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筱舟
铜川市矿务局焦坪煤矿的技术员。出生于1933年3月江西
铅山县石塘镇。姚筱舟写的《
唱支山歌给党听》,1965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优秀群众歌曲”《星星啊星星》,荣获
山西省“煤乡之春”优秀歌曲奖,并被电视艺术片《乌金花》选为插曲之一至今姚筱舟被人们称为矿工作家。
1984年11月,平反后的姚筱舟被调到《铜川矿工报》当编辑。1985年,他被推选为铜川市政协常委。1986年,他又当选为铜川市文联副主席兼《铜川文艺》杂志副主编。
《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词作者姚筱舟,因肺网状、
脑梗死等疾病引起的并发症,于2019年9月1日在
铜川市逝世,享年86岁。
人物生平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
看到上面的词句,大概很多人的脑海里会立刻回荡起熟悉的旋律。几十年来,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激荡过几代人的心扉。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陕西铜川
矿务局焦坪煤矿的技术员姚筱舟。
1949年4月下旬,铅山解放。年仅16岁、正在铅山中学读书的姚筱舟与几十名同学一起,投笔从戎,考入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
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毕业后分配到二野十七军五十一师政治部。1951年冬,又随部队高唱志愿军战歌跨过鸭绿江,停战后才归国。不久,姚筱舟转业到
陕西省。他先在商洛石棉矿,后调到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当了一名采矿技术工。1958年的一个深夜,姚筱舟写出了三首矿工诗,其中一首就是《
唱支山歌给党听》。
写成后的《唱只山歌给党听》歌词刊发在1958年6月26日第八期《总路线诗传单》上,并署了个与矿名同音的“蕉萍”为笔名。《总路线诗传单》是由陕西省民歌整理小组专门编印的一份不定期小报。1962年,歌词被
春风文艺出版社收入《新民歌三百首》。
雷锋曾把其中两段八行抄在日记里,并将“母亲只能生我身”改为“母亲只生我的身”;将“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1962年,雷锋因公殉职。
上海音乐学院教师
朱践耳在雷锋日记中读到了雷锋摘抄的这首小诗的前两段,随即谱成曲子,并交给正在上海音乐学院深造的
藏族女歌手
才旦卓玛演唱。在上海首演获得空前的成功,才旦卓玛和朱践耳一举成名。歌曲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传遍了大江南北。
姚筱舟在
陕西省铜川
矿务局焦坪煤矿工作了28年,1984年调铜川矿工报社任编辑,1992年冬离休。
创作特点
姚筱舟在焦坪煤矿工作了28年,写下了大量以矿山、矿工为主题的诗歌、散文,一生创作的诗词达150多首,有着“矿工诗人”的美誉。他最为著名的《
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一首3段12行的小诗,诗中把中国共产党比作“母亲”,用“鞭子”形容旧社会。他善用比喻,所写内容形象生动,创作出来的作品饱含淳朴真挚的情感,不仅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赞美,又有对新生活的
讴歌与憧憬。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主要成就
1958年6月26日第八期《总路线诗传单》上发表《唱只山歌给党听》;
70年代,他与其他几位同志一起,编写了《霸王窑》与《矿工恨》两本矿史;
80年代,写了《星星啊星星》、《当我戴上矿灯的时候》、《矿山情深深》等歌词与散文30多首(篇)。
90年代,又写了《一杯茶一杯酒》、《矿灯与炉火》、《矿工,你好》等歌词、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等作品。
十几年中,他为
