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前身是法学四系,成立于1999年。2006年10月学校更名大学后,根据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决定,正式成立国际法学院。学院成立八年以来,在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和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西部地区
国际法和涉外法律的人才培养中心、教学科研中心、国际法律咨询服务和信息资料中心。学院2002年被评为
陕西省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被评为陕西省“创佳评差”最佳单位,获得
陕西省教育厅和陕西省教育工委联合表彰。
发展历程
一、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系之初,全院教职工19人(教师15人),五年来,学院开拓进院系取、求真务实、广揽人才,加强和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截止2023年,国际法学院具有一支职称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学术研究能力强的高水平研究队伍。45名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4人,取得博士学位的37人,占比82%,博士在读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1人。博士后出站5人,在站博士后2人。学院教师中有半数曾有出国留学、攻读学位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经历,具有较高外语语言运用能力。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高学历人才荟萃、团结协作、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学术队伍。
●院系由建系前原法律系
国际法教研室和经济法系国际经济法教研室合并整合为三个国际院系法学二级学科教研机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教研室),设立国际经济法和世界贸易组织法两个研究中心,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形成了比较国际私法、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和
国际金融法律制度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院系教师担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一人,理事四人;
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一人;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一人、理事两人;
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一人;中国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理事一人;中国航空法研究会理事一人;中国西部大开发法律研究会理事一人;法国经济与法律科学协会理事一人;
陕西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一人。
●三位教师担任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学位评估专家库成员;一人担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库成员;两位教师担任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咨询专家;三人担任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律咨询专家;一人分别担任
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
西安市人民政府和
宝鸡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一人担任西安市人民政府专家决策委员会委员;一人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院系会仲裁员。
●1999年院系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2年和2004年两次被学院选定为博士授权点申报的学科单位。
二、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学术影响和声望不断扩大
●全系教师共出版专著23部,译著4部;在《
中国法学》、《法律科学》、《
比较法研究》等法学核心刊物和其他重要期刊、报纸、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15篇。主编、参编国家级、省级及院级教材及工具书64部。
●院系教师的学术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30余项,其中,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陕西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目前院系教师已承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司法部科研项目一项;国家外专局项目两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五项;院级重点科研项目两项,院级一般项目十三项,院级青年项目两项,校级教改项目六项。
●院系承担和主办全国性和跨区域性学术研讨会三次。(2000年中国入世与西部大开发法律研讨会;2001年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年会;2004年新世纪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发展与完善研讨会)院系承办的2001年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年会(21世纪中国国际私法论坛)获得巨大成功,被学会认为17年以来组织最为周密、学术讨论最为热烈、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学术盛会,为学院赢得了声誉,
克罗地亚驻美大使、国际法研究院院士彼得·萨塞维奇教授首次来华访问并参会。
●院系教职员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努力奋斗、不断进取,多次获得政府和学院嘉奖。教师中有陕西省“三秦学者”1人、“先进工作者(劳模)”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
长安区青年学者”3人,陕西省“青年法学家(优秀法律工作者)”4人,陕西省应急专家库专家1人,国家级学术团体副会长1人、常务理事4人。1位教师被外交部聘为“
南海法律斗争小组”核心成员。学院教师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顾问出席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多人多次在外交部挂职、聘为专家参与国际谈判和法律工作。
●自建系以来,院系共举办
国际法系列学术讲座、报告76场,著名国际法学家、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
武汉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黄进教授;前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著名海商法专家、博士生导师
司玉琢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国际商事仲裁法及海商法专家
杨良宜教授;国际比较法研究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
王贵国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饶戈平教授;首任中国籍WTO
争端解决机构专家、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
曾令良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
肖永平教授;
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丁伟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
周忠海教授和
王传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生导师
陶正华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晓晔教授、台湾
东吴大学杨桢教授等一大批国内著名专家学者都曾来学院担纲主讲
国际法专题,对激发和促进学院教师和广大学生学习和研究国际法的热情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法国
艾克斯莱班—
艾克斯-马赛大学著名
欧盟法专家弗朗西斯·施奈德教授、
加拿大约克大学珍妮特·沃尔克教授、韩国济洲大学金富灿教授、
京都大学未敏永和教授、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沃尔夫冈·舒诺曼教授、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利本教授、
芝加哥大学肯特法学院著名国际经济法学家DavidJ.Gerber教授、德国
