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奇岭位于
嫩江市上游
甘河北岸。是
大兴安岭深处一座绚丽的小村镇。齐奇岭为
鄂伦春语,“矗立的山峰”之意。齐奇岭1990年前设乡级行政单位,后来撤消改村,人口数为千人,居民皆为从全国各地移民至此,民族以
汉族为主。齐奇岭村是
阿里河镇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452户,1468人,共有耕地面积11500亩。
“齐奇岭”是
鄂伦春族音译,意为“矗立山峰”。齐奇岭村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东部13公里处,曾是
乡级行政区,1990年撤乡设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3º51′,北纬50º32′。齐奇岭村交通十分便利,东距
加格达奇区20公里,西距阿里河镇13公里,省道301线,
伊加铁路穿境而过,辖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452户,1468人,共有耕地面积11500亩,其余耕地90%以上都是
河套平原低洼地,因此,齐奇岭村是全旗比较典型的人多地少的行政村。齐奇岭村以
汉族居住为主,有
鄂伦春族、
鄂温克族、
达斡尔族、
蒙古族、
回族、
满族共七个民族共同居住。
第一阶段(1960年—1974年)。在这一时期,齐奇岭村是没有地方行政建制的,1960年
阿里河镇林业局建立,两年后,阿里河林业局在齐奇岭村建立了营林队,当时只有林业职工家属和铁路家属,人员稀少,村庄行政建制还没有形成的条件。
第二阶段(1974年—1984年)在这一阶段,齐奇岭村还没有建村,行政建制开始于1974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当时旗革委会在齐奇岭村筹建了齐奇岭村公社筹备委员会,同时成立了齐奇岭知青大队,大队设三个生产队,1980年知青相继返城,1984年知青大队撤消,齐奇岭村成立。
第三阶段(1984年—至今)撤消知青点后,1982年成立齐奇岭努图克,1984年齐奇岭建乡,成立乡政府,名为齐奇岭乡。1990年撤乡,一年后成立
阿里河镇齐奇岭村管理处,1999年齐奇岭村管理处被撤消,2007年10月,居委会被撤消。
通过齐奇岭的铁路建于1957-1965年。线路自牙林线上的
伊图里河站东出
大兴安岭,进入
嫩江市上游的
甘河左岸,中经
银河系、甘河、阿里河、齐奇岭至
加格达奇区与
嫩林铁路接轨,为
森林铁路支线。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齐奇岭乡,邮政编码022459。建于1965年。离
伊图里河镇站184公里,离
加格达奇站28公里,隶属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伊图里河铁路分局管辖。现为
赵家屯站。连接
阿里河镇经齐奇岭至加格达奇的3级公路也是连接外界重要的交通道路。
嫩江上游的甘河及密布的溪流流经齐奇岭南侧窟窿山脚下,河水清澈丰沛,河里的淡水资源丰富,有
细鳞鲑、
鲇形目、淡水对虾(俗名
喇喇蛄)等美味水产;山中的森林茂密,林产资源非常丰富:原始森林状态的空气异常清新,
落叶松、白桦林、
橡树等树材漫山遍布,野生
浆果如都柿、山丁、
稠李、
酸浆(原变种)、野生草莓等长满枝头草丛;野生草药如黄芪、
黄芩、梗、材葫、
芍药等比比皆是;林稍滩头到处都有各类鸟儿在欢快歌唱;林中草丛不时闪现各样的野生动物的踪影。
采用天然的野生
柞木段为培养基,夏天植入木耳菌后放在野外自然中,经过几场雨的滋润,黑黑的肥硕的木耳便长满了柞木段,很是惹人喜爱。齐奇岭每年养殖的
黑木耳因个大肉厚,纯天然绿色无污染,口感味道纯正而畅销全国各地的酒店餐厅,商场超市。尤其压缩黑木耳,更是以一当十的浓缩精品。据不完全统计,齐奇岭黑木耳每年产量多达上百吨之多,无论产量和质量,当之无愧为中国的黑木耳之乡!再就是齐奇岭的
阳芋(马铃薯)产量也是很大,且所产土豆个大,有红色、黄色、白色等多个品种,味道及营养绝对要比特供
麦当劳的土豆要好的多!近些年大豆和
菜豆种植面积也增加了不少。各类畜牧养殖数量在2200多头(只)。
在
黑木耳种植上,从2002年起,齐奇岭地区主要选用的是
黑龙江省海林市柴河
冬梅食用菌厂的木耳菌种,尤其以“冬梅1号”和“雪梅1号”、“雪梅3号”最多,木耳边儿圆、色黑、反正面明显,并且耐水性能好,没有流耳、烂耳的情形。优良品种的选用,让齐奇岭的菌户在食用菌尤其是黑木耳产业的基础上更加大有作为.
此当地部门外还发展了象
大兴安岭绿色生态旅游、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冬季冰雪产业等方面有很好的前景。一个没有工业污染、没有过多人为影响的纯绿色的大兴安岭小村镇——齐奇岭将展现给中国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