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能如此救护生灵鬼灵,
蔡邕《
独断》称颛顼为“疫神帝”。但水中的转生仅仅解释了“不死”,尽管得鱼与之合体可以“死而复苏”,正如《楚辞·天问》所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即死而复苏也未必彻底...
《
山海经》上列举了很多不死之药。如《海内经》上“开明东有
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
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拒之。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又《大荒西经》云:“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
十巫,从此长降,百药爰在。”这些巫中,如彭、咸等都是
颛顼之后,都是神医,彭、咸等又是传说中医道创始者。彭即
篯铿,“天彭门”由此得名,与鱼氏关系密切。神巫职责在于上下于天地之间,各种药物是借以达到目的的技术手段。
地上的巨树,可以作为天地之梯。如位于天下之中都广之野的建木:“有木,青叶
紫茎,玄花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下有九沟,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白皋爰过,贡帝所为。”建木东有扶桑,建木西有若木。建木所在的都广之野即
成都平原,可见其与鱼凫图腾关系之密切。
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有一株巨大的
青铜树,残树上有硕大的花果,枝叶间栖息着九只鸟,有学者猜测其为“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的若木。
其次是洞天观念,相信某些山洞通于天界或仙界,或有神灵居住,在此修炼仙道,必将获益匪浅。据王家先生考证,仙道洞府在鱼凫王时代已形成系统,后来
张道陵创正一盟威之道时因袭、扩大而设二十四治,首治即阳平治,位于湔山鱼凫祠。此外,鱼凫时期教区遗名为其“种民”保留,如“浮山化”、“汉洛化”、“绵母治”、“祝水治”等。
山峰崇拜。鱼凫氏族境内有不少山名为“不死之山”,如《
山海经》中所述。山峰崇拜大概直接与星斗崇拜有关,从而也反映了鬼灵崇拜。如蒙山九峰,旧称五峰,为
青龙、
朱雀、天牙、元武、
白虎、与五斗相应。五方是北方
水神崇拜的发展。《楚辞·远游》反映了这一观念。诗中叙偕仙人周游仙境:始自南方,次而东方,“过乎句芒,历太白皋以后转”,然后西方,“过
蓐收乎西皇”,到达北方玄冥之境,“绝垠乎寒门”,“从
颛顼乎增冰”。最终进入道域,“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而无闻。超
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二十四诸天是在二十诸天的基础上增入四位天神而成“二十四天”的。二十诸天的名称都本于
印度教(婆罗门教),具体是:一大梵天、二
帝释天、三多闻天王、四
持国天王、五增长天王、六广目天王、七金刚密迹、八大自在天或摩首罗、九散脂大将、十大辩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韦驮天神、十三坚牢地神、十四
菩提树神、十五
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宫天子、十八月宫天子、十九娑竭龙王、二十阎摩罗王。
隋朝天台
智顗依据《金光明经·功德天品》,制定了《金光明三昧忏法》。后代据此简略成《斋天科仪》,为寺庙中祭天的仪轨,依《金光明经·鬼神品》等所说,选下二十位天神,即此二十诸天。到了明代,又增入四位天神,则成了“二十四天”,即二十一紧那罗、二十二
紫微大帝、二十三
东岳大帝、二十四雷神。
后三位是
道教神明,这显示了明以后佛道二教相互借用与融合的趋向。前一位是天龙八部之一,我们将在天龙八部条中介绍。其中的二十诸天常常作为一组出现在
塑像和壁画中,而且也时或出现于水陆法会时悬挂的水陆画中。但供奉二十四诸天的寺庙也不少,如
昆明市的圆通宝殿、
大同市的
善化寺、五台山金阁寺等。在佛教艺术中,“天”像也常有单独或以其他组合出现的情况。在中国佛教
四大石窟艺术中,很早就出现了诸天的形象。如新疆
克孜尔石窟第一百十窟主室左壁所绘“夜半逾城”的佛教故事壁画中,就出现了
帝释天和四天王天的形象。云冈石窟第八窟窟门两侧,则雕有骑牛的摩醯首罗天和骑
金翅雀的鸠摩罗天。以下我们将一一介绍除紧那罗和四大天王以外的二十四诸天。
http://www.zh5000.com/ZHJD/ctwh/2008-01-12/2174308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