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青镇
中国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辖镇
洋青镇,是中国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辖镇,位于遂溪县中北部,县城西面,东南分别与本县岭北、前进农场毗邻,西邻界炮镇杨柑镇,东连遂城镇,北与廉江市横山镇接壤。截至2023年,行政区域总面积168.33平方千米,下辖41个村(居)委会,171个自然村,总人口86799人。
洋青镇始建于1701年,为历代基层政权所在地,是全省有名的革命老区。该镇海拔为20~40米,地势平坦,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锅形洼地,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凉,雨量丰富,干湿季明显,降雨时空分布不匀,年平均降水量为1699.6毫米。洋青镇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车路头河、桐油河、桔仔树河、芝兰河及百桔河,并有雷州青年运河主干贯穿全境,灌渠和自然河流纵横交错,有山内水库、南边洋水库等;交通四通八达,境内有渝湛高速公路、国道G325、省道S374、省道S290和县道X682线通过。
历史沿革
1959年建洋青公社,1980年设沙古公社,1983年改洋青区、沙古区,1986年改洋青镇、沙古镇。1996年,洋青镇面积187.7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镇政府驻洋青圩,辖其连、洋青、文相、竹山、客、城榄、文相外、水流、陈屋等10个管理区;沙古镇面积63.6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镇政府驻沙古圩,辖俩塘、芝兰、姓谢、槟榔、古村、桔仔树、团结、胜利8个管理区。2003年10月,撤销沙古镇,并入洋青镇。
地理环境
雷州青年运河主干贯穿全境、灌渠和自然河流纵横交错,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既有适宜种甘蔗、花生的“红土地”,又有适合种水稻、香蕉的“黑泥田”
自然资源
该镇是遂溪县有名的“粮仓”和“甜镇”。甘蔗是该镇的主要经济支柱,2005年 该镇种植甘蔗面积47000亩,亩产5吨多,进厂蔗量23500吨,其中吨糖田面积5000亩,亩产达到了8.5吨。特色农业产品有蚕茧、腌萝卜、无公害外运菜、韭菜、花生油、香蕉等。“沙古腌萝卜”、“陈屋韭菜”已经远近闻名。
行政区划
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府前路1号。
人口民族
位于县境北部,面积159.55平方千米。
秀龙仔村委会:下辖一条自然村秀龙仔村,位于于洋青镇西北方位,距离镇政府约6千米。该村东接古村西村,北靠沈村,西临司马塘村,南为蒲岭仔村。总人口800人
现秀龙仔村委会是2016年1月由原古村村委会下移重构村,秀龙仔村党群组织健全,设有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妇联,团支部,地方武装,治安等组织,村委会现有两委干部4人。共有正式党员16人。
遂溪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洋青镇常住人口为57742人。
经济
全镇有工业企业108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个。洋青糖厂日榨量达6000吨,对该镇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年工业总产值30120万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年加快20个百分点。2005年引进在建项目有:投资500万元的磷肥厂,已于 2005年底建成投产,产值可达到了2000万元;投资400万元、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的淀粉厂,也于 2005年11月建成投产。
农业发展
“亩产吨糖田”建设情况
该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源充足,雷州青年运河灌渠贯穿我镇大部分地区,是运河的主灌区,最适宜种植甘蔗,2006年甘蔗种植面积达56444亩,全镇高产高糖良种就达2万多亩,其中推行“亩产吨糖田”5000亩,是遂溪县重点产糖基地之一。
甘蔗生产现状:
2006年我镇甘蔗种植面积56444亩,预计5.1吨/亩,估产285440吨:其中“吨糖田”5000亩,预计9.5吨/亩,估产47500吨,主要集中在洋青、文相、其连等赤泥地村委会,甘蔗品种为新台糖22、25和粤糖168等良种,主要通过做好高产高糖良种良法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
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及早部署。该年初,根据县统一安排,我镇立足一个“早”字,元旦前就作出规划,成立推行“吨糖田”领导小组,镇长亲自挂帅,任组长,分管农业的领导专抓,由镇农业办和农技站具体抓落实,选好示范片,落实好良种,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等资金的落实。
二、深入发动,落实种植任务。为了确保推广“吨糖田”的顺利开展,我镇采取多种形式对实施“吨糖田”目的、意义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一是开好动员会议,上一年12月20日召开镇、村、自然村三级干部动员会议,要求各级干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做到早计划、早行动、及早组织群众备足良种:二是挂点镇、村干部进村入户逐家逐户进行动员、使实行“吨糖田”这项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三是包干负责,落实任务。把推广“吨糖田”任务分解到镇、村干部身上,并与年终奖金挂钩;四是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把村干部、党员带头推行“吨糖田”作为关键,从干部、党员的身边做起,要求干部、党员带头推行“吨糖田”。
