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
1911年创建的公立初中
宜宾市第二中学,创办于前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创办人赵清熙(字秋潭),系进步开明的爱国知识分子。学校是著名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的母校。学校始名为宜宾女子师范学堂。1923年更名为宜宾女子中学。此后分别更名为宜宾县立女子初级中学,宜宾县初级中学女生部,宜宾县立女子中学,1952年12月更名为四川省宜宾第二中学校,1959年改名为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
宜宾市第二中学分A、B两个校区(A校区位于宜宾市女学街12号,B校区位于青皮树街112号),占地42亩,建筑面积8705平方米。截至2013年,共有初中教学班60个,在校学生3008人。在职教职工220人,专任教师210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名师1人,市、区级青年骨干教师52人,市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9人。学校教学设备设施齐全,拥有校园网络系统、65间多媒体投影教室、3间学生专用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全新的理化生实验室、多功能学术交流大厅、报告厅、羽毛球专用场馆、篮球馆、乒乓球馆等。图书室藏书3万余册。
2022年,宜宾市二中被确立为翠屏区“五育并举”先行示范校。截至2023年,学校已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学校、全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行动先进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百所艺术特色学校、四川省校园文化建设典范学校、四川省首届川派初中名校等300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历史
由前清爱国知识分子赵清煕创办,1911年始名为“宜宾女子师范学堂”。1923年起,由政府办学,学校改名为“宜宾女子中学”,1926年更名为“宜宾县立女子中学”。1936年与宜宾市男中合并,成为“宜宾县立初级中学女生部”,1941年又复名为“宜宾县立女子初级中学”,1944年增办高中,更名为“宜宾县立女子中学”。1949年解放,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1950年,川南行政公署决定停办高中,又复名为“宜宾县立女子初级中学”,195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厅决定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宜宾第二中学校”,1962年停办高中,将高中部并入宜宾市三中。1971年恢复招收高中班,1982年九月经宜宾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恢复为高级完全中学。1992年,宜宾地区调整招生布局,我校暂不招收高中班。1998年六月,翠屏区人民政府决定宜宾市二中和宜宾市十五中合校,2001年,确立学校精神“漫漫求索,永逐真知”。2014年9月,宜宾市二中在南岸招收第一届新生,校址在南岸西区大湾路。
办学简介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创始人赵清熙在开堂讲学之初就以对联“女子须争自主权,洗尽铅华,千年封建摧顽制;师资正有光荣感,同昌懿德,百载培人树大功”勉励师生。著名校友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为求“真”,愤然摆脱封建枷锁,随姐夫郑佑之赴戎求学,其间“剪长发”、“反仇油”。二中人秉承宗师教诲,弘扬一曼精神,践行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培育“真人”。百年探索,百年求真,十年总结,十年提炼,响亮提出了“求真教育”的办学理念,提炼出了“把人培养成人”的办学宗旨,“漫漫求索永逐真知”的学校精神,“良好的习惯比一时的学习成绩更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比一时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育人理念,“求真、立德、敬业、乐群”的校训,“民主、和谐、务实、创新”的教风,“向上乐学,宽容真诚”的学风,探索出了“六个一”的“以场育人”模式。二中人追求的“求真教育”克服了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管理等异化现象,回归教育本真,实施"真管理",打磨"真课堂",追求“真德育”,“三位一体育真人”,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探索形成了以“全覆盖、立体式、无缝隙、弥漫化”为特点的渗透式、体验式的真德育,即:以“校园文化的浸润为基础、校本德育教材的使用为催化、校本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课堂德育渗透为主管道、现代信息技术为拓展、家庭配合为有效补充”的“六个一”的“以场育人”模式。师生始终生活学习在学校精心构建的有强烈价值引导的有效“校本德育场”中,产生潜移默化、水滴石穿的教育效果,从而使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行为规范、方法能力等得到整体的改善和提升。
探索形成了以积极主动课堂(本质)、激励课堂、生态课堂、生活课堂、三维立体课堂五个维度为特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个体质疑-碰撞激疑-师生析疑-过关解疑”为特色的“四步解疑法”真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师生个个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感受快乐、启动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
