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谊(1534年-1612年),字叔明,号居左,又称布政公。永康方岩文楼村人,1571年
进士。初授武昌司理,后升刑部
主事。再升
云南省副宪,补蜀、参
广西壮族自治区,又任
四川省左辖,后升顺天府尹等职。他一生霁月光风,光明磊落,颇有传奇色彩。
人物描述
他能文、能武、能官、能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丰功伟绩,光耀千古,实历史之能臣也;
他敢想、敢说、敢做、敢为。视公侯如粪土,置百姓于心头,救万民于水火,布恩泽于社稷,实为千古之贤臣也;
他不贪、不占、不拿、不取。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心如明月,高山仰止,苦心经营,为一方百姓,积银数万,而己不取一文,实为千古之廉臣也。
家庭资料
在
永康市,程家算得上名门望族,且不说官衔,单是人丁的繁衍,就相当可观,所以从明万历年到现在,程家出过好几个状元,已经第二十五代了,初略估计现在永康程家有一万多人。程正谊的父亲程梓,字养之,
文楼村人。少闻
何基、
王柏、
金履祥、
许谦之学,欣然慕之。弱冠,徒步往姚江师事
王守仁,与
王畿互相印正。归里即在寿山石洞倡明正学,与应典过从讲学,人称方峰先生。著作有《白翁吟稿》。程家第府上那一“大京兆第”的横匾,正明白无误地宣告了程家的特殊地位。大京兆第是程正谊的第府。建于明万历八年,单檐硬山顶,平面纵长方形,通面阔24.8米,通进深70米,中轴线上建有前后五厅,一厅正门为五楼牌坊式,正脊吻兽,翼角起翘,瓦当滴水,正楼外檐下各设四组木质斗拱,内外砖石额枋均有高浅浮雕,正面额枋刻有"大京兆第"四个大字。至今保存完好。
相关事迹
小试牛刀武昌城
明万历三年(1575年)授武昌司理。他上任时,武昌城极不安定,盗匪纵横,杀人越货时有发生,城内建筑散乱,没有城墙可作防守。听说原来武昌的官吏,也想兴工筑城,但一次次都受制于乡绅权要,因此,一直没有把城筑起来。程正谊到任后,为了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他亲自勘查,把修建
武昌城墙作为第一要务来办。真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程正谊面对某些豪绅的反对,他毅然担任了筑城总指挥,他不怕艰难,不怕威胁,不怕辛苦,又善于筹划,只用两年时间,便在武昌建成五城,武昌城有了屏障,盗贼不敢再猖,社会也开始安定。
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程正谊升
云南省副宪。
当时云南者乐、
威远县、车里、八百等处,都是土府土司少数民族聚居地,他们时服时叛,叛服无常。尤其是元江,幅员千里,象马数十万,兵力西南最强。宏治
正德年间,那里的土知府名叫那鉴,经常作乱,边境十分不安。当时的云南布政徐波石,好谈理学,不识世务。骤然带领部下进入元江,而道听途说徐布政已潜师剿元江,那鉴派出他的象马兵,逆战于境上,将
徐波石人众践踏成灰,骨骸无踪。
程正谊到任后,那鉴已老死,土知府由其儿子那恕继任,那恕也心怀疑虑,因此也时叛时服。程正谊权衡轻重之后,决定以诚待之。对那恕晓以天朝的仁政,劝那恕要忠于朝廷,要为朝廷出力,这样未及半年,那恕便对程正谊心悦诚服。
有一天,那恕领着三十多位元江人,求见程正谊,那三十多人小帽青袍,衣装一式,跪了一地,程正谊说:“元江之人,亦吾百姓子,快快请起。”他又问:“哪个是那恕?”那恕连忙抬头说:“我便是!”程正谊在堂上以严词责那恕,久不效忠,又以温词与那恕,怀德知恩,幸能改正错误。当时那恕面赤如血,汗流如雨,叩头不敢仰视。
次日,那恕临行,程正谊取库银四十两,牛八头,酒八十坛……赏那恕部下。此时,那恕等人欢声雷动,谢恩而出。从此,那恕部下不再作乱,秋毫无犯。
单骑赴会抚饥民
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程正谊升任广西布政司左参政,那时靖江王刚死,少数民族群聚为乱,势不可制。程正谊到任后,马上采取措施,一是把守街巷,步步作栅,严防死守,一面又广发告示,向叛乱者晓谕朝廷威德,抓住叛乱者不打不杀,晓谕道理一律释放,这样恩威并用,瓦解了叛众,使作乱者感动,不再闹事了,这样广西便安定下来。