铜川市矿务局参加各种汇演写了约40多首歌词,还写了《铜川矿务局局歌》和鸭口矿、三里洞矿的矿歌。
《唱只山歌给党听》,1965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优秀群众歌曲”;
《星星啊星星》,荣获
山西省“煤乡之春”优秀歌曲奖,并被电视艺术片《乌金花》选为插曲之一;
《一杯茶一杯酒》在
上海市“乌金杯”通俗歌曲大赛上获
三等奖,还被原煤炭部摄制的安全电视艺术片《祝你幸福》所选用。
由于姚筱舟的文学创作成就辉煌,
陕西省作协、陕西省音协、中国煤矿影视剧研究会等先后吸收他为会员,
陕西广播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台分别为他拍摄了专题片,他的名字还被收入家乡的《上饶名人录》。他成了煤炭战线上一名颇有名气的词作家。
人物事件
歌词背景
姚筱舟1956年调任焦坪煤矿任技术员。然而,1957年
元旦,煤矿发生瓦斯爆炸,14名矿工遇难。虽然姚筱舟当时不在现场,但作为技术员,他还是受到撤职并下矿采煤的处分。
姚筱舟下井后,常常倾听老矿工吟唱高亢的陕北民歌。与煤矿工人生活、劳动在一起,他逐步地了解了矿工,爱上了矿工。姚筱舟说:“我认为煤矿工人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牺牲了自己应该享受的那部分阳光,把脏、苦、累留给自己,把光、热、笑贡献给人民。”
他与矿工亲如兄弟,矿工也把他当成了亲人,经常和他一起喝茶、拉家常,不时还谈起旧社会的磨难和共产党的恩情。他记录下许多矿工编的顺口溜和歌谣:“党是妈,矿是家,听妈的话,建设好家”;“鞭子是窑主的枪杆子,煤窑是窑工的棺(材)板子”等等。
姚筱舟听多了,记多了,自己也产生了写诗的冲动。1958年初春,一个风雪交加之夜,姚筱舟守在煤油灯下,一口气写了三首小诗,其中包括《
唱支山歌给党听》。
姚筱舟回忆说,这首诗的其他部分都写得比较“顺手”,只有第二段中“鞭子”这个词,难为了他个把钟头。他的初稿是“旧社会三座大山压我身……推倒大山做主人。”但他反复斟酌,总觉得不够味,又找不到更恰当的词句替换。心烦意乱中,他随手翻阅一本小人书,偶然看到一个肥胖的地主拿着鞭子打几个长工。他灵机一动,觉得用“鞭子”来形容旧社会的残暴和苦难比“三座大山”更形象化,于是他马上提笔改成“旧社会鞭子抽我身……夺过鞭子揍敌人!”
姚筱舟写成的诗共3段,除现在广为传唱的前两段外,后面还有4句:“母亲给我一颗心,暴风雨中一孤萍;亿万红心跟着党,乘风破浪齐跃进。”诗句中把党比“母亲”,则是矿工们说的话。
他用“蕉萍”为笔名,把3首小诗投寄到《陕西文艺》,很快被刊发在《诗传单》专栏内,后被
春风文艺出版社编汇在《新民歌三百首》一书中。
1962年,伟大的
共产主义战士
雷锋因公殉职。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号召下,举国掀起学雷锋高潮。
上海音乐学院教师
朱践耳在雷锋日记中读到了雷锋摘抄的这首小诗的前两段,随即谱成曲子,并交给当时正在上海音乐学院深造的
藏族歌手
才旦卓玛试唱。没想到这首歌一炮打响,在全国传唱开来,几十年久唱不衰。
在歌曲到处传唱的时候,姚筱舟依然默默无闻,他就像一棵无名
小草,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雪雨。主要原因是他的“出身不好”、“关系复杂。”他有一个
叔父是
中国国民党军联部的
少校军官,还有个亲大哥在国民党海军某工厂任职;直到现在台湾的亲属还有十几位。在盛行“血统论”、“成份论”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他很容易就被划入“重点专政对象”、“内控人员”之列。
如果他是一个意志薄弱者,很可能早就在愁苦的征途中无力跋涉而沉沦了。但是姚筱舟相信党,相信群众,也相信自己,希望和追求使他战胜了厄运。他放下了手中的笔,却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他读完了当时能读到的《列宁全集》和《毛泽东选集》等经典理论,使他的思想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当谈起这段蹉岁月时,姚筱舟只是淡淡一笑说:“我那时感到愁苦与茫然,也有过牢骚与埋怨。但与质朴、豪爽的矿工们在一起,矿工那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品德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把矿工当我师,以矿山寄我情,是我的座右铭。这样,也就挺过来了。”