探索形成了以“分层管理双向考核”学校管理机制和“以分管校长为龙头,年级主任为核心,年级(德育、教学)副主任为两翼,处室主任协调、指导、考核相结合”的年级管理机制,呈现出精细化的特点,是人文管理,是心清气正,不浮不躁,不急功近利的管理,达到教师自主发展、学生自主管理的目标。生活学习在“求真教育”理念下的师生,不断“求真”(求真知,求真律,求真理),发展成为一名“真人”。
学校教育科研成果累累,艺体教育成效显著,教育教学成绩连续18年名列全市第一,得到了省教厅领导“对外窗口、对内示范”的高度赞誉。宜二中是宜宾人民心目中的一所老牌品牌学校,是翠屏区教育系统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百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市区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宜宾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宜宾市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等290多项各级荣誉称号。140名教师的近300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区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交流;70多名教师在省、市优质课、研究课中获奖。
学校成就
一九九八年以来获国家、省、市、区级荣誉称号及各级各类奖励的教师就达319人次。近六年来,教师在各级报刊上发表的论文和经验交流文章246篇。
宜二中是宜宾人民心目中的一所老牌品牌学校,是翠屏区系统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拥有全国初中教育委员会会员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百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自制教具先进集体”、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排球)先进学校、市、区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宜宾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宜宾市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等290多项各级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16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目前状况
宜宾市二中已经扩大了教区范围
宜宾市二中南岸西区校区已于2014年9月1日开始招生
一、以一曼精神为内核的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是指“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1.在赵一曼精神的引领下,总结提炼形成了独特的学校精神:“漫漫求索,永逐真知”。
这既是对百年来二中精神的高度概括,又是赵一曼精神的具体表现,更是激励一代代二中人不断求真的精神力量:宜宾女子师范学堂(宜宾市二中前身)首任总理,爱国志士赵清熙以对联“女子须争自主权,洗尽铅华,千年封建摧顽制;师资正有光荣感,同昌懿德,百年培人树大功”勉励师生,道出了在黑暗封建社会,漫漫求索,追求女子自由,追逐“真理”,培育人才的目标;知名校友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为求“真”,愤然摆脱封建枷锁,随姐夫郑佑之赴戎求学,其间“剪长发”、“反仇油”,昭示了二中人逐“真”之执着;新中国成立以后,二中人为探求教育之真谛,几经追求,几经曲折;改革开放以来,二中人弘扬一曼精神,高扬改革风帆,书写了一曲曲求“真”的壮丽凯歌。
2.以赵一曼“做真人”为育人目标,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目标:“把人培育成人”
宜宾女子师范学堂(宜宾市二中前身)首任总理(校长)赵清熙以“女子须争自主权,洗尽铅华,千年封建摧顽制;师资正有光荣感,同昌懿德,百载培人树大功”为办学宗旨勉励师生。近百年来,一代代二中人秉承宗师教诲,弘扬一曼精神,践行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培育了千千万万仁人志士,杰出英才。
“把人培育成人”即把学生培育成为“真人”。
“把人培育成人”即学校运用人本主义理念,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把学生培育成为个性鲜明、情趣高雅的人,成为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人,成为珍爱生命、富于创新的人。
“把人培育成人”即学生不断求“真”、学做“真人”的能动过程。
3.以赵一曼“做真人”为育人目标,提炼形成了学校育人理念
“良好的习惯比一时的学习成绩更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比一时的学习成绩更重要。”把“真学生”作为学校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了追求人的全部价值,强调了习惯、兴趣的重要性,这是学生终生受用的东西。
4.在形成的“学校精神”和“办学目标”的基础之上研究细化,开发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校训、学校教风、学校学风,以此规范师生的教育行为和学习行为
①校训:求真、立德、敬业、乐群
求“真”之“真”,即民族兴旺发达之真谛,个人品德之懿美,个人知识才干之形成。求“真”,则师生均须立高尚之“德”:既汇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之精,又聚宜宾市二中百年老校之懿,再集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之魂;求“真”,更须敬宏伟之“业”,即尽忠职守之事业,科教兴国之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之学业;求“真”,还须乐“群”,“群”即教师互助研究,学生互学合作,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②学校教风:民主、和谐、务实、创新