慕尼黑大学Joesf院系Drexl教授等10多位外国著名专家教授也应邀来院系访问讲学。
●新中国国际私法理论奠基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法学教育家、
国际法学家、
武汉大学终身教授
韩德培先生受聘学院首位荣誉教授,
黄进教授等11名国内著名学者被聘为学院国际法学科兼职教授。
●院系教师为省政府、人大、法院,全省各地、市政府、人大,各级公、检、法机关、外商投资企业等部门主讲WTO法及中国涉外法律知识70余场;接受
中央广播电台、
陕西省及
西安市电视台就美国撞机事件、炸馆事件、中国入世等专题采访、发表国际法方面讲话、意见30余次,与陕西省电视台合作拍摄《入世大潮》专题片一部,为国家民航总局处理空难赔偿案件发表法律意见2次,为省政府、省委发表咨询意见5次,为省高级人民法院、
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西安
外贸企业协会等部门处理涉外案件发表咨询意见二十余次,发挥了
国际法专业人才服务于政府决策、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学科优势。
三.一流的设施、丰富的专业藏书、培养一流的国际化法律服务人才
●院系现设国际法资料信息中心(中文资料库)和国际法外文资料室(省级重点学科资料室)两个资料库。图书检索设施齐全、功能多样。目前已拥有中文图书资料2000余种、一万余册;国际法专业外文资料448种958册;中文类法律期刊60余种;
香港电台国际法藏书129册;装订历次国际法学术年会论文17册,极大支撑了学院国际法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满足了培养高水平国际法硕士生的需要,也为学院国际法博士点的申报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院系共接受国内捐赠图书54部;接受国外学术机构和学者捐赠图书226册,与韩国
济州国立大学法学院建立固定资料交换关系。
●在本科教学贯彻三创(创新、创造、创业)教育,严谨求学树一流学风,积极扶持和鼓励学生深造和求学,院系99级首届毕业生共97人,67人参加考研,18人被
武汉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国内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迄今为止院系本科生已考取国内外硕士研究生近百人,考取博士研究生一人;四人经参加托福和雅思考试被录取为
爱丁堡大学、法国巴黎第二大学、法国利日摩大学等国外高校留学硕士生。
●院系硕士生培养成绩显著。学院
国际法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有23人考取美国
斯坦福大学、英国
伦敦大学、武汉大学、
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博士研究生,他们当中不少已成为专家、教授、高级律师和政府、司法部门的业务骨干。
●院系为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激发
青年学人的科研热情和学术志向,专设青年国际法学社和《国际法探索》等学生学术社团和学术专刊,为实现三创教育提供平台,以崇高的志向、严谨求实的学风和良好的国际法律业务素质的培养构成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流。目前院系在读的本科生738人。院系正积极与
迪肯大学合作,推动中澳合作培养国际商法硕士的教育项目。
●院系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院系学生参加全国性学术大辩赛4次。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
理律杯WTO法辩论赛、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法庭大辩赛、
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均由院系教师指导和带队参加,获最佳提案奖、最佳组织奖等奖项,为学院赢得声誉。院系组织和训练的我校参加全国理律杯模拟法庭辩论队在2004年第二届全国理律杯模拟法庭辩论赛中荣获团体亚军杯、最佳诉状奖和优秀辩手奖三项大奖,是全国十五个参赛院校中唯一一个荣获两项集体大奖的参赛单位,是我校有史以来参加全国法庭模拟辩论赛取得的最高成绩,为学校赢得了声誉。院系合唱队代表学院参加
陕西省高校纪念建党80周年合唱比赛获
二等奖,参加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获
三等奖,并获教育部、文化部等六部委表彰;院系“走进WTO”法制宣传日活动,被
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念宪法颁布三十周年晚会现场采播,并被
陕西广播电视台公共政法频道报道;院系团总支三次被学院授予“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系党总支被评为“陕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学生中有一人获“陕西省优秀团员”、一人获“陕西省优秀学生干部”,四人获“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称号。一人在
陕西省大学生
中国艺术节书法比赛中获得
特等奖。在学院历届校园艺术节比赛中获得大合唱、舞蹈、健美操、征文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学院表彰。“英语晚会”、“戏剧小品晚会”等活动在校园中引起良好反应。
四。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新的创造———我们向往未来
●扬帆起航,奋力搏击。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坚定信心,不断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我们将以
国际法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依托,以高素质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推进和提高院系教学科研水平,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在学院支持和领导下,为将院系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国际法研究中心、国际法律咨询与服务中心、国际法资料信息中心做出新的贡献。
机构设置
学院领导
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李立
日常办公机构
国际法学院综合办公室
国际法学院教务办
国际法学院辅导员办公室1
国际法学院辅导员办公室2
教研室
国际经济法教研室
国际私法教研室
研究中心
国际经济法研究中心
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中心
比较司法与国际私法研究中心
国际法研究中心
国际法信息与资料中心
论文专著
学院教师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省部级及校级科研课题30项,在《
中国法学》《法律科学》《
法学评论》《
现代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0余部,其中数十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学院在国际航空私法和比较国际私法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居于全国前列。1999年
国际法学科被评为
陕西省重点学科。
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开拓、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近半数教师曾经赴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澳大利亚、
日本、
韩国等国家讲学、攻读学位或进行学术访问。学院先后举办了中国入世与西部大开发法律研讨会、2001年中国国际私法学年会、新世纪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发展与完善研讨会、
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2006年年会等大型学术会议。同时还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访问交流,共举办了国际法专题学术报告会和学术讲座100余场。
在“强化教育、从严管理、重在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宗旨指导下,学生在学习和科研方面成绩突出,本科毕业生中考研升学率在校内居于前列。在英语演讲比赛、学院及省大学生
中国艺术节上均取得优异成绩,在2004年第二届“
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辩论赛中获得团体亚军、最佳辩手奖和最佳起诉状奖三项大奖。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学院将一如既往,在不断完善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加大投入,确保
国际法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的地位,继续办好现有国际法硕士授权点的学科建设,力争在未来的五年内,使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成果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招生专业:法学专业(国际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