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象吾(1899.8.16—1952.4.14),中国著名教育家。河南
武陟县人,博士,教授,
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毕业。曾任
河南大学校长、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和
复旦大学教授。
人物简介
郝象吾,1899年8月16日生,字坤,河南武陟县人,中国基因遗传学理论的传播者、农业育种学专家。1912年考入
国立第五中山大学英文科。1918年公费出国留学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历任
东南大学、开封中州大学、中山大学、河南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曾兼任河南大学理学院院长、农学院院长和河南大学教务长。1943年4月,在极其艰难情况下,发表学术文章《演化倾向与育种方法》。1945年8月,完成专著《演化与优生》。并在校内开设《优生学》课程,是现代中国较早提倡优生的学者之一。1949年下半年,
复旦大学任教。
生平经历
郝象吾,幼时聪颖好学,被誉为神童,从小跟随祖父学四书五经,后进入当时县里惟一的学府——高等小学堂。他学习刻苦认真,专心致志,1912年考入
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一次英文科。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学生毕业后择优公费选送欧美各大学留学。当时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努力学习西方是一条救国之路,因此报名十分踊跃。预校校长
林伯襄提倡新学,对学生要求严格,郝象吾在这个环境中,学习异常刻苦。他除上好基础课程外,还努力学好外语。学习中,他独立思考,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仅外语成绩好,而且国文成绩也不错,他的作文常被当作范文,教师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批有:“眼大于箕,识高于顶”,“令人拍案叫绝”等字句。
1917年夏,
河南省举行公费留学生考试,来自国内各大学及专科的河南籍学生参加了40个名额的激烈竞争,1918年郝象吾成为河南第一批公费派遣欧美留学生。郝象吾在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刻苦钻研生命科学,对
查尔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孟德乐和
路易斯·摩尔根的遗传学说等生命科学广泛涉猎,为今后从事专业教学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22年获得
加利福尼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他从美留学归来,家乡群众唱4台大戏表示庆贺,并专为他修建一座牌坊名曰“博士第”。郝象吾归国后这位归国博士没有辜负家乡的期望,为了实现当初立下的“科学救国”的理想,为国家培养人才,郝象吾于1922年到河南农业专门学校(后为
河南大学农学院)工作,年仅23岁的他成为当时大学里最年轻的教授,不久便担任农科主任,并兼任农艺系主任,讲授“遗传育种”课。1930年9月,河南大学正式命名,改文、理、法、农、医五科为五个学院,郝象吾相继担任第一任农学院院长及理学院院长。他认为,理学各科建设的重点在于完备仪器设备和聘请名流教授;
农学各科重点在于有较好的实习实验场地、工具设备。在他的精心策划和百般努力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河南大学农学院已在开封南关建设一个占地700多亩的农艺、果林、畜牧基地。他所讲授的“遗传学”被规定为农学院各系学生的必修课程。
1927年,北伐军进入
开封市,
河南省政府在开封成立,
冯玉祥先生任河南省主席,他非常支持大学教育。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一些成员也随军到了开封,由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开封分会决议,将河南省农业专门学校(1913年建立)和河南省法政专门学校与中州大学(今
河南大学)合并,成立开封中山大学(今河南大学),委任
张洪烈为校长。郝象吾先生担任农科主任,并兼任农艺系主任,亲自讲授《遗传育种》课。他教学管理甚严,指定农专并入本校的学生为充实基础学业,必须选修仇春生先生所授的大—英文和
黄敦慈先生所授的解析几何。
1930年9月,河南大学正式命名,改文、理、法、农、医5科为5个学院。郝象吾先生任农学院院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河南大学开始了8年的流亡生活,河南大学迁至河南鸡公山、
镇平县、
嵩县、潭头、
荆紫关镇、陕西宝鸡、
汉中市等地办学,郝象吾在这八年中,曾兼任河南大学教务长,参与学校的领导。学校每到一个地方,他总是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使师生尽快安顿下来,迅速开学上课。因此,抗战期间
河南大学教学科研活动照常进行,年年招生,年年有毕业生。河南大学从潭头撤出时,为了保存遗传学实验的重要材料——
果蝇的生命,他把果蝇装在小盒中,带在身上,用自己的体温保存果蝇。学校到达荆紫关后,郝象吾借用当地小学校舍并租赁民房,加紧搜罗散失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使学校尽快复读。他还发起举办学术讨论会,请知名教授就相关专业作学术报告。
1945年底,流亡八年的河南大学回到
开封市。郝象吾仍兼教务长,负责教学行政工作。。可以说郝象吾是
中原地区现代最早提倡优生的学者之一。
1948年6月,
河南大学搬迁到
苏州市,12月,
姚从吾校长辞职。师生推举郝象吾、
马非百、
张静吾组成“三人小组”,郝象吾全面负责,以维持河大局面。1949年3月“三人小组”集体辞职。1949年下半年,时任
复旦大学校长的
陈望道聘请他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他努力学习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认真教好专业课程,并且开始自学
俄语,以便更好地学习掌握
伊万·米丘林的有关理论,不到两年已能阅读俄文科技书籍。
1952年4月,郝象吾突发
脑出血,经抢救无效,于14日逝世于
上海市。
学术著作
1934年1月,学校为推动科研工作,反映学校最新科研成果,创办了综合性刊物——《
河南大学学报》。郝象吾先生在第1卷第1期上发表文章《永久文化与优生运动》,是最早提倡优生优育的人,他的这一见解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943年4月,在极其艰难情况下出版的《河南大学学术丛刊》刊登了郝象吾的学术研究文章《演化倾向与育种方法》。
1945年,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致使物价暴涨,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他对时局陷入了困惑,在这一段时间里,除了教好自己的课程外,还埋头撰写《演化与优生》一书,宣传
查尔斯·达尔文进化论,分析观察研究优生优育对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当时不具备出版条件的情况下,油印数百册以应教学之需。这一时期,他在《
河南大学学报》上发表《永久文化与优生运动》、《有机演化与宇宙程序》等论文,并在校内开设过“优生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