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程正谊升任河南按察司按察史。当时两河泛滥,饥民黄江、曹祈南等聚众抢劫。当时中丞主
张剿灭,而程正谊对中丞说:“饥民乌合之众,不得已也,杀之伤和,不如赈之以抚。”
怎么抚呢?当地的地方官惧怕叛乱者,没人敢和他们接触,而程正谊却不带一名随从,单骑前往叛乱者的营地,他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向饥民宣谕朝廷德意,饥民被他真情言词所感动,纷纷泣而复业。
上疏陈情为生民
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程正谊升任四川左布政使(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那时京都要重修三座宫殿,派大批官员到
四川省采购木材,四川的
楠木、
杉木王尽归官采。为采这些木材,四川每年耗费库银360多万两,造成库银空虚,地方萧条,百姓断米无炊,民死过半,惨不忍睹。程正谊暗思,如果京城再派内臣采木,在重敛横征、峻法严刑之下,社会将乱。
为安定民心,稳定社会局面,程正谊一面尽力完成采木任务,采用折算销算法,使官无靡费,商无浮累。该让利于民则让利于民,合理法度,并昭告天下,以慰民情;一面又上书朝廷,陈述生民之苦、时势之艰,他形容蜀地譬如人之一身,病至九分,不可再添病了,恳请朝廷,念地方困穷,不要再派官员来采购木材。他曾写了首《怀蜀采木》:
不信皇穹雨露偏。
何日未央堪罢役,
巴江应已断人烟。
程正谊在四川当布政使时,凿山筑路千余里,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
献图献策平叛乱
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六月,四川播州扬应龙作乱、前任官员就抚了局而养虎遗患,使
杨应龙更加骄狂,另一位
总督李公来,欲步前辙,他说:剿而胜,不如抚而安。而程正谊以为不可。李公曰:“蜀处偏地,欲集则无兵,已集则无饷,况贼奸诈而洞穴复杂又危险,谋不成而取败,我不要紧,你就难办了。”
程正谊对李公的话,一一作了答辩,并且献出土司图说,这图说名曰:《西蜀土夷考》。这是程正谊花了多年心血,遍访诸路险隘,绘制而成,道路、关口、村寨、江河、山峡、要塞、洞穴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真可谓一看了如指掌。程正谊指着图,示以进攻和防御的用兵之法,他调度精详,议论果断,李公听了后,跃然喜曰:“不谓今日得遇卧龙,何相见晚也!”于是,事无巨细,都向正谊请教。过了两个月,军士粮饷都准备好了,方议进剿
杨应龙。而程正谊升迁大
京兆尹(相当于首都的市长)行文已到。李公依依送走程正谊后,靠程正谊的图说和计策进兵攻打杨应龙,不久取胜。
两袖清风归故里
程正谊治蜀期间,由于他宽严相济,体恤民情,举措得当。因此,原来亏空的库银有了积累,竟达数万余。按惯例官吏调去时,此银可带走部分。但程正谊一分钱也没有拿。程正谊离蜀前,也有人劝他取走这部分银钱,程正谊说:“古人有言,子孙多财,贤与愚皆有损,吾将贻此以备兵荒。”
1600年,程正谊两袖清风,从
长江坐船离蜀赴京,一路阅尽三峡风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一路轻松,但当舟行淮上时,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闻蜀中贡扇事已连累王公道增,刘公三才都被降职查办。原来这蜀中送到皇宫的扇子,每年都规定有上交数量。程正谊任布政时,认为这进贡宫中之扇,都是赏玩之物,增加百姓负担,他认为此风不可长,更怕形成一种常例,有增无减。因此他向有关部门下命令,贡扇不必做得太精致,免得一年比一年增加贡扇的数量。而现在主管的官却遭查办。程正谊已调离蜀地,此事本可一推了之。但他得知此事后,便在淮地上书朝廷,说明此事真相,把一切责任都揽到自己头上,愿意接受处分。
为此他的大
京兆尹的官也当不成了,他毅然回归故里,时与故友相聚五峰,重整其父方峰公所办的五峰书院。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