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河镇(英语:Alihe Tow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下辖镇,也是国有大型二档
森工企业阿里河林业局与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北部,东与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加格达奇区为邻,南与
乌鲁布铁镇相接,西与
托扎敏镇接壤,北以
伊勒呼里山为界与黑龙江省
呼玛县毗邻。截至2021年末,阿里河镇辖区总面积4541.4平方千米,
户籍人口42304人,下辖5个社区和4个村,镇政府驻阿里河镇平安社区。
阿里河镇地处
大兴安岭南麓
嫩江市西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可分为低山区、丘陵区和河谷平原。气候属于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
降水稀少,气温多变;夏季温和,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剧烈,霜期较早;冬季漫长而严寒。1958年,
鄂伦春自治旗政府驻地由
小二沟(今
诺敏镇)迁至阿里河。1959年3月,阿里河镇成立,同年4月1日,阿里河林业局成立。1969年8月1日,阿里河镇划归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管辖。1979年7月1日,阿里河镇重新划归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1983年,阿里河镇东部设立齐奇岭乡。1990年,
齐奇岭乡撤销,齐奇岭村重新划归阿里河镇,其余地区划入大兴安岭地区管理。
2015年,阿里河镇人均纯收入21400元。全镇共有耕地53985亩,主要以种植大豆、杂豆、土豆、滑子菇,养殖肉牛、肉羊为主。截至2021年末,阿里河镇有工业企业34个,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阿里河镇有铁路伊加线、嫩林线过境,设
阿里河站、
齐奇岭站;公路则有111国道过境。
阿里河地区有
嘎仙洞、拓跋鲜卑民族园、达尔滨国家森林公园、阿里河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2012年,阿里河镇被环境保护部评为“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2014年,入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的“
全国重点镇”名单。
名称由来
阿里河镇以少数民族
鄂伦春语命名,由途经该区域的主要河流阿里河而命名。阿里河镇在
自治旗北部阿里与
甘河交汇处。阿里河为鄂伦春语,磷火之意,通俗解释为“有鬼的地方”。阿里河北依伊勒呼里山,南临甘河,水流湍急,纵贯镇区东部。夏季无风夜常有
甲烷自燃现象。
历史沿革
1958年,
鄂伦春自治旗政府驻地由
小二沟(今
诺敏镇)迁至阿里河。1959年3月,阿里河镇正式成立。同年4月1日,
阿里河林业局成立。
1969年8月1日,阿里河镇划归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管辖,阿里河镇随之隶属黑龙江省。
1979年7月1日,阿里河镇重新划归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里河镇随呼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阿里河镇东部地区被划出设立齐奇岭乡。1990年,
齐奇岭乡撤销,将齐奇岭村重新划归阿里河镇,其余地区划入大兴安岭地区管理。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阿里河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东北部、
大兴安岭北段,地处北纬50°34′~50°36′、东经123°42′~123°45′之间。东与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加格达奇区为邻,南与
乌鲁布铁镇相接,西与
托扎敏镇接壤,北以
伊勒呼里山为界与黑龙江省
呼玛县毗邻。截至2021年5月,全镇总面积4541.4平方千米,镇区面积16平方千米。
气候
阿里河镇属于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以下特点:春季多风,
降水稀少,气温多变;夏季温和,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剧烈,霜期较早;冬季漫长而严寒。多年平均气温为-0.3℃,1月平均气温-2℃,极端最低气温为-42.5℃(1993年12月21日);7月平均气温为19.3℃,极端最高气温为40.5℃(2010年6月24日至25日)。最低月均气温为-40.3℃,最高月均气温为37.2℃,平均气温年较差为36℃。
阿里河镇的生长期年平均为95天,无霜期年平均为105天,最长可达130天,最短为8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5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550.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43天,最多为56天(1984年),最少为33天(2004年)。极端年最大降水量为866.8毫米(1998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为353.3毫米(2007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月至8月,以7月降水量最多。