“民主”、“和谐”,即教师必须以自由、平等、尊重、多元、宽容、协商、和平等观念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尊重师生的人格,尊重师生的情感,尊重师生的思想,尊重师生的个性,尊重师生的差异,尊重师生的人权,尊重师生的创造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形成和谐的生生、师生、师师关系,培养民主素养,滋养民主精神;“务实”即教师人人须脚踏实地,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出实绩;“创新”即教师人人必须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渗透整个教学过程,创新思维,创新教学,创新育人。
③学校学风;向上乐学,宽容真诚
“向上乐学”即以健康、昂扬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学习,学而不厌,乐于求学,学中求乐,既学为未来发展作准备的文化科学知识,又养为未来发展作准备的良好品德,学会劳动,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宽容真诚”即以合作精神,宽容同学,宽容师长,宽容街坊邻里,言行举止合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处处友好待人,礼貌待人,真诚待人。
5.形成了“以场育人”的育人模式
以场育人即构建“有效校本德育场”培育学生。就是以“校园文化的浸润为基础,校本德育教材的使用为催化,校本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课堂德育渗透为主渠道,现代信息技术为拓展,家庭配合为有效补充”的六大策略,构建起有强烈价值引领的校本德育场,这种场具有全覆盖、无缝隙、立体式的特征,时时事事处处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水滴石穿的教育效果,从而使学生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兴趣爱好、行为规范得到整体提升,达到育人的目的。
总之,以赵一曼精神为引领,挖掘百年办学历史,结合当今教育现状,通过近十年的梳理与探索,形成了学校精神、办学目标、育人理念、校训、教风、学风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了学校文化建设理念系统,用于指导学校文化建设。
二、以依法治校为本质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制度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不坏的”。没有制度,管理也就不存在了。按照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将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结合起来,确立了“以人为本,制度规范”的管理思路,充分体现了人的本体地位,体现了宜宾二中“漫漫求索,永逐真知”和“把人培养成人”的核心价值观念,更是赵一曼精神的具体体现。提高了科学民主和依法治校的能力,保障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坚持依法治校,促进民主管理
“我们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有关规定,学校管理实行党总支保障,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监督的校长负责制。”一是坚持实施“分层管理,双向考核”的管理考核机制。学校校长、中层干部、教职工、学生四个层面的管理,既有横向扁平式,又有纵向直接管理,形成纵、横向交错管理加考核的良性管理机制,形成了校级领导、各处室、各年级管理者各施其职,各履其责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学校管理的全面覆盖,不留空白和盲点。二是坚持“一月一考核”制度。每月底,由各年级、各处室自行将常规工作和超常规工作进行梳理,自行申报打分后,交分管的校级领导核实,在校长办公会上进行逐项评定,打出当月所得分数,记入考核表。同时,归纳出本月工作亮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行政会和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将考核结果、工作亮点和存在问题一一公布,并与绩效工资挂钩。由于管理考核奖惩逗硬,年级与处室工作开展有力有序,高效务实,干部执行力强,工作推进顺利。三是坚持推行“以分管校长为龙头,年级主任为核心,年级(德育、教学)副主任为两翼,处室主任协调、指导、考核相结合”的年级管理机制。强化了过程管理,年级领导组作用发挥好,管理效果显著。
2.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有规可循
学校十分注重制度管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宗旨,在群众充分参与,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在干部、教师、学生中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仅2010年,学校先后建立实施了宜二中《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关于教学“六认真”主要措施》、《宜二中关于“青年教师培养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宜二中关于新教师教育教学规范要求》、《教职工集中学习制度》等20多项规章制度,强化了对教师队伍的管理。2011年6月,学校将各项制度汇集成册形成了《宜宾市第二中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共收集整理了280项制度。按照制度管理,跟据规矩办事,已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制度文化建设推进了学校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制度化
