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
1932年陈望道所著的图书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词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
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修辞学是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发展起来的。
修辞概论
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即如何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情,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念的系统,指导人们运用和创造各种修辞方法怜恰当地表现所要传达的内容。它与语用学联系较紧。
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辞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
修辞可分为:信息修辞、语用修辞、心理修辞、社会心理修辞、模糊修辞、接受修辞、对比修辞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辞可以令人:
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更清楚了解别人的意思,不会受修辞手法的影响而有所误解
便于分析、欣赏文学作品。
词语渊源
汉语中的最早的修辞一词出现在《易·干卦·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是修饰文辞的意思
修辞的“辞”可以分为文辞(写文章所用的)和言辞(或称语辞,口头说话所用的)。最初的修辞和语言一样,重心都在说话方面;就连“辞”这个字最初也是指言语,而非文字的组合——说文解字:“讼辞也。”后来重心才向文辞发展。
发展演变
修辞学是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发展起来的。这时的修辞学更适合称为修辞术,是指演说的艺术。在亚里士多德着作《修辞术》的第一句,他描述修辞为辩证法的相对物,即是说辩证方法是找寻真理的要素,修辞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
在中国古代,先秦就已经有了关于修辞的零星言论。例如庄子很重视寓言的效果;惠子十分重视比喻手法。两汉时期的学者曾激烈讨论《诗经》的基本修辞手法:赋、比、兴。
魏晋之后,不少文学批评作品如各式各样的诗话、词话都有谈论修辞,但专门谈修辞学的作品还很少。例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是首部“修辞”二字的意思和现代理解相同的作品,书内亦谈了不少修辞手法。而宋朝陈骙的《文则》则可视为第一部修辞学的专着。
五四运动以后,修辞学摆脱了文学批评的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时的修辞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
模仿西方的修辞着作;
辑录古人的说法。
汉语中最重要的一部修辞学着作就是陈望道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
方法类型
比喻──明喻、暗喻、略喩、借喻排比 对比 夸饰──(时间、空间、物象、人情、数量)讽刺 转化──拟人、拟物、形象化标语映衬──正衬、反衬借代设问──疑问、提问、激问析字镶嵌互文对偶──单句对、句中对、隔句对、叁句对 双关层递类迭──迭字、类字顶真回文倒装错纵 摹写 示现 婉曲 引用──明引、暗引 借代转品象征 倒反藏词感叹呼告仿拟衍文移觉眺脱 析数格
相关比较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修辞既不是语言的第四要素,也不从属于语言三要素。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材料、手段、基础;修辞是对语言三要素的综合艺术加工及其效果,是语言三要素的高级体现。没有语言三要素,修辞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有语言三要素,没有修辞,语言也会寡淡无味。它们的具体关系请阅读教材。
综合运用
辞格是“修辞格”的简称。也叫“语格”、“辞藻”、“藻饰”、“辞式”等名字。辞格是语言中提高表达效果的特殊的修辞方式或方法,是在人们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所谓辞格的综合运用,指的是在一句或一段话里有两个以上的辞格搭配使用。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方式主要有三种:连用、兼用和套用。下面逐一加以说明。
(一)辞格的连用
指在一句话或一段话里连续使用修辞格,各个修辞格按时间先后安排。例如:
①大学——他仰慕渴望的圣坛,不能接近你,真痛苦。但你毕竟不是人生的终极,不是奋斗的航标。你只是路边汲水解渴的一口井;是车行中途的加油站;是一辆小个轮子二百马力的汽车,你载上人能使它加好行程,早日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张抗抗《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人……》)
②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朱自清荷塘月色》)
③看过《红楼梦》的同志都记得,贾宝玉曾经说过:“天下万物何所求?只求我和林妹妹共白头。”我呢,把它改了一改:“天下万物何所求?只求为人民服务到白头。”
(杨怀远《只求为人民服务到白头》)
④在毕业前的半年,他给中文系一个女同学叫苏素的写了一首诗。诗不是上品,但内容却勇猛无比,犹如一团兀突的岩浆爆发,寄出以后,他就准备挨刮,因为他和这位皮肤白净、头发乌黑的女孩子,只是在图书馆里见过,并无多少往来,这行动实在有点唐突。想不到过了几天,他收到了回信。信里只有两个字:“傻瓜”。那正是三九天气,又是傍晚西北风直灌。他却扒了棉衣,揣着一颗狂喜的心,在校园里猛跑起来。 (茹志鹃《丢了舵的小船》)
①是比喻的连用。先用两个反喻依次把大学分别比做“人生的终极”和“奋斗的航标”,再用三个暗喻依次把大学比做“井”、“加油站”、“汽车”。这些比喻从各个方面对大学与人生的关系作了具体生动的描述。②中先后用了比拟和比喻。“没精打采的”是比拟,“是渴睡人的眼”是暗喻。写出了作者对树缝漏出的灯光的具体而形象的感受。③中是设问与设问或者设问与仿拟的连用。后面的设问中的答话是对前面答话的仿拟(仿句)。④例先后连用了顶真、比喻、顶真、反语、比拟五个辞格。把“他”对女孩子写信的心情以及收到回信后的欢乐描绘的生动具体形象。
(二)辞格的兼用
如前所述,各种辞格是从不同角度(或曰不同标准)划分的,一句或一段话,角度、标准不同,可能包含着不同的辞格。所谓辞格的兼用指的是几个修辞格交叉、融会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是一种辞格,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另外一种辞格。例如:
①高松年听他来了,把表情整理一下,脸上堆的尊严厚得可以刀刮。(钱锺书围城》)
②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黄金,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郭沫若《银杏》)
③龚子明是个早上娶媳妇晚上就想抱娃娃的急性子,说话不带钉就带刺。
(蒋金彦《三人行》)
①中的“脸上堆的尊严厚得可以刀刮”兼用了比拟(拟物)和夸张。②中“飞出满园的蝴蝶”是把银杏树果子比拟为了蝴蝶,同时兼用了夸张。③例的“早上娶媳妇晚上就想抱娃娃的急性子”兼用了比喻和夸张,同时后面连用了借喻(“说话不带钉就带刺”中的“钉”、“刺”喻令人不愉快的言辞)。
(三)辞格的套用
所谓辞格的套用,指有些修辞格要占比较长的字面,于是其中又包含另一个或几个修辞格。例如:
① 一座粮山高万丈,白云缠在山腰上。太阳累得汗直淌,半天爬不上山岗。 (四川民歌)
②大洞小洞猫儿洞,洞洞卧虎藏龙。
步枪机枪冲锋枪,枪枪怒火满腔。 (老山战士的对联)
①例总看是夸张,里边又包含着比拟(后边三句是拟物)。②中总看是两个对偶,每一个对偶里都套用了一个顶真;同时第一个顶真套用了层递(“大洞小洞猫儿洞”)和借喻(“虎”、“龙”喻英勇的解放军战士);第二个顶真套双关(怒火满腔——谐音双关),双关又套移就(“怒火”用于“枪”)。
总而言之,分析辞格的综合运用,应当按照顺序观察,如此可以观察到辞格的连用;多角度地观察,如此可以观察到辞格的兼用;由整体到局部地观察,如此可以观察到辞格的套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修辞概论
词语渊源
发展演变
方法类型
相关比较
综合运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