地形地貌
阿里河镇坐落于
大兴安岭南麓
嫩江市西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类型包括低山区、丘陵区和河谷平原。镇内最高峰是位于伊山林场的
伊勒呼里山,海拔892米;最低点位于
齐奇岭村东南的
甘河岸边,海拔399米。
水文
阿里河镇境内的河道属嫩江流域,流域面积为3466平方千米。主要河道包括甘河和
阿里河,总长度为617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是甘河,从西北至东南贯穿全境,长度为140千米,年均流量达到115立方米/秒,其主要支流有阿里河和
克一河镇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1年,阿里河镇有耕地面积4.4万亩;林地面积460.74万亩。
药材资源
阿里河镇有中药材300余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草药有防风、黄苓、龙胆草、
秦艽、
兴安杜鹃等。
生物多样性
阿里河镇境内有天鹅、鸳鸯、
马鹿、
驼鹿、
亚洲黑熊、
貂熊、
猞猁等;三类保护野生动物有
雪兔、
伶鼬、
大鸨、
水獭亚科、
花尾榛鸡、
黑嘴松鸡、
白鼬等野生动物15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类野生动物35种。阿里河镇拥有林地46.1万亩,有野生植物270种。
自然灾害
阿里河镇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干旱、低温冻害、
霜冻、洪涝、雷击和冰雹等。其中,洪涝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间。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88年8月8日,造成阿里河地区
齐奇岭和
昆仑山脉共计2万亩土地绝收,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万元。
2011年,阿里河镇自然灾害受灾人口31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00亩,救灾支出14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末,阿里河镇下辖5个社区、4个村。镇人民政府驻
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平安社区。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11年末,阿里河镇总人口4825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8219人,城镇化率96.07%。另有流动人口2255人。总人口中,男性24494人,占50.76%;女性23757人,占49.24%;14岁以下8967人,占12.57%;15-64岁35192人,占79.37%;65岁以上4092人,占7.36%。2011年,人口出生率4.14‰,人口死亡率10.6‰,人口自然增长率-0.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8人。
截至2021年末,阿里河镇户籍人口有42304人。
民族
2011年,阿里河镇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29593人,占61.33%。有
鄂伦春族、鄂温克、
达斡尔族、蒙古、回、满等12个少数民族,共18658人,占38.67%。阿里河镇是鄂伦春族的聚居地,截至2019年末,鄂伦春族7000余人口中,该镇有约5000人。
语言
鄂伦春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鄂伦春语属
阿尔泰共和国语系-满
鄂温克族语支,无方言差别。鄂伦春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解放前有少部分人学过满文、
日语和俄文。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以及汉语的普及,很多
鄂伦春族青年已经不会讲本民族语言。
经济
综述
2011年,阿里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2015年,阿里河镇人均纯收入21400元。全镇共有耕地53985亩,以种植大豆、杂豆、
阳芋、滑子菇,养殖
肉牛、
肉羊为主要收入来源。
第一产业
2011年,阿里河镇的耕地面积达到4.4万亩,林地面积为460.74万亩。农业总产值达到2506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4%。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年产粮食达6500吨,其中小麦产量为125吨。
畜牧业方面,主要以生猪、羊、牛和家禽为养殖对象。2011年,阿里河镇饲养生猪数量为6038头,年末存栏为5124头;羊饲养量为5039只,年末存栏为5647只;牛年末存栏为1107头;家禽饲养量达到1.2万羽,上市家禽为0.2万羽。畜牧业产出方面,2011年生产的肉类总量为43吨,其中包括猪肉30吨、牛肉10吨和羊肉3吨;禽蛋产量为12吨,
牛奶产量为50吨。畜牧业总产值为800万元。
2015年,阿里河镇共有耕地53985亩,以种植大豆、杂豆、
阳芋、滑子菇,养殖
肉牛、
肉羊为主要收入来源。
第二产业
2018年,阿里河镇有工业企业28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
截至2021年末,阿里河镇有工业企业34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