学校坚持以精神文化建设引领制度文化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制度的约束与激励功能,将学校一系列活动制度化,形成学校特有的制度文化。每周坚持举行升旗仪式,坚持做国旗下的演讲,每年3月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宣传活动,每年9月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每届团员坚持在赵一曼塑像前进行了离队、入团的宣誓仪式等等,成为学校的一种传统与特色。
4.考核奖惩逗硬,注重正向激励
“在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同时,学校十分注重建立激励机制,先后制定了多项奖励方案,”如宜二中“教育科研奖励方案”、“教学质量奖励方案”、“郑宇侨心奖学金”等。每学年末学校都组织隆重的“郑宇侨心奖学金”颁奖大会,大力表彰品学生兼优的优秀学生,颁奖活动中,有郑宇的家人向全体学生讲话,号召同学们自强不息、学成报国;有获奖学生代表感言,介绍自己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有学校领导讲话号召全校同学以他们为榜样立志勤学、奋发图强。各班级也紧扣这一主题,开展班级学习方法研讨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10年9月10日,学校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签订了“同济医学院同济奖学金”协议,每三年用20万元以激励广大师生在学习、工作中发奋图强、取得优异成绩。
综上所述,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的重要保证,从党的教育方针出发,对青少年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面做出规定和具体要求,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规范师生言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风貌,发挥更大的育人潜能。
三、以一曼精神为内容的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即校园文化的硬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实现精神文化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通过发挥物质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使师生在其间耳濡目染,形成意识,内化为行动。”学校通过查阅校史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分析概括逐步提炼形成了以一曼精神为内核的独特校园文化,并创建了系列校园文化景点,以此形成了具有宜二中特色的校园文化显性环境,让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时时感受这种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
1.狠抓校园绿化,营造育人氛围
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城乡综合治理和百年校庆契机,争取上级支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硬件设计建设,美化校园。
学校校园绿化率高,是宜宾市校园环境优美学校、无吸烟学校。学校景点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走进校门,随处都能感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洗礼。进校的主干道是一条青石板路面,两旁种满了观赏树泰国榕和桂花树。校园内全由小磁砖铺就而成,改建的200米塑胶跑道,平整干净的路面,是师生成长的好地方。以赵一曼命名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景点,彰显了赵一曼精神,一曼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
进入校园的长廓是求真长廓。在右边的墙壁上,是彰显宜二中百年办学历史的《宜宾市二中赋》。在左边的墙壁上,是反映学校百年办学历程的金属蚀刻画,共十幅,分别是开创篇,主题是“先辈创女学、巾帼学子多豪情”;第二幅是救国篇,主题是“风雨伴成长、求学求真救家园”;第三幅为新生篇,主题是“学校获新生、德智体美英才”;第四幅为发展篇,主题是“改革促壮大、心系四化再辉煌”;第五幅为求真篇,主题是“品牌展宏图、求真文化培新才”。正对面的是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的全身塑像,赵一曼手捧书本,这是青年时期的赵一曼,在宜宾女子师范学堂求学,追求真理。在这里,赵一曼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了“反仇油”等反帝反封建斗争。赵一曼全身塑像的后面墙上,是郭沫若的题诗《蜀中巾帼富英雄》。
校园运动场四周的绿化带中,依次展示着三块分别刻有“人”、“仁”、“智”三个大字的校园文化石;着眼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悠久办学历史中积淀的办学思想的浓缩,是学校对中华传统教育观念的继承与发展,它最能反应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和对事业的追求,并且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运动场的一侧的墙面镌刻了“校训”、“教风”、“学风”;运动场的另一侧,“一曼文化长廊”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向师生展现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丰硕成果,展示着全校师生的富含民族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学校教学楼分别取名为“求真楼”、“一曼楼”,寓意为在一曼精神感召下,不断求真,该楼名在全校师生中征集书法稿,选择了学校2006级4班学生李骏驰的书法稿件,将其制作为铜质铸字镶嵌于教学楼醒目位置,与“漫漫求索,永逐真知”的学校精神交相辉映,达到了异曲同工的德育教育效果;“求真”楼背后,以“求索”为主题,反映赵一曼在学校苦读求学精神的浮雕,成为激励学校学子奋发向上,勤勉求知的巨大推动力;走进“校史陈列室”,映入眼底的有省市区领导为学校的题词、有学校历年来荣获国家省市区各类荣誉奖牌、有学校历届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专著和获得的荣誉、有学校历届毕业班学生取得的辉煌成绩、有学校校友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骄人业绩、有学校历任校长办学思想的浓缩,这些都是二中人近一个世纪以来走过的“求真”征途的概括写照。
