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姓
中国姓氏之一
芦姓,中国姓氏之一,未被收入《百家姓》。据2015年数据统计,芦姓在中原地区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中居115位。
芦姓来源主要有,其一,出自姜姓,齐桓公之后。齐桓公之后有以芦蒲为姓者,后改单姓芦。其二,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据《魏书》及《太平图话姓氏综》所载,北魏时改代北莫芦氏为单姓芦,今瑶族、苗族、朝鲜族等均有此姓。
芦姓郡望有河南郡,堂号有河南堂。芦姓历史名人有明朝金吾后卫前所千户芦才兴、清代乾隆进士芦荫文。据2019年出版的书籍《根在河南 豫姓探源》中资料显示,芦姓人口近57万,大约占全中原地区总人口的0.042%,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省河北省三省,其次分布于黑龙江省山西省江苏省辽宁省四省。其中,河南为芦姓第一大省。
基本介绍
芦(lú)姓,中国排行第一百一十五位的姓氏。
详细字义
◎芦
芦lú
〈名〉
(1) (形声。从,卢声。本义:草名。芦)
(2) 芦菔,似芜菁。今作青萝卜 [沙窝萝卜]
芦,芦菔也。——《说之解字》。段注:“今之萝卜也。”
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方言》三
(3) 又如:芦萉(萝卜皮的别名。又名萝卜)
(4) 芦苇 [reed],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茎中空,可以编帘子,盖屋顶。又名“苇子”。如:芦汀(生长着芦草的水边);芦田(清代称在长江等河湖沿岸,只适合种植芦苇的低洼地);芦衣(用芦花为絮所缝制的衣服);芦灰(芦苇烧成的灰。相传女娲氏堆积芦灰以防止泛滥的洪水)
姓氏起源
源流一
出自姜姓齐桓公之后。齐桓公之后有以芦蒲为姓者,后改单姓芦。
源流二
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据《魏书·官氏志》及《太平图话姓氏综》所载,北魏时改代北莫芦氏为单姓芦;今瑶、苗、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齐桓公(公元前716—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前685年—前643年在位。他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奋发图强。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北伐山戎,南抑强楚,勤王平乱,救卫存邢,经过九合诸侯,不断树立盟主威信,扩大国家的军事实力,首开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局面。其后有以芦蒲为姓者,后改单姓芦,他们尊齐桓公为芦姓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据《姓氏考略》和《郡望百家姓》所载,芦姓郡望有一,乃河南郡。郡望指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世居某郡之望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的产物。即为了标明自己出身大族,祖先显贵,家族人丁兴旺,亦为了作为自己晋升或入仕之本而产生。由莫芦氏改姓而来的芦姓人得姓于北魏首都洛阳市,是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产物,也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由于洛阳原由河南郡河南县管辖,这便是芦姓以河南为其郡望堂号的原因,并使之成为古今芦姓人使用的唯一郡望。历隋唐经宋元,芦姓除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之中心外,还向西北、华南等地迁徙。元末明初,由于红巾军起义,瘟疫肆虐,军阀纷争,另外再加上朱棣靖难之役等导致北中国人口锐减,大明甫定江山,即从山西移民,芦姓作为明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湖北、北京等地。清康乾年间以后,伴随闯关东走西口的风潮,有冀、鲁之地的芦姓和三晋之芦姓入迁东北三省和内蒙等地。一九四九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时,有芦姓随之赴台。解放后,伴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军垦西北、农垦、开发北大荒,逃荒等原因,芦姓人在全国分布之地渐广。如今,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甘肃省多此姓,上述两省之芦姓约占全国汉族芦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三。另外,此姓在湖南省山东省、湖北、广西壮族自治区、山西等省亦多见。
郡望堂号
河南郡——治所在洛阳市(故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南洛河伊河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黄河以北原阳县等地。
堂号:“河南”等。
宗族特征
1、芦姓与卢姓来源基本相同。据《魏书·官氏志》所载,芦蒲氏改单姓芦后,因当时崔、王、卢、谢为名姓,故芦姓有去掉草头为卢姓者。
2、芦姓历来名人稀少,这与其当代姓氏排行顺序似有抵触。
芦姓名人
芦才兴
芦才兴,商河县人,明代金吾后卫前所千户
芦荫文
芦荫文,山东德州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二十七名。
芦苗
芦苗,山西沁源人,1938年入党的老中共党员,曾任中共晋华纺织厂委员会书记。
芦宇苗
芦宇苗,女,1973年8月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民革党员,文学博士,副教授,徐州工程学院教师。
芦哲峰