第三产业
2018年,阿里河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
截至2021年末,阿里河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阿里河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390人,专任教师44人;小学4所,在校生1424人,专任教师35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4所,在校生1049人,专任教师43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健康
2011年,阿里河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781人,参合率99%。
鄂伦春自治旗人民医院位于阿里河镇文化街30号,创建于1952年,是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爱婴医院、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已发展成为一所融医疗、教学、预防为一体,医院总建筑面积16323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阿里河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资源共享室1个,图书室1个,藏书1669册。
社会保障
2011年,阿里河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359户,人数9127人,支出2423万元,比上年增长2.17%,月人均216.2元,比上年增长3.8%;城市医疗救助18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04人次,共支出1.02万元,比上年降低5.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0户,人数291人,支出32万元,比上年增长23%,月人均114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人,支出1.4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医疗救助7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4人,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4万元,比上年增长10%。2011年,参加城镇居民基本
医疗保险0.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
2023年,阿里河镇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参保975人,新增低保162户289人;完成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7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8户。设立“信访代办点”,代办群众诉求39件次。
交通
公路
阿里河镇公路有111国道过境,境内长93千米。
铁路
2011年,阿里河镇有铁路伊加线、嫩林线过境,伊加线境内长88千米,为宽轨铁路,设
阿里河站、
齐奇岭站,通往
海拉尔区方向;其中
阿里河站为三等站,日均有1列客车停靠,其中快车有K7098次,阿里河火车站日客运量300人次,年货运吞吐量6.77万吨。客运量10.95万人次。
人文
阿里河镇是
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镇,政治、文化中心,是
鄂伦春族的主要聚居地。该镇以拓跋鲜卑民族文化为特色,有
北魏的发祥地
嘎仙洞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古迹
嘎仙洞位于
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处,是
鲜卑族人的发祥地。“嘎仙”是
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鲜卑族是
中原地区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中国北方。就是居住在嘎仙洞的拓跋鲜卑部落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1980年在洞内发现北魏
太平真君四年(443)祝文刻辞,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
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十大历史名胜之一,2016年被授予内蒙古名片优秀文化旅游景区品牌。
饮食
鄂伦春族的食物主要是野兽肉,其中最多的是狍子肉,其次是鹿、犴、熊和
野猪肉。食肉方法很多。如:
"席拉兰"(烤肉),把肉插在棍上放篝火旁烤。
"阿斯根"(生吃),主要是生吃狍、鹿等的肝、肾。
"库呼乐"(晒熟肉干),"阿素"(杂花莱),将抱肺、抱
里脊、狍头肉煮熟切丝,用抱脑浆拌,并加野葱花和食盐等,这是他们招待客人的佳肴。
食鱼的方法有:
烤鱼,把鱼插在木棍上放火上烤,烤熟后刮鳞,去掉内脏后食用。
水煮,去鳞、开膛,切成小块后放在水里煮,熟后蘸盐水吃。
晒鱼干,有两种:一是煮熟晒,一是生晒。
过去
鄂伦春族也大量采集野菜和野果。采集最多的野菜是“昆毕”(柳篙芽),采来晒干,以备冬季食用。可以用柳蒿菜烤野兽肉,缺乏食物时也可熬柳蒿菜充饥。还大量采集野果,其中采集较多的有稠李子,可以用它和米放在一起