2.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
“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学校校园面积仅有42亩,建筑面积8715平方米,拥有高标准的教学楼、艺术楼、多功能体育馆、乒乓球馆;有大型塑胶运动场;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微机室、求真学术厅、一曼报告厅、形体房、图书阅览室等设施。
3.激励墙壁说话,诱导围墙发言
通过科学设计,人文规划,校园墙壁每一处都赋予丰富内涵,体现育人功能。走进大门,左面是的荣誉墙。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百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300多项荣誉称号。一个个金灿灿的奖牌显示了赵一曼母校辉煌的办学成绩。
各班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彰显特色。2012级各班设计制作各班的班级宣言、班级口号,有全体学生合影。班级内墙上合理规划,学生作品、名人名言相互映衬,文化内涵丰富,学生身处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4.培养卫生习惯,净化校园环境
每年五月学校团委组织了“我拾起的是垃圾,你丢掉的是品质”的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演讲活动、征文比赛活动、团员自愿者岗等,在校园中构建出浓郁爱环境、讲卫生的氛围,校园各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很少有人乱扔垃圾,并能保持一天的整洁、走进学生教室,课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给人美感。
总之,学校全面规划自然环境,以校园硬件建设和绿化设施为主,注重自然之美,做到校园物质环境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同时,精心设计学校人文环境,如反映学校百年发展历程的金属蚀刻画、校训、校歌、一曼文化长廊等,构建起一个人文环境系统,便校园文化充满高雅的文化气息,能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审美教育,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
四、以一曼精神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行为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通过师生的行为形式表现出来,是师生最经常、最直接感受和表达的校园文化形态。”学校的德育工作,受社会经济政治和青少年的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所制约,同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因此,我们开展了以“一曼精神伴我成长”为主线的一系列活动。
1.开展“弘扬一曼精神”为主题的德育活动
组织学生举行入学宣誓仪式、学习校本德育教材、观看爱教影片、参观“赵一曼纪念馆”和“系列校园文化景点”,每次参观课题组都专门组织参研教师为新同学讲解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树立以英雄为楷模为祖国努力学习的信念;开展少先队离队暨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入团积极份子培训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立足于爱教基地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诸如“爱国十做到”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坚持举办好每周一升旗活动、国旗下的演讲、每日礼仪示范队活动等;组织开展“过中国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征文活动;每年3月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宣传活动;每年9月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2005年“纪念一曼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等等。使学生在多元文化冲击的大背景下重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进一步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厚重韵味,在这些活动中受到教育。
2.大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学校早在1992年即成立了“赵一曼艺术团”,坚持每年举办以“一曼精神伴我成长”为主题的中国艺术节,许多节目如舞蹈《画英雄》、《红旗颂》、大合唱《共创辉煌》、民俗音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等在省、市、区多次获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其中师生大合唱《共创辉煌》、舞蹈《蜀中巾帼富英雄》更是成为每届艺术节的经典保留节目,整个校园洋溢着浓郁的艺术芬芳,多彩的艺术活动吸引学生们广泛参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受到的陶冶。
