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国家行政机关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国家行政机关,是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对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在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并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历史沿革
三门峡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原始文化。距今六千年前,就出现了较大的氏族部落。约在公元前21世纪~13世纪,这里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时属焦国、国,春秋先属虢后属晋;战国时分属韩、秦、魏;秦属三川郡,汉属弘农郡;三国属魏国恒农郡,晋属司州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民国时期先属豫西道、河洛道,后改为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曾设陕州专员公署。1952年,陕州专署与洛阳专署合并。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1961年三门峡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市重新升为地级市。三门峡市现辖2区(湖滨区陕州区)、2市(灵宝市义马市)、2县(卢氏县渑池县),及1个经济开发区、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62个乡(镇)(33个乡,29个镇),1211个村委会,12个街道办事处, 167个居委三门峡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流域中游、连接中原与西北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中原地区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升华,孕育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函文化。仰韶文化、黄帝文化、虢国文化、老子文化、达摩文化、砥柱文化、甘棠文化、根亲文化以及古代崤函交通文化、战争文化等诸多历史文化,正是崤函文化的典型代表。
政府机构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三门峡市金融工作局
三门峡市医疗保障局
三门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
三门峡市应急管理局
三门峡市统计局
三门峡市乡村振兴局(原三门峡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三门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
三门峡市民政局
三门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三门峡市生态环境局
三门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
三门峡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三门峡市信访局
三门峡市商务局(市外商投资管理局)
三门峡市审计局
三门峡市司法局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门峡市公安局
三门峡市林业局
三门峡市水利局(市移民办公室)
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
三门峡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三门峡市体育局
三门峡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三门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文物局)
三门峡市城市管理局(市城市综合执法局)
三门峡市教育局
三门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三门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门峡市财政局
三门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行政区划
三门峡是伴随着三门峡大坝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由此得名。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边陲,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秦岭山脉东延与伏牛山熊耳山崤山山脉交汇地带。东北接新安县、东临宜阳县洛宁县;东南邻壤洛阳市栾川县;南同南阳地区西峡县为邻;西南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相连;西和陕西省渭南地区潼关县共界;北隔黄河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平陆县垣曲县相望。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总人口230.85万,其中常住人口227.65万人,城镇化率57.7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9人。现辖2区(湖滨区陕州区)、2市(灵宝市义马市)、2县(卢氏县渑池县),及1个经济开发区、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62个乡(镇)(33个乡,29个镇),1211个村委会,12个街道办事处,173个居委会。
全市边界线总长1310.96公里,其中省级2条,“豫陕线”长223.898公里,“豫晋线”长200.8公里;市级2条,“洛三线”长388.187公里,“三南线”51公里;县级5条,卢灵线、渑陕线、渑义线、湖陕线、陕灵线,总长度447.07公里。
领导变更
2021年7月3日,三门峡市市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决定:范付中同志任三门峡市委副书记,安伟同志不再担任三门峡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市政府市长职务。
对外合作
2023年2月10日,新材料产业峰会暨河南省新材料投资集团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与该集团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三门峡市人民政府.2022-08-14
政府信息公开.三门峡市人民政府.2022-08-14
行政区划.三门峡市人民政府.2022-08-1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政府机构
行政区划
领导变更
对外合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