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逸飞(原名马照、马阳生),
汉族,生于1905年11月16日,
盐津县县城人,少将军衔,曾任军参谋长,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
人物生平
马逸飞(1905年11月16日~1997年9月18日)自幼秉承家教,勤奋好学,1912年至1919年在
私塾和
盐井小学读书,191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第二中学(昭通中学)读书,1924年至1927年就读于云南省高等师范学校攻读理科。期间,云南局势动荡,生存生活艰难,适逢云南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纷纷投入到这一场运动之中,马逸飞于迷蒙中看到了一线希望,马逸飞参加“云南青年努力会”,学习和宣传
孙中山的理论及国民党一大宣言,宣传国民革命等。1926年3月下旬,在共青团云南特支的领导下,
昆明市学生代表大会第一次大会召开,昆明地区12所学校的代表参加了大会,会上成立了云南学生联合总会,马逸飞担任学联执委主席。经
李鑫、赵师孝介绍,他于1926年12月加入共青团,并于192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云南“二六”政变后的2月20日,龙云、
胡若愚、
张汝骥、
李选廷四军长在云南宜良召开改组省政府协商会议。中共云南特别支部派
吴澄、马逸飞、谢辅忠、杨静珊、张增智等,分别代表省教育会、省学联等群众组织列席会议。四军长会议之前有一个智囊团先行会商,马逸飞等人参加了智囊团会议,提出了建立人民代表制度等意见,胡若愚等人并不采纳。会后马逸飞等人组织了几天的街头演讲,以示抗议。
同年3月1日,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成立,建立了几个运动委员会,马逸飞任学运委员会负责人。后来学运工作由共青团领导,马逸飞成为团内学运委员。5月30日,云南学联召开了全省学联代表大会,成立了全省学生联合会和省会学生联合会,选出全省学联执行委员9人,候补委员4人,选举马逸飞为全省学联执委主席。
“八七”紧急会议后,党组织决定把一些党员分散到工厂和农村中去,马逸飞被派到
云南省工作,在
蒙自市发展了不少农协会员,与其他同志一道在小东山、草尼皮、小塘子、
倘甸镇和城区等地发展了五个据点的党团组织,曾在阿加良组织了一次暴动,但没有成功。
1928年1月,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后,马逸飞被省临委派到蒙自组织农民运动,先是和黄明俊一道去弥勒创建党组织,因无法联络到当地同志而辗转到蒙自。后又派去
个旧市协助
李鑫工作了一段时间,黄明俊牺牲后,党组织又派马逸飞到蒙自负责
查尼皮一带的工作,发展了众多农协会员,并在小东山周围组织了5个党团组织。迤南的很多村寨是马逸飞最熟悉的,那里留着他的足迹,留着他的青春。经常徒步往来于小东山、查尼皮、
长桥海、大屯海、余家寨、灰土寨、大红寨、小红寨等少数民族村寨,指导地下党活动和农协会活动。在查尼皮工作期间,他曾到戈姑至
屏边苗族自治县山顶上的几户苗家居住,到加衣至老寨、
杨柳河至老寨一带村寨做地下党的宣传联系。负责地下党宣传和联络工作的马逸飞,第一次刻腊板就是刻
王德三编写的《苗夷三字经》,在蒙自小东山村王大妈家刻印。
1930年底,省委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省临委领导同志大都已牺牲,其妹马冰清也在狱中。此时担任蒙自中心
县委书记的马逸飞和4个工作干部与组织失去联系,在马关八寨召开会议,决定分散寻找党组织。马逸飞向在
四川省成都读书的赵师孝求援离开
蒙自市到四川。1931年8月14日,
盐津县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
洪灾,马逸飞老家房屋荡然无存,无家可归,也无法筹措路费继续寻找党组织,加之发生
九一八事变,因此留在四川参加了军阀部队。
1932年,在成都国民党24军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33年9月,在国民党45军4师3旅(
金堂县青翰南旅)任
中尉排长;1936年4月,在成都国民党中央军校成都分校学习。1937年9月,被派到上海国民党87师468团参加抗战。无奈
中国国民党部队溃不成军,马逸飞脱离部队只身到了
武汉市,由何象尧告知通过黄洛峰找到了党组织,将与党失去联系几年的情况作了详细交待。
1939年3月,经
罗炳辉同意,马逸飞到滇军184师任师参谋长,少将军衔。10月随同184师参加
武汉会战。1943年9月,马逸飞到重庆
陆军大学特七期学习,即将毕业的1946年2月,南方局派
黄洛峰通知马逸飞,要求回原部队工作。3月15日,马逸飞离开
重庆市时,已知部队将调
东北地区打内战,3月底到海防归队时认识了到任不久的新师长
潘朔端。184师从
越南海防乘船出发,一周后到达
葫芦岛市登岸,驻防
鞍山市、
海城市、
营口市等地。5月23日黄昏,
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进攻鞍山,25日鞍山解放。5月28日晚,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所属部队向海城发起攻击。国军184师连夜开会,在师长
潘朔瑞决心起义的倡导下,师部立即统一了意见:举行起义。午夜1时,师长潘朔端将参谋长马逸飞派出,前往民主联军第4纵队指挥部,进一步协商起义事宜。马逸飞在东北民主联军四纵前指见到了韩先楚司令员,说清184师的情况,韩司令当即表示欢迎起义,并要指示184师在30日晨6时带队伍出城,到析木城待命。
5月30日晨,按照双方协定,184师师长
潘朔端率第184师师部直属队及第552团2700余名官兵撤出
海城市,由
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0旅28团护送,向解放区析木城开进,正式宣布起义。
6月1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184师扩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一军,辖184师和一个独立混成团,军长潘朔端,参谋长马逸飞兼任三支队队长。起义后,马逸飞要求重新入党,10月,被批准成为共产党员。
1948年3月,马逸飞担任
吉林省吉北分区司令,后来担任解放军156师副师长,1949年6月,随四野15兵团43军156师接替二野四兵团13军37师的防务工作,进入
南昌市兼任南昌军分区副司令员,分别在靖安山区和
鄱阳湖进行艰苦的剿匪斗争。
云南省起义后,马逸飞调回云南。
解放后
1950年,昆明军管会成立后,担任交通接管部主任,后担任交通厅副厅长。1958年春任
昭通市农业考察团副团长期间,向昭通地委书记王子贤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陡坡开荒,
水土流失严重,三天不下雨干旱,三天下雨成为洪水灾害,应该退耕造林。二是昭通地区还有七个县不通公路(只有昭通、
鲁甸县、
镇雄县三县通公路),应速修公路。王子贤同意这两个建议,并立即指示各县25%以上
坡地退耕还林;各县公路修建也同时动工。1961年,马逸飞在为省经委考察地县需要什么机械产品时,回到
盐津县,亲自勘测盐津大桥桥位后,决定修建盐津大桥(东风大桥)。文化大革命期间,马逸飞被下放到农村,文革后回单位任副厅长、顾问。先后担任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1985年离休,1997年9月18日病逝于
昆明市,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