3.充分利用多种资源,积极构建校园文化
学校优秀校友、现任美国最大光纤公司董事长郑宇先生捐资设立了“郑宇侨心奖学金”,我们在研究中认为这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立志勤学,奋发向上,学成报国的良好时机,每学年末,都组织隆重的颁奖大会,大力表彰品学生兼优的优秀学生,并号召全校同学以他们为榜样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开展一年一度的与山区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活动,在2008年“5·12”5·12汶川地震后,学校师生积极捐款,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等。
这一系列活动,使全校师生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亲身感受到民族英雄身上凝聚着的民族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同时,也为弘扬一曼精神,宣传学校的办学成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活动中,原宜宾市市长焦伟侠专门发来贺电,原宜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成鸣,原翠屏区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勇林专程到会,并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学校坚持开展“弘扬一曼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巨大的鼓励。
行为文化建设典型个案
我们把一位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战争仍然健在的志愿军老人请到学校,以谈话、聊天的方式,讲述抗美援朝亲身经历。首先播放了歌曲《我的祖国》来调动学生的情感,然后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来调动老人的情感。在学生的提问下老人描述了自己参军的原因、经历和志愿军战士贫乏的物质条件。老人把他和战友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工作、生活的经历作了详细具体的讲述。让学生产生学习老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我们民族平凡且崇高的人格的魅力,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从而实现活动目的。
事后学生们对老师说:“那些场景是我们这些只看过电影《上甘岭》和《英雄儿女》的学生难以想象的。”真实感人的志愿军战士事迹,体现了坚强的意志,巨大的牺牲,无私无畏的爱国热情。更加深了学生们对课本上所说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的认识”。这样一种体验的方式,老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的情感,熏陶学生的心灵。使全校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再现了历史场景,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同学们了解身边的英雄,从身边英雄学起,培养了他们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爱我学校的民族气节。
随着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一种学英雄校友赵一曼、学规范、讲道德、知荣辱、爱学习,争做合格中学生的气息在校园内不断漫延。主题实践活动本身构成了一个有强烈价值引导的校园文化氛围,活动成果展示等都将是学生难以忘怀、终身受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有道德的价值的主题实践活动中,通过解决一系列道德冲突,并经过学生的主体内化过程,从而把一定的社会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及学校的校园文化内化为学生个人的德性。
五、以再创一曼母校辉煌为主题的学校特色品牌创建
特色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在研究过程中,学校经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结合学校实际,开发了一系列校本德育教材,把这一系列的德育教材作为弘扬一曼精神的载体,成为了固定的对学校每一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与国家德育课程互为补充,同时,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曼精神的传承,全力打造求真教育,推动学校发展。
1.开发并使用系列校本德育教材,作为弘扬一曼精神的载体
(1)修订改版校本德育教材《我的校友——赵一曼》:学校广泛收集师生对第一版《我的校友——赵一曼》意见、建议,以及学习体会,认真研究并慎重考虑了韩光老先生(赵一曼战友、原中央纪检委常务书记)、赵一曼孙女陈红女士和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对《我的校友——赵一曼》的评价和意见。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字句斟酌,于2010年进行了第三次修订改版,该书成为了学校对学生进行弘扬一曼精神教育、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极好的校本德育教材。
