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根子草(拉丁学名:Saccharum spontaneum L.),又名割手密、小巴茅,是禾本科甘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
印度。
多年生草本,具发达横走的长
根状茎。秆高1-3米,直径4-8毫米;中空,具多数节,节具短毛,节下常敷白色蜡粉,紧接花序以下部分被白色柔毛。叶鞘较长或稍短于其节间,鞘口具柔毛,有时鞘节或上部边缘具有柔毛,稀为全体被疣基柔毛;叶舌膜质,长约2毫米,
褐色,顶端具纤毛;叶片线形,长30-70厘米,宽4-8毫米,基部多少狭窄,无毛,灰白色,边缘呈锯齿状粗糙。圆锥花序长20-40厘米,稠密,主轴密生丝状柔毛;分枝细弱,下部分枝之基部多少裸露,直立或上升;
总状花序轴节间长约5毫米,顶端稍膨大,边缘与外侧面疏生长丝状柔毛,
小穗柄长2-3毫米;无柄小穗
披针形,长3.5-4毫米,基盘具长于小穗3-4倍的丝状毛;两颖近
相等,无毛,下部厚纸质,上部膜质,渐尖;第一颖上部边缘具纤毛;第二颖中脉成脊,边缘具纤毛;第一外卵状披针形,等长于小穗,边缘具纤毛;第二外稃窄线形,长约3毫米,宽约0.2毫米;边缘具纤毛,第二内稃微小;鳞被倒卵形,长约1毫米,顶端具纤毛;
雄蕊3枚,花药长1.8-2毫米;柱头紫黑色,长1.5-2毫米,自小穗中部两侧伸出。有柄
小穗与无柄者相似,有时较短或顶端渐尖。
染色体2n=40-128(Panje et Babu,1960)。花果期7-8月。
甜根子草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平原和山坡,河旁溪流岸边、
砾石沙滩荒洲上,常连片形成单优势群落。它喜欢河边的环境,总是一大片长在一起。在如
尼泊尔奇特旺国家公园等
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生态区,甜根子草会在每年雨季的洪水后迅速生长繁殖,占据低洼的泛滥平原,形成几乎纯的甜根子草群落。在台湾的开阔的河床与砂质的土地上,在9月
中秋节前后可看到一整片开白色花的甜根子草,果熟时带白毛传播,常被误以为是
芒草或芦苇。到了冬季,一大片甜根子草会转为枯黄。
甜根子草常采用插繁殖、埋根繁殖和分株繁殖。扦插繁殖:以春秋季扦插为宜,把
茎秆剪成30厘米左右长段(保证3节以上),插入苗床深约5厘米,可密植,经常保持土壤湿润,20-30天生根。
甜根子草根状茎发达,具有蔓生性,可片植于风景区湖塘一角或大面积种植,营造“芦荡式风光”;或以二三丛点缀于水池边缘或水湿低地,形成独特的水体景观。耐水淹达60天之久,且固土能力强,是湿地尤其是消落带生态恢复的优良植物。在
印度,甜根子草形成的草地为
印度犀的重要
栖息地。在
尼泊尔,甜根子草被收割作为茅草屋的屋顶或菜园的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