熬粥。采集的
榛子,
红松果很多,以备缺乏食物时食用。清中叶以后,鄂伦春族和周围农业民族接触多起来,他们用猎品换取一部分粮食。用粮食做粥、干饭,也用面粉做
面片、炒面。还把和好的面做成圈或饼在火上烧烤。
鄂伦春族的饮料种类不多,夏天喝泉水,冬天化雪水喝;茶叶输入前,有些人泡小黄芪叶当茶喝,后来
砖茶输入进来,主要是喝砖茶。夏天也用
桦树汁解渴。还用
马奶制酒饮用。白酒输入后,主要饮用白酒。
解放以后,
鄂伦春族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由猎业转向发展多种经济,兽肉减少了,粮食类食物已成为主要食品,兽肉成为副食了。就是获得了狍肉之类,除传统吃法外,还能用它进行炒、馏、烤等,制做得比过去更精细。
习俗
篝火节
“篝火节”是鄂伦春族唯一的传统节日。经
鄂伦春自治旗自治旗人大常委会批准,每年公历6月18日为鄂伦春民族篝火节。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古伦木沓
古伦木沓为
鄂伦春语,意为祭祀火神,古伦木沓节是
鄂伦春族祭祀火神的节日,也是鄂伦春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
虔诚的
鄂伦春族人身着盛装,高唱迎宾曲,迎接远方的客人,拉开古伦木沓节的序章。鄂伦春族人身着夺目炫彩的传统服饰,唱出展现民族风情的一曲曲动听的歌谣。《大雁飞歌声扬》《新鄂伦春小唱》《心中的森林》等民族特色浓郁的曲目,向人们展示了迷人的鄂伦春民族风情;富有民族特色的《鼓舞》《斗熊舞》,充满了原始气息,表现出鄂伦春族人坚韧勇猛的性格;
口簧琴演奏《春天》深远悠长,载着人的心灵驶向音乐深处。热情豪迈的舞蹈,高亢清透的歌声,唇齿间涌动出的曼妙的琴声,十八站的人民倾情集会,升腾着内心的激情,发出建设美好家乡的铿锵誓言。
风景名胜
阿里河地区山水、森林、野生动植物等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含
拓跋姓鲜卑石室旧墟
嘎仙洞、拓跋鲜卑民族园、达尔滨国家森林公园、阿里河森林公园、、
库图尔其广场和
布苏里北疆军事文化旅游区等旅游景区。
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
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是以嘎仙洞森林公园为重点规划区,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嘎仙洞为依托而建设的文化园。园区距
阿里河镇区9公里,规划总面积158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16平方千米。国家3A级景区。由
库图尔其广场、大祥瑞寺、
嘎仙湖、团结抗战胜利纪念碑、乌力楞民俗村等景点组成。
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
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地处
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区45公里处,总面积248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8%,被称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云的故乡、河的源头”,享有“中国最具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特色婚纱摄影旅游目的地”之美誉。2017年被绿色时报评为“中国森林氧吧”,2018年被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相思谷森林特色小镇”。公园内有相思谷、
仙子湖、天书岭、
昆仑山脉、
腾冲云峰山、
伊勒呼里山、冰雪游乐场七大景区。原始生态环境中的亿年冰石河、远古彩绘
岩画、距今200至300万年
第四纪冰川遗迹、高山盆景、岩石古树、空中花园等景观。
库图尔其广场
“库图尔其”
鄂伦春语为“有福气的地方、吉祥宝地”之意。库图尔其广场始建于2006年7月,占地15.36万平方米,广场建有5座
鄂伦春族民族“仙人柱”式浮雕墙及9个雕有蛇神、风神、鹰神等图案的图腾柱;整个场地从空中鸟瞰,是鄂伦春民族
白桦盒盖的图案。
相思谷原始林风景区
相思谷位于
阿里河镇南43公里处,占地1180公顷,拥有620公顷具有寒温带特色的原始森林,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现该景区辖区有鄂论春风情园、鲜卑山庄、原始生态观赏园、乳泉溅等四个景观功能区,在这里可以看民族歌舞、品风味小吃,全羊大席,乘森林小火车或骑马、骑自行车观赏生态,采野果山珍等。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是
呼伦贝尔市第一座博物馆,2A级景区,“
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国十大陈列精品”
提名奖和“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鄂伦春民族博物馆新馆落成,建筑面积2280平方米,新馆以
鄂伦春族游猎文化陈列为主。共分为8个展厅,展厅内陈列了大量鄂伦春民族珍贵民族和历史文物,还原了多个实物立体场景,多角度、全方位展现鄂伦春民族的风俗传统、发展历程及文明成果。馆内又新设有临时展览4个,分别为《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演绎厅》《科技体验厅》《拓跋鲜卑民族历史文化展》《鄂伦春自治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地名述略.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