(2)编写学校班会教材《宜二中德育手册》:汇集了学校精神“漫漫求索,永逐真知”、办学目标“把人培育成人”、校训、校风、学风、校园文化石文字稿、校歌《共创辉煌》、《宜二中学生荣辱歌》以及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制度,将其作为班会课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学校以一曼精神为内核的独有的校园文化,并受其熏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编辑《国旗见证我成长——宜二中国旗下演讲稿选编》: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庄严、肃穆,是对学生集中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一篇篇精心选材撰写的稿件,一次次激情与真诚、理性与感情相碰撞的演讲,编辑成了《国旗见证我成长——宜二中国旗下演讲稿选编》,这些演讲稿中的许多篇目已成为学校在特定的日子的必讲讲稿,成为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良好载体。
(4)编辑《民族精神耀我心——学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伟大的民族精神、一曼精神,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经过学生的理解体会内化,才能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为此,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包括读《我的校友——赵一曼》等爱教书籍)、观看爱教影片等在内的校本德育实践活动,并将学生书写的在活动中的所想所感,评选积集成册,让学生浸润在特色活动的氛围中,心灵受到净化,思想得到提升。
(5)编辑《史学新芽》:收集了学校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体会到的民族精神撰写的习作,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感受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课外读物。
(6)编辑《叶蔓新枝》:收集了学校学生在语文作文学习过程的反映校园生活、当代学生思想情感的习作,作为学生作文课的范文,体现了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主体性、相互作用性与发展性特点。
(7)出版《校报》:是刊登学校师生教育教学和学习文章,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主阵地,是学校师生喜爱的读物,为学校独特的校本德育教材之一。
(8)创作校园歌曲:继1992年学校艺术教研组组长、中学高级教师李家林老师作曲,中学高级教师熊宏基老师作词的校歌《共创辉煌》之后,学校又组织力量,创作了由学校高级教师李家林老师作曲,特级教师李显辉老师作词的《宜二中教师之歌》、《勤政谦洁树丰碑》、《宜二中学生荣辱歌》牛豕林老师还为《蜀中巾帼富英雄》(郭沫若先生为赵一曼烈士题词)谱曲,使郭沫若先生题词《蜀中巾帼富英雄》在全校师生中广泛传唱,让全校师生进一步受到“一曼精神”的感召,这些歌曲成为了学校师生人人喜欢人人爱唱的校园歌曲,成为了学校大型集会等时机必唱之歌,极大地提升了全校师生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成为了学校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一个有效的校本德育教材。
我们还组织专题讲座,为同学们讲解学校校本德育教材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一曼精神的引领下、在《共创辉煌》的歌声中,一粒粒以英雄为楷模为祖国努力学习的种子播撒在学生们心中。系列校本德育教材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强烈感受到英雄母校的震撼,荣誉感、责任感油然而生。
2.注重学科教学的渗透,作为弘扬一曼精神的措施
此外,各学科组都将学科教学目标与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研究有意识地结合起来,紧密结合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特点,形成各学科的一整套诸如思想政治、文化传统、品德修养、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德育点,从而真正地收到“寓德于教”的良好效果。
(1)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学科八年级下期在讲授《诗词曲五首》中的《过零丁洋》与《水调歌头》时,除了完成作为七言律诗和词的相关古代文学作品知识学习与鉴赏基本能力的培养任务外,教师还紧密结合文天祥起兵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面对荣华富贵而不淫的凛然正气,对学生进行古代仁人志士所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熏陶;对苏轼在遭贬而倍感孤寂时,依然牵挂远在千里之遥的兄弟的真挚情感,也自然地扣住中华民族传统人伦道德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通过这些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不自觉中改变行为。
此外,学校部分教研组还大胆地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使之以学生更加喜闻乐见且更易触及学生心灵的方式进行教学。
