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扬季(又名周道銮)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故取字扬季,生于1904年3月,卒于1986年11月,
江苏省睢宁县马浅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其父
周祥骏,号更生,是我国著名的
辛亥革命烈士,南社的早期成员,入社号36号。其长兄周公权,字衡伯也是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社员(入社号794),当地知名中医;二哥周道铭,为营救狱中父亲周祥骏日夜奔波,不幸患急症英年早逝;姐姐周道芬亦早年加入南社(入社号925)1923年病故。
人物简介
其父周祥骏,号更生,是我国著名的辛亥革命烈士,南社的早期成员,入社号36号。其长兄周公权,字衡伯也是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社员(入社号794),当地知名中医;二哥周道铭,为营救狱中父亲
周祥骏日夜奔波,不幸患急症英年早逝;姐姐周道芬亦早年加入南社(入社号925)1923年病故。
家父自幼师从
睢宁县名儒吴逢之,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性格耿直倔强,宁折不弯,在私塾就读七年,后入徐州中学堂,毕业成绩优秀,更以字行世,常给人写碑文、对联。十岁时其父被反动军阀
张勋杀害,立志要为父报仇;
日寇疯狂侵华,国恨家仇激发了他投身革命的决心和热情,1915年由
柳亚子先生介绍与姐、嫂一同加入南社(入社号926),1926年在中学与老师陈亚峰、李季华等人创办中山研究社,出版《睢宁报》、《睢潮报》既是负责人之一,又是编辑,此间积极撰写文章、诗词,串连进步同学闹学潮,反对县长关征颐贪污教育经费,成立同志促进会,因此,被伪县长通缉,不得不逃离家乡,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
1930年与共产党人徐怀云、
冷启英接触,后与中共党员
吴季讷、陈新然交往甚密,互相帮助,受益匪浅。1932年曾向当时任
睢宁县地下党负责人的吴季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未果。吴说:“你是非党身份,发挥作用会更大更好。”为此,家父利用特殊条件,在家中设立中共秘密交通站,且得到家母陆学礼的大力支持,负责传递信息,为我党地下工作者、往来人员的衣食住行提供方便和掩护隐蔽,提供了不少的经费和物资。睢宁伪县长再次以“容共罪”通缉家父,迫使他再次避走
镇江市、
江宁区一带。1936年本村伪保长
周道刚、叛徒周道古告密,家父被捕,关押在马浅村小学校里,幸得父老乡亲积极营救后去南京、镇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与共产党员时元灵等人,深入反动群众,积极组织抗日武装苏塘自卫大队(游击队),动员亲朋故友支援
抗日游击队,开辟邳睢铜抗日根据地,抗日组织很快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50多人,进行了破坏日伪交通、通讯等一系列颇见成效的工作。1938年冬
睢宁县沦陷,地方抗日力量在阻击小股伪军的扫荡,掩护群众安全转移成效明显,更激起了广大热血青年踊跃参加抗日游击队的热情,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达到八百多人。为筹措抗战经费,家父毅然变卖家产田地和芦苇地九十多亩,购买枪支、弹药等军用物资。他领兵打战,身先士卒,爱兵如子,对待同志平易近人。坚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敌少则打,敌多则走,敌疲则扰。比如,在1939年秋初,淮北后厢的战斗中,我军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打击日伪军,经过四小时激烈战斗,敌军大败,仓皇逃窜,我军却无一伤亡。
主要经历
为整合力量,家父领导的游击队和苏豫皖陈新然支队合并,改编为
八路军,家父任南进三支队队长。1939年冬奉命去
睢宁县六区开展武装斗争,兼任六区游击队党支部书记。当时该区敌伪反动势力气焰嚣张,我方工作处于落后状态,家父采取高举团结抗日救国旗帜,认真做好统战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方面用进步力量,分化瓦解反动力量;另一方面,发动群众,除汉奸、“拔钉子”,扩大抗日武装,工作出现了新气象。家父和
吴季讷、陈新然等同志所领导的邳(县)、睢(宁)、铜(山)、灵(壁)地区抗日武装,扎根于群众之中,深受人民爱戴和支持,家父被群众誉为福将。在初始的八个月里与日伪军的20多次战斗,均获胜利,大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抗日热情,英勇杀敌的事迹层出不穷。如杨桥战斗,敌众我寡,我军凭借有利地形,运用“麻雀战术”,打得敌人东西乱窜,先集中火力攻击
日寇五个骑兵,其中一人负重伤落马。为挽救败局,日军施放毒气瓦斯。但风向与我有利,指战员们勇气倍增,如虎添翼,打得敌人丢盔弃甲,死伤十多人,狼狈逃回据点。