三、抓好进度收集,及时反馈。为了确保推行“吨糖田”工作顺利开展,镇委把推行“吨糖田”作为对镇、村干部“争先创优”一项内容来考核,通过这条措施的落实,增强了镇、村干部的责任意识,镇、村干部都身体力行深入村庄指导帮助,为推行“吨糖田”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
四、管理有力,狠抓田间管理。在种植期,加大了检查指导力度。指导蔗农科学下种,特是把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苗头作为田间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促进了甘蔗的正常生长。通过实施“吨糖田”精细化田间管理和科学施肥,提高了单产,增 加了种蔗效益。
五、科技措施进一步增强。始终把科技措施作为蔗农增产增收的突破口,加大推广力度,示范样板有新起色,全镇共建立吨糖田示范样板500亩,05/06榨季从吨糖田砍运甘蔗的单产和含糖量与普通地块分别高出60%和1.5%,通过实施吨糖田工程,为规模化、规范化、效益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基础设施投入有了新突破,我镇在争取上级配套资金的基础上,投入1770多万元用于蔗区水利、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吨糖田建设,新修蔗区公路60公里,建成吨糖田5000亩,特别是投资400万元和300万元分别建成洋青至沙古以及洋青糖厂至胜利的硬底化道路,为企业拓展原料基地创造了条件。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推行“吨糖田”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小一差”。
“一小”,即推行吨糖田面积和规模小,推广吨糖田面积仅为5000亩,入榨量没有突破5吨,规模效应不突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一差”,即科技措施差,纵向比,科技含量在不断增加,但横向比,我镇蔗糖产业的科技含量,还有差距,2006年虽然加大了投入,进行良种推广和吨糖示范,但新台糖22、25和粤糖168良种和吨糖田面积还是比较小。
洋青镇蚕桑生产基地简介
随着我国蚕桑业实施“东桑西移”计划支持西部开发,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农业立县,工业富县,流通活县,科技兴县的发展战略。位于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遂溪县处于粤西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5度,最高36度,年平均降雨量200mm,我镇土地大部份属于高抗干旱沙质土,PH值在5-7的范围内,适宜热带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对发展蚕桑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蚕桑又是我镇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之一,政府鼓励支持种桑养蚕业,在我镇大力发展种桑养蚕有着深远的意义。
现今,我镇蚕桑种植面积约有1.5万亩。其中团结、胜利村委会是从高州市信宜市迁来的纯移民村委会,由于地处镇的西南部,土壤属沙质偏瘦,但土地平坦,连成一大片,特别适宜发展蚕桑生产。这两个村委会从1985年开始尝试种桑养蚕,取得了成功,从而找到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至今已发展成有6500多亩桑园的蚕桑生产基地,目前这个基地是粤西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之一,年产鲜茧3.2万担,总产值2600万元。由于我镇气候资源等方面的条件较好,蚕茧全年平均质量水平基本达到全国一流,平均上车率95%以上,解舒率68%以上,一茧丝长950米以上,毛折300以下。这两个已涌现出许多种桑养茧专业户和致富能手,如团结村委会的陈世成、李德才、陈松辉等,他们的桑园面积都在25亩以上,种桑养蚕年收入均在10万以上,纯利润在6万左右。
现今这个蚕桑基地群众的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了4000多元,绝大部份家庭普遍都建起了楼房,并添置了摩托车、洗衣机、电视机、燃气炉具等生活设施。村委会与各自然村之间的道路四通八达,基本建有水泥或沥青硬底化村道。现今,这个基地的群众正兴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已完成团结红旗新村和胜利新联村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团结村和东新村等生态文明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交通
镇内交通四通八达,207、广州—南宁公路及渝湛高速公路贯穿境内,是大西南出海、到海南省的黄金大道。全镇171条自然村村村通汽车。
社会
文化教育
从一九九三年开始,该镇连续被评为广东省卫生先进镇。一九九八年被评 为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镇。创办了一批生态文明文明村、文明户,其中团结红旗村、西大塘口仔村被为湛江市生态文明村。全镇有学校40间,其中初中3间,完全中学1间,在校学生14800人,老师695人,幼儿园4间,图书室3个。卫生院3间,医生141人。2008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1148人,占农村人口的90%,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2215人,做到应保尽保
(八)城乡清洁工程成效显著。全镇投入资金10多万元,组织干部群众8000多人次,出动车辆600多台次,对洋青、沙古圩及国、省、县沿线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并建立长效机制。
参考资料
洋青镇.遂溪县人民政府.2024-02-0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农业发展
交通
社会
文化教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