(2)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历史教研组,从2002年起,就开始大胆尝试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部分地替代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该组教师在完成中国现近代史相关章节的教学任务时,既有聘请志愿军老战士来校与学生对话,重温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访谈课型,更创造了由全年级师生共同策划和参与组织的“痛在每年的‘九一八事变”等大型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全体历史组教师在学校的指导下,首先组织学生学习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用水均益的名义发表的《日本,听我对你说》这篇文章,把学生的爱国情绪调动起来,然后和学生一起上网查资料,将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设计成“纪念九·一八”展板展示出来,用丰富的资料表现一个主题:“九·一八”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灾难,生活在沦陷区的中国人命运惨不忍睹。学生全景式地掌握了日本侵华战争过程,尤其是学生下载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的照片:日本人把香烟插在被砍下中国人头颅嘴里取乐;大大的泥坑里满是衣衫不整的尸体,而尸体的旁边是啼哭的婴儿,使得学生产生了悲愤压抑的情绪:这时我们向学生提出了要举行全年级上千名同学集会,听演讲、齐唱抗日歌曲来纪念;“九一八事变”,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验历史,学校又组织学校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堂教唱了《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这些抗日歌曲,继续利用情景体验酝酿学生的悲愤情绪。在“九·一八”这天,集中全年级学生开展大型纪念活动。使学生明确了目前的责任。学生通过活动对国歌,对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对自己肩负的使命已有深刻的认识。并将这些大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每年初二年级开展。活动使每位学生的内心都受到巨大的震撼,唤醒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由衷地产生出对祖国的强烈的责任感。
总之,学校坚持以构建校园文化为抓手,全面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紧紧抓住特色品牌创建契机,高举求真教育的特色旗帜,以弘扬一曼精神为主要内涵,以再创一曼母校辉煌为主题,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优化了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味,推进学校全面发展。
设施环境
学校位于宜宾市——宜宾市女学街30号。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花草宜人。学校占地28.9亩,校舍总面积为28403平方米。学校建有居国内领先水平的HT2000双向闭路电视可控系统、计算机校园网络、多媒体互动网络教室、多功能学术交流大厅、功能齐全的艺体馆、200米环形塑胶跑道等。一座庄严肃穆的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汉白玉塑像矗立在环境优雅的校园中。学校本部现有教学班60个,在校学生近3000余人,教职员工20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43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青年骨干教师后备人选2名,省青年学科带头人后备人员1名。中级教师79人,占专任教师的70%,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师资力量强,有一支师德高、业务精、作风硬的教师队伍。学校有省特级教师及后备人选各一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后备人员一名,省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后备人选两名。全体教师同心协力,团结和谐,使教育教学质量的巩固和提高有了充分的保证。学校教育科研成果累累,艺体教育成效显著,教育教学成绩名列大市前茅,稳居全翠屏区第一。是全区“对外窗口、对内示范”龙头学校。
校址变迁
1911年,赵清煕与李正伦自筹经费租佃毛狮街(现学盛街)裴家院子创办“宜宾女子师范学堂”,后迁往府文庙,不久因该庙祭祀需用,更因社会封建势力以“女子入圣庙有辱圣贤”为由而极力反对,学校乃于1917年春,肖云宜宾城西南隅旧都司署现女学街校址。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五月,为避日机空袭,学校疏散于宜宾城40华里的柏溪镇(今宜宾县城),培建万寿宫和慧光寺两所破庙的临时校址。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秋,又迁回女学街原校址。
办学历史
宜宾市二中由前清爱国知识分子赵清煕先生,创办于1911年,始名为“宜宾女子师范学堂”。
1923年起,由政府办学,学校改名为“宜宾女子中学”,1926年更名为“宜宾市立女子中学”。
1936年与宜宾县男中合并,成为“宜宾县立初级中学女生部”。
1941年又复名为“宜宾县立女子初级中学”,1944年增办高中,更名为“宜宾县立女子中学”。
1949年解放,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
1950年,川南行政公署决定停办高中,又复名为“宜宾县立女子初级中学”。
195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决定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
1962年停办高中,将高中部并入宜宾市三中。
1971年恢复招收高中班,1982年九月经宜宾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恢复为高级完全中学。
1992年,宜宾地区调整招生布局,学校暂不招收高中班。
1998年六月,翠屏区人民政府决定宜宾市二中和宜宾市十五中合校。
2001年,确立学校精神“漫漫求索,永逐真知”。
2014年9月,宜宾市二中在南岸招收第一届新生,校址在南岸西区大湾路7号。
参考资料
宜宾市第二中学.宜宾市人民政府.2024-03-18
宜宾市第二中学校.宜宾市人民政府.2024-03-18
二中新闻.四川教育在线.2024-03-18
目录
概述
学校历史
办学简介
学校成就
目前状况
设施环境
校址变迁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