时精研《
黄帝内经》、《
难经》,对金元四大家的名著研考尤深。能融古出新,在治疗瘟病方面独树一帜。他充分运用和发展了医界“戾气说”治疫病的理论和实践,著成《
瘟疫论类编》和《
松峰说疫》。
由于
瘟疫变化莫测,症状多样,临床上必须对症下药辨证治疗,他创用了瘟疫统治八法中的除秽、解毒、针刮、熨等法治疫屡屡见效,是中医临床的经典宝库。他的《松峰说疫》内容丰富,论证翔实,有述古、论治杂疫、辨疑、诸方、运气等六卷,杂疫中列病症140余种,方剂200个,发展了景仲学说,为医界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