《
唱支山歌给党听》到处传唱的时候,曲作者
朱践耳一直想了解素未谋面的歌词作者“蕉萍”是谁.1963年秋,朱践耳通过多番寻觅,终于发现“蕉萍”在陕西焦坪煤矿,于是便给该矿党委书记写信。党委书记赵炳儒也不知道蕉萍是谁,就召开大会问大家:“谁叫蕉萍?”筱舟没有吭声。他那时已深受“血统论”和“唯成份论”之害,心里暗想,寻找“蕉萍”,谁晓得是好事还是坏事?第二天,矿党委派人把筱舟找去,赵炳儒问:“你是‘蕉萍’,有人看见过你用笔名写稿子。”筱舟一看瞒是瞒不住了,于是就诚惶诚恐地点了点头。赵炳儒笑说:“好事嘛,这有啥不敢认的!”便把
朱践耳的信转到筱舟手中。于是,从1964年起,《
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才正式注明词作者的真实姓名。
北京举行颁奖大会时,筱舟因“社会关系复杂”未能成行,一套《毛泽东选集》和四张丝织音乐家像、一张奖状还是由矿上转交的。在“文革”中,《唱支山歌给党听》不但没有给筱舟带来好运,反而成了他的“罪状”。
1997年5月9日,在姚筱舟的记忆中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晚上8点,他珍藏在心里34年的企盼定格在
上海市南京路上的“上海电视广播大厦”4楼演播厅舞台上。
姚筱舟应上海东方电视台之邀,前去参加第17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开幕式的。导演与主持人精心地给他安排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他在现场见到了作曲家
朱践耳和已成为著名歌唱家的
才旦卓玛。在雷鸣般的掌声和
照相机闪光灯的包围下,他们3人忘情拥抱,紧紧地握手。一家报社记者风趣地说:“这一天是一支歌中起来的3个人共同的节日。”这支歌就是由姚筱舟作词、朱践耳谱曲、才旦卓玛首唱的《
唱支山歌给党听》。
矿工作家
姚筱舟告诉记者,他从1949年参军那一天起,就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奉命入朝参战时,他写下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但因为家庭出身的影响,他的入党梦一做就是50年。这50年里,不管历经多少坎坷,他的赤心从未改变,入党的愿望始终强烈。
回首数十年的人生历程,他说:“不管一个人有时怎样被历史的漩涡抛掷蹉跎,到最后他往往发现自己无法跳出历史,那种同时间一起流逝的青春也不可追回。你可以痛苦愤懑,但不应该放弃希望与追求,还是要勇敢地面对人生,扬起自己的生命之帆。”
一位曾与他一起劳动的老矿工来看他,谈起光荣与成就时,他摇摇头说:“这一切我从不去想,就像井下你当掘进工那样,从不去想自己掘进了多少条巷道:想的只是进尺多少米,能否完成任务。”离休10年来,他从未忘记他“欠”的掘进任务—写矿工、唱矿工的责任和义务。他说:“
改革开放以来,矿山与矿工都在经历着转轨变型的困惑与痛苦,我虽然仍在煤矿生活,如果接触基层矿工少了,也就不容易真正深切了解今天的矿山,理解今日的矿工了。加上我的文学理论基础差,系统学习少,所以,就借离休在家较富裕的时间来读点书,去走一走,深入思考、认识一些历史潮流和时代风云及其在矿山引起的变化。我是一名煤矿职工,我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像矿工那样去流咸涩的汗,走艰辛的路,写开拓者的歌”我们衷心祝愿党的忠诚战士姚筱舟,写出更多、更美讴歌党的诗篇。
后世纪念
姚筱舟的家乡
铅山县石塘镇建有“
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事迹陈列馆,馆内记录着姚筱舟的生平经历和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创作始末。2016年,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唱支山歌给党听》在
铜川市首映,该纪录片展示了这支“山歌”背后姚筱舟创作《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词的故事。