1941年家父任运西办事处警卫大队队长;1942年至1946年人邳睢铜粮食委员会主任,后转入邳睢铜灵四县联防办事处任粮食科科长,淮北七专署秘书、三专署和七专署合并人助理秘书。1943年被选为邳睢铜行政区委员会委员,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称他为“开辟邳睢铜地区的元老之一”,“人民的功臣”。
1946年
中国国民党进攻苏北解放区,我军主动北撤
山东省,党组织决定,家父
和师哲萍等同志负责七专署留守处,与上级组织地下负责人张曼平联系,在敌后
洪泽湖一带活动,把交通站设在
蚌埠市皖北旅社,不久张曼平同志被敌人杀害。他们经历艰难困苦,百折不挠,坚持敌后斗争,贩卖鸡头籽,筹措资金,支援其他同志。后来敌人封湖很严1946年底被迫出湖,家父找到其姐夫张雁秋(时任
连云港市市伪政府秘书),谎称自己曾在常备旅干过,现在做生意,让张和市长、区长等人入股,在连云港墟沟区开办小型肥皂厂,厂址设在伪区长刘善斋的私宅。家父任经理,师哲萍同志懂技术负责生产,十几个人全手工作业,土法生产。以此掩护地下工作,积累活动经费。后来该厂隶属江淮军区第七专署单线领导,随军南下
宿迁市。1949年1月
蚌埠市解放,遵照江淮军区司令员兼蚌埠军管会主任曹狄秋的指示,肥皂厂迁到蚌埠市,改名为建华化学企业公司,1950年更名为建华肥皂厂,家父一直任经理、厂长。随着形势的发展,该厂生产条件逐步改善,招收了技术人员,购置了新设备。采用现代工艺,产品多样化,年产量达600吨,行销省内外。1953年至1981年20多年家父先后任蚌埠市工商局、工业局、轻工局副局长,市政协常委,1981年12月离休,享受地市级待遇。他一贯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工作出色。在领导岗位和企业管理上坚持做到四勤:“心勤、手勤、腿勤、口勤”。曾在安徽省工业口大会上介绍经验,屡受表彰。
为继承和发扬
辛亥革命精神他悉心保护其父的遗著、墨宝等物,1944年变卖家产石印《
更生斋全集》;1959年与
安徽大学教授
张煦侯先生编辑印发《更生斋选集》,其中收录了烈士的六篇戏文和
顾颉刚先生为
周祥骏写的纪念碑文。1956年家父又将自家祖祖辈辈珍藏的15000多册(套)图书,其中有九件国家一级文物无偿捐献给徐州图书馆。徐州日报特发消息,给予了高度评价。
“文化大革命”时期,家父因所谓“擅自”编印《更生斋选集》(实际上是市领导同意),遭受残酷迫害达十年之久,且关押禁,停发工资,食不果腹,轮番批斗,秘密关押于市人民医院期间,一些工人知道后便省下自己的饭菜,偷偷地送去,足见群众对他的深情厚谊。几十年来,人们亲切地称呼他“老局长”、“大好人”。“文革”期间他遭受批斗。并株连子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依然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乐观大度,坚信真理必胜,正义定会战胜邪恶。打倒“四人帮”后,中共蚌埠市委决定给家父彻底平反昭雪,推倒一切诬陷不实之词,恢复了名誉和待遇,公正地评价了他的历史功过。他非常欣慰,更积极地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正如他一首诗中所抒“九死余生身健在,只因革命不言功。”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他在另一首诗中还写道:“早年田野事农桑,一片忠心已向阳。润色文章多惠我,更添傲骨换柔肠。”(注:“向阳”指读毛主席的书)足见他豁达乐观追求真理的一生
家父在家中是一位慈祥而负责任的长者,言传身教,对子女管教很严,三儿两女(玉环、维菊)五个孩子都很正直,成人后天各一方,常以书信施教,交流意见。要求后辈们勤奋工作和学习,力争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永葆革命本色,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直至临终前依然如此嘱咐。
家父于1986年11月29日不幸逝世自此长眠于
蚌埠市涂山公墓。他生前战友和亲朋好友送去了很多花圈、挽幛、挽联寄托哀思。蚌埠市委原书记钱序烈和杨培根同志所赠挽幛是:“为民族抗倭顽毁家难,建珠城呕心血功绩垂青。”这是对家父一生很真切的评价。在12月3日的遗体告别会上,中共蚌埠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沈火林同志介绍其生平说:“周扬季同志从事革命工作半个世纪来,忠于党、忠于人民。工作勤恳,任劳任怨,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平易近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一生。在革命战争的烽火年代和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对家父革命一生的高度概括。
参考资料
周祥骏 简历 - 名人简历.周祥骏 简历 - 名人简历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