芦哲峰,诗人,占星师,星座姓名学创始人。男,197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市,现居沈阳市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灵魂深处有个鬼》,随笔集《醉爱红楼》,占星学专著《星座姓名学》。主编《新诗经》《这里的诗》。
芦淼
芦,男,197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和法学硕士,著名女性作家毕淑敏之子。曾任教于北京市第四中学,也曾任网站高管,现就任于中国青年出版社。爱好广泛,包括旅游,摄影,写作。曾于2008年5月13日至2008年9月4日乘坐日本“和平号”游轮环游世界,共计52311公里,成为中国大陆首次航海环绕地球旅行的公民之一。
芦天林
芦天林,山西阳城人,主任医师,是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1984年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著有《流行性乙型脑炎虫媒病毒学调查》等。
芦克强
芦克强,交城县人,1989年曾任太原化学工业公司副经理。
芦振中
芦振中,河南巩县人,高级工程师,曾任清华机械厂总工程师。(以上四例摘自《山西名人大辞典》)。
芦登全
芦登全,山西平陆人,当代美术家。曾入选《中国当代诗书画人才博览》。
芦连清
芦连清,工程师,男,宝坻区人,1954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发明旋转滤水网专利号:98203685.X发明简况:1992年开始对旋转滤水网进行广泛调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使现有的旋转滤水网设备在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共同合作设计出新型的旋转德水网。新型的旋转滤水网在整体布局上设计为双侧轴向进水,网内进水、同外出水,避免了Zh型方式不隔离净水面、污水面的问题。克眼了“T”型方式网体受侧压力大、机械磨损严重的问题,解决了网室内行物堆积问题。设计出旋转滤水网的新型网片,即枣枝型经纬板式插接组合网片和枣枝型蜂巢式插接组合网片,解决了旋转滤水网网面纤维缠绕的难题。设计出旋转滤水网网框间原防护及收污组合板。解决了网椎间隙漏流及污物收取问题,逆进水面冲洗没有死区,网面设计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新型的旋转滤水网在进水方式上是一种突破创新,最终得到满意的水质处理效果。
芦宗正
芦宗正,1941年6月出生,河南部县人,大学毕业,湖北省财贸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主要学术成果:有3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省市厅级奖;有50篇学术论文在中华级和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专长于皮肤病、性病、医学美容的临床工作。任学科带头人,历任省市皮肤科学会,中西结合学会,美容学会委员,任《华中医学》、《皮肤病与性病》等杂志编委。
芦春胜
河南开封人,是开封盘鼓这门手艺的继承者,曾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庆等制造过盘鼓。
与 卢 渊源
中华卢氏与芦氏、庐氏 同为一家。据考证:
(1)卢氏与芦氏同源。芦氏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五位,人口也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其来源有二:一是出自姜姓,齐齐桓公之后。桓公后裔有以芦蒲为姓者,后改单姓“草”字头芦。二是出自北魏南迁的鲜卑族莫芦氏改为单姓“草”字头芦。根据“草”字头芦氏来源分析,其一,因齐桓公是高傒的堂侄,所以齐桓公后裔“草”字头芦氏与高傒后裔“虎”字头卢氏同属姜姓后裔,二者同源。其二,自北魏南迁的鲜卑族莫芦氏改为单姓“草”字头芦以后,一部分融合到齐桓公后裔的“草”字头芦氏;另有一部分则又将“草”字头芦改为“虎”字头卢,融合到高傒后裔的“虎”字头卢氏。所以,“草”字头卢氏和“虎”字头卢氏同属以姜氏后裔为主脉,吸收融合莫芦氏后裔形成的姓氏,故“芦”与“卢”同属一家。
(2)“卢”与“芦”在古代汉语中是同义词,可通用。
有学者考证,从甲骨钟鼎到石鼓碑版,大篆小篆中的“卢”与“芦”是同一个字。据《辞海》(1979年版)“芦山县”辞条解释:今四川省芦山县,“隋置卢山县,元改泸山县,明改芦山县”。可见古代汉语中“卢”、“芦”、“泸”是通用的;“卢沟桥”辞条解释:“芦沟桥,一称卢沟桥。”“芦汉铁路借款合同”词条解释:清政府与比利时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签订《芦(沟桥)汉(口)铁路借款合同》。然而,爱新觉罗·弘历却有题词为“卢沟晓月”的石碑,至今矗立卢沟桥头。此说明清朝期间“卢”与“芦”仍是通用的。
(3) “芦”由“卢”衍变而来。一是繁体字简化导致的笔误。1949年以前,中国使用的文字是繁体字,人们在书写姓氏时,往往图简便省事,把繁体虎字头“卢”简写成草字头“芦”。20世纪50年代,我国实行文字改革,繁体字“卢”被简化成简体“卢”字,但一些人仍习惯于用草头“芦”,久之成自然,使许多虎字头“卢”氏衍变成了草字头“芦”氏,甚至出现同一族或同一家两个卢(芦)姓。二是芦氏无历史名人,似与芦氏起源时间较早、人口较多不相符。古代文献中无一芦氏名人记载,只在现今网上搜索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惟一一位名人芦荫文,于清乾隆五十四年(一七一六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二十七名,系今山东德州人。据此亦支持芦氏的绝大部分成员,是近代以来因汉字书写笔误由卢氏衍变为芦氏的。
近代以来,有不少芦姓人士呼吁将家族姓氏改回本家姓虎头卢。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流二
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郡望堂号
宗族特征
芦姓名人
芦才兴
芦荫文
芦苗
芦宇苗
芦哲峰
芦淼
芦天林
芦克强
芦振中
芦登全
芦连清
芦宗正
芦春胜
与 卢 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